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艺术本体论
艺术本体论

艺术本体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岳川著
  •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260743X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艺术本体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本体论演进与文艺本体论嬗变 6

第一节 本体及其本体论变革 6

一 本体论何以可能 8

二 本体论演进:从古希腊到当代 12

第二节 艺术本体论的拓展 17

一 摹仿:古典本体论 19

二 表现:浪漫本体论 22

三 形式:语言本体论 26

四 文化:批判本体论 29

第三节 新本体论:艺术活动价值论 36

一 社会存在:实践本体论 37

二 艺术交流:价值本体论 39

第二章 当代美学核心:艺术本体论 49

第一节 艺术本体论:现代美学之维 49

一 性灵本体:思与诗在危机时代相遇 50

二 精神家园:以艺术代宗教 52

第二节 现代艺术:人的生存方式 55

一 世界图景与人生状况 55

二 艺术意义:拒斥虚无主义 57

第三节 写作何为:危机时代中的运思 60

一 为何写作:怀疑与追问 61

二 写作意义:灵魂自赎与精神寻绎 67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转向 75

一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批判 75

二 从人说语言到语言说人 80

第五节 人类学美学本体论 91

一 游戏:生命形式化的造型活动 94

二 象征:意义永驻象征本体 96

三 节日:返回生命之根的“特别仪式” 97

第六节 后现代文艺本体消解论 99

一 解拆深度模式 101

二 消解历史意识 103

三 消蚀主体精神 104

四 消解审美距离 106

第三章 艺术超越:人的审美活感性生成 114

第一节 时间之维:超越性的本体论领悟 115

第二节 空间之维:超越性的本体论界限 117

第三节 审美生成:超越性的本体论展开 119

第四节 生成活感性:超越性的本体论旨归 122

第五节 艺术活感性的本体论意义 126

一 日常感性的“中断瞬间” 127

二 艺术语言的“陌生化” 129

三 艺术与现实的形而上学本质 131

第六节 艺术活感性的三维结构 139

第四章 体验本体: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 145

第一节 审美体验:艺术与生命的本体构成 146

一 体验与生命:同构共生性 146

二 体验与艺术:内在指向性 149

三 体验与意义:主客互动性 152

四 体验与世界:主体意向性 154

第二节 艺术体验:与艺术的本源沟通 158

一 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 159

二 审美体验的发生与拓展 163

三 审美体验的本体特征 171

第三节 高峰体验:艺术生命的创生 177

一 兴:体验的生命自由形式 178

二 灵感:体验的精神超越形式 181

三 气:体验的本体论根基 183

第五章 作品本体:文学本文层次论 197

第一节 作品本体界定:艺术与艺术品 197

一 作品形式分析 198

二 艺术与艺术品的界定 201

第二节 作品形式演变:一元与多元 204

一 古希腊美学:形式即本体 205

二 近代美学:形式与内容二元论 206

三 现代美学:作品层次结构论 207

第三节 艺术作品存在:现象学美学直观 208

一 作品的本体构成 209

二 作品的语音层次 210

三 作品的意义单位层 211

四 作品的再现客体层次 213

五 作品图式化观相层次 214

六 作品的“形而上质” 214

第四节 艺术作品结构:本体的多维透视 216

一 向心式细读:由字面意到象征意 217

二 结构分析:从形式到深层意蕴 221

三 意义追问:由确定性到不确定性 229

四 境界拓展:从有形到无形 243

第五节 艺术作品层次:言象意的美学逻辑 248

第六章 解释本体:文学意义的审美生成 257

第一节 解释学轨迹:从方法论到本体论 257

一 理解的意义与“解释学循环” 258

二 理解的本质与“前理解” 264

三 理解的历史性与“效果历史” 266

四 理解本文与意义生成 270

五 理解的本体性特征 273

第二节 视界转移:从作品本体到读者本体 277

一 读者与本文的全面对话 278

二 接受者的审美经验构成 282

三 文学的审美交流活动 285

第三节 新的景观:文学接受的主体性建立 288

一 能动性:对主体性的认同 289

二 创造性:期待视野的打破 292

三 体验性:生命意识的投注 294

四 唤醒性:灵魂意象的甦生 298

第四节 解释形态:文学意义的多元取向 301

一 解释的符合论 303

二 解释的衍生论 303

三 解释的创生论 304

四 解释的逆转论 306

结语 禀有艺术活感性的新人境界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19

后记 3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