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医古籍文献学
中医古籍文献学

中医古籍文献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灿玾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7028653
  • 页数:679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古籍文献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1

一、文献 1

二、文献学 4

第二节 中医文献与中医文献学 6

一、中医文献 6

二、中医文献学 9

第三节 中医文献的学术价值 10

第四节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任务 12

第二章 中医文献的源流与流别 14

第一节 上古医学文献 14

一、后世文献追记之传说 14

二、后人著述依托上古者 15

三、出土文物考证 17

四、上古医疗技术推议 17

五、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 18

一、医事制度方面的文献 19

第二节 周秦医学文献 19

二、医林人物方面的文献 20

三、医学著作方面的文献 21

第三节 两汉三国医学文献 26

一、书目著录医书 26

二、古籍援引医书 27

三、医籍引见诸书 28

四、存世医籍 30

五、古籍援引之医论、医言 33

六、出土文物医学文献 37

七、医林人物方面的文献 38

八、道教医学文献 3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医学文献 44

一、书目著录医书 44

二、古籍援引书目 46

三、医籍引见诸书 47

四、存世医籍 48

五、出土文物医学文献 55

六、养生类文献 55

七、寒食散与解散类文献 57

八、其他学科类文献 60

第五节 隋唐五代医学文献 66

一、书目著录医学文献 66

二、古籍援引医学文献 70

三、医事制度方面的文献 70

四、医学人物方面的文献 72

五、医事、医论方面的文献 73

六、出土医学文献 75

七、存世医籍 79

第六节 宋金元医学文献 94

一、书目著录医学文献 94

二、官修医学文献 96

三、宋代校正古医书 106

四、运气类文献 116

五、伤寒类文献 120

六、金元四家医学文献 124

七、各科医学文献 128

八、医话、医论、医史等方面文献 131

九、其他医学文献 132

第七节 明清医学文献 138

一、书目著录医学文献 139

二、医经类古籍整理研究 140

三、《伤寒论》、《金匮》类古籍整理研究 146

四、伤寒温病类文献 157

五、本草方剂类文献 165

六、基础学科方面的文献 168

七、临床各科文献 170

八、医案、医话、医论、医史类文献 176

九、法医类文献 177

十、兽医类文献 178

十一、中西汇通类医学文献 178

十二、医学丛书与类书 184

第三章 中医古籍的书名与篇名 194

第一节 书名 194

一、有书无名 194

二、篇名即书名 195

三、书名用语类别 195

四、丛书命名 216

五、书名冠词 217

六、书名组合结构 219

七、书名的演变与别出 220

第二节 篇名 222

一、篇名使用与演变 222

二、古医籍篇题命名举例 223

第四章 中医古籍书体结构 227

第一节 书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27

一、扉页 228

第二节 古医籍书体结构常例 228

二、卷前附录 229

三、卷首或首卷 252

四、正卷体式 253

五、卷尾 264

六、卷后附录 266

第五章 中医文献的文体 270

第一节 文体的基本概念 270

第二节 古文体的类别 271

一、周秦时期 273

第三节 中医古代文献文体概述 273

二、汉代 276

三、魏晋南北朝 277

四、隋唐五代 278

五、宋代 279

六、金元时代 280

七、明清时代 281

第四节 中医古文献文体举例 281

一、甲骨文 299

第一节 中医文献的字体 299

第六章 中医文献的文字 299

二、金文 300

三、小篆 300

四、隶书 300

五、真书 301

六、行书 303

七、草书 304

八、宋体字 305

第二节 中医文献的通假字 305

一、通假字的基本概念 306

二、中医古籍通假字举例 308

第三节 中医文献的俗字与书刊匠字 311

一、俗字 311

二、书刊匠字 313

第四节 中医文献的避讳字 314

一、避讳常例 314

二、讳改类例 317

三、中医古籍避讳字举例 319

四、讳字对研读古医籍的重要意义 321

第七章 中医文献的标记符号 325

第一节 句读释义 325

第二节 标记符号的使用与演变 326

第三节 中医古籍标记符号类例 327

一、卷篇符号 327

二、段落符号 328

三、句读符号 328

四、着重符号 329

六、文字符号 331

五、名称符号 331

七、其他符号 335

第四节 标记符号的特点与意义 335

第八章 中医文献的载体 338

第一节 文献载体释义 338

第二节 中医古代文献载体种类 338

一、以甲骨为载体 339

二、以金石为载体 339

三、以竹木为载体 342

四、以缣帛为载体 344

五、以纸为载体 346

六、以贝叶为载体 350

第三节 版本基本概念 351

第四节 古籍版本类型 353

第五节 古籍版本名称释例 357

一、以刻印时间区分 357

二、以刻印地点区分 369

三、以刻印单位区分 371

四、以装订形式区分 373

五、以制版工艺区分 375

六、以写本种类区分 377

七、以活字种类区分 378

八、以字体、行款区分 379

九、以纸质区分 380

十、以颜色区分 381

十一、以版式区分 382

十二、以刻印质量区分 384

十三、以内容区分 385

十四、以用途区分 393

十五、以流通情况和价值区分 394

第六节 书版款式与书形称谓 397

一、书版的款式及题文 398

二、书形称谓及附属装置 401

三、书品 403

第七节 历代刻本特点 403

一、宋代刻本特点 404

二、元代刻本特点 408

三、明代刻本特点 410

四、清代刻本的特点 412

一、版本鉴定的内容 415

第八节 版本鉴定 415

二、版本鉴定的方法 418

三、版本鉴定的依据 419

第九节 版本源流 420

一、版本源流考证的重要意义 420

二、版本源流是古籍流传的必然结果 421

三、版本源流考证的内容 423

四、版本源流考证的方法 424

第一节 书目著录释义 426

第九章 中医文献的著录 426

第二节 引书著录 427

一、引书的形式 427

二、引书的方式 428

三、称引方式 429

四、引书举例 430

五、国外医籍引书举例 443

第三节 附录书目著录 444

一、附录书目类 445

二、附录方式 445

三、称引方式 446

四、附录书目举例 447

第四节 目录著录 464

一、目录的涵义 465

二、目录的体制与类型 465

三、目录的种类 469

四、著录体式举例 473

五、史书七志经籍、艺文著录医书解析 484

六、著录医籍之重要书目简介 491

七、中医图书目录类例 499

八、图书目录的功用 509

第十章 中医古籍校勘 516

第一节 校勘的基本概念 516

第二节 古医籍校勘的历史概况 519

第三节 古籍多层次结构及形成原因 529

第四节 古籍讹误基本情况 532

一、文史古籍讹误常例 532

二、古医籍讹误常例 535

一、校勘的依据 543

第五节 校勘的依据和条件 543

二、校勘的条件 549

第六节 校勘方法 552

一、校勘的一般方法 552

二、校勘的具体方法 552

第七节 校文的处理方式与校勘体裁 561

一、校文处理方式 561

二、校勘的体裁 562

第八节 古医籍校勘的一般程序 566

第九节 校勘记与叙例的书写方式 568

一、校勘记书写常例 569

二、叙例的书写方式 572

第十节 校勘注意事项 573

一、学识务博 573

二、择本务善 574

三、行断务明 575

四、校改务慎 576

五、出据务实 577

六、工作务细 578

第一节 古医籍注释的历史概况 579

第十一章 中医古籍注释 579

第二节 注释的体裁与类别 582

一、注释的体裁 582

二、注释的类别 586

第三节 注释的内容与方法 588

一、注释的内容 588

二、注释的方法 605

第四节 旧注误释举例 622

一、曲就误文而释误例 622

二、不辨坏文而释误例 623

三、虚实未详而释误例 624

四、不辨通文而释误例 625

五、句读断破而释误例 626

六、未详词义而释误例 627

七、异说求同而释误例 628

八、不明体例而释误例 628

九、因袭旧说而释误例 629

十、逞奇标新而释误例 630

一、结合语言的时代性,根据实际,进行注释 632

第五节 注释注意事项 632

二、考析疑义与歧义,并存异说 633

三、注意学术源流 634

四、充分利用本证本训 634

五、充分运用前人旧注与其他文献资料 635

六、引文要准确,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 635

七、选择版本 636

八、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636

九、义有未尽,酌加按语 638

十、不攘人善,不没其实 639

第十二章 中医文献的聚散与辑佚 640

第一节 古文献散亡的原因 640

一、兵燹战乱所致的散失 641

二、政治喜恶所致的散失 642

三、传播不便所致的散失 642

四、自然灾害所致之散失 642

五、藏弆不善所致散失 642

六、学术发展所致之自然淘汰 642

第二节 古医籍散亡情况概述 642

一、古籍征引例述 643

二、书目著录例述 645

三、史传记载例述 645

四、出土文献例述 646

第三节 古医籍亡佚及遗文存留概况 647

一、书、文并亡 647

二、书虽亡而知其大义 647

三、书虽亡而文未亡或基本未亡 647

六、小部分亡佚 648

五、大部分亡佚而体例亦不明 648

四、大部分亡佚而体例尚明 648

七、存有部分或少量遗文而不知所出者 649

八、书已亡而仅凭追忆而尚存余义者 649

第四节 古医籍辑佚的由来与开展 649

第五节 辑佚书例述 651

第六节 辑佚工作注意事项 654

第七节 辑佚工作重要意义 656

第十三章 中医古籍辨伪 657

第一节 历代辨伪简述 657

第二节 造成伪书的原因 658

第三节 辨识伪书的方法 659

第四节 古医籍辨伪类例 661

一、依托上古之作 662

二、假借仙家之作 662

三、假异人之传授 663

四、依托先世之作 663

五、假名人之作 665

七、假前世之遗名而伪造成书 666

六、假古著遗篇之作 666

八、拾前人遗文而补缀纂次成书 667

九、真书之中间有伪文 668

十、书贾为牟利而造伪 669

十一、后人不知所出,而误以为自著 670

十二、真伪之疑 670

第五节 丛书辨伪举例 671

第六节 古医籍辨伪的重要意义 674

编后语 675

参考引用书目 6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