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1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8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11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15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15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24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33
一、联语 34
二、对句 39
第四节 明清到一九六六年前的发展概况 45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51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件 53
一、与汉字的结合 53
二、与书法的结合 58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58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结合 63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合 67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的结合 69
七、与行业的结合 72
八、与小说的结合 73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76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78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79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语及对联故事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81
第二章 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83
第一节 对联的形式 83
一、语言要有个性 89
(一)对联本身要有语言个性。要体现出撰联人的思想感情,对待人、地、事、物的观点、态度乃至脾气和性格特点 89
第二节 对联的语言 89
(二)对联的语言要体现撰联者或受联对象(包括人、地、事、物)的个性特点,做到“联传其神”、“联传其形” 95
(三)对联的语言,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即所谓“文透时风” 97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101
三、语言要有新意 108
四、语言要富机趣 111
第三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115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116
二、起到讽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117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118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的作用 118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或时代一些特点的作用 119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119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 120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120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感情的作用 121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122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123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的作用 123
附:对联的分类 125
第一节 对联的意境 128
第三章 对联的情与境 128
第二节 对联的风格 137
一、民族风格 138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139
(二)多种崇奉的反映 143
(三)对时和节的重视,而且喜用联语,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一大特点 148
1.春联 149
2.元旦联 150
5.踏青、扫墓节联 151
3.元宵联 151
4.花朝节联 151
6.端午节联 152
7.七夕联 152
8.中元联 153
9.中秋联 153
10.重阳联 154
11.冬至节联 155
(四)对人的关怀,常用对联表示某种感情 156
(一)不能再用于现代的对联 157
二、时代风格 157
(二)看得出时代风尚的对联 158
1.行业联 158
2.哀挽联 160
3.格言联 161
三、地方风格 162
(一)状物联 162
(二)方言、地名、地方习俗与特产入联,表现了地方的特有风貌 163
(三)风俗习惯 164
(四)写当地有关人和事的联语,表现当地特色 165
四、个人风格 165
五、表现风格 170
(一)简约 170
(二)繁丰 173
(三)刚健 176
(四)柔婉 179
(五)平直 180
(六)绚丽 182
(七)谨严 184
(八)疏放 188
(九)冷峻 189
(十)热烈 191
六、文体风格 192
(一)议论 192
(二)抒情 195
(三)记叙 197
第四章 对联的创作 200
第一节 对联的格律 206
一、早期的格律 207
(一)二十九种对 210
1.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切对) 210
2.隔句对(后人反它叫做“肩对格”) 210
3.双拟对 211
4.联绵对 211
5.互成对 211
6.异类对 212
7.赋体对 212
10.回文对 214
8.双声对 214
9.叠韵对 214
11.意对 215
12.平对 215
13.奇对 215
14.同对(同类对) 216
15.字对 216
16.声对 216
19.交络对(也名“磋对”,因有参差成对之象,故又名“参差对”) 217
18.邻近对 217
17.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 217
20.当句对(又称自对) 218
21.含境对 218
22.背体对 219
23.偏对 219
24.双虚实对 220
25.假对 220
27.双声侧对 221
26.切侧对 221
28.叠韵侧对 222
29.总不对对 222
(二)七种言句例 223
二、后出的格律与对联的基本要求 225
(一)同类相对 227
1.文言中的字类划分 227
2.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划分 233
(二)字数要相等 234
(三)顿、逗必须同步 236
1.虚实要相当 241
(四)词语要相当 241
2.分量要相当 245
3.构成方式要相当 247
(五)感情色彩要相称 257
(六)对联中的领(统摄)字 264
三、专用联格--嵌字格 273
(一)顺嵌 275
(二)逆嵌 275
(三)混嵌 275
1.鹤顶格 276
2.燕颔格 277
3.鸢肩格 277
4.蜂腰格 277
5.鹤膝格 278
6.凫胫格 278
7.雁足格 278
8.魁斗格(别) 279
9.蝉联格(别) 279
10.辘轳格(别) 279
12.双钩格(别) 280
11.鼎峙格(别) 280
14.晦明格 281
13.云泥格(别) 281
15.押尾格(别) 284
16.重台格(别) 284
17.折枝格(别) 284
18.寄生格(别) 285
19.散花格(新) 285
20.倒影格(新) 286
一、成句法 288
第二节 对联的种种对法 288
(一)指示句 291
(二)层递句 291
(三)倒装句 292
(四)节缩句 293
(五)子母句 293
(六)分总句 294
(七)比喻句 295
(八)警策句 297
(九)问句 298
(十)隐句 299
(十一)回环句 299
(十二)因果句 300
(十三)假对句 301
(十四)倒顺句 301
(十五)呼应句 302
(十六)推句 302
(十七)叠句 303
(十八)转折句 303
(十九)省主句 305
(二十)藏词句 307
(二十一)离合句 309
(二十二)歇后句 311
(二十三)反复句 312
(二十四)连锁句 312
(二十五)排比句 313
(二十六)错综句 314
(二十七)顶真句 315
(二十九)折绕句 316
(二十八)感叹句 316
(三十)借代句 317
(三十一)映衬句 318
(三十二)双关句 319
(三十三)引用句 321
(三十四)拈连句 323
(三十五)移就句 324
(三十六)通感句 325
(三十七)比拟句 326
(三十八)呼告句 327
(三十九)增改句 328
(四十)摹状句 334
(四十一)示现句 336
(四十二)夸张句 338
(四十三)飞白句 339
(四十四)婉转句 340
(四十五)用典句 342
二、成联法 345
1.正对 346
(一)模式 346
2.反对 347
3.串对 347
4.当句对 348
5.借对 351
6.假对 353
7.巨细对 353
8.虚实对 354
9.二元对 355
(二)成联对法 357
1.示要法 358
2.示境法 362
3.数示法 363
4.历举法 366
5.先后法 368
6.数罪法 368
7.比较法 369
8.解释法 370
9.一气法 371
11.计程法 372
10.一色法 372
12.换位法 373
13.变形法 373
14.句韵法 373
15.堆叠法 374
三、集成法 378
(一)集句法 379
1.集成句 379
2.集法书 380
3.集名物 381
(二)移借法 383
(三)合成法 385
第三节 声韵调的掌握与运用 386
一、四声和声调的调整 390
(一)四声和格律 390
(二)声调的调整 403
二、音的重、轻、缓、促 408
(一)重音 408
(二)轻音 410
(三)缓音 411
(四)促音 412
三、象声词的运用 413
四、关于双声、叠词的一些说明 414
第五章 对联与修辞 417
第一节 对联与修辞的关系 417
一、不合格的 418
(一)合格,但有缺憾 419
(二)合格,缺憾较少 419
二、可以合格 419
(三)较好的 420
(四)好的 420
(五)很好的 421
(六)出名的对联 421
第二节 神的修辞--情、理、意的修辞 430
第三节 形的修辞--音、语、句的修辞 449
(一)语音修辞 449
(二)词、语、句修辞 450
第四节 词(字)、语、句的情趣修辞 455
一、形感的利用 456
(一)离合句的例子 457
(二)镶嵌句的例子 458
(三)因字形相近致误的 458
(四)略改形体的 458
(五)增字的 459
(六)超越文字常规用法的 459
二、音感的利用 459
(一)同音同声的利用 460
(四)叠音的利用 461
(三)借音的 461
(二)双声、叠韵的 461
三、义感的利用 462
第六章 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467
第一节 宜有真情挚理实意,切忌弄虚作假及矫饰 470
第二节 宜自然,切忌装腔作势 472
第三节 宜言各有当,切忌不伦不类 476
第四节 立意宜新,切忌陈陈相因 481
第五节 宜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487
第六节 宜贴切,切忌浮泛、离题 492
第七节 宜勾人联想,切忌言毕意尽 498
第八节 宜分清对句与联语,发挥各自特长,切忌不分彼此 505
附录:对联忌犯的几种弊病 511
一、轻重不当 511
二、畸形不整 512
三、左右相撞 513
四、属人属物 513
五、连上连下 514
六、拼凑成对 514
七、重复合掌 516
一、联忆作用 519
第七章 对联的审美心理 519
二、定向作用 520
三、认同作用 521
四、习惯作用 522
五、倾斜作用 523
六、矫情作用 523
七、距离作用 524
八、水平作用 524
后记 52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 2018
- 《西方艺术歌曲与歌剧的钢琴伴奏艺术》董攀攀 2017
- 《西洋镜 中国早期艺术史 上》(瑞典)喜仁龙著;陆香,郭雯熙,张同译;赵省伟主编 2019
- 《红T/象·素时尚插画艺术展作品集》李海兵主编 2019
- 《演讲与提升系列 说话的艺术 轻松应对生活中的社交难题》刘楠 2019
- 《公平视阈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层化问题研究》付舒著 2019
- 《给孩子的世界历史超图解 人类简史 绘本版》(法)贝特朗·菲舒著;(法)迪迪埃·巴利赛维克绘;时征译 2018
- 《中国审美文化史 元明清卷 3版》陈炎主编;王小舒著 2013
- 《古今印人60家故事》吴颐人,杨苍舒编著 2013
- 《巅峰阅读文库 你的生命只剩24小时》冯舒著 2012
- 《大唐明月之云诡波谲》蓝云舒著 2014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丛书 莫斯科保卫战》周正舒著 2013
- 《天舒和她的诸神》庞天舒著;鲁野,佟明光主编 1995
- 《紫微领导学:建立最强团队的2×3法则》张盛舒著 2012
- 《丛书集成初编 1752 玉台新咏考异 1》纪容舒著 1985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