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沈约集校笺
沈约集校笺

沈约集校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朝梁)沈约著;陈庆元校笺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182981
  • 页数:588 页
图书介绍:
《沈约集校笺》目录
标签:

前言 1

卷一 1

赋 1

拟风赋 1

附 拟风赋奉司徒教作(谢朓) 1

拟风赋(王融) 2

丽人赋 2

伤美人赋 3

愍涂赋 4

悯国赋 4

郊居赋 5

高松赋 13

附 和竟陵王高松赋(王俭) 15

高松赋奉司徒竟陵王教作(谢朓) 15

桐赋 16

附 梧桐赋(萧子良) 17

应竟陵王教桐树赋(王融) 18

天渊水鸟应诏赋 18

反舌赋 19

卷二 21

制 21

授蔡法度廷尉制 21

授王缋蔡约王师制 22

封徐世标制 23

授李居壬等制 24

封左兴盛等制 26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 27

封申希祖诏 29

赦书 30

为齐明帝遗诏 31

立太子赦书诏 32

赦诏 33

授王亮左仆射诏 34

沈文季加侍中诏 35

崔慧景加侍中诏 36

王亮王莹加授诏 37

临川王子晋南康侯子恪迁授诏 38

大赦诏 39

授萧重俅左仆射诏 40

南郊恩诏 41

刘领军封侯诏 42

王亮等封侯诏 43

常僧景等封侯诏 44

封三舍人诏 45

立左降诏 46

降死罪诏 47

改天监元年赦诏 47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 49

立太子诏 52

梁武帝立内职诏 53

为武帝搜访隐逸诏 54

资给何点诏 55

酬荆雍义士献物者诏 57

南郊恩诏 58

使四方士民陈刑政诏 59

王茂加侍中诏 60

敕 60

梁武帝践祚后与诸州郡敕 61

为武帝与谢朏敕 62

为武帝与何胤敕 63

令 65

为梁武帝除东昏制令 65

答诏 67

答诏访古乐 67

卷三 70

章 70

为六宫拜章 70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 71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 72

表 73

谢赐新历表 73

到著作省表 74

荐沈驎士义行表 74

荐刘粲表 75

举胡元秀表 76

让仆射表 76

谢封建昌侯表 77

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 78

为长城公主谢表 79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 79

为柳世隆上铜表 81

拜尚书令到都坐表 81

为皇太子谢初表 82

为南郡王让中军表 83

为始兴王让仪同表 84

为褚炫让吏部尚书表 85

让五兵尚书表 86

上宋书表 86

注制旨连珠表 89

附 连珠(梁武帝萧衍) 90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 91

上建阙表 91

谢立皇太子赐绢表 92

致仕表 93

临终遗表 93

上疏 95

上疏论选举 95

上言宜校勘谱籍 96

弹文 99

奏弹王源 99

奏弹秘书郎萧遥昌 102

奏弹太子中舍人王僧祐 102

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 103

奏弹奉朝请王希聃违假 104

奏弹御史孔橐题省壁悖慢事 105

修竹弹甘蕉文 106

卷四 108

议 108

齐武帝谥议 108

齐明帝谥议 110

附 齐明帝谥议(任昉) 111

梁武帝郗后谥议 112

正会乘舆议 113

启 114

谢敕赐冰启 114

谢赐甘露启 114

贺齐明帝登祚启 115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 116

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 117

谢齐竟陵王赉母赫国云气黄绫裙襦启 118

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 119

为皇太子谢赐御所射雉启 119

谢司徒赐北苏启 120

谢赐轸调绢等启 121

谢女出门宫赐绢绮烛启 121

谢敕赐绢葛启 122

谢赐交州槟榔启 122

为柳世隆谢赐乐游胡桃启 123

应诏进《佛记序》启 123

上钱随喜光宅寺启 124

送育王像并上钱烛等启 125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 125

书 126

答释法云《难范缜〈神灭论〉》 126

附 与公王朝贵书(释法云) 128

答乐蔼书 128

附 与右率沈约书(乐蔼) 129

答庾光禄书 130

答沈驎士书 131

与范述曾论竟陵王赋书 132

与陶弘景书 133

报王筠书 134

报刘杳书 135

答陆厥书 136

附 与沈约书(陆厥) 138

与徐勉书 140

与约法师书 141

书 143

卷五 144

论 144

辩圣论 144

七贤论 145

均圣论 147

附 难镇军《均圣论》(陶弘景) 149

答陶隐居《难〈均圣论〉》 150

究竟慈悲论 153

论形神 156

神不灭论 157

难范缜《神灭论》 158

附 神灭论(范缜) 162

述僧设会论 167

述僧中食论 168

卷六 170

记 170

南齐仆射王奂枳园寺刹下石记 170

序 172

武帝集序 172

棋品序 174

内典序 175

佛记序 179

附 敕沈约撰《佛记序》(梁武帝萧衍) 182

敕答沈约(梁武帝萧衍) 182

义 182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 182

六道相续作佛义 183

因缘义 184

颂 185

齐朝丹徒故宫颂 185

千佛颂 186

赞 187

雪赞 187

高士赞并序 187

销声赞 188

绣像题赞并序 189

弥勒赞 190

连珠 190

连珠二首 190

铭 191

瑞石像铭并序 191

光宅寺刹下铭并序 193

弥陀佛铭 195

释迦文佛像铭 196

长栖禅精舍铭并序 198

哀策文 199

齐明帝哀策文 199

墓志铭 201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志铭 201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 202

齐太尉徐公墓志铭 203

司徒谢朏墓志铭 204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志铭 205

太常卿任昉墓志铭 206

卷七 208

碑 208

善馆碑 208

金庭馆碑 209

法王寺碑 212

齐太尉王俭碑铭 214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215

齐丞相豫章文宪王碑 222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 224

行状 225

齐临川王行状 225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 226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 227

卷八 235

文 235

冠子祝文 235

赛蒋山庙文 236

忏悔文 237

千僧会愿文 239

竟陵王题佛光文 240

疏 241

南齐皇太子礼佛愿疏 241

南齐皇太子解讲疏 243

齐竟陵王发讲疏并颂 244

竟陵王解讲疏 246

又竟陵王解讲疏 247

南齐南郡王舍身疏 248

舍身愿疏 249

卷九 252

乐府 252

俊雅三曲 252

皇雅三曲 253

胤雅一曲 254

寅雅一曲 255

介雅三曲 256

需雅八曲 257

雍雅三曲 258

涤雅一曲 259

牷雅一曲 260

諴雅一曲,南郊降神用 260

諴雅一曲,北郊迎神用 261

諴雅一曲,南北郊、明堂、太庙送神同用 262

献雅一曲 262

禋雅一曲,就燎 263

禋雅一曲,就埋 264

南郊皇帝初献奏登歌二曲 264

北郊皇帝初献奏登歌二曲 266

宗庙皇帝初献奏登歌七曲 267

明堂遍歌五帝登歌五曲 269

歌青帝辞 269

歌赤帝辞 269

歌黄帝辞 269

歌白帝辞 270

歌黑帝辞 270

大壮舞歌一曲 271

大观舞歌一曲 272

相和五引 273

角引 273

徵引 273

宫引 274

商引 274

羽引 274

梁鼓吹曲十二首 276

木纪谢 276

贤首山 276

桐柏山 277

道亡 277

忱威 277

汉东流 278

鹤楼峻 278

昏主恣淫慝 278

石首局 279

期运集 279

於穆 279

惟大梁 280

梁鞞舞歌 283

明之君六首 283

日出东南隅行 284

昭君辞 285

长歌行 287

长歌行 288

君子行 288

从军行 289

豫章行 290

相逢狭路间 292

长安有狭斜行 293

三妇艳 293

江蓠生幽渚 294

却东西门行 295

饮马长城窟行 297

拟青青河畔草 297

梁甫吟 298

君子有所思行 300

白马篇 301

齐讴行 302

缓歌行 303

芳树 304

附 当对酒(范云) 305

临高台(谢朓) 6

巫山高(王融) 306

有所思(刘绘) 306

临高台 307

附 芳树(谢朓) 308

芳树(王融) 308

有所思(王融) 308

巫山高(刘绘) 309

巫山高(范云) 309

洛阳道 309

江南曲 310

东武吟行 311

怨歌行 312

悲哉行 313

携手曲 314

有所思 135

夜夜曲 316

夜夜曲 317

附 拟沈隐侯《夜夜曲》(梁简文帝萧纲) 317

钓竿 318

临碣石 318

湘夫人 319

贞女引 320

白铜踶歌三首 320

附 白铜踶歌三首(梁武帝萧衍) 322

永明乐 322

附 永明乐十首(谢朓) 323

永明乐十首(王融) 324

江南弄四首 325

赵瑟曲 325

秦筝曲 325

阳春曲 325

朝云曲 325

乐未央 327

四时白纻歌五首 328

春白纻 328

夏白纻 328

秋白纻 329

冬白纻 329

夜白纻 329

卷十 332

诗 332

侍皇太子释奠宴 332

附 侍皇太子释奠宴(王俭) 333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二首 334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 335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335

九日侍宴乐游苑 336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 337

附 从武帝琅邪城讲武应诏(王融) 339

三一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 339

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 340

正阳堂宴劳凯旋 342

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五章 343

登高望春 345

游金华山 346

留真人东山还 347

登玄畅楼 348

和谢宣城 349

附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谢朓) 351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 351

送别友人 352

去东阳与吏民别 353

早发定山 354

循役朱方道路 355

和竟陵王游仙诗二首 356

附 游仙诗五首(王融) 358

游沈道士馆 359

酬华阳陶先生 360

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 361

陶先生登楼不复下 362

奉华阳王外兵 363

赤松涧 364

八关斋 365

古意 365

少年新婚为之咏 366

梦见美人 367

学省愁卧 367

休沐寄怀 368

宿东园 369

行园 370

附 和沈祭酒行园(谢朓) 371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 371

奉和竟陵王抄书 372

附 抄众书应司徒教(王融) 373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 373

附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王融) 375

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范云) 375

奉和竟陵王药名 375

附 药名诗(王融) 376

和陆慧晓百姓名 377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 378

织女赠牵牛 380

附 代牵牛答织女(王筠) 381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 381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 383

咏雪应令 384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 384

附 咏博山香炉(刘绘) 386

咏湖中雁 386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 387

奉和竟陵王经刘?墓 388

附 经刘?墓下(随郡王萧子隆) 390

登山望雷居士精舍同沈左卫过刘先生墓下作并序(竟陵王萧子良) 390

奉和(虞炎) 391

奉和(柳恽) 391

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过刘先生墓(谢朓) 391

悼亡 392

侍游方山应诏 393

附 侍游方山应诏(王融) 394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 394

泛永康江 395

饯谢文学 396

附 饯谢文学(虞别驾) 397

饯谢文学(范通直) 397

饯谢文学(王中书) 398

饯谢文学(萧记室) 398

饯谢文学(刘中书) 398

和别沈右率诸君(谢朓) 399

别范安成 399

效古 400

见庭雨应诏 401

初春 401

春咏 402

伤春 403

秋夜 404

咏箎 405

附 同咏乐器·琵琶(王融) 405

同咏乐器·琴(谢朓) 406

咏竹槟榔盘 406

附 同咏坐上器玩·乌皮隐几(谢朓) 407

咏檐前竹 407

咏柳 408

咏麦李 408

咏桃 409

咏青苔 410

十咏二首 411

领边绣 411

脚下履 411

怀旧诗九首 412

伤王融 412

伤谢朓 413

伤庾杲之 413

伤王谌 413

伤虞炎 414

伤李珪之 414

伤韦景猷 414

伤刘沨 414

伤胡谐之 415

咏新荷应诏 419

听蝉鸣应诏 419

咏笙 420

咏筝 421

咏山榴 421

大言应令 422

附 大言(昭明太子萧统) 423

细言应令 423

附 细言(昭明太子萧统) 423

咏馀雪 424

咏帐 424

侍宴咏反舌 424

寒松 425

咏孤桐 426

咏梧桐 426

园橘 427

附 园橘(范云) 427

咏梨应诏 427

西地梨 428

咏芙蓉 428

咏杜若 429

咏鹿葱 429

咏甘蔗 430

咏菰 430

早行逢故人车中为赠 431

为邻人有怀不至 431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 432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 433

和王卫军解讲 433

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诏 434

酬孔逷通直怀蓬居 435

石塘濑听猿 436

出重围和傅昭 436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 437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 437

附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丘迟) 438

憩郊园和约法师采药 439

四城门 439

上巳华光殿 440

六忆诗四首 441

八咏 442

登台望秋月 442

会圃临春风 442

岁暮愍衰草 443

霜来悲落桐 444

夕行闻夜鹤 444

晨征听晓鸿 445

解珮去朝市 446

披褐守山东 446

联句 461

阻雪 461

补编 463

文 463

梁武帝北伐诏 463

梁武帝恩赦诏(一) 465

梁武帝恩赦诏(二) 465

梁武帝恩赦诏(三) 466

祭故徐崔文教 467

赠留真人祖父教 467

答甄公论 468

表 470

启 470

奏弹歙令仲文秀恣横 470

诗 471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五章 471

赠刘南郡季连六章 472

咏竹火笼 473

附 咏竹火笼(谢朓) 474

登北固楼诗 474

团扇歌二首 475

咏竹 476

诗 476

诗 476

馀编 477

宋书·志序 477

宋书·孔琳之传论 480

宋书·谢灵运传论 483

宋书·恩幸传论 487

宋书·陶潜传 490

附录 493

传记 493

梁书·沈约传 493

南史·沈约传 497

赠酬题咏 509

酬德赋并序(南齐·谢朓) 509

赠沈左卫(梁·范云) 511

送沈记室夜别(梁·范云) 511

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唐·崔融) 511

题沈隐侯八咏楼(唐·崔颢) 512

题八咏楼(宋·赵抃) 512

题八咏楼(宋·李清照) 512

续八咏〔录前二咏〕(宋·唐仲友) 513

双溪占胜地 513

八咏掞英词 514

东阳八咏楼(元·赵孟頫) 515

念奴娇·八咏楼(元·鲜于枢) 515

题沈隐侯八咏楼(明W阮元声) 515

读沈隐侯集(明·阮元声) 516

题辞·序 517

《沈隐侯集》题辞(张溥) 517

《合刻刘孝标沈休文集》序(韩敬) 517

《沈氏四声考》序(纪昀) 519

《沈氏四声考》后序(纪昀) 520

诸家评论 522

沈约事迹诗文系年(陈庆元) 5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