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上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上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1014523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是我国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73~1974、1977~1978年曾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上》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3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3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经过 3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 8

第一节 地层堆积 8

第二节 文化分期 11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遗存 14

第一节 遗迹 14

一、干栏建筑 14

(一)建筑遗迹的出土情况 14

1.第一次发掘区建筑遗迹的出土情况 14

2.第二次发掘区建筑遗迹的出土情况 17

(1)4B层 17

(2)4A层 19

(二)木构件榫卯种类 21

(三)木构件的加工工艺 22

(四)建筑遗迹的初步分析 26

二、灰坑(附表一) 27

三、墓葬(附表二) 27

第二节 遗物 29

一、陶器(附表三、四) 30

(一)陶系 30

(二)制法 30

(三)纹样 31

(四)器类(附表四) 31

釜 31

敞口釜 31

敛口釜 38

盘口釜 43

罐 43

双耳罐 43

四系罐 46

单耳罐 46

小罐 46

盆 46

敞口盆 46

敛口盆 48

盘 48

平底盘 48

圈足盘 51

钵 51

敛口钵 52

圆角长方钵 54

单耳钵 55

双耳钵 55

碗 55

豆 58

盉 58

盂形器 58

簋 60

扁壶 60

器盖 60

器座 62

釜支架 62

纺轮 64

其他陶制品 66

1.陶塑动物 66

2.刻纹陶块 68

刻兽纹陶钵腹片 68

3.小陶器 68

釜 68

罐 68

盘 68

钵 68

豆 68

盂 68

器盖 69

4.陶饰 69

环 69

珠 69

5.陶球及弹丸 69

球 69

弹丸 69

6.玩具 70

板 70

陀螺 70

埙 70

斧 71

二、石器(包括玛瑙)(附表五) 71

斧 71

锛 73

凿 75

砺石 77

石球 77

弹丸 78

纺轮 78

玦 78

璜 78

珠 78

管 80

环 80

坠饰 80

蝶(鸟)形器 80

网坠 82

三、骨、角、牙器(附表六) 84

耜 85

镰形器 89

镞 92

鱼镖 97

哨 97

器柄 100

斧 101

凿 101

锥 106

钻 111

针 111

管形针 111

匕 113

梭形器 116

靴形器 117

笄 117

玦形器 119

珠 119

管 120

坠饰 121

蝶(鸟)形器 121

象牙匕形器 123

镞形器 125

刀形器 126

柄形器 126

钗形器 126

两头槌状器 126

刻划纹骨片 126

钻孔猴头骨 128

骨、角料 128

四、木器(附表七) 128

铲 128

器柄 128

矛 133

棍 136

针 139

桨 139

纺轮 139

刀 139

匕 140

锯形器 141

槌 144

杵 144

筒形器 144

饼 147

蝶(鸟)形器 148

陀螺 148

凹形器 149

木鱼 152

未定名器 152

五、编结物 153

芦苇编结物 153

绳子 154

第三节 动物遗骸与植物遗存 154

一、动物遗骸 154

(一)绝灭与绝迹动物遗骸(8种) 155

1.鹿科·大角麂(新种)Muntiacus gigas sp.Nov 156

2.真象科·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160

3.犀科·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161

4.犀科·苏门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 162

5.鹿科·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ED 164

6.猴科·红面猴Macaca speciosa 166

7.鹿科·水鹿Cervus unicolor 167

8.陆龟科·陆龟Testudo sp 168

(二)人类驯养动物遗骸(3种) 169

1.猪科·家猪Sus domestica 170

2.犬科·狗Canis familiaris 171

3.牛科·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 175

(三)陆生动物遗骸(21种) 178

1.猫科·虎Panthera tigris 179

2.豺Cuon sp 179

3.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 180

4.豹猫Felis bengalensis 181

5.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182

6.灵猫科·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183

7.鼬科·青鼬Martes flavigula 184

8.黄鼬Mustela sibirica 184

9.花面狸Paguma larvata 185

10.食蟹獴Herpestes urra 185

11.猪獾Arctonyx collaris 185

12.獐Hydropotes inermis 186

13.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187

14.梅花鹿Cervus nippon 188

15.小麂相似种Muntiacus cf.reevesi 188

16.鲮鲤科·穿山甲Manis sp 191

17.鼠科·黑鼠Rattus rattus 191

18.猕猴Macaca mulatta 192

19.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193

20.野猪Sus scrofa 194

21.豪猪科·豪猪Hystrix hodgsoni 197

(四)水生动物遗骸(21种) 198

1.蚌科·无齿蚌Anodontia sp 198

2.梭子蟹科·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198

3.田螺科·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 199

4.普通水獭Lutra Iutra 199

5.江獭Lutra perspicilata 200

6.鳄科·中华鳄相似种Alligator cf.sinensis 201

7.海龟科·海龟Chelonia mydas 201

8.龟科·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 202

9.乌龟Chinemys reevsii 203

10.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206

11.鲸Cetacea Indet 209

12.真鲨科·真鲨Carcharhinus sp 209

13.鲟科·鲟Acipenser sp 209

14.鲤科·鲤Cyprinus sp 210

15.鲫鱼Carassius auratus 210

16.金线鱼科·灰裸顶鲷Gymnocranus griseus 210

17.鮠科·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211

18.鳙Aristichthys sp 211

19.鲇科·鲇Parasilurus asotus 211

20.鲻科·鲻鱼Mugil cephalus 212

21.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212

(五)飞禽动物遗骸(8种) 212

1.鹈鹕科·鹈鹕Pelecanus sp 213

2.鸬鹚科·鸬鹚Phalacrocorax sp 214

3.鹤科·鹤Grus sp 214

4.鹭科·鹭Ardea sp 214

5.鸭科·鸭Anas sp 214

6.雁Anser sp 215

7.鸦科Corvidae gen and sp.indet 215

8.鹰科Accipitridae gen.and sp.indet 215

二、植物遗存 216

(一)人工栽培植物 216

(二)采集的食用植物 217

(三)其他木本、草本、蕨类植物 217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遗存 222

第一节 遗迹 222

一、房屋建筑 222

(一)建筑构件出土情况 222

1.柱的种类及立柱方法 222

(1)柱的种类 222

(2)立柱方法 222

(3)木柱的层位 223

2.梁木 223

3.板木 224

4.桩木 224

(二)木构件工艺 224

(三)初步分析 224

二、灰坑(附表一) 224

三、墓葬(附表二) 227

第二节 遗物 232

一、陶器(附表四) 232

釜 234

敞口釜 234

敛口釜 236

盘口釜 238

灶 238

甑 238

罐 238

双耳罐 239

盆 240

敞口盆 240

敛口盆 240

平底盘 240

钵 240

敛口钵 240

单耳钵 242

碗 242

豆 242

盉 244

盂 244

器盖 244

器座 245

釜支架 246

器把 246

拍 246

纺轮 246

其他陶制品 248

1.陶塑 248

人头像 248

鱼形塑 248

禽兽塑 248

2.陶块 249

3.小陶器 251

釜 251

罐 251

盆 251

钵 251

豆 251

器盖 251

勺 251

盂 251

4.玩具 251

饼 253

陀螺 253

槽形器 253

工字板 253

舟形器 253

5.陶饰 253

环 253

珠 253

管 253

6.陶弹丸 253

二、石器(附表五) 253

斧 255

锛 258

凿 259

刀 260

刮削器 260

纺轮 261

砺石 262

弹丸 262

玦 262

璜 262

环 263

珠 264

管 265

坠饰 265

研磨具 265

三、骨、角、牙器(附表六) 265

耜 265

镞 267

哨 273

凿 274

锥 277

钻 278

针 278

管形针 278

匕 278

匙 281

刀形器 281

笄 281

珠 281

坠饰 282

管 283

镞形器 283

象牙盖帽形器 283

象牙匕形器 284

靴形器 284

蝶(鸟)形器 284

蛋形器 286

舌形器 286

骨、角料 287

四、木器(附表七) 287

耜 288

铲 288

器柄 288

槌 288

矛 288

棍 288

碗 291

罐 291

盆 291

盅形器 291

筒形器 291

梭形器 291

陀螺 291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遗存 292

第一节 遗迹 292

一、木构水井 292

(一)出土情形 292

(二)形制 293

(三)复原推测 294

二、灰坑(附表一) 294

三、墓葬(附表二) 296

第二节 遗物 297

一、陶器(附表四) 298

釜 299

敞口釜 299

敛口釜 301

盘口釜 302

灶 302

甑 302

鼎 302

鼎足 304

罐 304

双耳罐 304

四系罐 304

盆 305

敞口盆 305

圈足盆 307

盘 307

敛口钵 307

擂钵 308

碗 308

豆 308

盉 308

异形鬶 311

盂 311

箕形器 311

器盖 311

器座 311

釜支架 311

拍 312

纺轮 312

其他陶制品 313

1.陶塑 313

2.陶块 314

刻纹陶片 315

3.小陶器 315

4.陶饰 315

5.陶弹丸 315

二、石器(附表五) 315

斧 316

锛 316

凿 319

刀 319

纺轮 319

砺石 319

弹丸 319

玦 319

璜 320

管 320

珠 321

蝶(鸟)形器 321

石心 321

研磨具 321

三、骨、角器(附表六) 321

耜 321

镞 322

凿 323

锥 323

针 323

匕 323

珠 323

管 323

坠饰 324

角料 324

四、木器(附表七) 324

耜 325

匕 326

棍 326

陀螺 326

小球 326

残木器 326

第六章 第四期文化遗存 327

第一节 遗迹 327

一、房屋建筑 327

二、灰坑(附表一) 328

三、墓葬(附表二) 328

第二节 遗物 334

一、陶器(附表四) 334

釜 336

敞口釜 336

敛口釜 336

盘口釜 337

灶支丁 338

甑 338

鼎 338

鼎足 339

罐 341

无耳罐 341

盆 341

敞口盆 341

圈足盆 342

豆 343

豆盘 344

异形鬶 344

盉 344

盂形器 344

杯 345

壶 345

“匚”口器 345

器盖 346

器把 346

釜支架 347

纺轮 348

其他陶制品 348

1.陶塑 348

2.陶块 349

3.陶埙 349

4.小陶器 349

钵 349

器盖 349

饼 349

5.陶饰 350

环 350

璧 350

珠 350

6.陶弹丸 350

二、石器(附表五) 350

斧 351

锛 353

凿 353

钻 355

纺轮 355

玦 355

璜 356

管 356

珠 357

坠饰 357

研磨具 357

砺石 357

第七章 结语 358

第一节 古环境与古气候 358

第二节 各期的文化特征 361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 364

一、分期 364

二、年代 369

第四节 先民的经济生活 371

一、河姆渡遗址的先民过着以耜耕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71

二、在耜耕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得到了发展 373

三、渔猎和采集仍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74

四、编织与纺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75

五、原始艺术的发展情况表明,河姆渡遗址时期有一批较为熟练的手工业生产者 376

第五节 与相邻地区原始文化的关系 379

一、河姆渡遗址第一、二、三期文化与马家浜文化的关系 380

二、河姆渡第四期文化与崧泽文化的关系 382

三、河姆渡遗址与跨湖桥遗址关系 383

表 12

表一 河姆渡遗址第二次发掘地层、遗迹、墓葬等层位关系表 12

表二 第一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陶片数量统计表 31

表三 第一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可辨器型陶片与陶系关系统计表 32

表四 第一期文化部分石器石质鉴定表(浙江省地质研究所鉴定) 82

表五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角的测量表 157

表六 亚洲象Elephas maxcimus臼齿测量比较表 161

表七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fmarest上、下颌骨测量比较表 162

表八 苏门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牙齿测量比较表 163

表九 红面猴Macaca speciosa头骨测量表 167

表一○ 河姆渡等遗址狗Ganis familiaris头骨与现生狗、狼头骨测量比较表 173

表一一 河姆渡等遗址狗Ganis familiaris下颌骨与现生狗、狼下颌骨测量比较表 175

表一二 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与水牛B.bubalis下齿列长度测量比较表 178

表一三 豺Cuon sp.牙齿测量表 180

表一四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下颌骨测量比较表 181

表一五 豹猫Felis bengalensis和其他猫属动物下颌齿列测量比较表 181

表一六 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下齿列长测量比较表 183

表一七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L.上齿列长测量比较表 183

表一八 青鼬Martes flavigula上颌骨测量表 184

表一九 黄鼬Mustela sibirica上颌骨测量比较表 185

表二○ 猪獾Arctonyx collaris F.Cuvier下颌骨测量比较表 186

表二一 獐Hydropotes inermis上犬齿测量比较表 186

表二二 梅花鹿Cervus nippon角测量表 188

表二三 小麂相似种Muntiacus cf.Reevesi角测量表 190

表二四 猕猴Macaca mulatta头骨测量表 192

表二五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下颌骨测量比较表 194

表二六 豪猪Hystrix hodgsoni下颌骨测量表 198

表二七 普通水獭Lutra lutra和江獭Lutra perspicilata上颌骨测量表 199

表二八 普通水獭Lutra lutra和江獭Lutra perspicilata下颌骨测量表 199

表二九 乌龟Chinemys reevesii椎板和肋板测量表 204

表三○ 中华鳖Amyda sinensis椎板和肋板测量表 208

表三一 第二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3C、3B、3A)陶片数量统计表 233

表三二 第二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可辨器型陶片与陶系关系统计表 233

表三三 第二期文化部分石器石质鉴定表(浙江省地质研究所鉴定) 254

表三四 第三期文化T223、T226、T234(2B、2A)陶片数量统计表 298

表三五 第三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可辨器型陶片与陶系关系统计表 299

表三六 第三期文化部分石器石质鉴定表(浙江省地质研究所鉴定) 315

表三七 第四期文化T223、T226、T234陶片数量统计表 335

表三八 第四期文化T223、T226、T234陶片可辨器型与陶系关系统计表 335

表三九 第四期文化部分石器石质鉴定表(浙江省地质研究所鉴定) 350

附表 384

附表一 河姆渡遗址各期灰坑登记表 384

附表二 河姆渡遗址各期墓葬登记表 386

附表三 第一、二期文化T211、T213、T216、T222、T225、T234陶片纹样与陶器器型关系统计表 388

附表四 河姆渡遗址陶器型式统计表 399

附表五 河姆渡遗址各期出土石器统计表 402

附表六 河姆渡遗址各期出土骨、角、牙器统计表 404

附表七 河姆渡遗址各期出土木器统计表 408

附录 411

附录一 河姆渡遗址14C年代测定 411

附录二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 416

附录三 对河姆渡遗址第4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 424

附录四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稻粒形态分析鉴定 429

附录五 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外稃双峰乳突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431

附录六 河姆渡炭化稻中普通野生稻谷粒的发现 440

附录七 河姆渡遗址陶器的研究 445

附录八 河姆渡遗址绳子的鉴定 455

附录九 河姆渡先民生活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 456

附录一○ 河姆渡文化文献目录 469

后记 501

英文提要 502

日文提要 509

图一 河姆渡遗址位置图 4

图二 河姆渡遗址地形图 5

图三 河姆渡遗址发掘探方分布图 7

图四 第一次发掘T14、T15、T116、T18、T20、T22南壁剖面图 8

图五 第二次发掘T211、T212、T213、T214、T215、T216南壁剖面图……(插)图六 第一次发掘第一期文化干栏建筑遗迹图 16

图七 第二次发掘第一期文化(4B层)干栏建筑遗迹图……(插)图八 第二次发掘第一期文化(4B层)干栏建筑第12排排桩平面、侧视图 20

图九 第二次发掘第一期文化(4A层)干栏建筑遗迹图……(插)图一○ 第一期文化干栏建筑木构件榫卯种类 23

图一一 第一期文化干栏建筑木构件企口板 24

图一二 第一期文化干栏建筑木构件改制情况 24

图一三 第一期文化干栏建筑木材加工工艺示意图(图依杨鸿勋《建筑考古论文集》) 25

图一四 河姆渡遗址灰坑分布图 28

图一五 第一期文化灰坑 29

图一六 第一期文化(4B层)陶片纹样拓本 33

图一七 第一期文化(4B层)陶片纹样拓本 34

图一八 第一期文化(4B层)陶片纹样拓本 35

图一九 第一期文化(4B层)陶片纹样拓本 36

图二○ 第一期文化(4B层)陶片纹样拓本 36

图二一 第一期文化(4A层)陶片纹样拓本 37

图二二 第一期文化(4A层)陶片纹样拓本 38

图二三 第一期文化(4A层)陶片纹样拓本 39

图二四 第一期文化陶敞口釜 40

图二五 第一期文化陶敞口釜 41

图二六 第一期文化陶敛口釜 42

图二七 第一期文化陶盘口釜和罐 44

图二八 第一期文化陶罐 45

图二九 第一期文化陶盆 47

图三○ 第一期文化陶盆和盘 49

图三一 第一期文化陶平底盘 50

图三二 第一期文化陶圈足盘和钵 52

图三三 第一期文化陶敛口钵和圆角长方钵 54

图三四 第一期文化陶单耳钵 56

图三五 第一期文化陶碗、豆和盉 57

图三六 第一期文化陶盂形器、簋和扁壶 59

图三七 第一期文化陶器盖 61

图三八 第一期文化陶器座和釜支架 63

图三九 第一期文化陶纺轮 65

图四○ 第一期文化陶纺轮 66

图四一 第一期文化陶塑动物和刻纹陶块 67

图四二 第一期文化小陶器 69

图四三 第一期文化陶饰、球、弹丸和其他 70

图四四 第一期文化石斧 72

图四五 第一期文化石斧 74

图四六 第一期文化石锛 75

图四七 第一期文化石凿 76

图四八 第一期文化石玦、璜、珠和管 79

图四九 第一期文化石坠饰、蝶(鸟)形器和网坠 81

图五○ 第一期文化骨耜 86

图五一 第一期文化骨耜 88

图五二 第一期文化骨耜 90

图五三 第一期文化骨镰形器 91

图五四 第一期文化骨镞 93

图五五 第一期文化骨镞 94

图五六 第一期文化骨镞 96

图五七 第一期文化骨镞 98

图五八 第一期文化骨鱼镖和哨 99

图五九 第一期文化骨器柄 101

图六○ 第一期文化骨斧和凿 102

图六一 第一期文化骨凿 103

图六二 第一期文化骨凿 105

图六三 第一期文化骨凿 106

图六四 第一期文化骨锥 108

图六五 第一期文化骨锥 109

图六六 第一期文化骨锥 110

图六七 第一期文化骨钻、针和管形针 112

图六八 第一期文化骨匕 114

图六九 第一期文化骨匕 115

图七○ 第一期文化骨匕 116

图七一 第一期文化骨梭形器 118

图七二 第一期文化骨笄 119

图七三 第一期文化骨玦形器、珠和管 120

图七四 第一期文化骨坠饰 122

图七五 第一期文化骨蝶(鸟)形器 123

图七六 第一期文化象牙匕形器 124

图七七 第一期文化象牙匕形器、骨镞形器和刀形器 125

图七八 第一期文化骨柄形器、钗形器、两头锤形器、刻划纹骨片和钻孔猴头骨 127

图七九 第一期文化木铲和器柄 129

图八○ 第一期文化木器柄 131

图八一 第一期文化木器柄 132

图八二 第一期文化木器柄 134

图八三 第一期文化木矛 135

图八四 第一期文化木棍 137

图八五 第一期文化木棍 138

图八六 第一期文化木桨 140

图八七 第一期文化木纺轮和刀 141

图八八 第一期文化木匕 142

图八九 第一期文化木锯形器、槌和杵 143

图九○ 第一期文化木筒形器 145

图九一 第一期文化木筒形器 146

图九二 第一期文化木饼 147

图九三 第一期文化木蝶(鸟)形器 149

图九四 第一期文化木蝶(鸟)形器和陀螺 150

图九五 第一期文化木凹形器和木鱼 151

图九六 第一期文化未定名器 153

图九七 第一期文化绳子 154

图九八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角YM09-14 156

图九九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角YM09-18 156

图一○○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 159

图一○一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右角YM09-25 159

图一○二 大角麂Muntiacus gigas sp.nov.角YM09-17 159

图一○三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左距骨YM14-2顶面视 160

图一○四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右髋骨臼窝YM14-4外侧视 160

图一○五 苏门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左上颌骨YM13-1A 163

图一○六 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左角YM07-1侧面视 164

图一○七 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角YM07-3侧面视 164

图一○八 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右角YM07-4角的前枝分叉段 165

图一○九 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角YM07-5侧面视 165

图一一○ 四不像鹿Elaphurus davidianus幼年个体左角YM07-6侧面视 166

图一一一 水鹿Cervus unicolor右角YM08-1侧面视 168

图一一二 陆龟Testudo sp.腹甲后叶YM54-5 169

图一一三 狗Canis familiaris头骨YM3-1侧面视 171

图一一四 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头骨YM04-5顶面视 176

图一一五 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头骨YM04-6 177

图一一六 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头骨YM04-9 177

图一一七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右下颌骨侧面视 180

图一一八 豹猫Felis bengalensis右下颌骨YM26-2侧面视 182

图一一九 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右下颌骨YM25-6侧视 182

图一二○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右上颌骨YM24-1嚼面视 183

图一二一 青鼬Martes flavigula左下颌骨YM19-2外侧视 184

图一二二 猪獾Arctonyx collaris下颌骨YM22-1侧面视 186

图一二三 獐Hydropotes inermis上犬齿YM11-2和麂Muntiacus的上犬齿比较图 187

图一二四 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额骨角心YM05-5侧面视 188

图一二五 梅花鹿Cervus nippon左角YM06-8侧面视 189

图一二六 小麂相似种Muntiacu cf.reevesi左角YM10-2 189

图一二七 穿山甲Manis sp.左股骨YM30-1后面视 191

图一二八 黑鼠Rattus rattus头骨YM28-1 191

图一二九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下颌骨YM17-1 193

图一三○ 野猪Sus scrofa头骨YM03-1A 194

图一三一 豪猪Hystrix hodgsoni右下颌骨YM29-1侧面视 197

图一三二 普通水獭Lutra lutra和江獭L.Perspicilata头骨腭面比较图 200

图一三三 海龟Chelonia mydas肋板YM59-1背视 202

图一三四 黄缘闭壳龟C.flavomarginata背甲YM55-9 202

图一三五 乌龟Chinemys reevesii背甲YM40-3背面视 204

图一三六 乌龟Chinemys reevesii腹甲腹面视 206

图一三七 真鲨Carcharhinus sp.牙齿YM50-1、2 209

图一三八 鲟Acipenser sp.鳞板YM51-11 209

图一三九 鲤Cyprinus sp.咽喉齿YM42-11 210

图一四○ 灰裸顶鲷Gymnocranius griseus上颌骨YM48-1嚼面视 210

图一四一 鳙Aristichthys sp.右腮盖骨YM57-1 211

图一四二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齿骨YM47-4侧面视 212

图一四三 鹈鹕Pelecanus sp.尺骨YM31-1 213

图一四四 鹈鹕Pelecanus sp.左桡骨YM31-14侧面视 213

图一四五 鹈鹕Pelecanus sp.肱骨头YM31-11 214

图一四六 鹤Grus sp.和鹭Ardea sp.下颌骨比较图 214

图一四七 雁Anser右下颌骨YM36-1侧面视 215

图一四八 第二期文化房屋建筑立柱方法 223

图一四九 第二期文化灰坑平、剖面图 226

图一五○ 第二、三、四期文化墓葬分布图 227

图一五一 第二期文化墓葬M15平面图 228

图一五二 第二期文化墓葬M16平面图 228

图一五三 第二期文化墓葬M17平面图 229

图一五四 第二期文化墓葬M18平面图 229

图一五五 第二期文化墓葬M19平面图 230

图一五六 第二期文化墓葬M20平面图 230

图一五七 第二期文化墓葬M21平面图 230

图一五八 第二期文化墓葬M22平面图 230

图一五九 第二期文化墓葬M23平面图 231

图一六○ 第二期文化墓葬M24平面图 231

图一六一 第二期文化墓葬M25平面图 231

图一六二 第二期文化墓葬M26平面图 232

图一六三 第二期文化墓葬M27平面图 232

图一六四 第二期文化陶敞口釜 235

图一六五 第二期文化陶敛口釜和盘口釜 237

图一六六 第二期文化陶灶和甑 238

图一六七 第二期文化陶双耳罐、敞口盆、敛口盆和平底盘 239

图一六八 第二期文化陶敛口钵和单耳钵 241

图一六九 第二期文化陶碗、豆和盉 243

图一七○ 第二期文化陶器盖、器座、釜支架、器把和拍 245

图一七一 第二期文化陶纺轮 247

图一七二 第二期文化陶纺轮 249

图一七三 第二期文化陶人头像、鱼形塑、禽兽塑和陶块 250

图一七四 第二期文化小陶器和陶饰 252

图一七五 第二期文化石斧 256

图一七六 第二期文化石斧 257

图一七七 第二期文化石锛 258

图一七八 第二期文化石凿 260

图一七九 第二期文化石刀、刮削器和纺轮 261

图一八○ 第二期文化石玦、璜和环 263

图一八一 第二期文化石珠 264

图一八二 第二期文化石管和坠饰 266

图一八三 第二期文化骨耜 268

图一八四 第二期文化骨镞 269

图一八五 第二期文化骨镞 271

图一八六 第二期文化骨镞 272

图一八七 第二期文化骨哨 274

图一八八 第二期文化骨凿 275

图一八九 第二期文化骨凿 276

图一九○ 第二期文化骨凿 277

图一九一 第二期文化骨、角、牙锥 279

图一九二 第二期文化骨针、匕、匙、刀形器和笄 280

图一九三 第二期文化骨角牙坠饰、骨管和镞形器 282

图一九四 第二期文化骨盖帽形器,象牙匕形器和蝶(鸟)形器 285

图一九五 第二期文化象牙蝶(鸟)形器 286

图一九六 第二期文化象牙蝶(鸟)形器,骨蝶(鸟)形器,象牙蛋形器和角舌形器 287

图一九七 第二期文化木耜、铲、器柄和槌 289

图一九八 第二期文化木矛、棍、罐、盅形器、筒、梭形板和陀螺 290

图一九九 第三期文化T34~T37(2):J1平面图 293

图二○○ 第三期文化灰坑平、剖面图 295

图二○一 第三期文化墓葬平面图 297

图二○二 第三期文化陶敞口釜 300

图二○三 第三期文化陶敛口釜和盘口釜 302

图二○四 第三期文化陶鼎和鼎足 303

图二○五 第三期文化陶双耳罐、四系罐和罐残片 305

图二○六 第三期文化陶敞口盆和圈足盆 306

图二○七 第三期文化陶盘、钵、擂钵和碗 307

图二○八 第三期文化陶豆和豆残片 309

图二○九 第三期文化陶盉、异形鬶、盂、箕形器和器盖 310

图二一○ 第三期文化陶釜支架和陶拍 312

图二一一 第三期文化陶纺轮 313

图二一二 第三期文化陶塑、陶块、陶片、小陶器、陶饰和陶弹丸 314

图二一三 第三期文化石斧和锛 317

图二一四 第三期文化石锛、凿和刀 318

图二一五 第三期文化石纺轮、砺石、玦、璜、管、珠和蝶(鸟)形器 320

图二一六 第三期文化骨耜和镞 322

图二一七 第三期文化骨凿、锥、针、珠、管和坠饰 324

图二一八 第三期文化木耜和小球 325

图二一九 第四期文化柱础遗迹 329

图二二○ 第四期文化灰坑 330

图二二一 第四期文化墓葬M1平面图 331

图二二二 第四期文化墓葬M2平面图 331

图二二三 第四期文化墓葬M3平面图 332

图二二四 第四期文化墓葬M4平面图 333

图二二五 第四期文化墓葬M5平面图 333

图二二六 第四期文化墓葬M9平面图 334

图二二七 第四期文化墓葬M14平面图 334

图二二八 第四期文化陶敞口釜 337

图二二九 第四期文化敛口釜、盘口釜、灶支丁和甑残片 338

图二三○ 第四期文化陶鼎 339

图二三一 第四期文化陶鼎足 340

图二三二 第四期文化陶罐和盆 342

图二三三 第四期文化陶豆 343

图二三四 第四期文化陶豆把 345

图二三五 第四期文化异形鬶、盉嘴、盂形器、杯、壶和“匚”口器 346

图二三六 第四期文化陶器盖、盖纽和器把 347

图二三七 第四期文化陶釜支架和纺轮 348

图二三八 第四期文化陶塑、陶块、陶埙、小陶器、陶饰和弹丸 349

图二三九 第四期文化石斧 352

图二四○ 第四期文化石锛 354

图二四一 第四期文化石凿和钻 355

图二四二 第四期文化石纺轮、玦、璜、管、珠和坠饰 356

图二四三 河姆渡遗址E、H型陶敞口釜和盘口釜分期图 367

图二四四 河姆渡遗址A型陶豆、盉和B型釜支架分期图 3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