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4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4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4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新等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19027877
  • 页数:1079 页
图书介绍:本卷分为总论、重大事件、人物、大事记及文献资料五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4卷》目录

目录 1

总论 1

辉煌的十五年 1

一、不平凡的前进历程 1

二、高奏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 3

三、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 10

重大事件 17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7

一、揭批“四人帮”,纠正“左”的错误 17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27

四、平反冤假错案 33

五、《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37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0

一、第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42

二、第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 44

三、第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45

四、第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47

五、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4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50

一、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50

二、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52

三、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 53

四、第五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 54

五、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 55

国民经济“洋跃进”与新的调整方针 57

一、1977至1978年国民经济“洋跃进” 57

二、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完成 63

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65

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7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1

一、农村试行责任制 71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75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77

四、乡镇企业的崛起 81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5

一、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86

二、第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 89

三、第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93

四、第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96

五、第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10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103

一、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103

二、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104

三、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 105

四、第六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 107

五、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 108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完成 109

一、“六五”计划的编制 109

二、“六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110

三、“六五”计划完成情况 111

四、“六五”计划胜利完成的原因 115

城市体制改革初步实施 116

一、实行责任制和新财政体制 116

二、商业系统改革 117

三、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118

四、城市综合改革 120

五、城镇个体经济兴起 122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127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127

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三个阶段 130

三、《企业法》的制定和实施 135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2

财政体制改革 145

一、试行利改税 145

二、发行国家债券 149

金融体制改革 156

一、改革金融体制的必要性 156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157

三、1993年国家对金融秩序的整顿 158

四、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160

五、继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60

价格体制改革 161

一、价格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161

二、价格改革的主要方法 163

三、1986年和1988年价格改革方案 163

四、价格改革的新方向 164

劳动制度改革 165

一、劳动计划体制改革 165

二、改革企业劳动制度 推行劳动合同制 169

分配制度改革 177

一、全面推行工资改革 177

二、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 18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87

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187

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194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完成 200

一、“七五”计划的制定 200

二、“七五”计划的完成 206

政治体制改革 210

一、加强党风建设 210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12

三、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213

四、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措施 215

五、试行党政企分开 216

六、加快机构改革 217

教育体制改革 220

一、教育的状况与问题 220

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22

三、乘改革的东风振兴教育事业 223

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224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进步 226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与步骤 227

二、科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228

三、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 232

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 233

转变 233

军队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233

二、裁军一百万 236

三、实行新军衔制 237

四、实行文职干部制度 240

五、实行经院校培训提拔干部的制度 241

六、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制度 242

七、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244

八、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246

扩大对外开放 248

一、设立经济特区 248

二、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257

三、加快浦东开发 261

一、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267

外贸体制改革 267

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69

三、进出口市场的发展变化 270

一、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271

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271

二、利用外国间接投资 279

一、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发展 280

对外双边与多边经济技术合作 280

二、接受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 282

三、多边经济技术合作 284

四、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海外投资 286

五、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288

一、“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291

实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291

二、“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是走好第二步 293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97

一、第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298

二、第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 302

三、第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304

四、第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310

五、第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314

一、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委员会 317

二、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318

三、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 319

四、第七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 321

五、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 322

一、治理整顿经济秩序的必要性 324

治理整顿全面展开 324

二、治理整顿的时间安排和目标 326

三、成效与评价 328

四、存在的问题 3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颁布 333

一、十年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 334

二、“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综合经济指标 338

一、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340

民主与法制建设 340

二、法制建设成绩卓著 344

三、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46

四、“一国两制”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34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原则与指针 34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49

二、整顿党风,反腐倡廉,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351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353

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 353

一、拨乱反正和确立新的文艺方针 355

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355

二、伤痕文学和反思文艺 358

三、繁荣昌盛的文艺创作 359

四、影视艺术硕果累累 361

五、戏剧、音乐、曲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362

一、拨乱反正,振兴体育 364

体育的崛起与腾飞 364

二、走向世界,全面参与国际体育活动 366

三、北京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368

四、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371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和任务 374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创立 375

二、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380

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81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趋完善 382

五、九十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384

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387

军队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87

二、拉萨骚乱和在拉萨实行戒严 390

三、1989年政治风波与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 39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主要内容 395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395

二、改善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寻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96

三、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399

一、中美建交——两国关系的新开端 401

中美关系的发展 401

二、从《与台湾关系法》的通过到《8.17公报》的发表 402

四、“6.4”风波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03

三、1983—1989年的中美关系 403

五、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及中美关系的改善 404

六、中美关系的前景 405

一、中苏关系从紧张到缓和(1979—1985) 406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 406

二、中苏关系正常化及其影响 407

三、新形势下中国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 408

一、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 410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4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12

三、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与演变 413

四、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 415

一、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417

中英谈判与香港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417

二、香港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419

三、香港问题的余波 421

一、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423

中葡谈判与澳门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423

二、澳门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427

一、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4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确立 429

二、伴随改革实践的理论探索 432

三、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5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 436

一、第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43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37

二、第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 439

一、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44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440

二、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443

一、重提三峡工程 445

三峡工程的论证与立项 445

二、艰巨复杂的重新论证工作 446

四、邹家华对兴建三峡工程议案的说明 450

三、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审查 450

五、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455

一、严肃法纪,在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反对腐败(1979—1983年) 457

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457

二、防微杜渐,在扩大开放中反腐倡廉(1983—1989年) 459

三、痛定思痛,风波过后兴起廉政风暴(1989—1992年) 461

四、转换机制,确保新目标的实现再惩腐化变质分子(1992—1994年) 46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464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 465

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提出和展开 466

三、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形成 468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471

人口与计划生育 471

二、建立健全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和实施办法 473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效果 474

四、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476

一、引滦入津工程完成 482

社会与环境 482

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竣工 484

三、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 486

四、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489

五、长江发生特大洪水 492

一、中坜事件 495

从稳定走向动荡的台湾 495

重大事件(台湾) 495

二、蒋经国继“统” 496

三、“政通人和” 497

四、《美丽岛》案 498

五、“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论 499

六、“华航”货机事件 500

七、中国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501

八、台湾民主进步党成立 502

九、蒋经国突逝与李登辉继“统” 503

一、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及对策 504

台湾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504

二、“十二项建设”与“十四项建设” 505

三、“十年经建计划”与第九期经建计划 507

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建立 508

五、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509

七、第二次“土改”及发展农业的措施 510

六、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 510

八、“国建六年计划”的制定 511

教育 科技 文化 512

一、强化国民教育 512

二、科技政策措施的调整 514

三、政治文学 516

四、女性文学 517

一、台、美断“交” 518

衰退中的“外交” 518

二、推展“弹性外交” 520

三、“重返联合国”与“双重承认”广告闹剧 521

丁玲 523

人物 523

王力 524

马寅初 524

马海德 524

王云五 525

王震 525

王观澜 526

王任重 526

王世杰 526

王昆仑 527

王洪文 528

王建安 528

王学文 528

韦国清 529

王炳南 529

邓初民 530

乌兰夫 530

邓颖超 531

孔原 532

邓稼先 532

叶剑英 533

叶圣陶 533

甘苦 533

史良 534

成仿吾 535

包惠僧 535

朱光潜 536

吕振羽 536

朱蕴山 537

朱良才 537

冯友兰 538

华罗庚 538

刘开渠 539

刘斐 539

庄希泉 539

刘伯承 540

刘宁一 540

齐燕铭 541

刘澜波 541

安子文 542

江青 542

许德珩 543

许世友 543

孙连仲 544

纪登奎 544

阳翰笙 544

孙晓村 545

孙冶方 545

杨勇 546

苏振华 546

严家淦 546

杨秀峰 547

杨森 547

李达 548

杨献珍 548

李先念 549

李一氓 549

李伯钊 550

李汝祺 550

吴有训 551

李维汉 551

何应钦 552

何长工 552

沙千里 553

何思源 553

宋庆龄 554

沙孟海 554

张群 555

宋时轮 555

张申府 556

张文裕 556

张友渔 556

张孝骞 557

张发奎 557

张国焘 558

张志让 558

陈少敏 559

张鼎丞 559

张国基 559

陈永贵 560

陈再道 560

陈望道 561

陈奇涵 561

陈伯达 561

茅盾 562

林枫 563

茅以升 563

罗明 564

欧阳钦 564

林巧稚 564

罗瑞卿 565

周扬 566

季方 566

周至柔 567

周立波 567

胡乔木 568

周培源 568

周建人 568

胡愈之 569

胡厥文 569

胡耀邦 570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571

俞平伯 571

侯宝林 571

侯学煜 571

聂荣臻 572

顾祝同 572

钱三强 573

爱新觉罗·溥杰 573

徐向前 574

钱昌照 574

钱之光 574

郭沫若 575

梁漱溟 576

黄永胜 577

黄镇 577

曹靖华 577

萧三 578

黄克诚 578

萧劲光 579

萧华 579

章乃器 580

萨空了 580

蒋经国 581

康克清 581

韩先楚 582

蒋南翔 582

程子华 583

粟裕 583

鲍尔汉 584

童第周 584

缪云台 585

蔡畅 585

谭绍文 586

廖承志 586

潘汉年 587

谭震林 587

1977年 589

大事记 589

1978年 591

1979年 594

1980年 604

1981年 614

1982年 623

1983年 632

1984年 643

1985年 652

1986年 663

1987年 676

1988年 687

1989年 703

1990年 709

1991年 714

1992年 775

1993年 831

1994年1—3月 845

大事记(台湾) 847

1977年 847

1978年 849

1979年 851

1980年 853

1981年 855

1982年 856

1983年 858

1984年 859

1985年 861

1986年 863

1987年 865

1988年 866

1989年 869

1990年 872

1991年 873

1992年 875

1993年 877

1994年1—3月 882

中国共产党 885

(一)中央 885

中央委员会 885

一、党、政、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组织沿革和领导成员名录 885

文献资料 885

中央顾问委员会 892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894

中央直属机关 89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99

国家主席、副主席 906

国务院 9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906

最高人民法院 934

最高人民检察院 9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35

各民主党派 94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943

中国民主同盟 944

中国民主建国会 945

中国民主促进会 946

中国农工民主党 947

中国致公党 948

九三学社 949

各人民团体 950

中华全国总工会 95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95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51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951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952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952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953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谊会 953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954

中国人民解放军 954

各总部、各军兵种 955

各大军区 955

(二)省、市、自治区 957

北京 957

天津 960

河北 963

山西 966

内蒙古 968

辽宁 971

吉林 973

黑龙江 976

上海 978

江苏 981

浙江 983

安徽 986

福建 988

江西 991

山东 993

河南 995

湖北 998

湖南 1001

广东 1003

广西 1005

海南 1007

四川 1009

贵州 1011

云南 1013

西藏 1016

陕西 1018

甘肃 1021

青海 1023

宁厦 1025

新疆 1028

二、研究成果目录 1031

(一)著作 1031

1.专著、教材 1031

2.工具书、参考资料 1034

(二)论文 1035

三、文献目录 1063

(一)文献书目 1063

(二)文献目录 1064

1.讲话·决议·决定·指示·信函 1064

2.法律·条例·规定·办法·条约 1073

(1)政治法律 1073

(2)经济 1074

(3)科教文卫 1077

(4)军事 1078

(5)外交 10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