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人员测评工程
人员测评工程

人员测评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红军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3088·432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
《人员测评工程》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人员测评工程的基本概念 1

一、人员的概念 2

二、功能的概念 3

三、测评的概念 5

第二节 人员功能测评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6

一、人员功能测评的研究范围 6

二、人员功能测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7

三、人员功能测评的学科属性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9

第三节 人员功能测评的发生、发展和趋势 11

一、我国古代人员功能测评的起源和特征 11

二、国外人员功能测评的发展 15

三、现代人员功能测评的趋势 21

第四节 我国人员功能测评的现状及其作用 23

一、我国现代人员功能测评的兴起 23

二、我国现代人员功能测评的概况 25

三、我国现代人员功能测评的劳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26

第一章 人员功能测评的基本原理 30

第一节 结构--功能原理 31

一、结构--功能原理的产生 31

二、结构--功能原理的内容 33

三、结构--功能原理的特性 34

第二节 测量--评定原理 37

一、测量和评定的构成因素 37

二、测量--评定原理的实质 45

三、测量--评定原理的特性 46

第三节 定性--定量原理 48

一、定性--定量原理的客观基础 48

二、定性和定量的概述 48

三、定性--定量原理的实质 56

第四节 静态--动态原理 57

一、静态--动态原理的实质 57

二、静态和动态组合的类型及其特征 60

三、静态--动态原理的目的和作用 66

第五节 诸原理之间的关系 66

第二章 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 71

第一节 要素和要素体系的概述 71

一、要素和要素体系的概念 71

二、要素的类型和要素体系的结构 71

三、要素和要素体系的科学基础 74

四、要素和要素体系的应用实例 78

第二节 要素设计的一般程序 78

一、工作分析 78

二、理论推演 80

三、专家评判 81

四、预试修订 82

第三节 要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83

一、设计的类型 83

二、设计的原则 83

三、设计的方法和应用实例 86

四、四种设计方法的比较 102

第四节 要素的综合和简化 105

一、经验估计的方法 106

二、科学统计的方法 108

三、电子计算机在要素综合和简化中的应用 117

四、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和简化要素的实例 120

第五节 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实例 125

一、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基本特征 125

二、十一类人员测评要素的设计实例 136

第三章 测评标准和标准体系 149

第一节 标准和标准体系的概述 149

一、标准和标准体系的概念 149

二、测评标准的分类 151

第二节 各种测评标准的特征和应用实例 156

一、五种静态测评标准的主要特征和应用实例 156

二、四种动脉测评标准的主要特征和应用实例 160

三、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的测评标准和四种企事业标准参考模式 167

第三节 标准编制的一般程序 198

一、专业性人员测评标准编制的一般程序 198

二、企事业人员测评标准编制一般程序 205

三、测评标准编制的流程图 207

第四节 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208

一、编制的原则 208

二、编制工作的一般方法 210

三、七种测评标准的编制方法 215

第五节 标准的分级和管理 222

一、标准的分级 222

二、标准的管理 224

第四章 计量和计量体系 227

第一节 计量和计量体系的概述 227

一、计量和计量体系的概念 227

二、计量和计量体系的一般原则和数学方法 228

第二节 计分的类型、方法和实例 231

一、按计分要素数目分类和方法 232

二、按计分的量表体系分类和方法 242

三、按计分的综合方式分类和方法 255

第三节 加权的类型、方法和实例 269

一、加权的含义 269

二、加权的分类 273

三、加权的方法 282

第四节 误差调整的方式和方法 288

一、测评误差的来源 288

二、误差调整的两种方式 288

三、误差调整的一般方法和数学模型 288

四、误差调整的注意事项 293

第五章 测评方法和方法体系 295

第一节 测评方法和方法体系概述 295

一、测评方法和方法体系的概念 295

二、测评方法和方法体系的特性 297

第二节 测评时间的组织方法 299

一、测评期限安排法 299

二、测评次数确定法 301

三、测评时机选择法 303

第三节 测评空间的组织方法 305

一、主体法 305

二、侧面法 313

第四节 测评的专家方法和非专家方法 314

一、专家方法与非专家方法的概述 314

二、适合观察型和分析型的方法 315

三、适合综合分析型和科学研究型的方法 320

第六章 测评结果评价和评价体系 323

第一节 结果评价和评价体系的概述 323

一、结果评价的实质和意义 323

二、测评结果评价的类型 325

三、评价体系的含义 325

第二节 结果解释的分类和原则 327

一、结果解释的分类 327

二、结果解释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29

第三节 测评分数的解释和应用 330

一、顺序解释法及其应用 331

二、能级解释法及其应用 332

三、特征解释法及其应用 340

四、测评分数解释的谈话方法 343

五、测评分类应用的制表方法 345

第四节 侧面图的解释和应用 347

一、侧面图的三个特征 348

二、侧面图的分类 349

三、侧面图的解释方法和注意事项 351

四、侧面图应用实例和效果 353

第五节 测评信度和效度的鉴定 355

一、测评信度和效度的概念 355

二、测评信度和效度的鉴定方法和实例 359

三、影响测评信度与效度的各种因素 371

第七章 测评心理和思想教育 374

第一节 测评心理和思想教育的概述 374

一、测评心理的科学概念 374

二、测评心理分类和思想教育 375

第二节 测评者心理和素养 377

一、设计过程的心理行为 377

二、编制过程的心理行为 378

三、计量过程的心理行为 380

四、实测过程的心理行为 382

五、评价过程的心理行为 384

六、培训过程的心理行为 385

第三节 被测者心理和引导启发 386

一、受测过程的自卫心理 387

二、结果反馈的复杂心理 389

第四节 测评者与被测者的心理交往和相互作用 392

一、测评过程心理交往的种类 392

二、主测和被测心理交往的状态 393

三、主测和被测相互作用的结果 395

第八章 测评组织和人员培训 397

第一节 测评组织的含义 397

第二节 测评分阶段目标的组织 398

一、准备阶段的目标和组织实现 398

二、实施阶段的目标和组织实现 398

三、统计阶段的目标和组织实现 399

四、应用阶段的目标和组织实现 400

第三节 测评机构的组织 400

一、建立测评机构的原则 401

二、测评机构的分类和职责 402

第四节 人员培训的意义和分类 406

一、测评人员培训的意义 406

二、人员培训的分类 407

第五节 人员培训内容和方法 410

一、培训的内容 410

二、培训的方法 414

第六节 正确进行测评的实例 418

一、被测对象的有关资料 418

二、案例讨论 420

三、测评小结 422

后记 4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