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国情大全
中国国情大全

中国国情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求是》杂志社政治理论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606708
  • 页数:93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国情大全》目录

前言页 1

自然历史部分 3

第一篇 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3

第一章 我国的行政区划 4

第二章 我国的地区及其基本特征 7

第一节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7

第二节 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2

第三章 我国的气候 15

第一节 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成因 15

第二节 季风与寒潮、梅雨及台风 18

第三节 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的的划分 23

第四节 降水的分布与干湿地区的划分 28

第四章 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32

第一节 我国河流的基本状况 33

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湖泊及沼泽 41

第三节 我国的近海主要海区及其资源 43

第五章 我国的植被与土壤 45

第一节 我国植被分布的规律和基本类型 45

第二节 我国土壤的基本类型和分布规律 52

第三节 我国野生动物界概况 56

第六章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57

第一节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58

第二节 治理环境污染,整顿生态秩序 63

第二篇 五千年中国人民的的奋斗史 66

第一章 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 66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文明成就 90

第一节 精神文明成就 90

第二节 物质文明成就 100

第一节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打开中国大门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05

第三章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5

第二节 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日益加深 110

第三节 辛亥革命及其失败,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夜 116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 11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19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27

第三节 抗日战争 136

第四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41

第五章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48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5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 十年 157

第四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 165

政治部分 171

第三篇 我国的基本政治结构 17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171

第二节 党实现领导的基本途径 176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182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186

第五节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191

第六节 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完成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而奋斗 196

第二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00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0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 210

第四节 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13

第五节 中国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21

第六节 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225

第一节 一国两制 思想的提出 231

第三章 用 一国两制 统一祖国 231

第二节 香港问题的解决 234

第三节 澳门问题的解决 240

第四节 按 一国两制 方式使台湾回归祖国 243

第四篇 建设一个法治国家 247

第一章 健全法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247

第一节 法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247

第二节 法律和制度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2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对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任用 255

第一节 近代意义上的法制的含义 259

第二章 我国是一个缺少法制传统的国家 259

第二节 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261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旧中国法制的本质及特征 268

第三章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当前的任务 26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历程 269

第二节 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277

第三节 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任务 279

第四章 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283

第一节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283

第二节 我国的政治制度 286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289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91

第五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294

第五章 我国的立法制度 296

第一节 我国的产法体制 296

第二节 我国立法机关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298

第三节 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301

第四节 我国的立法程序 304

第六章 我国的司法制度 309

第一节 我国的司法机关 309

第二节 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 313

第三节 我国的刑事和民事诉讼程序 316

第四节 我国的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319

第七章 我国人民公安机关和公安法规 321

第一节 人民公安机关的校对机及其职权 321

第二节 我国公安法规简介 323

第八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颁布的重要法律和法规 325

第五篇 我国的民族及宗教 338

第一章 民族团结与民族繁荣 338

第一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338

第二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47

第三节 新时期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354

第二章 我国的宗教 357

第一节 我国宗教的历史概况 358

第二节 我国解放前夕宗教的状况 365

第三节 建国后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 3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原因 374

第五节 正确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80

第六篇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84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孕育与发展 384

第一节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神文明的建设 3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89

第二章 社会主义是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统一 3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 397

第二节 高度的物质文明与高度的精神文明二者之间不可分割 4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根本任务 405

第三章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407

第一节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高最完美的理想 407

第二节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 409

第三节 共产主义理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410

第四节 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 411

第五节 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 412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 414

第一节 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4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 421

第五章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24

第一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424

第二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427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430

第一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 432

第六章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32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435

第七章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437

第一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438

第二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446

第七篇 我国的武装力量 453

第一章 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453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 45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455

第三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56

第四节 人民解放军的基本组织体制 460

第五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463

第二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 464

第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470

第一节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470

第二节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75

第三节 三大民主 480

第四节 高度的自我牺牲奉献精神 482

第五节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484

第一节 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意识 489

第四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489

第二节 军队的建设与改革 492

第三节 军队参加、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498

第四节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 503

第五节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505

第六节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510

第八篇 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515

第一章 建国40年来我国外交的回顾 515

第一节 从新中国建立到50年代中期 515

第二节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 522

第三节 从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529

第四节 从80年代初到1989年 536

第一节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547

第二章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47

第二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551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555

第四节 努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55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原则 562

第一节 四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562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与党之间关系的调整和发展 567

第九篇 我国的经济制度 573

经济部分 573

第一章 全民所有制 579

第二章 城镇集体所有制 585

第三章 农村集体所有制 590

第四章 城乡个体经济 598

第五章 私营经济 602

第六章 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 609

第一章 40年经济发展过程与成就 612

第一节 发展过程 612

第十篇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612

第二节 建设成就 621

第三节 国际比较 625

第二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 628

第一节 40年农业发展过程 629

第二节 40年农业发展成就 630

第三节 农业生产现状 634

第四节 种植业 636

第五节 林业 638

第六节 畜牧业 639

第七节 渔业 640

第三章 工业经济的发展 640

第一节 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640

第二节 主要工业部门概述 645

第四章 运输邮电事业的发展 665

第一节 运输业的发展 666

第二节 邮电事业的发展 670

第五章 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的发展 672

第一节 艰苦创业的道路 672

第二节 伟大的成就 674

第四节 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679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679

第六章 国内商业的发展 682

第七章 对外贸易的发展 689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成就 689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 693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 697

第一节 旅游业现状 697

第二节 旅游建设 699

第三节 旅游资源 700

第一节 财政 704

第九章 财政、金融和保险的发展 704

第二节 金融 708

第三节 保险 711

第十章 人民生活状况 711

第十一章 地区经济发展简况 718

第十一篇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751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751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改革尝试 751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754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57

第一节 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 758

第二节 实行政社分开 761

第三节 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762

第四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763

第三章 企业体制改革 767

第一节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767

第二节 实行利改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769

第三节 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70

第四节 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企业领导体制 771

第五节 改革企业劳动工资制度,打破铁饭碗 772

第四章 流通体制的改革 775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775

第二节 商品购销政策的调整 777

第三节 商业批发体制的改革 778

第四节 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779

第五节 商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779

第五章 分配体制的改革 780

第一节 改革前的分配体制 780

第二节 农村分配体制的改革 782

第三节 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784

第一节 计划体制的改革 786

第六章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786

第二节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 789

第三节 金融体制的改革 791

第十二篇 十年来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 794

第一章 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 795

第一节 兴办经济特区 796

第二节 开放沿海14个城市 798

第三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801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趋向合理 805

第二章 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果 805

第二节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 807

第三节 技术引进规模扩大,技术出口开始起步 808

第四节 对外承包劳务和海外投资取得好成绩 809

第五节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进一步发展 810

第六节 积极开展国际多边经济技术合作和接受援助 810

第十三篇 200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 812

第一章 辉煌的目标,宏伟的蓝图 812

第二章 2000年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可能性 813

第三章 实现2000年战略目标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816

第四章 实2000年战略目标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 818

文化社会部分 825

第十四篇 我国的教科文卫体事业 825

第一章 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825

第一节 我国40年基础教育变化巨大 826

第二节 40年来我国形成学科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 827

第三节 成人教育在改革中发展 828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喜人 829

第五节 我国留学生遍布五大洲 830

第六节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831

第七节 充满信心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834

第二章 4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835

第一节 我国科学技术战线奋斗的40年 836

第二节 40年我国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837

第三节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处在落后状态 841

第四节 在三个层次三条战线上发展我国科学技术 843

第五节 采取正确方针发展我国科学技术 845

第三章 4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850

第一节 文化事业建设成就显赫 851

第二节 艺术创作百花争艳 852

第三节 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856

第四节 群众文艺蓬勃发展 858

第五节 戏曲改革成就巨大 860

第六节 理论建设和民族民间艺术收集工作成绩斐然 861

第七节 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活跃 863

第八节 我国图书馆建设成就巨大 864

第四章 4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865

第一节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865

第二节 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868

第五章 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872

第一节 医学教育和科技成绩卓著 872

第二节 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工作成果累累 874

第三节 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就巨大 876

第四节 城乡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建成 878

第五节 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879

第六节 传统中医中药学振兴发展 880

第七节 卫生外事工作成绩突出 881

第六章 4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881

第一节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882

第二节 学校体育日渐活跃 883

第三节 竞技体育勇攀高峰 884

第五节 体育科技初见成效 885

第四节 体育队伍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885

第六节 国际交流日益扩大 886

第七节 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体育宣传发展迅速 887

第八节 坚持体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888

第十五篇 我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890

第一章 我国的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 890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种族与民族构成 890

第二节 新中国人口的增长与我国的人口形势 894

第三节 我国的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 900

第一节 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905

第二章 妇女、儿童、老人问题 905

第二节 关心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912

第三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工作 916

第三章 我国的婚姻与家庭 920

第一节 我国的婚姻状况 920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家庭 923

第四章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927

第一节 优抚工作 927

第二节 救灾防灾 930

第三节 社会救济 9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