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梦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0800028X
  • 页数:740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目录

第一篇 通论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范畴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5

二、苏联五十年代的一场争论 9

三、我国近年来的争论 10

第二节 生产关系问题研究 17

一、恩格斯和斯大林的定义 17

二、我国学术界的争论 19

三、是前进还是后退 24

四、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认识 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新范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评论 30

一、如何正确地理解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问题 31

二、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一元论” 35

三、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最高阶段吗 3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根本任务 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5

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45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我国在实践中的发展 49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衡量标准和表现 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54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根源和科学理解 60

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67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经验教训 67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70

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和道路 73

一、社会主义社会多元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提出 76

第三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研究 76

二、生产力状况与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78

三、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83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83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 85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 87

四、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90

五、关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问题的探讨 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99

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特点及其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99

二、农村集体所有制 101

三、城镇集体所有制 1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所有制经济 108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体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发展趋势 108

二、城镇个体经济 109

三、农村个体经济 110

第五节 利用外资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1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 117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117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119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122

第二节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25

一、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建立我国新经济体制模式的客观基础 125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标志 127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蓝图 131

第三节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模式问题的评论 134

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 135

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要不要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138

第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42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理论 143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143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44

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涵义 149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151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15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4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158

第三节 对若干思想观点的评论 160

一、评所谓“降低标准”论 160

二、评所谓“资本社会主义”论 162

三、关于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不同理解 165

第二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16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劳动和社会生产目的 1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169

一、社会主义劳动是自由联合劳动 169

二、社会主义的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174

三、社会主义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183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质的规定性探讨 183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量的规定性研究 188

三、达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1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196

一、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范畴讨论述评 196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 201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作用 207

二、如何正确认识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和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 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12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1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12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224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性与共性 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229

一、价值规律的二重性 229

二、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38

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被自觉地应用 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格 245

一、价值规律和价格 245

二、价格的基本职能和杠杆作用 249

三、价格的共性和社会主义价格的特殊性 251

四、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25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竞争 258

一、竞争产生的根源 258

二、竞争和社会主义经济 260

三、社会主义竞争的重要推动作用 263

四、社会主义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根本区别 266

五、开展社会主义竞争的必要条件和加强国家的宏观管理 269

第八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商品计划经济 274

一、计划经济的一般标志 274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 279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计划化”不是计划经济 282

第二节 把计划建立在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284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公有制社会中特有的经济规律 284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 289

三、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提高计划的科学水平 293

一、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297

第三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297

三、计划调节 和市场调节 及其在实践中的交叉运用 304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计划管理与控制体系 306

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06

二、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309

三、把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到间接控制为主的轨道上来 314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分权模式 3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与企业的相对独立性 32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及经济责任制 320

二、国家的统一性与企业的相对独立性 323

三、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会改变全民所有制的性质 3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327

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究竟是什么? 327

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3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 333

二、对经济责任制基本原则的分析 336

三、关于完善和发展经济责任制问题 33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3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涵义 343

一、经济效益的一般概念 343

二、从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两个方面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347

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涵义及其客观依据 3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中的几个关系 353

一、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 353

二、近期经济效益与远期经济效益的关系 356

三、有用性经济效益与收益性经济效益的关系 358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360

一、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标准与企业盈利问题 362

第三节 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362

三、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有无周期性的问题 363

二、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64

第四节 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367

一、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367

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途径 369

第三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 37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资金运动 375

一、资金范畴问题探讨 3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和运动形式 376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形式考察 382

一、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是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 383

三、工资基金是否参加企业资金循环运动和资金循环公式问题 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和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 390

一、固定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折旧 390

二、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企业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397

三、我国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 4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经营中的成本和盈利 402

一、社会主义的商品成本范畴 402

二、社会主义企业盈利的本质和形式 40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414

第一节 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14

一、汲取“重生产、轻流通”的历史教训 414

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流通的必然性 417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4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流通 421

一、是产品分配还是商品流通? 421

二、两种类型的生产资料流通 424

三、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改革生产资料流通体制 428

一、关于市场的概念 4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430

二、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433

三、建立与完善市场体系 435

四、社会主义的买方市场问题 438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440

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 440

二、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 441

三、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 44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和信贷 45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存在的必要性 451

第一节 劳动券与社会主义货币 451

二、人民币是货币符号还是劳动券? 4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货币流通规律 459

一、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 459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量 460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463

三、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466

一、关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469

第三节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述评 469

二、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 471

三、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通货膨胀政策 473

一、信用是国家分配货币资金的一种形式 4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用 476

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 478

三、社会主义信用形式 479

四、社会主义的利息和利息率 482

第五节 社会主义银行 484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 484

二、社会主义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85

三、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 487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490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49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因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490

二、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关系 493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497

第二节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501

一、引进先进技术 501

二、利用外国资金 505

三、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507

一、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5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512

二、关于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及进出口发展战略 514

三、改革我国对外贸易体制 516

第四节 国际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518

一、国际价值决定 518

二、价值规律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520

三、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523

第四篇 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 529

第一节 国民收入范畴的科学涵义 529

一、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 529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529

二、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国民收入指标的利弊 534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创造及其增长规律 538

一、生产劳动创造国民收入 538

二、国民收入增长的规律 543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层次 546

一、哪一种划分比较科学? 546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54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550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553

第四节 关于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最优比例的探讨 560

一、积累基金的构成及其增长规律 560

二、消费基金的性质、构成及其内部比例关系 562

三、探求积累与消费的最优比例 566

一、马克思和列宁关于按劳分配必然性的论述 5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因的探讨 57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571

二、“劳动力所有制”决定论质疑 574

三、社会主义阶段保留资产阶级权利的不可避免性 579

四、按劳分配的历史作用 583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和量的规定性 585

一、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 585

二、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数量界限 588

三、按劳分配的“劳”的数量规定 591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及我国在实践中的发展 595

一、马克思的预想和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595

二、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贯彻按劳分配的浮动工资制 596

四、知识分子的劳动报酬问题 600

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问题 602

第四节 贯彻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603

一、平均主义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严重障碍 603

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 605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60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 6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类型 610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简单再生产? 610

二、扩大再生产的涵义及其类型划分 6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两大部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622

一、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和农、轻、重序列 622

二、三次产业的划分和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625

三、经济区的横向联系和我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 629

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相对平衡 631

五、关于社会主义的“短缺经济”问题 635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速度问题 637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637

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64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 650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652

三、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素质和智力投资 655

四、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有计划调节 657

第五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问题研究 659

一、生产关系再生产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地位 659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再生产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661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几个问题 666

一、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现代化建设 666

第十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66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道路 669

第二节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 677

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677

二、对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680

二、经济发展战略是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 681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684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84

三、科技、教育与总体发展战略 691

一、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697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697

第十九章 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697

第五篇 后论 697

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699

三、由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不同发展阶段 702

四、评“共产主义虚构论” 703

第二节 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70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身发展必然经过若干阶段 704

二、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将是相当长时期的历史任务 706

三、评“共产主义速成论” 708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709

一、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 709

二、评“共产主义渺茫论” 710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目标的关系 711

四、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713

第二十章 中国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715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变革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7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723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再认识 733

三、我国农村贯彻按劳分配的联产计酬包干分配制 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