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父,李锦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001·228
- 页数:505 页
第四编 封建社会后期阶段(北宋至明中叶)哲学的发展 3
绪言 3
第一章 道学唯心主义的产生 14
第一节 周敦颐的“太极”说 14
一、“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15
二、“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的动静观 17
三、“主静立人极”的伦理观 19
第二节 邵雍的“象数”学 21
一、“合一衍万”的先天象数学 21
二、“元会运世”的宇宙循环论与“皇帝王霸”的历史退化论 24
一、“惟理为实”的本体论 26
第三节 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 26
二、“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9
三、“物必有对”、“物极必反”的辩证法因素及其形而上学归宿 32
第二章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道气一元论 35
第一节 道气一元的宇宙衍生论 36
一、太极与道即气的新规定 37
二、阴阳生五行的新论证 38
第二节 “道立于两”的辩证发展观 39
一、五行“往来于天地之间而不穷” 40
二、五行“皆各有耦” 41
三、五行“生”、“克”、“变”、“化” 43
四、“天道尚变”、“新故相除”的历史观 45
第三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气化论 49
一、对玄学、佛教世界观的揭露 50
第一节 “虚空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50
二、对“太虚即气”的论证 52
三、对“天道神化”的解释 54
第二节 “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 55
一、“动必有机”、“动非自外”的内因论 55
二、“一故神,两故化”的矛盾观 57
第三节 “内外之合”及“合内外于耳目之外”的认识论 59
一、“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 60
二、“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61
第四章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67
第一节 “理本气末”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68
一、“理是本”、“理为主”--对理气关系的唯心主义论证 69
二、“理一分殊”--对一多关系的形而上学割裂 74
一、“理生万物”的发展观 77
第二节 “理主动静”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77
二、“一生两”的矛盾观 78
三、“定位不易”的循环论 80
第三节 “格物穷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81
一、“万理具于一心” 82
二、“穷理”通过“格物” 82
三、“力行”首在“致知” 84
第四节 理欲对立的唯心史观 85
一、“不和乃和”的封建等级观 85
二、“革欲复理”的封建人性论 87
三、“尊王贱霸”的退化历史观 88
第五章 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 90
第一节 “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90
一、化气为理 91
二、以数释理 93
三、容理于心 94
第二节 “切己自反”的先验主义认识论 96
一、“发明本心” 97
二、“剥落”“物欲” 99
第三节 朱熹、陆九渊在哲学上的异同及其争论的实质 101
第六章 陈亮、叶适重“事功”的唯物主义哲学 105
第一节 陈亮的哲学思想 106
一、“盈宇宙者无非物”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106
二、“明于事物之故”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09
三、“勉强行道大有功”的功利主义 112
第二节 叶适的哲学思想 114
一、“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115
二、“弓矢从的”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19
第七章 王守仁对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发展 123
第一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124
一、“意之所在便是物” 125
二、“理也者,心之条理也” 128
第二节 “致良知”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130
一、“良知之外别无知” 130
二、“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 133
三、“只好恶,就尽了是非” 134
第三节 “知行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动机论 135
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35
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 138
第四节 王守仁“心学”的历史地位 140
第八章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气本论 143
第一节 “同道相贤,殊轨异趋”的批判精神 144
一、对唯心主义的揭露 144
二、对哲学范畴的改造 146
第二节 “气本”与“气化”相结合的宇宙观 148
一、“理载于气”的气本论 148
二、“气有偏盛”的气化论 150
第三节 “见闻”与“思虑”相结合的认识论 153
一、“事物之实核于见” 153
二、“事理之精契于思” 154
三、“事机之妙得于行” 155
绪言 161
第五编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哲学发展的新动向 161
第一章 李贽反道学的异端思想 171
第一节 “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批判怀疑精神 173
一、反对封建独断的“是非无定”论 173
二、反对等级偏见的天赋平等论 176
第二节 “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个性解放思想 179
一、“童心即真心”的个性自觉 179
二、“无私则无心”的私产要求 181
第三节 李贽哲学思想的矛盾及其宗教归宿 183
第二章 黄宗羲的启蒙主义的历史哲学 188
第一节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史观 189
一、揭露矛盾,追溯历史 189
二、改革现实,设计将来 193
一、“气外无理”、“心即是气”的哲学思想 196
第二节 对宋明哲学的批判总结 196
二、“一本而万殊”的学术史观 199
第三章 方以智的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 205
第一节 “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 206
第二节 “火--气”一元的物质运动统一论 210
一、“盈天地间皆物” 211
二、“物物之生机皆火” 212
第三节 “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的矛盾学说 216
一、“常统常变”、“相反相因”的矛盾发展观 216
二、“交、轮、几”的矛盾转化观及其严重失足 219
第四节 “一多相即”、“不妨矛盾”的认识辩证法 222
一、“因物用物”、“不妨矛盾”的认识原则 222
二、“多识”和“一贯”、“公性”和“独性”、承先和启后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24
第四章 总结和终结宋明道学的王夫之哲学 228
第一节 “太虚一实”、“理依于气”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30
一、对“气”范畴的新的哲学规定 230
二、“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 233
三、“天下惟器”,“尽器则道在其中” 234
四、对形而上的本体虚构的揭露 236
第二节 “太虚本动”、“气化日新”的辩证发展观 237
一、“动静皆动”、“天地之化日新”的变化观 238
二、“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的矛盾观 240
三、“奉常以处变”,“变不失其常”的常变观 245
第三节 “能必副所”、“行可兼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46
一、在能所关系问题上扬弃心学唯心主义 246
二、在心理关系问题上扬弃理学唯心主义 249
三、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全面清算宋明道学 251
四、对天人关系问题的新的哲学论证 253
第四节 “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进步历史观 256
一、坚持“今胜于古”的进化观,反对历史复古主义 256
二、制定“理势合一”的规律论,反对历史神秘主义 257
三、提出“即民见天”的动力说,试图摆脱英雄史观 259
四、对理欲关系问题的新的历史说明 260
第五节 王夫之哲学的历史地位 263
第五章 颜元、戴震哲学中的思想新动向 266
第一节 颜元重“习行”、倡“实学”的唯物主义 267
一、坚持体用一致,揭露道学唯心论的禅学根源 268
二、对“格物”作新解,发展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271
三、倡“实学”,重功利,宣扬经世致用的新学风 274
第二节 戴震重“心知”、察“分理”的理性精神 277
一、抨击道学“以理杀人”的罪恶实质 278
二、坚持“气化即道”的唯物论 282
三、主张“‘神明’照物”的认识论 285
第六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哲学的新发展 293
绪言 293
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后各种社会变革思潮的产生 301
第一节 龚自珍、魏源的“更法”、“变古”新论 302
一、龚自珍的“更法”思想和“心力”说 302
二、魏源的“变古”新论和“重行”说 307
三、龚自珍、魏源思想的历史地位 311
第二节 洪秀全的神学哲学理论 313
一、斗争中形成的理论 313
二、神学理论中包容的革命辩证法 315
三、洪秀全神学哲学理论的历史作用 318
第三节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320
第二章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和康有为的新进化论哲学 327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327
第二节 康有为的新进化论与资产阶级国家模式 334
第三节 康有为调和心、物的“元气”说 342
第四节 康有为的人道博爱哲学 346
第三章 谭嗣同的“泛仁”论及其哲学体系的矛盾 351
第一节 “泛仁”论哲学的矛盾体系 352
第二节 唯物主义感觉论和神秘主义顿悟论的矛盾 358
第三节 “异同攻取”的对待思想与“相爱相成”的中庸思想的矛盾 361
第四章 严复“质力相推”的机械唯物论和“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 367
第一节 具有机械唯物论特征的自然观 368
第二节 具有唯物主义经验论特征的认识论 372
第三节 具有进化论特征的历史观 379
第五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科学无神论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诸流派的传入 385
第一节 民主革命的高涨和理论战线的论争 385
一、“骤变”论同“渐进”论的论争 387
二、批孔、革天与尊孔、立教的论争 390
三、如何对等群众运动的论争 392
第二节 科学和近代无神论思想的传播 395
第三节 西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传入 400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一度泛滥 404
第一节 章太炎的政治生涯和哲学转折 409
一、曲折的政治经历 409
第六章 章太炎早期的唯物主义“排天”说和后期的佛教唯识论 409
二、矛盾的哲学体系 411
第二节 早期唯物主义的“排天”说和唯理论 412
一、“阿屯以太”与排天、排帝 412
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 416
三、反映时代精神的学术史观 418
第三节 “物竞天择”与“俱分进化”的矛盾思想 420
第四节 唯我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宗教归宿 425
第七章 总结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和哲学启蒙运动的孙中山哲学 429
第一节 孙中山战斗的一生 429
一、从改良到革命 430
二、从革命实践到革命理论 432
三、从旧三民主义走向新三民主义 433
第二节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436
一、“以太--星云”说的宇宙演化论 436
二、“细胞--生元”说的生命发展观 438
三、战斗的无神论 440
第三节 重视革命理论作用的知行学说 442
一、“知”、“行”范畴的新内容 442
二、知行关系问题的新论证 444
三、重视理论作用的“知难行易”说 446
第四节 民生史观 449
一、民生史观的合理因素 449
二、民生史观的根本局限 453
附录一:中国哲学史大事年表 459
附录二:名目索引 490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2019
- 《世界文学史大纲》吴宓著;吴学昭编 2020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美)马克·吐温著;钟姗,吴兰 2020
- 《解读西方管理哲学》谢庆绵著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后语言哲学论稿》钱冠连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