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简明河南史
简明河南史

简明河南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文彬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4814332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
《简明河南史》目录
标签:主编

第一章 远古与先秦时期的河南 1

第一节 历史的遗迹与神话传说时期 1

一 南召猿人 1

二 新郑裴李岗文化 3

三 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 5

四 河南龙山文化 7

五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 10

一 伊洛河流域夏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2

第二节 建都河南的夏商奴隶制国家 12

二 “少康中兴”与还都阳翟 13

三 建都商丘的商前期 14

四 盘庚迁殷后的商后期 15

第三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河南 18

一 周公东征与洛邑的营建 18

二 西周时期的卫宋陈许诸国 20

三 迁都洛邑的东周王室 21

四 宋国与襄公争霸 22

五 郑国与子产改革 25

六 春秋时期的陈卫许蔡诸国 27

七 西周春秋时期河南的社会经济 31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河南 34

一 七雄逐鹿下的中原形势 34

二 迁都大梁后的魏国 35

三 迁都新郑后的韩国 37

四 韩魏诸国的社会经济 38

第五节 先秦时期的河南文化 40

一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思想 40

二 墨子及其思想 43

三 申不害、韩非的法家思想 44

四 庄子、韩非的散文 48

五 《诗经》中的河南民歌 49

六 科学技术 51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河南 54

第一节 秦朝时期的河南政治 54

一 秦灭河南诸国 54

二 秦朝在河南建立的郡县 57

三 陈胜起义军在河南的战斗历程 59

一 楚、汉荥阳相争 66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河南政治 66

二 西汉在河南的行政设施 67

三 颍川铁官徒尉氏樊并起义 69

四 刘秀南阳起兵与昆阳大捷 71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河南政治 73

一 首都洛阳的营建 73

二 东汉时期的豪强统治 75

三 南阳、颍川黄巾大起义 77

一 南阳郡的水利事业 80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 80

二 鸿隙陂水利工程 81

三 农业生产的发展 83

四 豪强地主经济 84

五 冶铁、纺织等手工业的发展 86

六 洛阳与南阳的商业 89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河南文化 91

一 洛阳太学 91

二 汉代河南经学家 92

三 贾谊、蔡邕与汉赋 93

四 晁错、桓宽的散文 94

六 李斯、刘德升与书法 95

五 许慎与《说文解字》 95

七 河南汉墓画像石和壁画艺术 96

八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起源 98

九 张衡与天文、地震学的发展 99

十 张仲景与《伤寒论》 101

十一 造纸、翻车与渴乌的发明 102

第一节 曹魏西晋时期的河南政治 104

一 董卓之乱 10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 104

二 迁都许昌与官渡之战 106

三 繁阳受禅和定都洛阳 108

四 温县士族司马氏与高平陵之变 109

五 八王之乱 110

六 魏晋时期河南的行政设置 113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的河南政治 115

一 永嘉之乱 115

二 祖逖北伐与前赵、后赵的角逐 117

三 前燕军队南下与桓温北伐 120

四 丁零人举兵反秦与翟魏政权 122

五 刘裕北伐 124

第三节 北魏时期的河南政治 126

一 北魏与刘宋、萧齐的战争 126

二 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改革 129

三 河阴之变 131

第四节 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在河南的争夺 132

一 东西魏河桥、邙山、长社之战 132

二 北齐、北周在河南的角逐 134

三 洛阳的废兴 136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 137

一 魏晋时期经济的恢复 137

二 十六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残破 140

三 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141

第六节 魏晋北朝时期的河南文化 145

一 阮籍、向秀与玄学 145

二 范缜与《神灭论》 146

三 建安时期河南文学 147

四 西晋河南诗人阮籍、潘岳 148

五 东晋南北朝时期河南文学 149

六 史学家与史学名著 151

七 佛教的兴盛与道教的改革 152

八 绘画书法与石窟艺术 154

九 科学技术的进步 156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河南 157

第一节 隋朝时期的河南政治 157

一 隋炀帝营建洛阳和开凿运河 157

二 杨玄感黎阳起兵 160

三 隋末瓦岗军起义 161

四 王世充在洛阳的短期统治 163

第二节 唐朝时期的河南政治 165

一 唐前期的河南形势 165

二 安史之乱中的河南形势 168

三 割据河南的藩镇 170

四 唐末农民起义军四进河南 172

第三节 五代时期的河南政治 175

一 后梁的建国 175

二 夹河大战与后梁灭亡 176

三 后唐的兴亡 178

四 后晋的兴亡 180

五 河南人民的抗辽斗争 182

六 后汉的建立与速亡 183

七 后周的建立与改革 184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繁荣 187

一 农业的恢复发展 187

二 发达的手工业 189

三 城市商业和草市 191

四 河南经济地位的下降 193

一 姚崇、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 195

第五节 隋唐五代的河南文化 195

二 初唐时期的河南诗人 196

三 盛唐诗人岑参、崔颢与诗圣杜甫 197

四 白居易、元稹和新乐府运动 198

五 中晚唐诗人李贺、李商隐 199

六 韩愈与古文运动 200

七 传奇文学与词的兴起 200

八 河南史学家李延寿 201

九 画圣吴道子与河南书画家 202

十一 道教学者成玄英、司马承祯 203

十 佛门高僧智■、玄奘与神秀 203

十二 摩尼教、袄教与景教 204

十三 天文学家一行与地理学家尚献甫 205

十四 河南著名医学家 206

十五 建筑与雕刻 206

十六 雕板印刷术的发展 207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河南 208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河南政治 208

一 陈桥兵变与北宋建都开封 208

二 澶渊之盟 210

三 包拯在河南的良法善政 211

四 熙宁新政在河南的推行 214

五 蔡京等六贼对河南人民的压榨 218

六 开封的陷落与河南人民的抗金斗争 219

七 宗泽守汴时的河南形势 220

第二节 伪齐政权和金王朝统治时期的河南政治 224

一 伪齐政权移驻开封 224

二 河南人民反抗伪齐的斗争 225

三 岳飞收复河南六郡 226

四 宋、金郾城与朱仙镇之战 228

五 金迁都开封 231

第三节 元代的河南政治 233

一 元军占领汴京 233

二 宋、元联军克蔡州 237

三 宋、元对河南的争夺 239

四 元朝对河南地区的统治 240

五 红巾军在河南的战斗 242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鼎盛 243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43

二 汴河漕运和水陆交通 245

三 手工业的繁荣 247

四 商品经济和集镇贸易的兴起 249

五 宋代开封城市的发展 250

六 黄河、贾鲁河的修治 253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河南文化 255

一 程颢、程颐建立伊洛理学 255

二 诗文革新运动中的河南文坛 258

三 开封画院及河南画家 260

四 音乐、戏曲及河南民间文学的兴起 262

五 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 264

六 医学的发展 266

七 印刷技术的进步 268

八 建筑技术的提高 270

九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272

十 火药的制造与使用 273

第六章 明、清(前中期)时期的河南 275

第一节 明代的河南政治 275

一 徐达进军河南 275

二 河南省的军政设置 276

三 洪洞移民 277

四 明代分封的河南藩王 278

五 于谦治豫 279

六 刘六、杨虎和师尚诏起义 281

七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战斗 282

第二节 清前中期的河南政治 284

一 清代河南政权机构 284

二 田文镜抚豫 285

三 尹会一在河南的政绩 286

四 波及河南的文字狱案 288

五 白莲教在河南的反清活动 289

六 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 290

七 卢镗抗倭和史可法抗清 292

第三节 封建经济的停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92

一 黄河水患与治理 292

二 卫河漕运 294

三 怀庆、洛阳地区的农田水利 295

四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倾向 297

五 手工业的发展 298

六 商业的发展与会馆的兴起 300

七 开封、洛阳商业的繁荣 302

八 府州县城和集镇贸易 304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河南文化 308

一 进步思想家王廷相、高拱、吕坤 308

二 维护传统的河南理学家 309

三 文坛之秀李梦阳、何景明、侯方域 310

四 王铎、周亮工的书画艺术 313

五 豫剧的兴起 314

六 科学巨星朱载堉、吴其濬 314

七 语言文字学家吕维祺、刘淇 317

九 地方志的编纂 318

八 目录学家张宗泰 318

十 书院、社学和义学 320

十一 建筑艺术 321

第七章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河南 323

第一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河南社会 323

一 洋教传入与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 323

二 太平军三入河南 325

三 联庄会反清斗争 327

四 河南捻军 328

五 举办新政 330

六 收回路矿权斗争 332

七 农民抗粮抗捐斗争 333

八 活跃在河南的秘密会社 335

九 城镇人民的爱国斗争 336

十 立宪运动 337

十一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河南的活动 338

第二节 近代农工商业与新型城镇的形成 340

一 王鼎、林则徐治河 340

二 丁戊奇荒 340

三 缓慢发展的农业 341

四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342

五 姗姗来迟的近代工业 344

六 不发达的商品经济 345

七 河南的洋务 347

八 福公司掠夺河南矿权 348

九 铁路的修筑 350

十 新型邮电网络的建立 351

十一 近代开封的工商业 352

十二 新兴的城镇 353

一 西学在河南的传播 356

第三节 新旧文化的交替 356

二 近代报纸的创办 358

三 河南大学堂 361

二 张镇芳督豫 361

四 图书事业的发展 362

五 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蒋湘南 363

六 金石考古学的发展 364

七 耕作技术的进步 364

一 开封的两次起义 366

第一节 新旧军阀在河南的统治 366

第八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河南 366

三 白朗起义 368

四 吴佩孚驻洛与直奉之战 370

五 国民军在河南的发展 371

六 奉军入豫与国民政府的北伐 372

七 冯玉祥治豫与反蒋战争 373

八 蒋、冯、阎中原大战 374

九 河南省县机构的设置 375

十 行政专署的设立及其职能 376

十一 乡村保甲组织 377

第二节 工农革命运动及红军战争 379

一 震惊中外的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 379

二 红枪会的活动与农民协会的建立 380

三 确山刘店秋收起义 381

四 四望山暴动和豫南游击战争 382

五 柴山堡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383

六 商(城)南起义 384

七 鄂豫皖红军的反围剿战争 386

八 鄂豫皖苏区的政权建设 387

九 鄂豫皖边区的红军游击战争 389

十 豫鄂边区的红军游击战争 390

第三节 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 391

一 日军侵占河南及其暴行 391

二 汪伪政府在河南的统治 392

三 花园口扒堤 393

四 国民党军队在河南的抗战 394

五 中原革命摇篮——竹沟 395

六 河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396

七 日军发动的中原战役 398

八 河南沦陷区的收复与抗日战争胜利 399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400

一 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400

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01

三 陈谢兵团南下豫西 402

四 陈粟大军转战豫东 403

五 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的崩溃 404

六 永城歼灭战 406

七 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407

八 省人民政府的成立 408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410

一 抗战前河南的外国企业 410

二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411

三 陇海铁路的续修 412

四 公路的修筑 413

五 邮电事业的发展 414

六 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 415

七 日本侵略对河南经济的破坏 416

八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17

九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改 418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河南文化教育事业 419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19

二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 420

三 河南大学的兴衰 421

四 河南教育的发展 422

五 殷墟发掘与河南考古 424

六 河南地方戏剧 425

七 新闻出版事业 426

后记 4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