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现代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
现代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

现代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0411588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突破了只在“就地转移模式”和“易地转移模式”研究模式。
《现代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目录

第一章 导言:本书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1

第一节 关于研究角度:探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部矛盾 1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2

二、经济发展的总量与结构 6

三、结构变动与农业的制约 10

第二节 关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原理 11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二元经济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史实的矛盾 16

第一节 二元经济理论关于“隐蔽失业”与 “隐蔽储蓄”的假说 16

本书附图 19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阶段 22

第三节 建国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四次加速期与农业生产的波动 26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加速时期 26

本书附表 27

二、四次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与农业生产的下降 29

第四节 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32

第三章 从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其要素的演化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其存在形式 38

第一节 中国人口与农业生产力的历史演变 38

一、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9

二、土地生产率提高与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43

第二节 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与农业生产力的变化趋势 47

一、解放后中国人口的增长 47

二、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50

三、农业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53

第三节 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化的供给要素分析 63

第四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形式与数量研究 72

第四章 小农经济特征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81

第一节 小农经济的特征 81

一、小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92

第二节 从土地制度的演变看中国农业陷入人口与产量循环增长的泥潭中 92

二、租佃经营的地主经济淘汰雇工经营的地主经济 98

第三节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 100

第四节 统购统销和集体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05

第五节 工业化发展新阶段上小农经济特征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19

第五章 资本排斥劳动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128

第一节 农业与工业化的联系 128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第一阶段上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134

一、初始的选择 143

第三节 国家工业化阶段工业资本对劳动的排斥 143

二、重工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循环 146

三、资本排斥劳动的实证分析 162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第三阶段上资本对劳动的排斥 182

一、改革以来运行机制的变化 182

二、改革以来的货币扩张政策与投资需求的膨胀 193

三、1979年以来资本对劳动排斥的实证分析 198

第六章 综合分析:国民经济宏观波动中的农业剩余劳力转移 209

第一节 建国以来经济的六次波动及特征 210

第二节 经济波动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传导机制 217

一、中国经济波动原因的几种主要解释 218

二、劳动就业压力与经济周期 220

第三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的根本原因:三个循环的相互恶化 234

第七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战略选择 245

第一节 保证生存实现发展:中国农村长期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力转移道路的选择 245

一、未来的人口增长与年龄结构变化 246

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249

三、资源与粮食:不可逾越的约束条件 251

四、发展道路的选择: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258

第二节 用劳动替代资源和资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路线的选择 260

一、挖掘劳动者的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261

二、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 264

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吸纳更多的劳动就业 270

第三节 摆脱周期波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宏观政策环境的选择 272

一、税收制度的改革 273

二、城市福利制度改革与市场的发育 279

三、管住货币发行,放开利率汇率 288

第四节 从封闭走向开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微观基础再造的选择 292

一、在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完善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 292

二、乡镇企业:突破社区封闭性的局限 301

后记 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