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  第3卷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  第3卷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UNDP项目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505472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 第3卷》目录

第一篇 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的现状与探讨 4

第一章 中国区域规划的历史及现状 4

第一节 中国计划工作的演变 4

第二节 中国区域规划与计划的探索与发展 8

第二章 国内区域研究报告综述 8

第三章 国际经验 14

第一节 日本区域规划经验 14

第二节 区域规划框架 16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18

第四节 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印尼经验的借鉴 22

第五节 加拿大的区域发展和中央、地方财政关系 25

第六节 关于区域平衡发展问题 28

第七节 区域发展的定量分析 30

第四章 结束语与瞻望 32

第二篇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探索 38

第一章 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38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38

第二节 东北经济区 40

第三节 华北经济区 43

第四节 华东经济区 44

第五节 华南经济区 46

第六节 华中经济区 47

第七节 西北经济区 49

第八节 西南经济区 50

第二章 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初步分析 53

第一节 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54

第二节 区域间产业结构总体差距缩小 56

第三节 行业在区域间分布的集中程度 62

第四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有机构成不同 64

第三章 中国地区发展及其相互关联的初步分析 68

第一节 东北 69

第二节 华北 71

第三节 华东 72

第四节 华南 73

第五节 华中 74

第六节 西北 75

第七节 西南 77

第一章 中国经济地域差异的形成和三省一市的地位与特征 83

第三篇 山东、湖北、四川、天津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基础的比较研究 83

第二章 资源与区位优势比较 90

第一节 自然资源比较 90

第二节 社会资源比较 98

第三节 经济资源比较 111

第四节 区位条件比较 117

第三章 主要产业的地区比较研究 125

第一节 农业的地区比较研究(略) 125

第二节 工业的地区比较研究 125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与通讯比较研究 137

第四节 商业与贸易的比较研究 151

第一节 城市化水平比较 155

第四章 城市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155

第二节 城市体系比较 163

第三节 省内经济区划与经济差异 174

第五章 区域政策 183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思想 18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方面 186

第三节 创造有效实施区域政策的外部条件 193

第四篇 山东省产业政策与规划研究 197

第一章 山东省产业政策与规划综合研究 197

第一节 山东省情况特点 197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199

第三节 90年代山东经济发展重点与规划 206

第四节 实现规划的政策保证 218

第二章 山东农业及乡镇企业发展政策 224

第一节 农业现状分析 224

第二节 农业发展趋势预测 229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途径的选择 232

第四节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37

第三章 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群的发展政策 245

第一节 山东省工业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245

第二节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及方案 248

第三节 地区布局的调整优化 251

第四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252

第五节 扶持主导产业的政策措施 253

第四章 山东省工业技术结构的优化与政策研究 255

第一节 山东工业技术结构的历史沿革 256

第二节 山东工业技术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57

第三节 对山东工业技术结构变动的反思 260

第四节 山东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方案 264

第五章 山东省发展内外贸易的政策研究 276

第一节 对山东省商业的研究 276

第二节 对山东省对外贸易的研究 284

第六章 山东省投资需求及资金来源分析研究 291

第一节 投资需求分析 291

第二节 资金来源分析 295

第三节 利用外资分析 300

第七章 山东省1992年经济发展概况 305

第五篇 湖北省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综合研究 313

第一章 湖北工业化的道路与基本对策 313

导言 313

第一节 湖北工业化过程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315

第二节 实现初步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 324

第三节 实现初步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对策 329

第二章 湖北省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研究 347

第一节 农业发展变化和农村经济状况 347

第二节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 350

第三节 农业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 353

第四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355

第一节 湖北省贸易活动的体制环境分析 358

第三章 湖北省贸易政策研究 358

第二节 湖北省贸易发展状况评估 359

第三节 湖北省贸易发展趋势预测及发展模式选择 363

第四节 湖北省贸易发展的政策设计 366

第四章 湖北省投资政策研究 368

第一节 建国以来湖北省投资情况的简要回顾和分析 368

第二节 今后10年湖北省投资总量分析 370

第三节 今后10年湖北省投资结构分析 372

第四节 今后10年湖北省投资政策建议 374

第五章 湖北省产业结构再调整与发展产业群落的政策研究 378

第一节 湖北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演变 378

第二节 湖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380

第三节 产业群落的发展 382

第四节 政策思路及建议 384

第六章 湖北省工业技术结构调整与政策研究 389

第一节 工业技术结构现状评估 389

第二节 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的变动趋势与发展目标 391

第三节 围绕实现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目标必须研究制订的重大政策 393

第七章 90年代湖北经济上新台阶 396

第一节 1992年湖北开始进入经济适度高速发展时期 396

第二节 90年代湖北经济上新台阶的目标 398

第三节 狠抓经济增长点 实现经济上新台阶 399

第六篇 四川省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的综合研究 403

序言 403

第一节 四川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 404

第一章 经济发展面临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任务 404

第二节 四川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406

第三节 加快四川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408

第二章 四川工业化、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411

第一节 四川农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411

第二节 努力求得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412

第三节 努力促进农业转型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414

第四节 以城市工业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418

第三章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正确途径 420

第一节 四川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420

第二节 四川发展总格局预测 421

第三节 四川产业结构调整 422

第四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主要方式 425

第五节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事业 426

第六节 创设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和条件 428

第四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431

第一节 富有活力的企业制度 432

第二节 市场制度的构建 433

第三节 政府经济职能 4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构架 436

第七篇 天津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综合研究 441

第一章 综合研究 441

第一节 天津的历史形成和演变 441

第二节 建国以来天津经济发展的演变 443

第三节 当前天津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原因 448

第四节 经济调整、发展的基本思路 454

第五节 具体对策 458

第二章 天津工业发展政策与规划研究 472

第一节 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 472

第二节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481

第三节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482

第四节 对策建议 483

第三章 天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研究 489

第一节 历史回顾 489

第二节 现状分析 491

第三节 战略目标和对策 498

第一节 天津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507

第四章 天津对外贸易发展政策与规划 507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509

第三节 天津发展外贸的优势 512

第四节 发展外贸出口的基本对策 513

第五章 财政、金融、投资 518

第一节 财政 518

第二节 金融 520

第六章 天津第三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 520

第三节 投资 523

第一节 发展的回顾 526

第二节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530

第三节 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534

第四节 潜在优势利用与机会 535

第五节 对策建议 537

附录 转变中的天津:迈向更加市场导向化的经济(摘要) 544

第一节 天津面临的挑战:向更加市场导向化的经济转变 544

第二节 实现转变:经济成功的新因素 546

第三节 天津经济的演变 550

第四节 运用新的经济概念评估今天的天津经济 555

第五节 明日的天津经济 563

第六节 建议 565

第八篇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定量分析研究 583

第一章 因素分析法与区域经济比较研究 583

第一节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583

第二节 因素分析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585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590

第二章 中国国民收入地区间流动研究 600

第一节 国民收入在地区间流动的原因分析 600

第二节 地区间国民收入流动情况 602

第三节 地区国民收入流入率与地区相对收入水平的关系 605

第四节 国民收入流动与地区差别变动的关系 610

第三章 应用经济计量方法进行地区发展型态比较研究 613

第一节 人均国民收入与积累过程 613

第二节 人均国民收入与资源配置过程 621

第三节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力配置的关系 627

第四节 发展型式的国际比较分析 631

第四章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6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