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行为科学导论
中国行为科学导论

中国行为科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利建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5303171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行为科学导论》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行为科学及其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地位 1

一、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

二、东方的古典行为科学 2

三、现代的行为科学 3

四、当代的行为科学 5

五、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地位 7

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基础科学 7

第三节 当代行为科学管理思想及行为类型 10

一、行为科学的管理思想 10

二、行为科学的行为类型 11

二、奴隶社会的表现形态:畸形的个体性 12

一、原始社会的表现形态:粗糙的整体性 12

第一节 主体意识与社会文明 12

第二章 主体意识 12

三、封建社会的表现形态:严密的整体性 13

四、资本主义的表现形态:竞争的个人主义 14

五、社会主义的表现形态:人的主本意识 15

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18

一、主体观念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下的产物 19

二、无等级观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本质特征 20

三、社会主义的竞争观念是主体意识的灵魂 23

第三节 主体意识与西方行为科学 26

一、主体意识与人群关系学说 26

二、主体意识与需要理论 27

三、主体意识与企业行为 28

第三章 情感管理 30

第一节 西方行为科学的核心--情感 30

一、人群关系学说 30

三、x理论-y理论 32

二、需要等级学说 32

四、z理论 33

第二节 情感管理中的情感 34

一、情感管理的时代意义 34

二、情感的概念及其内涵 35

三、情感的表现形态 36

第三节 孔子学说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感受 37

一、仁者爱人与克巳复礼 38

二、忠与恕 39

三、孝与谏 39

四、忠信与直谏辨伪 40

第四节 情感管理的原则 42

一、服务原则 42

二、激发与克制原则 43

三、人皆可以成才原则 44

四、民主性原则 45

五、个性人格化原则 46

六、时间耗省原则 47

第四章 需要动机 48

第一节 需要动机理论的来源 48

一、实践来源 48

二、哲学来源 49

三、心理学来源 50

第二节 理解需要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需要 52

一、理解需要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产物 52

二、理解的内涵 53

三、理解是企业家和职?的强烈需求 54

第三节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现实意义 56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其局限 56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中国民族心理 57

第四节 几种需要理论简介 61

一、ERG理论 62

二、强化理论 63

四、双因素理论 64

五、人性四分法理论 64

三、成就激励理论 64

六、需要惬意理论 66

七、期望理论 66

八、公平理论 67

九、挫折理念 67

十、社会需要理论 68

第五章 行为机制 70

一、行为的定义 70

二、人的行为结构系统分析 71

一、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一 74

第二节 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与管理 74

二、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二 76

三、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三 78

第一节 行为的内涵 79

四、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四 80

五、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五 82

六、中国人的行为特征之六 84

第六章 权变理论 86

第一节 权变理论的产生和意义 86

一、权变理论在管理中的地位 86

二、权变理论的内涵 88

三、权变理论的态势 89

第二节 权变理论的权变类型 92

一、情感性权变 92

二、方法性权变 93

三、谋略性权变 94

四、思维性权变 96

五、组织性权变 98

第一节 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100

第七章 个体行为 100

第二节 影响个体行为的五因素及其对策 101

一、个性因素 101

二、社会因素 103

五、态度因素 103

三、价值观因素 105

四、良心因素 107

第三节 个体行为的建设与测量 110

一、个体行为的 三线 建设 110

二、自私与大公无私在个体行为中的作用 116

三、个体行为的 内倾和外倾 的测定 117

第八章 群体行为 121

第一节 群体及中国群体形成的特点 121

一、群体的概论与类型 121

二、中国群体形成的特点 123

一、群体的凝聚力 124

第二节 群体的凝聚力和内动力 124

二、从日本团体精神主义来看群体的内动力 125

三、社会主义的群体内动力 128

第三节 中国群体需要理论 130

一、结群需要 131

二、集体荣誉需要 133

三、爱国需要 133

四、民族自尊自信需要 134

五、献身需要 134

第九章 企业行为 136

第一节 企业行为的内涵 136

一、企业行为研究的由来与发展 136

二、企业行为的内涵 137

第二节 企业文化 138

第三节 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140

一、厂长行为的合理化 140

三、管理行为的合理化 141

二、控制行为的合理化 141

第四节 企业行为的正常化 143

一、生产行为正常化 143

二、经营决策行为正常化 143

三、职工主体正常化 144

第十章 领导行为 146

第一节 领导的统御权及其价值观 146

一、领导的定义 146

二、领导价值观 148

第二节 决策辩证法与领导行为 150

一、西蒙学派的决策辩证法 151

二、中国古典理论的决策辩证法 152

第三节 统御权与领导行为 155

二、 错有违 原则 156

三、宽容原则 156

一、民为本原则 156

四、正直原则 157

五、榜样原则 158

六、可控原则 158

第四节 领导群体的自我调节机制 160

一、合理的领导群体组合 160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结构 161

三、领导群体动态结构的调节 162

第十一章 思想行为 165

第一节 思想与行为 165

一、思想的定义 165

二、思想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66

第二节 思想行为之间的中介 167

一、新的等级思想的形成 167

二、新的平等思想的形成 168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170

第三节 思想行为的方法 171

一、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172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73

三、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74

第十二章 伦理行为 176

第一节 伦理和伦理行为 176

一、伦理的定义 176

二、伦理行为的特点 177

三、伦理的基本范畴 177

第二节 嫉妒行为 179

一、嫉妒产生的历史 179

二、嫉妒是一种罪恶 180

三、嫉妒心理的特点及防治 183

第三节 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行为 184

一、恋爱、婚姻道德的基础 185

二、爱情、婚姻、家庭中常见的道德行为 186

二、智力行为 189

一、智力的定义 189

第十三章 智力行为 189

第一节 智力和智力行为 189

第二节 智力行为的分期和阶段 191

一、胎教 192

二、幼儿发展期 192

三、少年发展期 193

四、青年创造期 194

五、中年创造期 194

六、老年创造期 195

第三节 智力行为的基本原理 197

一、时间原理 197

二、信息原理 198

三、创造原理 199

四、竞争原理 200

一、美属于情感范围 202

第一节 美和美感行为 202

第十四章 美感行为 202

二、美的定义 203

三、美感行为 203

第二节 中国人美感行为的特征 204

一、中国人的美学观 204

二、中国的人美感行为特征 206

第三节 直觉美感与行为 209

一、园林艺术与行为 209

二、色彩与行为 210

三、照明与行为 211

四、功能音乐与行为 212

五、环境与行为 213

第十五章 情感行为 214

第一节 情感和情感行为 214

一、情感 214

二、情感行为 216

第二节 情感投资 217

一、情感投资必须注意的三因素 217

二、情感投资的类型 218

第三节 情感的控制 220

一、情感控制理论 220

二、要善于对抑郁情感进行控制 220

三、要善于对心理老化进行情感控制 221

第四节 人情公害 222

一、人情味的两重性 222

二、人情礼的两重性 223

三、人情面的两重性 224

第十六章 不正常行为 227

第一节 企业不正常行为 227

一、非个人责任的企业不正常行为 227

二、个人责任的企业不正常行为 229

一、竞争行为与争斗行为 231

第二节 不正常行为与传统观念 231

二、隐私权及揭隐私 232

三、牢骚行为 233

第十七章 消费行为 235

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行为 235

一、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235

二、消费行为 237

第二节 消费辩证法 239

一、甚爱必大费 239

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40

三、物壮则老 240

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241

五、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242

第三节 善于运用广告促进消费行为 243

一、广告的类型 243

二、广告的方式及设计原则 243

三、对虚假广告必须绳之以法 244

第十八章 交际行为 246

第一节 交际和交际行为 246

一、交际的内涵 246

二、交际的职能 248

第二节 中国人的交际行为特点 250

一、传统的优良交际特点 250

二、传统交际的劣根性 253

第三节 现代交际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 255

一、公共关系概貌 255

二、公共关系的实际运用 256

第四节 交际技巧 258

一、口才 258

二、第一印象很重要 259

三、风度翩翩 260

四、沟通技巧 260

参考文献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