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前田正名著;陈俊谋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571254
  • 页数:620 页
图书介绍: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目录

第一章 河西的自然地理——作为研究对象的河西空间范围之假设—— 1

南山山脉 1

河西东部之扇状地 3

极度干燥的河西西部地区 6

作为研究对象的河西境界之假设 8

第二章 七世纪之河西 12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划分——七世纪的河西与八世纪前半期的河西—— 12

第二节 居民构成 15

一、西域商贾 15

1、七世纪初叶集中在张掖的西域商贾 15

2、李轨政权内部的胡族势力 16

3、在河西贸易的西域诸国朝贡使团 19

二、吐谷浑 22

1、七世纪前半期的吐谷浑 22

2、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以后的吐谷浑——吐谷浑之侵入河西—— 23

1、七世纪初叶突厥对西北边境之侵寇 26

三、突厥、铁勒诸部、回鹘等之侵入河西 26

2、契?在凉州的居住 29

3、凉州界内诸胡羁糜州之研究 31

4、关于贞观末年铁勒诸部羁糜州的设置与祁连州(皋兰州)之位置 34

5、七世纪末叶居住在甘州的突厥 43

四、吐蕃 45

五、汉人 45

1、“土旷人稀”、“州县萧条”的河西 46

2、隋末汉人之流亡北部边境 51

第三节 有关作为研究对象地区的河西境界之再研究——对最初假设境界的修正—— 57

第四节 裴矩对西域诸蕃的招引政策与甘州 60

1、裴矩招引西域诸蕃的活动 60

2、裴矩以后的中原王朝对河西的经营 64

第五节 陈子昂上书中的七世纪的河西 66

1、河西的基地甘州 66

2、额济纳河的交通与甘州 70

第六节 作为河西地区核心的甘州 72

一、吐谷浑 75

第一节 趋于复杂化的河西居民 75

第三章 八世纪前半期的河西 75

二、吐蕃 77

1、七世纪末叶吐蕃之归降河西 77

2、通过唐、蕃斗争渗透到河西的吐蕃 78

3、南山山脉中的吐蕃 81

三、突厥、葛逻禄、回鹘 82

1、突厥之侵入 82

2、关于《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传》中所载定居瓜、沙州附近之突厥 83

3、开元初年葛逻禄等之归降凉州 85

4、开元初年回鹘之移居甘州 88

5、趋于复杂化的河西居民 90

第二节 农耕地之扩大 95

一、八世纪初叶农耕地之扩大——凉州及甘州的农耕景观—— 95

1、郭元振时代之飞跃发展 95

2、关于大谷文书中所载八世纪初叶之沙州逃户 98

1、开元中期的河西动乱与凉州 100

二、开元时期的农耕 100

2、开元时期的屯田与凉州 101

3、开元末期凉州附近边界之景观——以树栅为界危机四伏的边界—— 103

4、结束语 104

第三节 河西诸州户口数之研究 107

一、隋唐时代户数之变迁 108

二、关于隋唐时代北边、西北边诸州的户口数及户口率 110

1、隋唐时代户口数及户口率一览表 110

2、一览表之研讨 115

三、关于河西诸州之户口数及户口率 117

四、结束语 122

第四节 从天宝元年军守捉配置情况对河西之探讨 125

一、关于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管下军守捉配置之考察 125

1、《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春正月壬子条之研究 125

2、关于守备凉州的双重军、守捉和戍 130

二、凉州城——典型的军事都市—— 132

1、凉州城 132

2、赤水军——镇兵众多的凉州城—— 134

3、关于凉州境内的镇兵数与一般口数之比率 135

三、额济纳河以西 136

第五节 河西之政治地理 139

一、河西节度使之设置及其管辖之州 139

二、河西道的独立及其政治地理 140

第六节 西域文化与凉州 141

一、开元天宝时期西域贸易的昌盛 141

二、唐朝对朝贡贸易的策略 152

1、波斯方面的珍宝与凉州 153

三、流入凉州的西域文化 153

2、胡腾儿、胡旋女 156

3、西凉乐、乐器与凉州 157

四、连接西域与长安的凉州 160

第七节 作为河西地区核心的凉州——河西地区的核心自甘州移至凉州—— 163

第四章 八世纪后半期及九世纪的河西 165

第一节 河西之陷落 165

一、凉、甘、肃、瓜州之陷落 165

1、记载于《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吐蕃传》中的周鼎传说 167

二、关于沙州陷没之年代 167

2、对贾尔斯氏说及戴密微氏说的批判 168

3、关于建中二年说 170

第二节 吐蕃向北方、东北方的侵寇 175

一、北庭之攻陷 175

二、吐蕃向东北方的侵寇活动 177

1、东北方侵寇之概观与陇州 177

2、关于吐蕃侵寇东北方面范围之探讨 179

三、吐蕃向东北方向的侵寇给各民族带来的影响 181

第三节 吐蕃对河西的统治 185

一、吐蕃派遣的行政官吏——特别是关于节儿—— 185

二、部落的出现 188

三、吐蕃统治下的汉人 190

四、陷蕃后河西历史之展望 192

第四节 关于陷蕃后的汉蕃杂居之研究 193

一、概观 193

二、凉州 194

1、蕃浑杂居 195

2、?末之兴起 196

3、汉人 200

三、甘州 204

1、斯坦因文书第389号之研究 204

2、汉人 208

四、回鹘的崩溃及移居河西 209

1、关于安西回鹘与河西回鹘之关系的各种学说 209

2、回鹘崩溃之始末 211

3、回鹘之定居河西——第一次迁徙与第二次迁徙—— 214

4、关于安西回鹘庞特勒可汗移居甘州年代之探讨 217

5、关于甘州回鹘集团建立年代之探讨 220

6、甘州的居民 229

五、沙州 235

1、一个大的汉人聚居地 235

2、诸胡部落 240

3、汉、胡比率之研究 244

(1)公廨粟麦出便与人抄录等之研究 244

(2)出现于社司转帖中的胡姓 250

(3)渠人转帖之研究 251

(4)关于寺户、牧羊人、寺院附近居民中的胡姓 254

(5)关于汉僧与胡僧人数比率之研究 257

4、朝鲜人 264

5、龙族 265

6、沙州居民结构之特点 268

六、从居民结构看陷蕃后河西内部的地域构造——河西内部的地域性分裂—— 274

一、罗布泊沿岸地域与沙州 276

第五节 关于河西西部与塔里木盆地东部绿洲的地域性联系 276

1、吐谷浑住地之探讨——连接吐谷浑的沙州及其西部地区—— 277

2、小诺布与大诺布——罗布泊西南岸及其西南方地区—— 280

3、大诺布地区与沙州之交通 283

二、伊州与沙州 284

1、由三个绿洲构成的伊州——从喀尔力克山南麓断崖线涌出的水与地下潜流的喷出—— 284

2、伊州的居民——诸胡之聚集地—— 290

3、伊州与沙州的交通 292

三、河西及其西部、西北部地区 294

第六节 与中原断绝了的河西——河西及其东方—— 298

第七节 河西地域性的变化——河西内部的分裂、地域性的分化倾向及向西方地区的倾斜—— 301

一、河西内部的地域性分化 301

二、与西部地域的关联性 303

第五章 十世纪及十一世纪初叶之河西 306

第一节 甘州回鹘势力之增长 306

一、甘州回鹘与西汉金山国之战 306

二、对伯希和文书第2992号之探讨 308

1、见于五代宋初史料中的凉州之汉人 311

一、凉州城附近的居民 311

第二节 凉州六谷蕃部之兴起 311

2、凉州之境域——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咸平元年十一月丙辰条之研究—— 314

3、凉州之农耕 318

二、逃亡至凉州的汉人 320

1、逃亡的军民 320

2、赴凉州的汉人 322

3、蕃部内汉人的生活 327

1、六谷的概念 328

三、六谷 328

2、西凉府六谷蕃部 332

3、六谷蕃部的消灭 343

4、西凉府六谷蕃部一览表 344

四、有关地域性、地域构造叙述的说明 349

第三节 秦州的地域性地域构造——《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秦州—— 356

一、秦州与《续资治通鉴长编》 356

二、“秦州”的地域概念 357

三、作为堪称富庶的西部边地之秦州 361

1、宝贵的森林资源地带 361

2、以巨木相联系的秦州与京师 364

四、从人种分布上眺望秦州——作为宋人飞地的秦州—— 367

1、秦州之西方、渭河西北岸之景观 369

2、秦州之东方和北方 372

五、结束语 376

第四节 灵州的地域性地域构造 380

一、宋初盛行的西域交通与灵州路 381

二、灵州的自然地理——作为“大海中孤岛”的灵州—— 389

三、灵州境界之假设 393

四、灵州七镇河外五镇(河外五城)之探讨 394

1、河外五镇 394

2、清远镇 395

3、昌化镇 397

4、怀远镇 397

5、定远镇 397

7、保静镇 398

6、保安镇 398

8、临河镇 399

9、广大的灵州七镇 399

五、对灵州地域境界之修正 400

六、灵州城——异常出色的灌溉渠—— 401

七、从诸民族的分布情况来观察灵州 404

八、作为国际性的交通都市之灵州 406

第五节 灵州陷落前后,凉州与甘州在历史上所呈现的地域性之差异 428

一、十一世纪初叶河西的重大事件——李继迁之攻陷灵州城—— 428

1、灵州城陷落前后与六谷蕃部 429

二、灵州城的陷落与六谷蕃部的活动 429

2、灵州卖马路的丧失与六谷蕃部 438

3、北宋时代河西西域诸国朝贡状况一览表 441

三、甘州回鹘的活动及其朝贡路线 449

1、李德明与甘州回鹘之交战 450

2、宗哥路的开始 453

3、契丹对甘、肃州之攻击 457

4、甘州回鹘的贸易活动 461

5、灵州城陷落对凉、甘二州的意义 466

四、从西域宝货类的流通路线看凉州的地域性 467

1、河西西域诸国贡献品目类别及贡献次数统计表 467

2、甘州的居民 472

3、甘州的土产与自然地理 475

4、甘州回鹘的中转贸易活动 478

5、输往宗哥族(青唐族)的西域宝货类 480

6、避开凉州而流通的西域宝货类 484

五、结束语 488

第六节 有关地域性叙述方法之反省 490

第七节 河西内部的地域性分化和由灵州路相连接的河西与中原 493

第六章 十一世纪的河西 494

第一节 西夏对河西的控制 494

一、西凉府之陷落 494

1、西凉府陷落年代之探讨 494

2、陷落后不久的西凉府苏氏政权 498

二、甘州、肃州、瓜州之陷落 501

1、天圣末年的形势 501

2、景祐年间河西全土之陷没 502

三、沙州之陷落 503

1、沙州的抵御 503

2、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前后的西夏势力与交通状况 506

3、阿萨兰回鹘之灾难与伊斯兰教的东进 508

4、有关沙州陷落的几个问题 511

一、致力于开通秦州路的宋朝 515

1、大中祥符末年的秦州经营 515

第二节 争夺河西路的宋朝与契丹 515

2、曹玮的武功 517

3、秦州路的开通 518

二、鉴于河西的形势而活动的契丹 519

1、宋朝适应秦州路而与沙州的往来 519

2、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对甘州的征讨 521

一、作为西夏右厢之河西 524

1、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的西夏势力 524

第三节 从西夏军队的配置所见之河西 524

2、左右厢十二监军司之配置 526

3、关于黑山威福监军司 528

4、右厢下的“河西之州” 529

二、卓罗监军司 532

1、卓罗监军司统治的领域 532

2、卓罗城的位置 535

3、卓罗监军司在交通贸易方面的意义 537

(1)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0五中所见之重要记载 537

(2)宋、青唐族(宗哥族)、西夏三种势力的接触地 539

4、切断中原与河西交通线的卓罗监军司 542

三、十一世纪末叶的卓罗监军司 544

1、仁(人)多?丁 544

2、温溪心与仁(人)多保忠 545

3、阿里骨之危机 546

4、十一世纪末叶河西的紧张局势与卓罗监军 548

四、从对西夏军事部署的探讨所观察到的河西 550

第四节 凉州与保安军顺宁寨——有关鄂尔多斯沙漠南缘横山麓与河西的地域性关系之探讨—— 551

一、自保安军顺宁寨逃归凉州的宋朝之军兵 551

1、有关从保安军顺宁寨逃归凉州的士卒与西夏的凉州筑城情况 551

2、关于逃归凉州的年代问题 553

二、西夏与顺宁寨 554

1、顺宁寨的位置与地形 554

2、赵元昊对顺宁寨的进攻 555

3、作为宋朝外交机构驻地的顺宁寨 556

4、与西夏保持有特殊关系的顺宁寨 559

第五节 避开河西的东西交通路之研究 562

1、避开河西的东西交通路线之展开 563

一、青唐城以西 563

2、对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冬十月拂?国朝贡记事之研究 564

(1)桑田说与?一雄说 564

(2)问题之所在 566

3、自“达(鞑)靼”通向青唐城(董毡所居)的交通路线 569

(1)达靼 569

(2)鄂尔多斯沙漠南缘的交通路线 571

(3)对元丰六年五月于阗朝贡记事之探讨——河西纵断路—— 575

4、关于种? 579

5、西夏在国际交通上的影响 584

二、青唐城以东 590

1、西蕃的归顺与西域交通之开始 590

2、林金城与青唐城 593

3、青唐城与熙州之间的两条交通路线 596

4、熙州——作为交通都市的地域性—— 603

三、避开西夏的国际交通路线 607

第六节 关于十一世纪的河西之地域构造 609

第七章 七世纪至十一世纪的河西的地域性、地域构造之发展与变化 6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