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方仲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1074·392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目录

总序 1

正编 1

说明 2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 2

说明 2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 2

正编 2

甲表 1.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数,每户平均口数和每户每口平均田亩数 4

统计表(甲表1-89) 4

甲表 3.前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14

甲表 2.前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14

甲表 4.前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18

凡例 18

甲表 5.后汉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0

目录 21

甲表 7.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2

甲表 6.后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22

甲表 8.后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26

甲表 9.后汉对前汉郡国口数增减之比较(系估计数字) 28

甲表 10.后汉对前汉西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34

甲表 11.后汉对前汉淮汉以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35

甲表 12.汉初各侯初封时及国除时的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36

甲表 13.三国、西晋、南北朝的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38

甲表 14.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 40

甲表 15.西晋太康初年各州郡国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41

甲表 16.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47

甲表 17.刘宋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48

甲表 18.北魏一部分州郡的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56

甲表 19.东魏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57

甲表 20.东魏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59

甲表 22.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73

甲表 23.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 78

甲表 24.唐贞观十三年各道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78

甲表 25.唐天宝元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 86

甲表 26.唐天宝元年各道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86

甲表 27.唐开元、元和各道府州户数及元和时每县平均户数 96

甲表 28.唐代各道人口密度 114

甲表 30.辽代御帐亲军数 119

甲表 31.辽代历朝所建宫卫骑军数 120

甲表 32.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122

甲表 33.北宋主客户口数及客户户口数的比重 126

甲表 34.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130

甲表 35.北宋初年各道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附太平?宇记钞本和刻本的校勘记 132

甲表 36.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附元丰九域志各种刻本校勘记 141

甲表 37.北宋太宗朝及神宗朝各路(道)主客户数及客户占总户数百分比的比较 150

甲表 38.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152

甲表 39.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 161

甲表 40.宋代各路人口密度 164

甲表 42.金代猛安、谋克等户口及垦田、牛具数 165

甲表 41.金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165

甲表 43.金代猛安、谋克户平均口数、田数及正口和奴婢的比数 167

甲表 44.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168

甲表 45.金代各路民户数、平均户数及各路户数的比重 169

甲表 46.金代各路府州军的民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169

甲表 47.元代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176

甲表 48.元代各省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省户口数的比重 178

甲表 49.元代各省路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178

甲表 50.元代各省人口密度 185

甲表 51.明太祖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85

甲表 52.明成祖朝户口及税粮数 186

甲表 53.明仁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86

甲表 54.明宣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88

甲表 55.明英宗朝(正统)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88

甲表 56.明代宗朝(景泰)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0

甲表 57.明英宗朝(天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0

甲表 58.明宪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2

甲表 59.明孝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4

甲表 60.明武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6

甲表 61.明世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6

甲表 62.明穆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8

甲表 63.明神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8

甲表 64.明熹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198

甲表 65.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总平均数 200

甲表 67.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升降百分比 201

甲表 66.明代历朝每户平均口数及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201

甲表 68.明太祖朝分区户口数 202

甲表 69.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03

甲表 7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分区户口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205

甲表 71.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06

甲表 72.明代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人口密度 207

甲表 73.明天顺初年及嘉靖、隆庆年间各司府县的里数及估计户数 208

甲表 74.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丁及田地数 248

甲表 7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每朝及每十年平均人丁数、田地数及每丁平均亩数 251

甲表 77.清咸丰、同治两朝的人口数 256

甲表 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中期)四朝各直省人丁数 258

甲表 7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259

甲表 80.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的升降百分比 260

甲表 81. 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户、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261

甲表 82.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 262

甲表 83.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263

甲表 84.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63

甲表 85.清同治、光绪两朝各直省口数 264

甲表 86.清宣统年间调查(公元1912年汇造)之户口数的修正 268

甲表 87.清代各直省人口密度 272

甲表 88.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 273

甲表 89.中国历代县户口数、每县平均户数及平均口数 280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 282

说明 282

说明 282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 282

(1)户税、地税估计收入数 284

(2)租庸调估计收入数 284

统计表(乙表1-89) 284

乙表 1.唐天宝中户税、地税及租庸调估计收入数 284

乙表 2.唐天宝中岁入钱粟布绢绵之数及其用途 285

(1)岁入钱数及其用途 285

(2)岁入粟数及其用途与所输仓库 285

(3)岁入布绢绵数及其用途与输往地点 285

乙表 3.唐建中年间税户、籍兵数及钱谷收支数 286

(1)建中元年税户、籍兵及钱谷数 286

(2)建中初年钱谷数及内外费用 286

乙表 4.唐天宝八年各道屯粮数及其百分比 286

乙表 5.唐天宝八年各色米粮总数 287

乙表 6.北宋至道末年及天禧末年实收租税数 288

乙表 7.北宋岁出入总数 288

乙表 8.北宋熙宁十年夏秋二税现催额及其百分比 289

乙表 9.北宋元丰八年各项税物岁入岁出数 289

乙表 10.北宋元丰年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与夏秋二税现催额 290

乙表 11.北宋熙宁三年至九年诸路水利田数 291

乙表 12.北宋熙宁年间诸路职田数 292

乙表 13.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岁漕定额及治平二年漕运实数 293

乙表 14.北宋淳化四年东南六路漕运上供米额 294

乙表 15.北宋熙宁九年诸路上报司农寺免役钱物收支及应在现在数 295

乙表 16.北宋宣和元年诸路上供钱物数 296

乙表 17.两宋历朝岁出入缙钱数 297

乙表 1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各路上供钱银数及其百分比 299

乙表 19.宋代各路租税收入中的匹帛数 300

乙表 20.南宋绍兴中年东南诸路岁起绢绸绫罗?匹数 302

乙表 21.南宋绍兴年间各地上供和买绢布匹帛岁额 303

乙表 22.元代岁入粮数 303

乙表 23.元代科差总数——附记元文宗天历元年河南等四行省官民荒熟田数及夏税钞数 304

乙表 24.元代赏赐诸王贵戚户丝户钞数 307

乙表 25.元代的赐田 318

(1)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百官寺院田地数 318

(2)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田地数 318

(3)元代历朝所赐功臣百官田地数 319

(4)元代历朝所赐各寺田地数 321

乙表 26.元代屯军屯民人户数及屯田亩数 322

乙表 27.元至元二十年至天历二年每年海运粮米数及耗损率 329

乙表 28.明实录中关于洪武朝增垦田亩数的记载 331

乙表 29.明洪武、弘治、嘉靖三朝分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332

乙表 3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 334

乙表 31.图书编等三书关于明弘治十五年分区田地数字之对照 339

乙表 32.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340

乙表 3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区田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342

乙表 3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343

乙表 3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 344

乙表 3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平均亩田征粮额 346

乙表 3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348

乙表 38.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的升降百分比 349

乙表 39.明洪武二十六年分区实征税粮数 350

乙表 40.明弘治十五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 351

乙表 41.明嘉靖初年分区户口、钱粮数 352

乙表 42.明嘉靖中年后分区里数及户口、田赋数 353

乙表 43.明天顺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354

乙表 44.明崇祯(?)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356

乙表 45.明末各府州粮额数 358

乙表 46.明永乐初至成化末屯田子粒数 360

乙表 47.明成化末至正德末及万历中屯田顷数及子粒石数 362

乙表 48.明嘉靖初至天启末屯田子粒及屯牧地银与屯折银数 363

乙表 49.明代各都司卫所屯田及其粮银额数 364

乙表 50.明洪武及万历年间南京各卫屯粮数 365

乙表 51.明永乐初至正德末漕粮数及减免天下税粮数 366

乙表 52.明嘉靖初至隆庆末漕粮的额运、改折、实运等数及各处运纳粮数 369

乙表 53.明泰昌元年至天启末年额运及实该进京通二仓漕粮数 370

乙表 54.明成化八年以后分区漕运正粮及改兑米、预备米额数 371

乙表 55.明代各卫所官军转运漕粮额数——附记舆图要览所记明代各朝漕运粮数 373

乙表 56.明万历六年分区起运存留米麦数及其百分比 375

乙表 57.明代各镇军马额数 376

乙表 58.明代九边兵饷额数 376

乙表 59.明万历四十八年分区加派地亩银数 377

乙表 60.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田赋加派占辽饷总数的百分比 379

乙表 61.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 380

乙表 62.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占其总计的百分比 382

乙表 63.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383

乙表 64.清光绪十三年各直省各项田地数及其百分比 384

乙表 65.清初十四省原额田及实额田数 386

乙表 66.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数 387

乙表 67.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每人平均亩数及每亩平均银粮数的升隆百分比 388

乙表 6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389

乙表 6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的升降百分比 390

乙表 70.清顺治十八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391

乙表 71.清康熙二十四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392

乙表 72.清雍正二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393

乙表 73.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394

乙表 74.清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396

乙表 75.清乾隆四十九年各直省人丁、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396

乙表 76.清嘉庆十七年各直省人口、田地及其平均数 400

乙表 77.清嘉庆二十五年各直省府州厅户口、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401

乙表 78.清康熙初年各直省地丁银数 414

乙表 79.清道光朝各直省额征及实征地丁银数 415

乙表 80.清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416

乙表 81.清光绪十九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417

乙表 82.清光绪二十九年各直省征收田赋数 418

乙表 83.清光绪年间各直省地丁及耗羡银数 419

乙表 84.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三十一年各直省屯田、屯赋及其平均数 420

乙表 85.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学田及田租数 422

乙表 86.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附记各省实征永折米及改折灰石米数 423

乙表 87.清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地丁钱粮起运存留银数及其百分比 424

乙表 88.清嘉庆及光绪年间各直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 426

乙表 89.明、清两代每口平均负担粮银数 428

附编 说明 429

附编 429

说明 429

统计表(附表1-37) 430

附表 1.自隋至清杭州、苏州、松江三府的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430

附表 2.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 433

附表 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的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 434

附表 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实征米麦数的升降百分比 434

附表 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平均数 435

附表 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 435

附表 7.明初苏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36

附表 8.清代苏州府分县实在人丁数 436

附表 9.清嘉庆二十五年苏州府分县男丁数和女口数的比较 437

附表 10.明代松江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38

附表 11.明代松江府分县男子数和妇女数的比较 439

附表 12.清代松江府分县实在男妇数 440

附表 13.元、明两代常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42

附表 14.清代常州府分县实在当差人丁数 443

附表 15.明、清两代福建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443

附表 16.明、清两代浙江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444

附表 17.南宋监安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44

附表 18.明代杭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46

附表 19.清代杭州府分县人丁数 448

附表 20.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户数、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448

附表 21.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乡民数和市民数的比较 449

附表 22.明、清两代嘉兴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50

附表 23.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 452

附表 24.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的百分比 452

附表 25.清康熙三十年开封府分县旧管、开除、新收及实在人丁数 453

附表 26.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55

附表 27.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男女大小口的百分比 456

附表 28.明万历朝、清光绪朝顺天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457

附表 29.唐、北宋、元三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路州户数比较表 458

附表 30.唐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户口比较表 459

附表 31.北宋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主客户比较表 460

附表 32.元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路州户口比较表 461

附表 33.请康熙、雍正、道光三朝广州府分县丁数 462

附表 34.明代各朝广州府分县田地及税粮数 462

附表 35.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田地、地丁银数、起运存留驿传银数及其百分比 463

附表 36.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屯田及屯米数 464

附表 37.清道光九年福建全省分县人口数 465

别编 小序 467

别编 467

小序 467

表说(表说1-20) 468

表说 1.历代男女法定年龄与赋役课免的规定 468

表说 2.西晋户调式及“边远夷人”纳布米额 470

表说 3.西晋平民男女丁占田课田额数 471

表说 4.西晋品官占田及荫客限额 472

表说 5.西晋高级官员食俸及赐绢、菜田额数 473

表说 6.东晋南朝品官荫客限额 474

表说 7.北魏地方官公田额数 475

表说 8.北魏迄唐均田制下平民受田额数 476

(1)一夫一妇的户调田租及每丁男的力役额数 486

(2)未娶丁男及奴婢、丁牛的租调额数 486

表说 9.北魏迄唐良民户调赋役额数 486

表说 10.唐代亲贵官勋永业田额数 488

表说 11.隋、唐内外宫职分田额数 490

表说 12.唐代内外官府公廨田额数 492

表说 13.唐开元二十五年调赋绵绢麻布等物的区域分布 493

表说 14.元世祖中统元年每户输纳丝料包银税率 497

表说 15.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丁地税税率 500

表说 1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分类比较 502

表说 1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的输纳区域分配 504

表说 18.明代南北分区兑运法中每石漕米加征脚耗轻?率 507

(1)民赋田每亩征科额数 509

表说 19.清乾隆年间各直省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509

(2)更名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510

(3)归并卫所屯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511

(4)农桑地等各类田地征科额数 512

表说 20.清乾隆年间各直省人丁等每口科银额数 513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图1-6) 515

1.历代户数比较 516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 516

2.历代人口比较 517

3.历代垦田比较 518

4.明代历朝户、口和田地数的升降 518

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丁、田地数的升降 518

6.清乾隆至光绪六朝人口数的升降 519

附录 521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521

附录 521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521

Ⅰ.历代度量衡之变迁 522

Ⅱ.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时代特征 529

(甲)中国历代尺之长度标准变迁表 540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 540

一、古今尺度的比较 540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 540

二、吴承洛的推算 542

三、刘复和杨宽的推算 543

四、万国鼎对唐尺的推算 544

(乙)中国历代升之容量标准变迁表 545

(丙)中国历代两斤之重量标准变迁表 545

(丁)中国步和亩的进位变迁表 546

(一)引用书籍目录 548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 548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 548

(二)引用论文目录 5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