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册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册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闽榕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2105407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册》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服务与保证 4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6

第二节 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的新要求 7

第二节 目标计划的制定 33 8

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不断现代化、科学化 8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性 10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 11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13

一、新时期的新变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15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该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16

第二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20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系统性 20

一、系统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0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性系统 22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3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效益性 25

一、方法与效益 26

二、时机与效益 27

三、精确度与效益 2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 31

一、可操作性是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 31

二、如何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 3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构成 35

一、三维结构的基本原理 35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构成与分类 35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横向结构(逻辑维) 38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纵向结构(范畴维) 41

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纵深结构(控制维) 4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分类 44

一、疏通引导 44

二、禁止堵塞 45

三、预测预防 46

四、调节 控制 46

五、思想政治教育 47

六、系统分析 48

七、目标管理 49

八、综合治理 50

一、条分缕析法 52

第一节 论理疏导 52

第四章 疏通引导 52

二、辨事明理法 53

三、类比推论法 54

四、轴辐相成法 55

五、正说反议法 56

六、以小见大法 57

七、深入浅出法 58

八、顺延引谬法 59

九、寓理于事法 59

第二节 感化疏导 60

一、慰藉钝化法 61

二、细雨润物法 62

四、真情化冰法 63

三、情境交融法 63

五、诚心交友法 64

六、激情感染法 65

七、理解关注法 66

八、排忧解难法 66

第三节 启示疏导 68

一、原型启发法 68

二、抛砖引玉法 69

三、类推诱发法 70

四、隐喻暗示法 71

六、投石激浪法 72

五、知识启迪法 72

七、启发记忆法 73

八、反思启示法 74

第四节 美育疏导 75

一、艺术美育法 76

二、自然美育法 76

三、社会美育法 77

四、心理美育法 78

五、环境美育法 79

六、气质美育法 80

七、审美领悟法 81

八、模仿美化法 82

九、催情育思法 83

十、扬美抑丑法 83

第五节 激励疏导 84

一、目标激励法 85

二、榜样激励法 86

四、数据激励法 87

三、褒奖激励法 87

五、反向激励法 88

一、临界点法 1 89

六、对话激励法 89

七、评比竞赛激励法 90

八、尊重支持激励法 91

九、民主评议激励法 92

十、集体荣誉激励法 93

十一、激发自尊法 93

第六节 行为疏导 95

一、典型引路法 95

二、课后导行法 96

三、言传身教法 97

四、骨干示范法 98

五、摹拟仿效法 99

六、良习养成法 101

七、行为弱化法 102

八、现身说法法 103

附例 104

第一节 批评 116

一、直接批评法 116

第五章 禁止堵塞 116

二、渐进批评法 117

三、商讨批评法 118

四、参照批评法 119

五、发问批评法 119

七、暗示批评法 120

六、点名批评法 120

八、幽默批评法 121

九、集体批评法 121

十、触动批评法 122

十一、自我检查法 122

十二、自我解剖法 123

十三、自我反省法 124

第二节 警呵 124

一、明示警呵法 125

二、强谏警呵法 125

三、震慑警呵法 126

四、制止警呵法 127

五、持续警呵法 127

六、儆众警呵法 128

第三节 限制 129

二、群众监督法 129

一、党内监督法 129

三、互相监督法 130

四、自我监督法 131

五、责任制约法 131

六、保证制约法 132

七、制度制约法 133

八、舆论制约法 134

一、冷处理法 135

第四节 处置 135

二、熟处理法 136

三、限期改正法 137

四、先警后惩法 138

五、惩一宽十法 139

六、响锣轻敲法 139

七、组织调整法 140

附例 141

第六章 预测预防 151

第一节 收集信息 151

一、个别交谈法 151

二、察言观色法 152

三、谈笑留心法 153

四、家庭访问法 153

五、社会调查法 154

六、民意测验法 155

八、信息网络法 156

七、积累资料法 156

第二节 分析预测 157

一、定性分析法 157

二、定量分析法 158

三、心理分析法 159

四、动态分析法 159

五、类推预测法 160

六、间接预测法 161

七、联想预测法 161

八、因果预测法 162

九、周期预测法 162

第三节 防患未然 163

一、思想免疫法 163

二、环境净化法 164

三、除蚁填穴法 165

四、消除误区法 166

五、亡羊补牢法 167

六、居安思危法 167

第四节 防微杜渐 168

一、察微洞隐法 168

二、补偏救弊法 169

三、斩草除根法 170

四、绝弊清风法 170

五、谨言慎行法 171

附例 172

第七章 调节控制 180

第一节 调整转化 180

一、情绪调节法 180

二、语言调节法 181

三、压力调节法 182

四、期望调节法 183

五、评价调整法 184

六、角色换位法 185

七、注意转移法 186

八、行为转移法 186

九、遗忘转移法 187

十、向心迁移法 188

第二节 把握关键 189

二、闪光点法 190

三、敏感点法 191

四、共鸣点法 192

五、结合点法 193

六、立足点法 193

七、热点稳定法 194

八、弱点突破法 195

第三节 随动控制 196

一、首因效应法 196

二、同化效应法 198

三、动机统率法 199

四、动机明确法 199

五、兴趣吸引法 200

六、我群投入法 201

七、连动效应法 203

八、从众作用法 204

九、对比反差法 205

十、情绪领袖法 206

十一、激情释放法 207

十二、抽丝剥茧法 208

十三、适度曝光法 209

十四、气质互补法 211

十五、补短法 212

十六、用短法 213

第四节 反馈 214

一、正反馈法 214

二、负反馈法 215

三、前馈法 216

四、后馈法 217

五、退馈法 218

六、直接反馈法 220

七、间接反馈法 221

八、自我反馈法 222

附例 223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 236

第一节 直接教育 236

一、系统教育法 236

二、专题教育法 237

三、随机教育法 238

四、轮训教育法 239

五、个别教育法 239

六、报告教育法 240

七、形象教育法 241

八、弹性教育法 242

九、座谈讨论法 243

十、课堂辩论法 244

第二节 间接教育 245

一、寓教于乐法 245

二、寓教于无形法 246

三、读书演讲法 247

四、书评影评法 248

五、读报用报法 249

六、知识竞赛法 250

七、挑战应战法 251

八、家庭教育法 252

九、社会教育法 253

一、心得体会法 254

第三节 自我教育 254

二、思想小结法 255

三、自我鉴定法 256

四、理论研究法 257

五、回忆对比法 258

六、温故知新法 259

七、自知之明法 260

八、拜师求教法 261

附例 262

第九章 综合治理 273

第一节 内外结合 273

一、军民共建法 274

二、警民共教法 275

三、三位一体法 276

四、标本同治法 278

五、双重结合法 279

六、军地挂钩法 281

第二节 群治群防 282

一、骨干帮教法 282

二、帮教小组法 283

三、帮教对子法 284

四、群众互助法 285

五、干群互促法 286

六、公约守则法 287

第三节 齐抓共管 288

一、上下贯通法 289

二、部门协调法 290

三、综合体系法 291

四、连锁反应法 292

五、合同责任法 293

附例 294

第十章 系统分析 303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原理简述 303

一、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303

二、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 304

三、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306

第二节 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工作步骤 308

一、系统分析同预测分析的区别 309

二、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310

三、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312

一、系统分析的要求 315

第三节 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综合评价 315

二、系统分析的综合评价 318

第四节 系统分析的“六个W”法 320

一、什么是“六个W” 320

二、“六个W”工作方法原理简介 321

三、“六个W”工作方法的运用 324

附例 326

第十一章 目标管理 330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原理概述 330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其由来 330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 332

三、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 335

一、确定目标 338

二、制定计划 342

三、制定目标计划的几点要求 348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量化问题 349

一、量化与目标管理 350

二、思想政治工作量化的可能性 352

三、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量化的基本方法 353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358

第四节 目标计划的实施 358

三、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登记 361

四、有关目标计划实施的几个问题 363

第五节 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 365

一、评价的主要内容 365

二、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367

三、评价后的工作 368

附例 370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原则和要求 382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原则 382

一、及时性原则 382

二、治本性原则 384

三、综合性原则 386

四、择优性原则 388

五、区别对待的原则 390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中的有关要求 392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纠正的几种错误方法 393

二、正确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几点要求 398

后记 406

二、实施中的调节 和控制 35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