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陈原语言学论著  卷1
陈原语言学论著  卷1

陈原语言学论著 卷1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原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8246509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
《陈原语言学论著 卷1》目录

卷一目录 1

《陈原语言学论著》付印题记 1

语言与社会生活 3

前记 3

1 语言与社会 5

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5

二 当生活急剧变化的时候 7

三 环境污染的语汇学 9

四 “女权运动”和语汇的变化 11

五 精神空虚的语汇学 16

六 从“垮了的一代”到“自我的一代” 20

七 黑色的语汇 28

八 见面语的社会学 32

2 语言灵物崇拜 39

九 语言是从劳动中产生的 39

一○ 语言灵物崇拜的出现 41

一一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47

一二 现代迷信和灵物崇拜 49

3 语言污染与净化 53

一三 滥用外来词引起的语言污染 53

一四 “洋泾浜”:语言污染的“顶峰” 57

一五 充塞废话和脏话的语言污染 60

4 语言的吸收功能 65

一六 借词——外来词 65

一七 汉语借词的发展过程 68

一八 术语学 74

5 委婉语词 80

一九 日常生活中的委婉语词 80

二○ “塔布”和委婉语词 87

二一 政治生活中的委婉语词 91

6 语汇学与辩证法 100

二二 语汇和形而上学 100

二三 “神奇”的语汇 109

社会语言学 121

序 121

0 作为边缘科学的社会语言学 124

0·1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领域 124

0·2 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126

0·3 社会语言学的三个出发点 127

1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132

1·1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 132

1·2 语言决不是一种自然现象 132

1·3 语言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 134

1·4 语言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135

1·5 语言当然不是社会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 136

1·6 波格丹诺夫的论点只能证明语言始终不过是一种社会现象 138

1·7 社会革命不能消灭或变革语言,语言是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服务的 142

1·8 语言决不能被一个阶级“没收”或“垄断”,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 144

1·9 “阶级语言”,“资产者的语言”,“贵族语言” 146

2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154

2·1 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54

2·2 动物世界的交际工具不是语言 155

2·3 动物的交际最常用的是声音信号 158

2·4 动物的其他交际工具 159

2·5 打破时空限制的交际工具——书面语(文字) 161

2·6 “实物语言”是古代的交际工具 162

2·7 社会生活能不能完全摈弃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呢? 165

2·8 手势语在特定语境中代替了 168

分音节的语言成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68

2·9 “手势语阶段”存在吗? 169

3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 175

3·1 一切名词都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175

3·2 感觉——表象——概念——语汇——语言 177

3·3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181

3·4 语言和意识有着同样长久的历史 183

3·5 语言和思维是在社会化了的劳动基础上产生的 185

3·6 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所谓“爆发”的唯心论倾向 187

4·1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 193

4 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 193

4·2 申农公式——信息与反馈 194

4·3 人脑的信息活动过程 197

4·4 信息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语义的单一体 198

4·5 信息量——极小或等于零 200

4·6 最大信息量 201

4·7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保持主要信息不受干扰的措施 205

4·8 对两段电文的信息分析 206

4·9 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09

5·1 列维·布留尔反对泰勒和弗雷泽的巫术学说 214

5 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 214

5·2 原逻辑思维——“原始思维”的实质 216

5·3 所谓“原始语言”的“特征”和“手势语言” 222

5·4 马尔的学说在列维·布留尔那里找到了支持 228

5·5 萨丕尔对“原始语言”的反驳和他本身又走进了另一条死胡同 228

5·6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性原理”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31

5·7 格林伯格对沃尔夫“假说”的幽默反驳 233

6 “阶级语言” 239

6·1 不存在“阶级语言”,但是语言有阶级(社会集团)差异 239

6·2 创造“新”文化,把“旧文化”当作废料扔掉的历史 241

6·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245

6·4 “无产阶级的语言”是违反科学和社会实践的 246

7·1 五四运动和语言论战——“文(言)白(话)之争” 254

7 语言论争的社会意义 254

7·2 钱玄同和刘半农合演的一场 258

双簧:语言论战的插曲 258

7·3 关于语言问题的四条“主张” 259

7·4 文体改革的社会意义 260

7·5 文艺复兴时期用世俗语言代替僵死的拉丁语 262

7·6 30年代大众语论争是“五四”语言论争的发展 263

7·7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语言问题 267

7·8 人民共和国的文字改革问题 270

8·1 语言是一种符号集,语言活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第二信号系统 276

8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276

8·2 符号最初带有任意性或偶然性,但一经“约定俗成”,便表达特定语义 277

8·3 在一定的社会语境里,语言(文字)要被其他符号所代替 281

8·4 非语言符号集的广泛应用和语义的公认 283

8·5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语境中不得不借助于非语言符号 285

8·6 国际社会的交往和急速节奏要求使用某些非语言符号 288

8·7 特定的社会集团之间通用的符号(语言或非语言) 290

8·8 图形文字作为一种符号集 295

8·9 非语言符号在当代信息传递上有重大意义 300

9 非语言交际与形象思维 305

9·1 非语言交际的三种方式 305

9·2 “类语言”的社会职能 309

9·3 眼神传达的语感 311

9·4 形象思维和艺术“语言” 312

9·5 “音乐语言”的“感染” 314

9·6 音乐语言传达感情和描绘客观世界 318

9·7 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所表现 321

的形象思维 321

9·8 谚语是洗炼了的语言 326

10 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变化 330

10·1 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语音,语法和语汇的变异 330

10·2 语汇的变化适应并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333

10·3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相适应的新语汇 336

10·4 配偶称呼的变化说明出现新的事物或关系时必然产生新语汇 338

10·5 只有当社会生活停止的时候,语言才不起任何变化 343

10·6 语言的时间差异和地域差异 345

11 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 353

11·1 从语言变化或从“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353

11·2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得到的若干论点 357

11·3 从亲属称谓的变化观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动 377

11·4 称谓语的演变和它的社会意义 380

11·5 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文字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图景的先行者 384

11·6 有些语词明显地并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动 386

12·1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是社会生活所不能废除的 393

12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 393

12·2 社会交际需要一定的模糊语言,但不完全排除精确信息 398

12·3 电子计算机要求精确 401

的指令,它不能适应模糊语言 401

12·4 模糊集理论的创立以及对语义分析所得到的模糊概念 404

12·5 凡是有集合意义而不能下精确定义的词称为语言变量;模糊词集 406

12·6 对语言精确性的要求 410

13 语言的相互接触 416

13·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自给自足”,因此需要借词 416

13·2 拼音文字处理借词是方便的,只需要“转写” 418

13·3 现代汉语借词的五种方式以及排斥音译借词的倾向 422

13·4 汉唐之间大量进入汉语的借词 426

13·5 近百年汉语吸收的大量借词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 431

13·6 粤方言比现代汉语的公用语吸收了更多的借词 437

13·7 由汉语出借到各民族语去的语词(丝,茶,棋) 441

13·8 凡是一个语言集团所特有或专有事物的名称,作为借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44

13·9 激烈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新词汇,往往作为借词进入外间世界 446

14 术语和缩略语的社会作用 452

14·1 术语的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科学发展和我国“四化”建设的意义 452

14·2 化学家是当代的“仓颉” 453

14·3 药名的复杂问题与“药盲” 455

14·4 缩略语是解决语词太长与节奏太急的矛盾的结果 457

15·1 语言“塔布”导致了语言拜物教,又导致了语言禁忌 469

15 塔布和委婉语词 469

15·2 禁忌产生了委婉语词,即用好听的、含蓄的话代替禁忌的话 472

15·3 语言灵物崇拜的极端:符(书面语的物神化)咒(口头语的物神化) 474

15·4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委婉语词 476

15·5 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委婉语词 479

15·6 政治上广泛利用的委婉语词 483

16 语言感情和国际社会 490

16·1 语言感情是一种很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民族的公用语 490

16·2 两种语言在一个政治实体中并存时发生的三种情况 494

16·3 语言冲突不完全是语言感情问题,而是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息息相关的 496

16·4 国际社会的需要:国际辅助语问题 500

文献举要 508

社会语言学方法论四讲 521

前记 521

第一讲 变异 523

第二讲 文化 542

第三讲 交际 568

第四讲 定量 590

附录 609

座谈记录 609

参考书目举要 6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