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新研300题
政治经济学新研300题

政治经济学新研300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恭嵩,王征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4106·284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新研300题》目录

第一部分 现实经济问题 1

1.社会主义既然有共同的经济规律,为什么还要强调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1

2.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

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

4.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改革的基本理论原则是什么? 2

5.检验当前各项经济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3

6.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7.目前我国已进行了哪些具体的经济改革? 5

8.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

9.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生产关系部分质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

10.党的现行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矛盾的吗? 9

11.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1

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

13.市管县的体制改革有哪些积极作用? 12

14.扩大企业自主权会不会冲击国家计划? 13

15.为什么要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 14

16.国家计划的重点为什么要放到中长期计划上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6

17.为什么在公有制基础上能够使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统一起来? 18

18.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表述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表述为“存在有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 19

19.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表述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不是降低了计划经济的地位? 21

20.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2

21.强调发展商品经济会不会产生两极分化,走向资本主义? 23

22.为什么要建立贸易中心?贸易中心有什么特点? 24

23.为什么要禁止国家工作人员经商? 25

24.如何正确认识长途贩运? 26

25.为什么要改革现行的价格体系? 27

26.改革价格体系要遵循哪些原则? 29

27.改革价格体系会不会引起物价的普遍轮番上涨? 30

28.一些小型国营工厂、商店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会不会改变企业的经济性质? 32

29.为什么说城市经济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33

30.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招标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35

31.国务院批准用国民收入作衡量经济发展综合指标有什么好处? 35

32.社会主义生产中的比例失调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是一回事? 36

33.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现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搞“经济计划化”,这二者有何区别? 37

34.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也会出现财政赤字?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有何不同 38

35.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通货膨胀?如何认识这几年货币投放与稳定货币方针的关系? 39

36.现在一些地方允许工厂、企业有权解雇工人,这与旧社会解雇工人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改变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41

37.社会主义条件下出现的雇工与资本主义雇工有何不同? 42

38.对农村出现的雇工问题中央有什么说法? 44

39.我国发行的国库券与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有什么区别? 45

40.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存款利息属于什么性质?富裕户有大量存款利息收入,是否会形成寄生阶级? 46

41.现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实行招聘制,会不会导致劳动力成为商品? 47

4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国际劳务合作?这和过去输出华工有什么区别? 48

43.社会主义股份企业与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差不多吗? 49

44.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什么要采取以货币工资为中介的间接实现形式? 52

45.奖金不封顶是否会引起消费基金失控? 53

46.目前城乡人民收入上的差别是否都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54

47.说我国国家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对劳动群众是一种“异己的力量”,为什么是错误的? 55

48.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合作经济有何特点?它属于什么性质? 57

49.有人认为,现在保存和发展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不过是“权宜之计”,因而觉得从事合作经营和个体经营不算就业,不光彩。这种认识为什么不对? 58

50.纳税缴利,都是国家向企业征收一定量的资金,为什么“以税代利”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59

51.为什么说那种单靠建新厂、铺新摊子来发展生产的办法是片面的?今后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会不会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60

52.既然扩大再生产是必要的,那么为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基本建设为什么又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 61

53.为什么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慢,而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却不快? 62

54.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工可以拥有自己的住宅? 63

55.农村经济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65

56.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必须扫除哪些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旧观念? 65

57.目前我国农村商品生产具有哪些特点? 66

58.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样使农民的劳动和他们的物质利益在公有制基础上统一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 67

59.怎样认识我国农民购买农业机器这一新的经济现象? 68

60.公有制基础上部分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制的出现,引起了生产关系哪些方面的重大变化? 69

61.农村出现的土地转包与土地出租是不是一回事?中央对土地转包有什么说法? 71

62.怎样看待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这一新生事物? 72

63.目前农村出现的专业村,有哪些优越性? 74

64.富民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政策,还是资本主义政策? 74

65.为什么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客观必然的? 75

66.有人说:“目前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多是不三不四、尖头滑脑的人”。这种说法对吗? 77

67.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与“一切向钱看”有必然联系吗? 78

68.如何认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贯彻这一方针应注重什么问题? 79

69.为什么要建立经济特区? 81

71.设立经济特区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82

70.经济特区的经济制度属于什么性质? 82

72.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与内地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83

73.发展特区经济为什么要以市场调节为主? 83

74.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这是不是剥削?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83

75.如何看待外商来我国举办独资企业? 84

76.经济特区合资企业中我方职工工资是如何确定的? 86

77.为什么我国经济特区不宜追求过高的就业密度? 86

78.如何理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 87

79.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开放的地区越来越多,引进外资越来越多,会不会引起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改变? 88

8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89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学理论探讨 89

81.生产关系分为几个大层次?这些层次的内容是什么? 91

82.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的基本含义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具有相对稳定性?认识这一点有何现实意义? 93

83.马克思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依据有哪些?我们应怎样正确划分社会经济时期? 95

84.经济规律有没有量的特征?其表现形式变哪些? 96

85.认识经济规律量的特征有何重大意义? 98

86.马克思的经济细胞学说的大意是什么?研究它有何现实意义? 99

87.生产力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运动中的地位和功能怎样? 100

88.生产力系统的运动有哪些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 101

89.生产力进步规律的内容、特点有哪些?这一规律不断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103

90.什么是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04

91.健康是不是实现生产力的直接因素? 105

92.什么是“反生产力”问题? 105

93.社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体系统,它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108

94.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是同一概念吗? 109

95.劳动方式在历史发展中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111

96.社会分工基本规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112

97.人类劳动有哪几大领域?这些领域的劳动结果的形式怎样? 113

98.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是并列的两组概念,还是这两组概念是一回事? 114

99.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115

100.现代劳动具有哪些重要特点? 116

101.智力劳动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117

102.脑力劳动作为复杂的精神劳动,就其基本 形态来看,大致有哪几种表现? 119

103.创造性脑力劳动有何特点?它是怎样通过劳动过程来创造价值的? 120

104.抽象劳动的三种形态是指什么?有何意义? 121

105.什么是劳动积累?劳动积累有哪些特点? 122

106.什么是生产劳动? 124

107.家务劳动是不是私人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 124

108.医务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125

109.教育和卫生支出属不属于生产性投资? 125

110.外延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126

111.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容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127

112.人均国民收入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128

113.评价物质利益定义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29

114.可否把商品生产看作一次产业革命? 130

115.使用价值有没有二重属性?这二重属性有何不同之处? 131

116.如何认识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生产与交换的特点 133

117.技术发明的商品属性表现在哪里? 134

118.能否把纸币看成是一种独立的价值形态? 136

119.储蓄及银行存款包括在货币贮藏手段之中吗? 137

120.价值运动是一个规律还是三个规律?这三个规律是什么? 138

121.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有何变化? 139

122.如何表述经济效益? 140

123.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有何联系和区别? 141

124.消费结构的含义是什么? 143

125.消费领域包括多大的范围?在这个领域中人们进行着哪些消费活动? 144

126.什么是消费力?消费力有哪些具体存在形态?认识这些形态有何意义? 145

127.消费力的内部矛盾有哪些表现?认识这些矛盾有何意义? 147

128.什么叫“余暇产业”和“余暇消费” 149

129.如何理解劳动和消费是联系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这两种直接对立而又直接同一的生产所必不可少的桥梁? 150

130.有人认为,“马克思、列宁都对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兴起估计得早了一些、快了一些”。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151

131.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应采用什么样的篇章结构? 152

132.洪水期前、历史上的古老资本是不是真正的资本? 153

133.商品拜物教的含义是什么? 155

134.哪种方法计算资本有机构成才更为正确、合理? 156

135.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哪些方面? 158

136.如何理解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59

137.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是呈上升趋势还是表现为下降趋势? 161

138.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进步对工人处境有什么影响? 162

13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条件下,是如何设法缓和劳资矛盾的? 163

140.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基金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吗? 164

141.有没有相对工资范畴?相对工资范畴有何含义? 166

142.流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166

143.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是否存在绝对地租?它和原来意义上的绝对地租有无区别? 167

144.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是什么? 170

145.国际超额利润来自何方? 171

146.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总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比较贫穷的国家。道理何在? 173

147.消费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 174

148.当代资本主义的五个新经济特征是什么? 174

149.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大鱼”为什么不吃“小鱼”? 175

150.八十年代西方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什么? 176

151.垄断价格对帝国主义国家技术发展的作用怎样? 177

15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实质是什么? 178

153.国家垄断一体化的国际联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79

154.为什么不能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述为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 180

155.为什么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快得多? 182

156.帝国主义“垂死性”的两种含义是什么? 182

157.“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提法是否科学? 184

158.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在哪些方面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185

159.有些人借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自我扬弃”。这种论断对吗? 186

160.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主线范畴是什么? 188

161.定量分析方法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189

16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90

163.社会主义有无原始积累?它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有何不同? 191

164.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形式以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192

165.社会主义的公式应该是什么? 194

166.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地位怎样? 194

167.全民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的关系如何? 195

168.马克思、恩格斯是否设想过社会主义社会将存在集体所有制? 196

169.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地位怎样? 197

170.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体经济是什么性质? 198

171.个体专业户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吗? 199

172.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运动特点及其决定因素有哪些? 201

173.社会主义条件下划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标准是什么? 202

174.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是否存在萎缩再生产? 203

175.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资料的生产应先于生产资料的生产? 205

176.社会主义联合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206

177.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为社会所做的剩余劳动和所生产的剩余产品可否用剩余价值形式来表现? 207

178.社会主义剩余劳动采用“为社会的价值”概念来表现是否合适? 208

179.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09

180.如何理解斯大林所表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的“高度技术基础”和“最大限度满足”? 210

181.经济效益规律能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11

182.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不同认识? 213

183.为什么社会主义计划规律作用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哪些表现? 214

184.社会主义有计划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什么关系? 215

185.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是否都是计划经济范畴? 216

186.如何看待指令性计划的性质和存在的必要性? 217

187.对指令性计划作用的范围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218

188.指导性计划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219

18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调节? 220

190.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宏观平衡为任务的计划体制改革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基本格局? 221

191.能否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2

192.社会主义的精神产品是不是商品? 223

193.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中起不起作用?起多大作用? 224

194.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业要不要运用价值规律? 225

195.为什么说人民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一种新型货币? 226

196.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实质是什么? 226

197.与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主义的资金运动具有哪些最主要的特征? 227

198.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绝对地租? 229

200.社会主义社会土地是否有价格?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231

201.社会主义土地的价格构成是什么?如何确定其购买价格? 232

202.社会主义商品价值能否转化为生产价格?取决于什么? 233

203.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到底应指什么? 234

204.如何评价目前一些地区的企业在经济改革中实行的“除本分成制”? 236

20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含是什么? 2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