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志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2000301
  • 页数:50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我们的好大姐蔡畅下一篇:密特朗传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

第一节 中国近代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1

一、鸦片战争开始了民族的灾难 1

二、中外反动势力的矛盾与勾结 3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矛盾 6

第二节 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各阶层的救国运动 7

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8

二、戊戌维新运动 10

三、义和团运动和反抗八国联军的斗争 15

第二章 推翻清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 19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崛起 19

一、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的活动 19

二、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23

三、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 25

四、武装起义的发动 2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29

一、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29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施政纲领 31

三、南北议和,清王朝的覆灭 33

四、辛亥革命成果的丧失 35

第三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8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护国战争 38

二、段祺瑞的卖国独裁和护法战争 4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4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9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 59

一、巴黎和会和中国外交的失败 59

二、五四爱国运动 61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5

四、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6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2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72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6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78

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革命纲领 78

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83

三、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战线策略 87

第四章 反对北洋军阀的大革命 9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93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93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96

三、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99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和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02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02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105

三、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107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111

第三节 推翻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113

一、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 113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15

三、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18

四、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 123

第四 节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124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124

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26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132

第五章 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土地革命战争 136

第一节 新军阀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36

一、国民党政府的“统一”及其内外政策 136

二、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39

三、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经济 141

四、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 143

第二节 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44

一、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144

二、红色区域的土地革命 150

三、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151

第三节 红色政权和白色政权的对立与斗争 154

一、国民党政权的法西斯化 154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155

三、“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158

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62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67

一、“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167

二、抗日救亡运动及反蒋斗争 169

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173

四、西安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178

第六章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185

第一节 全民族奋起抗战 185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85

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 188

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 192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198

五、民主党派和民众团全的抗日活动 200

第二节 坚持团结,坚持抗战 201

一、武汉失守后的形势 201

二、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反投降、反分裂、反倒退的斗争 202

三、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6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和法制建设 209

第三节 克服严重困难,恢复和发展抗日力量 216

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 216

二、国民党投降反共活动 217

三、解放区军民的苦战奋斗 220

四、沦陷区人民反对日本暴行的斗争 227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28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局 228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其他党派的政治主张 232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伟大意义 235

第七章 夺取全国政权的人民解放战争 239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39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 239

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和平民主的主张 240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43

四、解放区军民加强自卫战争的准备 249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全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251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251

二、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53

三、国民党统治的腐朽,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57

四、“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 26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65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265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 26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71

第八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7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278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78

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进行社会改革 283

三、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成就和经验 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93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93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97

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317

一、向科学进军战略方针的提出 317

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20

第九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24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324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24

二、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28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333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338

第二节 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失误 342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342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47

三、开始纠“左”和从纠“左”转向反右 352

四、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36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63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 363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建设经验 365

三、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368

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76

五、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80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 38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全国大动乱 386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386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387

三、上海“一月风暴”,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390

四、打倒一切,全国大乱 393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阴谋被粉碎 397

一、林彪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被揭露 397

二、“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400

三、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的转机 403

第三节 江青反革命集团夺权阴谋被粉碎 407

一、挫败“四人帮”组阁的阴谋 407

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411

三、伟大的“四五”运动 416

四、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418

五、“文化大革命”深刻的历史教训 419

第十一章 完成拨乱反正,实现伟大转折 423

第一节 拨乱反正的由折进程 423

一、揭批和清查江青反革命集团 423

二、纠正“左”倾错误中遇到的严重阻力 423

三、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失误 426

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2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430

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 430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434

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436

四、促进安定团结的各项工作 438

第三节 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440

一、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440

二、各条路线的新成就 443

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446

第十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52

第一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52

一、八十年代初的形势 452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53

三、新宪法的制定 458

第二节 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化 460

一、全面改革经济体制 460

二、打击严重犯罪,加强法制建设 468

三、实施“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474

四、国防体制的各项重大改革 476

五、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整党 478

第三节 “两上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 480

一、物质文明建设的突击成果 480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拓性进展 483

第四节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490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90

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491

三、改革政治体制 495

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4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