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守和主编;陈文桂等撰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15031128
  • 页数:800 页
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目录
标签:史纲 主编

第一编 祖国在危机中 1

引论 近代中华民族的灾难 3

第一章 清政府的朽败 26

一、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26

二、八国联军的野蛮侵略 31

三、《辛丑和约》的签订 35

四、清政府的“新政” 40

五、自发的群众斗争 45

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51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51

二、爱国运动的高涨 56

三、革命小团体的纷起与同盟会的成立 62

四、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67

五、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73

第三章 资产阶级立宪运动 79

一、宪政团体的出现 79

二、国会请愿运动 83

三、收回利权运动 86

一、武昌起义 95

第四章 清王朝的覆灭 95

二、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 102

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11

四、南北议和与清政府退位 116

第五章 经济文化的变动 121

一、社会经济 121

二、思想文化 129

三、科学技术 137

四、社会生活 141

第二编 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147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49

一、民初的政党和政治 149

二、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157

三、“二十一条”与袁世凯称帝 165

四、护国战争 171

五、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80

第二章 军阀割据的形成 188

一、北洋军阀的分化与政局 188

二、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193

三、护法运动 200

四、皖系军阀的内政外交 207

五、南北议和之争 213

六、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18

第三章 决定命运的抉择 224

一、新思想启蒙运动 224

二、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 235

三、五四爱国运动 237

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斗争 243

五、中国共产党成立 253

六、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军阀斗争 258

第四章 军阀混战与国共合作 264

一、直皖战争 264

二、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268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271

四、南北政府对峙 275

五、中共的革命纲领与策略 282

六、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285

一、第二次直奉战争 291

第五章 国民革命的发展 291

二、国民会议运动与政治经济危局 294

三、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 300

四、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 305

五、工农运动迅猛发展 309

六、“从四·一二”到“七·一五” 313

第六章 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322

一、科学与玄学之争 322

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 328

三、反对封建复古文化的斗争 335

四、与资产阶级右翼的思想斗争 340

五、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352

第三编 两种命运的较量 357

第一章 国民党统治与苏维埃革命 359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359

二、中共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365

三、国民党的训政与改约 375

四、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 379

五、中间政派的主张和活动 384

一、日本侵华与国民党政府“安内攘外”政策 391

第二章 国内战争与日本侵略 391

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与国民党分化 398

三、国民党统治的加强 404

四、苏维埃革命的发展 408

五、红军长征与抗日救国主张 410

六、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419

第三章 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 426

一、左翼文化运动 426

二、中国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争 433

三、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438

四、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之争 441

五、抗日救亡文艺的发展 446

第四章 抗日战争(上) 450

一、全国抗战爆发与正面战场失利 450

二、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458

三、群众性的抗日运动 462

四、国共关系的演变 467

五、日伪统治的沦陷区 474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策略 479

七、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484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局 488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下) 488

二、解放区军民艰苦奋斗 493

三、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 497

四、中间党派的主张与活动 502

五、“中国之命运”的争论 506

六、文化斗争和文艺成就 512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517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522

第六章 两种命运的决战 522

二、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525

三、美国“调停”与全面内战爆发 532

四、军事政治形势的根本转变 537

五、国民党统治走向崩溃 550

六、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558

第四编 新中国的历程 563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565

一、大陆的统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565

二、抗美援朝战争和民主改革的基本完成 570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578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宪法的制定 586

五、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593

六、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 602

第二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613

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613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622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29

四、从纠正“左”倾错误到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639

五、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 647

六、外交战线的成就和反对“两霸”的斗争 657

七、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的再次发展 663

八、经济调整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671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年代 675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675

二、大动乱局面的形成 690

三、全面性的全面夺权 696

四、林彪政治阴谋的败露及其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710

五、周恩来纠“左”的努力及其受挫 715

六、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和斗争的反复 722

七、人民的抗议运动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726

第四章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731

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731

二、历史性的转折及拨乱反正的进行 736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741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746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751

六、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755

七、新的起点 758

八、新时期的文化、教育、科技、国防和外交 761

第五章 充满变数的台湾社会 768

一、从混乱走向稳定 768

二、建设台湾,稳步发展 775

三、革新保台,偏安求存 779

四、“政治革新”案的推展与社会转型 785

五、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 791

六、文学艺术与文化思潮 794

七、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7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