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党政干部理论重点学习纲要
党政干部理论重点学习纲要

党政干部理论重点学习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振华,谢志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0052009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
《党政干部理论重点学习纲要》目录

第一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一)时代背景 1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

2.和平与发展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2

3.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创立新理论的机遇和条件 3

(二)实践基础 4

1.思想、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4

2.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 5

(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6

1.前29年的成就与挫折 6

2.14年的成就与经验 7

1.马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 8

(四)理论渊源 8

2.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 10

3.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11

(五)形成过程 13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探索中的成就与曲折 13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0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0

1.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20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1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23

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级 23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25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25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6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6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7

3.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8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

5.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9

(四)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30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0

2.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31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 33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35

1.社会主义建设利用外部条件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35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5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6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建设的政治保证 38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38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四项基本原则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39

(七)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41

1.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41

2.台阶式发展的战略 41

3.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战略 42

(八)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4

1.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44

2.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46

(九)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47

1.“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内涵 47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 48

3.“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 49

4.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深远意义 49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51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5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51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5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53

1.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运用 53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互相统一的 56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60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 60

1.基本路线的制定 60

2基本路线的内容 62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62

l.经济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重心 62

2.“两个基本点”是强国富民之道 64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68

l.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72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72

(一)集体智慧与个人贡献 72

2.邓小平的巨大贡献 73

(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6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76

2.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7

(三)第二次革命的开始 80

1.第一次革命的历史回顾 80

2.第二次革命的开始 81

(四)既反映了中国特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82

l.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82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今世界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3

(五)指引中国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 85

1.90年代的奋斗目标 85

2.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86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9

(一)理论经受实践的考验 89

1.经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考验 89

2.经受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考验 91

(二)开放和发展的理论 92

1.从时代高度认识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92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94

七、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96

(一)新时期党的历史责任 96

1.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灵魂 96

2.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理论指引 98

3.新的挑战和考验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99

1.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00

(二)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加强党的建设 100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02

3.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103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04

5.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106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108

八、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108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08

1.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108

2.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10

(二)市场经济规律 112

1.价值规律 112

2.供求规律 115

3.竞争规律 116

4.比例发展规律 118

5.周期波动规律 11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121

1.总结实践经验,重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21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意义 124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构想 126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30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 130

1.完善市场体系,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30

2.大胆进行价格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34

3.改革企业机制,创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135

4.建立健全法制,为发展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135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36

6.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137

7.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市场经济观念 13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140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 141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 14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交换 149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 15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 156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5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的原则 157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的基本途径 159

4.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165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16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68

1.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168

2.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条件及特点 171

1.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环节 172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环节和调控层次 172

2.宏观经济调控的层次 17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76

1.经济手段 176

2.法律手段 180

3.行政手段 182

4.综合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原则 184

十一、发展股份制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186

(一)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 186

1.股份制的内涵及其基本形式 186

2.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188

3.股份制的新发展 190

(二)股份制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191

1.股份制的性质 191

2.股份制的基本特征 19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 194

1.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94

2.我国发展股份制的情况和前景 198

3.发展股份制的几个认识问题 201

4.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设立的原则和程序 205

十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几个理论问题 209

(一)《条例》颁布的背景 210

1.《条例》的起草过程与基本结构 210

2.制定《条例》的指导思想 211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的、目标和必要性 212

1.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 212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的和目标 212

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必要性 212

1.落实企业经营权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 214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内部条件 214

2.强化企业自负盈亏责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部条件 218

3.推动企业结构调整是建立企业竞争机制的重要措施 220

(四)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外部条件 222

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222

2.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222

(五)贯彻落实《条例》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24

十三、中国与关贸总协定 226

(一)关贸总协定概况 226

1.关贸总协定的产生与发展 226

2.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内容及基本原则 228

3.关贸总协定的组织机构、加入程序及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关系 231

(二)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中国的影响 234

1.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重要意义 234

2.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中国的挑战和冲击 239

(三)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对策 243

1.恢复前的准备工作和谈判对策 243

2.运用关贸总协定有关条约对国内工业进行适当的保护 245

3.国内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战略的调整 247

第三部分 抓住有利时机,推进机构改革 252

十四、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和机构现状 252

(一)历史回顾 252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几次机构变动 252

2.1982年的机构改革 253

3.1988年的机构改革 254

4.前几次机构改革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 255

(二)我国目前政府机构改革的现状 257

1.行政编制失控 257

4.机关工作效率低 259

3.财政负担过重 259

2.人员严重超编 259

5.职能交叉、领导体制不顺 260

6.机构设置不合理 260

7.干部制度缺乏合理性 261

(三)机构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261

1.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261

2.不利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2

十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机构改革向纵深展开 26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政机构改革的要求 264

1.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要求政府部门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64

2.明确产权关系,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 265

3.市场的统一性和开放性要求政府服务于大市场的建立 265

4.平等竞争要求政府把一切经济关系都法律化 265

1.转变政府职能 266

(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目标 266

2.理顺各种关系,建立高层次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协调体系 268

3.精兵简政、定编定员,严格编制立法 271

4.完善运行和约束机制,提高效率 272

(三)机构改革的原则 273

1.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273

2.政企分开的原则 274

(四)机构改革的程序、方案和步骤 275

1.机构改革的程序 275

2.机构改革的方案和步骤 275

(五)机构改革中的配套改革问题 276

1.改革干部管理体制 276

2.改革工资制度 277

3.加快推进整个体制改革的步伐 278

后记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