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左玉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421087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目录

导论:一个“不能忘情于政治”的哲学家 1

第一章 中西文化观:从“彻底输入西方文化”到“化冲突而为调和” 1

第一节 “彻底输入西方文化”--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观 2

一、张东荪文化观的形成 3

二、“输入”论的系统阐发 6

三、“彻底输入”不同于“全盘西化” 15

四、“输入”论是其文化观的基础 22

第二节 “非有一种补救之法不可”--20年代中后期的中西文化观 26

一、中国社会出现了“畴形状态” 27

二、“救中国只有提倡理智主义” 31

三、“理智救国”论不同于旧的“道德救国”论 36

第三节 “恢复主体的健全”--30年代初的中西文化观 48

一、“自由性”的丧失 49

二、“必须恢复固有的文化” 52

三、“恢复”论是“补救”论合逻辑的发展 61

第四节 “化冲突而为调和”--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的中西文化观 64

一、“调和中西文化” 65

二、“沟通”论与五四时期“调和”论之比较 70

三、由“纯宗西洋”到“兼采中西”的转变 73

四、“沟通”论实质上是“西体中用” 78

第二章 文化哲学:从“文化层”理论到“文化制限”理论 82

第一节 “社会文化层”理论--哲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 83

一、“文化”概念 83

二、“社会文化层”理论的渊源 86

三、“文化层”的形成及进化 90

四、“社会文化层”理论对其后期文化哲学的影响 97

第二节 “文化制限”理论--社会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 100

一、知识的性质与文化之由来 101

二、文化对思想的制限作用 104

三、真理标准问题与“文化满足”论 112

四、“境况决定”论与文化循环论 116

五、从“文化制限”论向文化比较论的过渡 123

第三节 “文明进程”理论--人类学立场上的文化哲学 127

一、“死之威胁”梦结与第一期文明 127

二、“生之威胁”梦结与第二期文明 132

三、理性抬头与第三期文明的萌芽 137

第三章 文化比较:是“古今之异”还是“中外之别” 145

第一节 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 145

一、比较中西文化是张东荪文化思想的重心 145

二、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 150

三、“比较法”是研究中西文化的“最好方法” 156

四、从分析概念入手比较中西思想 158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中外之别” 159

一、从哲学上看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 160

二、从科学与历史之对比看中西思想之差异 165

三、从言语构造上分析比较中西思想之差异 170

四、从逻辑角度看中西思想的差异 176

第三节 “中外之别”探源 180

一、中西社会背景的不同 180

二、中西范畴的差异 185

第四章 文化出路:渐进的“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 203

二、民主主义是一种“文化” 204

一、张东荪“中国文化出路”论的实质 204

第一节 中国必须走上“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道路 204

三、社会主义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215

四、“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合一”论 218

第二节 中国实行民主主义的困难 227

一、民主主义在中国缺乏政治和经济基础 229

二、民主主义在中国没有“思想”上的根基 231

三、民主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传统 235

四、西方文化自身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239

第三节 培植根基,化解矛盾--中国走上民主之路的方案之一 246

一、引入概念:培植民主主义在思想上的根基 247

二、发展生产,造成民族国家:培植民主主义的基础 255

三、改变“不得法”态度:化解矛盾和冲突 269

第四节 认识国情,解决现实问题--中国走上民主之路的方案之二 279

一、走“中国的民主主义”之路 279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之交接问题 282

三、化解“封建与统一”的矛盾,铲除封建分裂势力 286

四、“改革田制”,解决农民问题 288

五、化解治者与被治者的矛盾,解决官僚问题 290

一、惟有“士阶级”可作民主主义的“托命者” 298

二、士阶级成为托命者的条件 308

三、恢复和发扬士阶级的“固有使命” 311

四、必须把士阶级加以“特别的训练” 315

五、士阶级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 318

六、“国际的协力”是中国走上民主之途在国际上的“托命者” 320

第六节 中国走上民主主义道路的方式 330

一、“社会惰性”理论 331

二、民主主义有“程度之判别” 334

三、张东荪对“革命”问题的总观点 336

后论:思想地位及其影响 346

一、文化思想在张东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346

二、张东荪文化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349

主要参考文献 3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