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中夏文集
邓中夏文集

邓中夏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中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3001·1841
  • 页数:657 页
图书介绍:
《邓中夏文集》目录
标签:文集

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音》呢?(一九二○年十一月七日) 1

长辛店旅行一日记(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4

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一九二二年五月) 9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邓中夏等的请愿书(一九二二年七月) 11

劳动界招待议员开会时的讲话(一九二二年九月) 16

我们反对劳工司(一九二二年十二月) 19

我对于此次运动的全部意见(一九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20

讨论本团以后进行的方针(一九二三年六月三日) 29

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一九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32

解惑(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三日) 36

努力周刊的功罪(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三日) 37

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工人、农民、兵士(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39

论工人运动(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42

中国工人状况及我们运动之方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45

论农民运动(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50

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一九二四年一月五日) 53

银行公会反对收回粤海关主权之索隐(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 59

论兵士运动(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九日) 63

论劳动运动(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66

论农民运动的政略与方法(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69

上海的报纸(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72

中国青年应该与“少年国际”结合(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三日) 78

黄仁同志之死(一九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83

赤色职工国际之东方策略(一九二四年十月) 87

我们的力量(一九二四年十一月) 89

海员宣传问题(一九二四年十一月) 103

穆藕初只觉悟了一半(一九二四年十一月) 107

上海日本纱厂罢工中所得来的经验(一九二五年四月) 108

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贡献于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前(一九二五年五月) 115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与海员的责任(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135

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140

工人阶级与革命政府(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146

勖国民政府(一九二五年七月二日) 149

在省港工人代表联欢会上的演说词(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151

怎样实行工农联合?--马上组织“农村宣讲队”到农村去(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155

呜呼廖仲恺先生之死!(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156

对苏俄全总机关报编辑瓦克索夫的谈话(一九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158

吊陈锡烈士(一九二五年九月一日) 161

三个月的胜利(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163

罢工政策及其胜利--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上的演说词(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168

我们对于东征的责任--在广九铁路工人联合会演讲(一九二五年十月) 174

在省港罢工委员会召集各界联席大会上的演讲(一九二五年十月三日) 177

工会论 上编(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79

作者启事 179

第一章 工会的作用是什么? 180

第二章 工会要怎样组织呢? 182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欢迎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答词(一九二六年一月三日) 197

戴卓民同志出狱(一九二六年一月九日) 200

革命的方法--在省农民协会欢迎海员工人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三日) 202

悼韦德并论暗杀(一九二六年一月十四日) 205

在中国海员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日) 207

“五卅”后中国职工运动之新现象(一九二六年二月七日) 211

香港之又一幻梦(一九二六年二月十六日) 220

机工将来之困难问题(一九二六年三月一日) 223

在全国总工会欢迎刘少奇同志出狱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二六年三月三日) 226

欢迎英国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十万大兵(一九二六年三月四日) 227

评广州工会之争(一九二六年三月七日) 232

今年五一的目标(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 236

工农商学联合战线问题(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二日) 239

光荣的纪念日(一九二六年七月五日) 245

中英谈判中的我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六日) 247

中英谈判总评(上下篇)(一九二六年七月) 251

一年来省港罢工的经过(一九二六年八月) 266

新努力(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 297

工人与国民党(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299

“二七”与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二月七日) 301

“年初二”问题解决的途径(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四日) 306

欢迎国际工人代表团(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 311

上海总罢工的意义(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315

一九二六年之广州工潮(一九二七年) 318

一、为什么发生工潮? 318

第二次潮流 318

改良生活运动 319

并无政治意味 321

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 323

二、劳资的纠纷 324

工资问题 324

工作时间问题 327

征收买卖佣问题 328

征求会员问题 329

任免职工问题 330

罢工与封锁 331

行会组织、职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的冲突 333

三、工会的纠纷 333

新的生产技术与旧的生产技术的冲突 334

东家工会与工人工会的冲突 334

政治势力的挑拨 335

封建思想的余毒 335

失业问题为其总原因 336

四、工潮与经济发展抑或衰落 336

新经济论者之观察 336

新经济论错误的证据 338

几个旁证 342

五、广东经济不发展的原因 343

广东经济本来就不发展 343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可幸免的悲惨命运 344

与其说是工潮关系,毋宁说是政治关系 345

时机不可错过 347

广州产业概况 348

六、一年来广州职工运动之发展 348

广州工人阶级之组成 349

发展的原因 350

发展的经过 351

发展中的表现 352

七、怎样解决工潮? 356

中国国民党对于劳工问题的主张 356

政府对于工潮的态度如何? 360

工人阶级所希望于政府的 364

解决工潮的方法 366

八、工人阶级应有的认识与努力 367

一切利益均靠自己奋斗得来 367

巩固自身组织 368

拥护中国国民党 369

争取革命领导权 371

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权 372

最后的胜利须靠我们最后的努力 373

向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的建议(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九日) 375

白色恐怖下之中国职工运动(一九二八年) 377

在赤色职工国际第十次执行委员会上的发言提纲(一九二九年) 380

苏兆征同志传(一九二九年) 392

广州暴动与中国共产党的策略(一九三○年) 405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九一九-一九二六(一九三○年六月十九日) 423

著者申明 423

第一章 原始的职工运动 424

中国劳动者的旧式组织 424

最早的罢工 426

辛亥革命后与职工运动有关的政治派别 427

欧战后自发的罢工斗争 428

“五四”运动中的爱国罢工 428

南方工会的发生 431

第二章 职工运动黎明期 433

世界革命高潮 43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34

中国共产党做职工运动的起点 435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437

罢工运动之蔓延 438

罢工运动中最早的思想斗争 439

第三章 中国第一次罢工的高潮 441

高潮的总形势 441

海员罢工潮 442

铁路罢工潮 443

矿山罢工潮 448

武汉罢工潮 449

湖南罢工潮 450

上海罢工潮 452

广东罢工潮 454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罢工高潮中的领导作用 455

两大地方组合与两大产业组合 456

工会与党 458

工会组织的内容 458

第四章 香港海员大罢工 459

海员的生活状况 459

罢工的准备及其爆发 461

香港政府的恐慌 463

香港运输工人同情罢工 464

调停与破裂 465

双方的鏖战 468

香港全市工人同情总罢工 470

沙田惨杀 471

罢工海员的精神及其生活 472

外界的援助 473

香港政府的日暮途穷 474

罢工的解决 476

庆祝罢工胜利 478

这次罢工的教训 478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召集 479

第五章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及劳动立法运动 479

大会情形 480

大会决议案 483

这次大会的成功 485

劳动立法运动 485

劳动法大纲 486

劳动立法运动之扩大及其影响 488

第六章 开滦五矿大罢工 489

开滦矿工的生活状况 489

罢工的爆发 490

矿局门首的喋血 491

罢工工人的坚持 491

最后的失败 492

这次罢工的教训 493

第七章 京汉路大罢工--“二七”惨杀 493

总工会筹备的经过 493

军阀吴佩孚的处心积虑 498

总工会成立大会的前夜 499

悲壮激昂的大会 500

总罢工之决定及其宣言与要求 501

总罢工的经过 504

“二七”惨杀 506

惨杀以后 508

各路及各地工会的援助 509

这次罢工的教训 511

第八章 职工运动消沉期 513

“二七”失败后之残破局面 513

硕果仅存的安源工会 514

共产党内的取消主义倾向 516

国民党的改组及其工人政策 518

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与挫折 520

流氓工会的招摇 523

困苦艰难中的工会工作 525

职工运动之转机--沙面罢工 526

第九章 职工运动复兴期 528

北京政变 528

恢复工会运动 529

罢工斗争蜂起 530

国民会议运动与工人阶级 531

第十章 上海日本纱厂大罢工(附青岛日本纱厂大罢工) 532

日本在华的纺织业 532

日本资本家对于中国工人的压迫 533

罢工的爆发 534

罢工的蔓延 535

日本帝国主义的胆战心惊 536

罢工的战术 537

调停与解决 540

“五卅”事件的导火线 542

青岛日本纱厂罢工 544

第十一章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 549

大会的发起与召集 549

空前的工农兵大联合的示威与会议 550

大会的经过 552

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 553

经济斗争决议案 556

组织问题决议案 560

工农联合的决议案 564

铲除工贼的决议案 565

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566

加入赤色职工国际 570

大会宣言 570

这次大会的历史价值 573

第十二章 “五卅”运动 574

中国大革命高潮之到来 574

“五卅”屠杀的直接导火线 575

血肉横飞的“五卅”屠杀 576

霹雳一声的罢工罢市罢课 577

上海总工会乘时崛起 578

帝国主义继续屠杀 579

反抗运动继续飞涨 581

全国各地的狂飚运动 582

帝国主义者的策略 585

资产阶级的妥协与反动 586

小资产阶级的动摇 594

罢工策略的变更 597

经济斗争与局部解决 601

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工贼之联合进攻--上海总工会的被封 604

戴季陶主义之出现 607

此次运动中的教训 608

第十三章 省港大罢工 610

罢工的准备 610

罢工的爆发 612

罢工工人的组织 614

沙基惨杀 614

封锁香港 617

香港经济上的空前损失 618

国民政府的成立 620

罢工的中心策略 621

工商联合 622

国民党与这次罢工 625

香港帝国主义态度的变化与广东政局 627

罢工与北伐 631

中英谈判 632

取消对香港的封锁 634

这次罢工的意义与教训 638

要求改变二军团向武汉进攻等问题给长江局并转中央的报告(一九三○年十月十五日) 640

关于整顿红二、六军等问题给长江局并转中央的报告(一九三○年十月十九日) 645

附录 邓中夏同志传略 652

编后记 6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