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宋明理学研究
宋明理学研究

宋明理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2011·116
  • 页数:691 页
图书介绍:
《宋明理学研究》目录
标签:理学 研究

第一章 宋明理学概述 1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条件 1

二、宋明理学的称谓和性质 5

(一)宋明理学的称谓 5

(二)宋明理学的性质 15

三、宋明理学发展的诸阶段 22

(一)北宋庆历年间,为理学的开创阶段 23

(二)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 23

(三)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 26

(四)明中叶后,为理学的解体阶段 28

(五)明清之际,为理学的总结阶段 33

四、宋明理学主要范畴的演变 36

(一)理学逻辑结构的演变 36

(二)“一两”学说的演变 49

(三)“动静”观的演变 56

(四)“格物致知”论的演变 60

(五)“知行”观的演变 66

(六)“性”论的演变 73

五、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 80

(一)理学是具有思辨性的儒学 80

(二)理学是将儒家伦理学说概括、升华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儒学 85

(三)理学是吸收了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成果而具有辩证思维的儒学 90

(四)理学是所谓恢复儒家道统的儒学 93

第二章 濂学——周敦颐思想研究 97

一、周敦颐的身世、生平和著作 98

(一)家世和经历 98

(二)著作考释 104

二、周敦颐的哲学思想 106

(一)《太极图》的来源 106

(二)周敦颐哲学的逻辑结构 114

(三)“无极”与“太极” 117

(四)“阴阳”与“五行” 132

(五)“男女”与“万物” 146

三、“立人极”的道德伦理思想 149

(一)为“圣”的标准 150

(二)为“圣”的内容 157

(三)为“圣”的功夫 162

(四)“礼”与“乐” 165

四、周敦颐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69

第三章 关学——张载的道学思想 174

一、张载的生平和著作 175

(一)身世和生平 175

(二)著作 185

二、张载的社会政治思想 186

(一)“井田”说 188

(二)“封建”论 191

(三)“肉刑”说 194

三、张载的哲学思想 196

(一)张载思想的渊源与师承 196

(二)立“气”破“空”,立“有”破“无”说 199

(三)张载哲学的逻辑结构及其两重性 207

(四)张载“易变”的思想 227

(五)“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239

(六)人性论和伦理思想 245

四、张载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55

第四章 洛学——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259

一、程颢、程颐的家世和经历 260

(一)家世 261

(二)程颢的生涯 262

(三)程颐的经历 270

(四)著作 283

二、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285

(一)二程哲学的逻辑结构 285

(二)“理”(“道”、“天”)→“气”(“象”、“阴阳”) 288

(三)“气”(“阴阳”)→“物” 312

(四)“物”→“理”(“道”、“天”) 326

(五)程颢和程颐哲学的异同 340

三、程颢、程颐的政治伦理思想 348

(一)“君尊民卑”的政治论 349

(二)“性”、“心”、“情”论 353

(三)“天理”与“人欲” 362

(四)“饿死”与“失节” 371

四、程颢、程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72

第五章 闽学——朱熹的道学思想 375

一、朱熹的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 376

(一)初登仕途,受学李侗 377

(二)设“社仓”,主“经界”,集道学之大成 381

(三)诏免侍讲,道学遭禁 388

二、朱熹哲学的逻辑结构 397

(一)“理”(“太极”、“道”)——“气”——“物”——“理”的逻辑结构 397

(二)“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局限 408

(三)“格物致知”论 416

(四)“易学”思想剖析 420

三、“性”和“心”的学说 431

(一)“性”论 431

(二)“道心”与“人心” 434

四、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38

第六章 陆学——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443

一、陆九渊的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 443

(一)陆氏家世 444

(二)陆九渊的生平活动 445

(三)著作 454

二、陆九渊“民为邦本”的社会政治思想 454

(一)“民为邦本”说 454

(二)“损上益下”说 458

(三)“取予两得”说 460

三、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哲学思想 464

(一)“心即理”的宇宙观 465

(二)“切己自反”的认识路线及其道德学说 474

(三)朱熹与陆九渊论争的基本问题 489

四、陆九渊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97

第七章 王学——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研究 500

一、王守仁的身世、生平和著作 501

(一)王守仁的身世 501

(二)学元定质,未始入门 503

(三)镇压农民起义,集“心学”之大成 510

二、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529

(一)“心”与“理” 531

(二)“心”与“物” 543

(三)“知行合一”论 553

(四)“格物致知”说 566

(五)“良知”说 571

三、人性论和道德学说 580

(一)王门“四句教” 580

(二)“为圣之功” 584

(三)“气质”有别说 589

四、王守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591

第八章 宋明理学的总结——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598

一、王夫之的家世、生平和著作 599

(一)王夫之的家世 600

(二)读书、科举求仕 602

(三)从事抗清斗争 605

(四)隐居著述,总结理学 611

二、王夫之的社会政治思想 616

(一)“尊君”及限制君权说 616

(二)“任法”和“任教” 622

(三)“宽以养民”说 624

三、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626

(一)“诚”(“实有”)、“道器”、“理气”的学说 626

(二)“动静”、“一两”说 636

(三)“能所”和“知行”的学说 644

四、“性”、“理欲”及“理势”论 649

(一)人性“日生”、“可革”说 649

(二)“理”与“欲”的关系 652

(三)“理势合一”说 655

五、王夫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659

第九章 结束语——对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665

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自身逻辑的发展 665

二、宋明理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前进 667

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大圆圈”中的重要一环 670

四、宋明理学中各派之间及与其他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680

五、宋明理学主要范畴之体系 684

六、宋明理学对封建社会后期的作用和影响 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