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力同,张伟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613806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必然和自由下一篇:评价活动论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与概况 1

一、成员 2

二、历史 4

三、渊源与特点 15

四、评价问题 18

第二章 自然与人 23

一、另一条思路 25

二、“自然”概念与自然的人化 26

三、自然与人类社会 30

四、自然史与人类史 34

五、自然与实践 36

一、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解释 44

第三章 哲学的改造 44

二、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化 50

三、实践本体论 55

四、唯物主义的改向 57

第四章 主体—客体 69

一、范畴归属 70

二、主体 73

三、客体 77

四、“主体—客体同一” 81

五、“主体与客体不可分离” 84

六、“主体与客体相互介入” 88

七、“主体与客体的首要性” 91

第五章 “现代认识论” 93

一、认识与实践 94

二、认识的主体性 99

三、“认识非反映” 104

四、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结合” 112

第六章 认识的反思与认识的兴趣 115

一、科学主义批判与认识的反思 116

二、认识的“先验逻辑” 119

三、认识与兴趣 129

第七章 辩证法与主体性 138

一、“主体—客体的辩证法” 139

二、自然辩证法的“不可能性” 143

三、辩证法的“非本体论化” 152

四、辩证法的主体性 158

第八章 “否定的辩证法” 161

一、“否定的理性”与“肯定的理性” 162

二、“非同一性原则” 165

三、“超越概念” 170

四、绝对否定性 174

五、“崩溃的逻辑” 179

六、辩证法:哲学转向社会理论 181

第九章 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综合” 183

一、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释” 185

二、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 190

三、共同的基础 192

四、“综合”的必要 195

五、“综合”的新范畴 197

第十章 规范的人本主义 204

一、人的存在及其生存方式 205

二、人性的剖析 209

三、“总体异化论” 216

四、“人本主义伦理学” 224

五、“综合的自由观” 231

第十一章 爱欲与文明 237

一、“爱欲”与“性欲” 238

二、“文明”与“文化” 241

三、“基本压抑”与“剩余压抑” 244

四、“行为原则”与“现实原则” 248

五、”非压抑性文明” 250

六、爱欲的解放 254

第十二章 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 261

一、意识形态批判 262

二、科学技术批判 267

三、实证主义批判 275

四、大众文化批判 284

五、正统美学批判 291

第十三章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和“单面性” 301

一、“病态的社会” 302

二、社会的“单面性” 308

三、“单面性”的诸表现 311

四、控制的新形式 317

五、单面社会的前景 320

第十四章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合法性 324

一、独裁主义国家 325

二、福利国家 329

三、现代国家的特征与职能 333

四、国家的内部结构理论 336

五、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339

第十五章 法西斯主义剖析 346

一、心理机制 347

二、社会机制 353

三、文化根源 359

四、哲学信仰 362

第十六章 “解放”的“乌托邦” 366

一、“乌托邦”与自由 367

二、“乌托邦的终结” 373

三、未来社会 376

四、解放之路 380

第十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387

一、“技术决定一切” 389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92

三、劳动与“相互作用” 396

四、类历史发展的机制 399

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402

六、劳动价值论“过时” 405

七、“阶级同化”与“新主体” 409

八、“交往行为的理论” 416

附录一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成员简介 424

附录二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成员的著作要目 429

后记 4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