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凤德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1091191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及其特点与功能 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2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些时代课题 2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6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6

一、物质 37

二、运动 41

三、时间与空间 43

第二节 意识 48

一、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48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54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 57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0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60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66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7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0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70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73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观 75

一、运动、变化、发展 8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 80

二、发展的过程论 82

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84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6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86

二、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87

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89

第四章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92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 92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93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96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99

四、矛盾分析方法 10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和适度原则 108

一、质、量、度 108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11

三、正确把握适度原则 11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5

一、辩证的否定 116

二、否定之否定 119

三、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20

第五章 实践认识真理 123

第一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23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124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28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过程 131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1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37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 140

第三节 真理及思想路线 146

一、真理及其属性 146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49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52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5

第六章 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 159

第一节 思维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59

一、思维及其特点 160

二、思维的类型和品质 161

三、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 165

第二节 思维方式 168

一、思维方式及其特点 168

二、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171

三、思维方式的变革 180

第三节 思维方法 185

一、控制方法 186

二、信息方法 190

三、比较方法 192

四、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195

五、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 197

第七章 实践与人类社会 209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与本质 209

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成的基础 210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 212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16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6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219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及其基本结构 222

一、社会有机体的起源及其要素的形成 222

二、社会有机体及其基本结构 226

第四节 历史主体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9

一、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 229

二、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234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238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 238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4

三、生产力标准 248

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5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8

一、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和特征 258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6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66

四、科学技术革命与未来社会发展 271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74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277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80

第一节 社会意识 284

第九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284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 285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286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97

第二节 精神文明 302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0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03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7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311

第十章 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 311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11

二、社会进步与文化 315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 326

第二节 人类解放 330

一、人类解放的内容 330

二、人类解放的条件 337

三、人类解放的途径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