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4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4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林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7300019943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4版》目录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5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16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8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1

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24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2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27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3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8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8

一、物质 38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42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46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46

二、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48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1

一、意识的起源 54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54

二、意识的本质 57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59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 62

第四节 世界物质形成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64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64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66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68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71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71

一、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 71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77

三、实践的运行机制 84

第二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88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88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92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95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100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100

二、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104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109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 109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 110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112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114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18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122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23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126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128

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128

二、观念结构的构成 133

三、观念形态的功能 13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142

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 142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142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146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50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151

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154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58

一、规律及其分类 159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161

三、发展的决定性 164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69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169

一、质、量、度 169

二、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71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75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178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78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81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85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89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93

一、辩证的否定 193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19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97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201

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01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201

二、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03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206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206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08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210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211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3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216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217

二、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9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221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221

二、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23

第六节 系统和要素 225

一、系统和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225

二、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27

第七节 结构和功能 229

一、结构和功能及其辩证关系 230

二、结构和功能范围的方法论意义 232

一、发展过程中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235

第一节 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235

第七章 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235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239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44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246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9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253

四、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56

第三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9

一、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259

二、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 262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265

第四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8

一、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269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271

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3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 277

第一节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277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277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282

第二节 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 288

一、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288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统一 291

一、实践与认识的发生 295

第九章 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295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295

二、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299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01

第二节 认识的结构 310

一、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310

二、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315

三、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320

第十章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324

第一节 认识的过程 324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24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30

三、认识运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332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334

一、信息、选择、建构 335

二、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342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346

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 351

第一节 真理 351

一、真理及其特性 351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55

第二节 价值 359

一、价值及其特点 359

二、价值评价 365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368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368

二、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70

三、真、善、美及其统一 373

第十二章 认识与思维方法、思维方式 378

第一节 认识活动的思维方法 378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378

二、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381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84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384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389

三、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394

一、思维方式的认识本质 398

第三节 作为认识论的思维方法 398

二、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400

三、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 404

第十三章 文化和社会现代化 407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407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407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411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415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阶级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415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419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427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自由和全面发展 427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427

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431

第二节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434

一、自由、必然、实践 435

二、自由的实现和人类解放 438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远景 441

一、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442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444

三、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46

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4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