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外经济文献摘要》选编  1982
《国外经济文献摘要》选编  1982

《国外经济文献摘要》选编 1982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外经济文献摘要》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4099·502
  • 页数:39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看板管理下一篇:农业技术经济分析
《《国外经济文献摘要》选编 1982》目录

目录 1

政治经济学理论 1

“政治经济学”概念的由来 1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也是认识方法 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个职能 4

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方法论中的几种错误 6

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 8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 11

罗马尼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探索 12

苏联关于集体农庄—合作社所有制历史界限问题的三次大争论 14

苏联对集体所有制的不同看法 16

怎样正确理解国民经济的比例性 18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作用的变异 20

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本质的各种论述 22

两大部类增长速度接近的理论根据 24

苏联有关国民经济计划概念的发展 25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27

关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争论 28

社会主义和市场机制 30

劳动市场是否和社会主义不相容 32

列宁没有提出过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保存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结论 34

苏已故奥院士回顾苏联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观点的演变 36

围绕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的争论 3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也发生转形 4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同黄金没有关系 42

时间因素在经济效果中的作用 4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时间问题 45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 46

苏联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 48

关于复杂劳动还原成简单劳动的问题 50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52

“服务”为什么是经济范畴? 54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级差地租的几种不同看法 57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与不等价交换问题 59

对“贫困化”的一种新理解 6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64

衡量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尺度 66

共产主义经济中的矛盾 67

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69

“经济剩余”概念的实质 71

国民财富应包含哪些内容? 73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75

左倾激进政治经济学 76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78

西方经济学 80

西蒙的组织理论 80

弗里德曼对货币主义理论的“贡献” 82

投入—产出分析的创立和运用 84

托宾评供给经济学 86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获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88

托宾——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 90

托宾——“有价证券”的理论家 91

托宾获诺奖的原因 93

米德在理论分析技术方面的特点 95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96

康托罗维奇关于资源最适度配置问题的论述 99

凯恩斯主义的旗手克莱因 101

弗瑞希关于自律性实证理论结构的见解 103

阿罗对新古典派理论的改革 104

奥林的《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106

丁伯根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 107

柯普曼的“活动分析” 109

希克斯对奥地利理论精髓的新发现 111

刘易斯的劳动无限供给理论 112

库兹涅茨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创见 114

萨缪尔逊对均衡理论的发展 116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 118

评商品国际生命周期论和科技脱节论 119

“拉法曲线”的模式 121

重视人类基本需要的发展战略 123

并不存在不断的加速的通货膨胀 125

影子经济 126

对实证经济学概念的批评 129

公债经济学 130

经济学上的两次重大突破 132

行为经济学的方法论 134

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136

什么是制度经济学? 137

环境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39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规律与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差别 140

剩余价值率的国际比较 143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44

论货币主义 146

货币主义及其在当前的发展 148

阿明的新原始积累论 150

国民经济综合问题 152

苏联二三十年代关于再生产三个理论问题的争论 152

再生产速度与积累率的关系 154

有关“劳动力”的三个概念及相互关系 156

人力计划的重要性 157

国民经济分类法的一种新观点 159

经济战略与经济策略 161

科学劳动组织的经济作用 162

怎样平衡工农产品之间的价格? 164

商业工作者的责任 166

增加投资发展基础结构 168

发展农村非农业部门的意义和途径 169

关于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问题 171

科学技术进步在实现经济战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72

经济管理 175

所谓“命令经济”概念的来龙去脉 175

“苏联型的集中管理经济”的概念的演变 177

列宁格勒财经学院院长评西方学者关于经济模式的观点 179

苏联对经济问题的两种观点 181

关于计划与市场结合问题的观点 182

论公有化市场的特点和作用 184

布鲁斯谈社会主义市场 186

计划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88

评大内的《Z理论》 189

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病是苏联经济中的主要问题 191

苏联当前迫切的问题是发展分散管理 193

提高经济管理效果的主要途径 194

运用财政杠杆降低产品成本 196

为什么在苏联国家与企业的利益难以结合 198

部门和地区管理相结合的问题 200

苏联成立解决“条条”与“块块”关系的新机构 202

企业经济独立性和经济核算独立性的区别 204

经济核算制发展的新趋势 205

关于完全经济核算制的概念 207

部一级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实质 210

苏联现行劳动报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1

苏联作业队是一种集体经济责任制形式 213

苏联农牧业包产的两种形式 214

物质刺激和节约资源耗费问题 216

苏联今后改善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向 218

从匈牙利的经济改革看社会主义应走的道路 220

匈牙利的小企业 221

匈牙利的“第二经济” 223

匈牙利价格政策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225

东德的经济改革与所遇到的问题 226

南斯拉夫社会计划的分析和编制工作 228

保加利亚实行新经济体制 230

捷克仿效苏联办法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232

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生产资源付费制 235

日本工厂为什么工作效率高 237

国际经济关系 240

国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区别 240

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化的两条发展渠道 241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某些特点 243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当前趋势 245

世界市场结构的变化 247

自由贸易体制瓦解的原因 249

进口限制主张的错误 251

关于限制进口问题 252

资本输出的新方式 253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 255

国际银行业的扩张 257

世界货币的演变 259

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260

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262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日本的经济摩擦加剧 26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66

八十年代美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266

一个美国,五种独立经济部门 268

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69

美国资本形成缓慢的原因 271

能源价格、生产率与美国八十年代的经济前景 274

美国国家垄断调节体系危机的加深 276

美国银行体制变革的新动向 277

美国劳务领域的集约化趋势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279

美国的高利息率政策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影响 281

美国调整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82

美国对外援助的新动向 284

日本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因 285

促进日本技术进步的因素 287

日本经济当前存在的问题 289

日本八十年代产业政策 291

经济结构的半落后状态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92

日本经济的强点和弱点 294

日本的无人工厂和工业用机器人 295

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 297

西德马克为什么会由强变弱? 299

法国七十年代经济政策的实用主义色彩 301

法国政府的反失业政策 303

关于法国实现贸易平衡的四点设想 305

英国未达到货币供应目标 307

意大利经济的特点 309

苏联东欧经济 311

苏联有多少自然资源? 311

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313

苏联经济结构中的“自然经济”倾向 315

苏联变革能源结构的四点设想 316

苏联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情况 317

苏联存在大量落后农业企业的原因 319

苏联个人副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21

苏联国家收购私人农产品的情况 323

苏联建设农村住房的经验教训 324

苏联“十一·五”计划期间加强农业的经济措施 326

苏联食品工业企业办农业副业 328

苏联关于农工综合体的不同观点 330

苏联居民储蓄日益增长 332

目前苏联的财政补贴有多大? 333

苏联经济战略思想 334

新经济政策的原则也是苏联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指针 337

解决苏联当前经济问题的几个条件 338

费多连科院士谈提高苏联经济科学效果的四个基本条件 340

苏联八十年代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342

苏联关于生产集约化的理论争论 344

苏联八十年代的地区发展战略 347

《南斯拉夫的混合家庭和农民——工人》 349

波兰七十年代经济政策的七大错误 352

阿尔巴尼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354

经互会国家科技政策的趋势 355

苏联东欧跨国公司的兴起 357

发展中国家经济 359

最不发达国家的特点 359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 361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 362

资本主义欠发达国家中的国家性质与作用 364

发展中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366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368

国有部门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370

东盟国家控制外资的新趋势 372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与就业 373

外援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75

世界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77

逐年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债务 379

发展中国家外债的长期展望 380

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问题探索 382

跨国公司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差别 384

国际经济新秩序理论的发展 386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克服自然资源危机 388

非洲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39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国的政策调整 3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