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核工业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觉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7190·115
- 页数:617 页
目录总序凡例题词 聂荣臻 薄一波序 宋任穷前言上编第一章 创建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3
第一节 核科学研究的初期发展 3
第二节 铀资源的发现和初探 11
第三节 卓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13
第二章 争取苏联援助,坚持独立自主 19
第一节 积极争取苏联的援助 19
第二节 独立自主地开展核工业建设 22
一、铀矿地质工作迅速全面展开 22
二、核科学研究新基地的建成与发展 24
三、核燃料工业开始兴建 26
四、“全民办铀矿”、“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作用和问题 30
第三节 苏联毁约停援及给中国造成的困难 32
第三章 全面自力更生,实现首次核试验 35
第一节 组织实行全面自力更生的转变 35
一、下定决心,迎着困难上 35
二、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方法上的转变 37
三、摸清底细,站稳脚跟,继续前进 38
四、调整科研工作部署 40
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40
第二节 加速铀235生产线建设和原子弹研制攻关 42
一、缩短战线,加速铀-235生产线建设 42
二、简法生产,为铀-235生产线投产作准备 43
三、组织攻关,掌握原子弹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44
一、形势发展需要提出一个新的规划目标 46
第三节 实现首次核试验的“两年规划” 46
二、中共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 47
三、全国大力协同 50
第四节 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 52
一、抢建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 52
二、汇集大西北,进行大会战 53
三、当机立断,作出抉择 54
四、保响、保测、保安全,一次成功 54
第四章 排除干扰,乘胜前进 58
一、“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59
第一节 加速发展核武器 59
二、实现原子弹武器化 60
三、加快突破氢弹技术 61
第二节 加紧研制核潜艇动力装置 64
一、设计方案的提出和确定 64
二、陆上模式堆和研究基地的建设 65
三、认真进行模拟试验 66
第三节 加快钚线建设,加快三线建设 68
一、加快钚生产线建设 68
二、加快三线建设 7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对核工业的干扰和破坏 74
一、严重伤害了核工业职工队伍 75
二、严重地破坏了核科研教育事业 76
三、给核工业生产建设造成了严重困难 77
第五章 军民结合,继往开来 79
第一节 新时期,新任务 79
第二节 全面贯彻调整方针 82
第三节 积极进行核电建设 86
一、中国核电起步的历史过程 86
二、中国发展核电的若干方针、政策 88
三、中国核电建设的体制和安全、立法问题 89
四、核能利用的开发研究 90
第四节 大力促进同位素和其他核技术的开发应用 91
第五节 发挥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94
中编第六章 铀矿普查勘探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队伍的组建与发展 102
二、地质工作的发展 103
第二节 对中国铀矿地质的认识及其发展 107
一、花岗岩型铀矿的发现和扩大 107
二、火山岩型铀矿的发现和扩大 110
三、砂岩型铀矿的发现和扩大 111
四、碳硅泥岩型铀矿的发现和扩大 112
一、铀矿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 113
第三节 铀矿普查勘探方法与手段的演进 113
二、揭露评价 117
三、铀矿勘探 118
第四节 铀矿地质科学研究 121
一、重点矿床的深入研究 121
二、区域铀矿成矿条件的研究 122
三、地质学新方法的开拓与研究 123
四、找矿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125
五、室内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 127
六、铀矿地质科技情报工作 128
一、铀矿冶工业的创建 131
第一节 概述 131
第七章 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 131
二、铀矿冶工业的发展 133
三、发展中的曲折 135
四、在调整中前进 136
第二节 铀矿开采 138
一、铀矿山地质在铀矿开采中的作用 139
二、铀矿床开拓与井巷掘进 141
三、井下采矿工艺的发展与提高 143
四、露天开采的发展 144
五、掌握含铀煤的开采技术 145
六、采用无轨开采,试验化学采矿 146
第三节 铀的提取与精制 147
一、衡阳、上饶两座铀水冶厂的建设 148
二、发展适合中国多种类型铀矿的水冶工艺 151
三、铀水冶厂的改造与提高 153
第四节 铀矿冶的科学研究与设计 155
一、铀矿开采技术的研究 155
二、铀矿选冶应用技术的研究 157
三、铀矿冶工程设计 161
四、铀矿冶科技情报工作 164
第八章 铀同位素分离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二、争取时间,全力抢建工程 168
一、选定厂址,确定建厂方案 168
第二节 中国第一座气体扩散工厂的建设 168
三、自力更生,开展技术攻关 172
四、分批启动,一次投产成功 176
第三节 气体扩散技术的发展 178
一、开展技术革新,挖掘生产潜力 179
二、发展扩散技术,研制新型扩散机 180
第四节 扩散分离膜的研制与发展 182
一、自力更生研制分离膜 183
二、分离膜生产厂的建设 183
三、分离膜生产技术的发展 183
一、解决卡关难题,试验装置攻关成功 184
第五节 六氟化铀工厂的建设和发展 184
二、科研生产并举,建成六氟化铀工厂 185
三、六氟化铀生产工艺的发展 186
第九章 核燃料元件制造 188
第一节 科学研究和生产基地的建设 189
一、核燃料元件厂的筹建 189
二、四氟化铀生产线的建设 190
三、元件研究室的组建和发展 192
四、核燃料元件厂全线建成 193
第二节 生产堆燃料元件的研制与生产 195
一、研制供考验用的元件 195
三、继续改进生产工艺 196
二、大规模生产元件 196
第三节 研究性试验堆燃料元件的研制 197
一、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元件的研制 197
二、游泳池式研究试验堆元件的研制 198
三、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元件的研制 199
第四节 动力堆燃料元件的研制 201
一、核潜艇动力堆燃料元件的研制与生产 201
二、核电站燃料元件的研制 202
第十章 石墨轻水生产堆 204
第一节 起步与挫折 204
一、深入摸索,开展试验 205
第二节 摸索与前进 205
二、全国大协作,开展设备试制 207
三、大力推进基本建设 208
第三节 整治与提高 210
一、整治设备,积累运行经验 210
二、开展科研,挖掘生产潜力 212
三、努力实现一堆多用 214
第十一章 辐照过的燃料后处理 216
第一节 后处理的工艺抉择 218
一、从沉淀法起步 218
二、萃取法的先行探索 220
三、改沉淀法为萃取法的重大决策 221
四、平行开展小型热试验 222
五、中间规模的工程性冷试验 225
第二节 中间试验工厂的建设和运行 227
一、重要的一环 227
二、齐心协力抢建 228
三、在干扰中曲折前进 229
四、实现建厂宗旨 230
第三节 军用后处理厂的建设和发展 232
一、建设过程 232
二、在抢建的日子里 233
三、学大庆,抓调整,创“六好”企业 234
四、大搞技术革新和挖潜改造 236
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 239
第四节 动力堆燃料后处理的研究 239
二、把工作做在前头 240
第十二章 热核材料生产 244
第一节 概述 244
第二节 氘化锂6生产线的建设 245
一、建设起步 245
二、工艺试验与设备试制 246
三、安装调试,培训人员 248
四、建成投产 249
一、改革工艺,提高效益 252
第三节 氘化锂-6生产线的发展 252
二、汞污染的治理 253
第四节 氚的生产 255
第十三章 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257
第一节 艰苦创业 257
一、建设北京核武器研究所 258
二、建设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 260
三、集中力量“会战”草原 263
第二节 突破原子弹技术 264
一、组织力量与探索研究 264
二、掌握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266
三、原子弹技术设计和攻关 269
四、原子弹装置核爆炸试验 274
第三节 突破氢弹技术 275
一、探索氢弹原理 276
二、一次探索性试验 278
三、氢弹原理试验 278
四、氢弹装置核爆炸试验 281
第四节 核弹的武器化 284
一、核航弹研制 284
二、导弹核弹头的研制 287
第五节 热核武器的发展研究 289
第一节 概述 293
第十四章 核反应堆工程及核能应用 293
第二节 研究性重水反应堆 296
一、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技术改进和革新 297
二、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大修改建 298
第三节 潜艇核动力与陆上模式堆 301
一、从零起步,奠定基础 302
二、加快步伐,奔向目标 303
三、会战海滨,首艇试航 305
四、九年运行,完成全寿期试验 305
第四节 工程试验堆的建设 307
一、游泳池式研究试验堆的建成 307
二、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的设计和建造 308
第五节 核能的开发及应用 311
一、核电起步 312
二、核电开发的前期工作 313
三、热电联供堆和纯供热堆的研究开发 315
第十五章 同位素及其他核技术的应用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一、研究和应用的起步 318
二、加紧技术攻关和开发 320
三、在困难中前进 321
四、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 322
一、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和生产 323
第二节 同位素的研制和生产 323
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提取和生产 328
三、稳定同位素的分离和生产 329
第三节 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331
一、农业应用 331
二、医学应用 336
三、工业应用 340
第四节 其他核技术的应用 344
一、核分析技术 344
二、核测井技术 349
三、固体材料辐射改性 350
四、固体径迹探测器技术 352
下编第十六章 核科学技术研究 357
第一节 概述 357
一、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 357
二、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363
第二节 核物理研究 365
一、“两弹”攻关中的任务 366
二、核数据 368
三、宇宙线与高能物理 370
四、重离子物理 371
五、低能核物理 371
第三节 核化学化工研究 375
六、中、高能核物理 375
一、“两弹”攻关中的任务 376
二、核燃料循环 377
三、锕系元素化学 380
四、核化学 380
五、核燃料分析 381
第四节 反应堆技术研究 381
一、反应堆物理研究 382
二、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 383
三、反应堆核燃料元件的研究 384
四、反应堆材料研究 384
六、反应堆水化学研究 385
五、核动力装置系统及设备结构力学分析研究 385
七、反应堆安全分析 386
八、反应堆在役检查 386
第五节 铀同位素分离研究 387
一、中国浓缩铀研究的摇篮——铀同位素分离气体扩散的实验室 387
二、扩散法应用技术的理论、试验和工艺研究 388
三、分离膜的研制 388
四、离心法应用技术的研究 389
五、其他分离方法的研究 390
第六节 粒子加速器技术研究 391
一、低能加速器的研制 392
二、中、高能加速器和重离子加速器的研制 394
第七节 核探测技术研究 395
一、核探测器的研制 395
二、核电子学的研究 398
第八节 受控核聚变研究 400
一、磁约束核聚变的研究 401
二、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 404
第九节 核科学技术情报、出版工作 405
一、核科学技术情报工作 405
二、核科技书刊编辑出版工作 406
第一节 基本建设的发展历程 410
一、艰苦奋斗,创业奠基 410
第十七章 核工业的基本建设 410
二、调整战略布局,加速三线建设 413
三、调整改革,“保军转民” 415
第二节 勘察设计工作 417
一、组建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417
二、从干中学,奋发图强,全面掌握 418
三、迎接新任务,开创新局面 424
第三节 建筑和安装 425
一、施工队伍的组建和发展 425
二、战胜困难,完成核工业施工任务 427
三、重点转向为民用工程服务 434
第四节 物资供应工作 435
第十八章 核仪器设备制造 439
第一节 核仪器设备制造业的形成与发展 439
一、核仪器设备制造工业的诞生 439
二、自力更生,加速发展 441
三、十年动乱中的核仪器设备制造工业 443
四、在优先军用的前提下,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444
第二节 核仪器与核辐射探测器 445
一、以仿制计数管仪器为主的初创阶段 445
二、自行研制设计,实现核仪器闪烁化 446
三、扩大品种,提高质量 449
四、引进国际标准,提高技术水平 450
五、“保军转民”,扩大核仪器的应用领域 451
第三节 核专用设备 452
一、研制生产铀同位素分离设备 453
二、制造反应堆设备 455
三、制造后处理工厂设备 457
四、为核聚变研究提供设备 458
第十九章 核安全防护及环保卫生事业 461
第一节 概述 461
一、创建时期(一九五八——一九六六年) 461
二、受干扰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463
三、恢复和发展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四年) 464
一、辐射防护 466
第二节 核工业的安全防护 466
二、核安全 470
三、辐射剂量监测和评价 472
第三节 核工业的环境保护 475
一、核设施选址 475
二、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和处置 476
三、环境辐射测量和剂量评价 481
第四节 核职业危害和医疗保健 483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 483
二、职业危害的医疗保健措施 484
三、核工业职业危害的状况及其评价 486
一、初创时期 491
第二十章 核教育事业 491
第一节 概述 491
二、发展与调整时期 492
三、受到严重挫折时期 493
四、恢复和发展时期 493
第二节 核高等教育 495
一、核高等教育体系与规模 495
二、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 496
三、教学计划 497
四、教材建设 499
五、科研与学术交流 500
六、师资队伍建设 501
七、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 502
第三节 核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04
一、中等专业教育 504
二、中等技工教育 507
第四节 在职教育 509
一、初创时期的专业技术培训 510
二、三结合的技术培训 510
三、一九六六年以前的职工文化教育 510
四、在职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511
第二十一章 核工业的对外交往 515
第一节 概述 515
第二节 一九七八年前核工业的对外交往 518
一、参加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合作研究 519
二、对阿尔巴尼亚的技术援助 521
三、同丹麦玻尔研究所的交往 522
四、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交往 523
五、其他对外科技交流活动 524
第三节 核工业对外双边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525
一、同意大利的合作 526
二、同联邦德国的合作 526
三、同法国合作的恢复与发展 528
四、同日本的交往 530
五、同美国核合作关系的建立 532
六、同其他国家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535
七、中国核学会的对外交往 536
第四节 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537
一、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 537
二、积极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活动 539
结束语 543
后记 558
附录:中国核工业大事年表 559
彩色插图目录 583
人名索引 588
英文目录 599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中国)项万明 2019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中国)陶守成,周平 2019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甘宏波,黄玲芝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
-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设计》高永编著 2019
- 《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胡月霞,卢玉锋,王志彬主编;周彦云,付志勇,郭微副主编 2019
- 《工业水处理技术》(中国)赵文玉,林华,许立巍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