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
一、自然界的辩证法 1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自然辩证法 3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10
一、与自然哲学的关系 10
二、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 12
三、与科学学的关系 14
四、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5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和作用 18
一、自然辩证法占据一个独立层次 18
二、自然辩证法的作用 21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结构 26
一、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内容的选择原则 26
二、本书的主线和结构 29
第一章 人和自然 34
第一节 人和自然界的分化 34
一、人从自然界分化的客观必然性 35
二、人的本质特性来自于劳动的性质 38
三、劳动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的认识论意义 42
第二节 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分化 44
一、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分化的客观必然性 44
二、科学实践从生产实践分化的必要条件 47
三、科学实践从生产实践分化的认识论意义 49
第三节 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分化 51
一、科学家从哲学家分化出来的客观必然性 51
二、科学家从哲学家分化出来的必要条件 55
三、科学家从哲学家分化出来的认识论意义 57
第二章 科学劳动者 61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劳动者 61
一、科学劳动者的含义 61
二、科学劳动者的分类和类型 63
三、科学劳动者的基本素养 65
第二节 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68
一、科学劳动者是科学认识的主体 68
二、科学劳动者是科学认识能力的活载体 74
第三节 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77
一、科学劳动者对科学对象和科学仪器的决定作用 77
二、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79
三、科学劳动者在现代科学发展趋势中的作用 81
第三章 科学仪器 87
第一节 科学仪器的性质和类型 87
一、什么是科学仪器 87
二、科学仪器的性质 88
三、科学仪器的类型 95
第二节 科学仪器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96
一、科学仪器是科学劳动者认识科学对象的有效手段 96
二、科学仪器是科学认识能力的指示物,科学仪器和科学目的是相互促进的 99
第三节 科学仪器的作用 104
一、科学仪器具有延伸人的认识器官的功能 105
二、科学仪器是提出和实现科研目的和现实条件 109
第四章 科学方法 112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性质 112
一、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的主观手段 113
二、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 114
三、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工具的“软件” 116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类型 118
一、科学认识的感性方法 118
二、科学认识的理性方法 122
三、科学认识的综合性方法 126
第三节 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133
一、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133
二、科学方法是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135
三、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表现 136
第四节 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37
一、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客体的通道 138
二、科学方法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139
三、科学方法使科学认识程序规范化、最优化 141
四、科学方法是运用科学成果的桥梁 142
五、科学方法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作用 144
一、什么是科学对象 146
第五章 科学对象 146
第一节 科学对象的内容和性质 146
二、科学对象的内容 148
三、科学对象的性质 152
第二节 科学对象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159
一、科学对象是科学认识的客观前提 159
二、科学对象是问题和答案的载体 161
三、科学对象作为科学认识客体规定科学认识主体 163
四、科学对象的客体地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6
第三节 科学对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68
一、科学对象对科学分类的重要作用 168
二、科学对象对运用科学手段的重要作用 172
三、科学对象对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的重大作用 173
第六章 科学实践 179
第一节 科学实践的性质、类型和结构 179
一、科学实践的性质 180
二、科学实践的类型 183
三、科学实践的结构 189
第二节 科学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192
一、科学实践是联结科学劳动者和科学对象的中介 193
二、科学实践是沟通科学对象与科学认识的桥梁 195
三、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从一级前进到另一级的环节 196
第三节 科学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98
一、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的来源 198
二、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200
二、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 203
一、科学理论的含义 206
第七章 科学理论 206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理论 206
二、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09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确立 214
一、科学理论确立之前的形式 215
二、科学理论确立的实践基础 217
三、科学理论的承认 223
四、科学理论的可接受性 226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作用 228
一、科学理论的认识作用 229
二、自然科学理论的生产力功能 232
三、自然科学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235
第八章 科学结构 237
第一节 科学结构的含义和分类 237
一、科学结构的含义 238
二、科学结构的分类 240
三、科学结构的客观依据 244
第二节 宏观科学结构 244
一、宏观科学结构的基本特征 245
二、自然科学在科学总体结构中的地位 248
三、自然科学的宏观体系结构 249
第三节 微观科学结构 254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成分和结构形式 255
二、微观科学结构的构成原则 261
一、科学模式和科学发展模式 265
第一节 科学发展模式的构结原则 265
第九章 科学发展模式 265
二、树式模式的构造 269
第二节 科学发展模式的含义和内容 274
一、结构空间与变化的种类 274
二、非根本理论的改变 278
三、根本理论的变化 281
四、科学发展过程的机制 284
一、结构空间提供信息 289
第三节 科学发展模式的意义 289
二、向心规则和离心规则有助于正确地下决判 292
第十章 范畴(上) 296
第一节 系统与要素 296
一、系统与要素的含义 296
二、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299
三、系统与要素范畴的意义 303
第二节 结构与功能 306
一、结构和功能的含义 307
二、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312
三、结构和功能范畴的意义 315
第三节 状态与变换 318
一、状态与变换的含义 318
二、状态与变换的辩证关系 321
三、状态与变换范畴的意义 324
第四节 有限与无限 327
一、有限与无限的含义 327
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332
三、有限与无限范畴的意义 334
第十一章 范畴(中) 337
第一节 吸引和排斥 337
一、吸引和排斥的含义 337
二、吸引和排斥的辩证关系 339
三、吸引和排斥范畴的意义 343
第二节 渐变和突变 347
一、渐变和突变的基本特征 347
二、渐变和突变的辩证关系 349
三、渐变和突变范畴的意义 353
第三节 有序和无序 355
一、有序和无序的含义 355
二、有序和无序的辩证关系 358
三、有序和无序范畴的意义 361
第四节 平衡和不平衡 364
一、平衡和不平衡的含义 364
二、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368
三、平衡和不平衡范畴的意义 371
第十二章 范畴(下) 375
第一节 表征和被表征 375
一、表征和被表征的含义 375
二、表征和被表征的辩证关系 377
三、表征和被表征范畴的意义 380
第二节 精确和模糊 382
一、精确和模糊的含义 382
二、精确和模糊的辩证关系 384
三、精确和模糊范畴的意义 387
一、控制和反馈的含义 390
第三节 控制和反馈 390
二、控制和反馈的辩证关系 394
三、控制和反馈范畴的意义 398
第四节 单义决定和或然决定 400
一、单义决定和或然决定的含义 400
二、单义决定和或然决定的辩证关系 403
三、单义决定和或然决定范畴的意义 407
一、和谐原理的含义 409
第十三章 和谐原理 409
第一节 和谐原理的内容 409
二、和谐原理的主要内容 411
第二节 和谐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418
一、和谐原理在数学中的表现 419
二、和谐原理在天文学中的表现 419
三、和谐原理在物理学中的表现 421
四、和谐原理在化学中的表现 423
五、和谐原理在生物学中的表现 424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和谐原理的坚实基础 425
第三节 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 42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也是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 427
第四节 和谐原理的科学意义 428
一、和谐美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428
二、对称性为现代科学发现和科学预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430
三、简单性原则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评价和选择提供了方法论 433
四、相似性是认识和探索新事物的“桥梁”是类比法、模拟法和模型法的理论基础 434
一、守恒观念的发展 437
第十四章 守恒原理 437
第一节 守恒原理的内容 437
二、守恒与转化 440
三、转化中的反向变化关系 442
四、守恒原理及守恒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44
第二节 守恒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446
一、转化是普遍的 446
二、守恒原理在无机界的表现 447
三、守恒原理在有机界的表现 451
一、守恒原理永恒性和守恒原理的最一般基础 454
第三节 守恒原理的哲学依据 454
二、守恒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 456
第四节 守恒原理的科学意义 457
一、坚持唯物主义方向 458
二、提供可知论的根据 459
三、获取新认识的要求 461
四、开阔探索的思路 463
一、方向原理的含义 465
第十五章 方向原理 465
第一节 方向原理的内容 465
二、方向是过程的要素 467
三、方向是多种多样的 470
第二节 方向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473
一、力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473
二、物理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475
三、化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477
四、生物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478
第三节 方向原理的哲学依据 480
一、方向来自于事物的根据 480
二、方向表现于规律性之中 482
第四节 方向原理的科学意义 483
一、把握人们行动的方向性 484
二、善于促成过程向确定的方向发展 485
三、掌握量变中的方向性,实现前进方向的质变 488
第一节 最优原理的内容 490
第十六章 最优原理 490
一、最优原理的含义 491
二、“最优”范畴标志的内容及其形式 495
第二节 最优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500
一、在天文学领域的表现 500
二、在地学领域的表现 501
三、在物理学领域的表现 501
四、在化学领域的表现 503
五、在生物学领域的表现 504
六、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表现 505
一、最优原理和目的论根本对立 507
第三节 最优原理的哲学依据 507
二、最优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特殊表现形式 508
第四节 最优原理的科学意义 511
一、促进科学实践最优化 511
二、促进科学认识最优化 512
三、实现科学成果最优 514
四、为科学提供新的自然观内容 514
一、复归的客观可能性 516
第十七章 理论的历史性 516
第一节 理论向实践的复归 516
二、复归的目的性 519
三、复归的规律性 521
四、复归的必要性 524
第二节 自然科学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26
一、实践和自然科学在发展中存在因果关系 526
二、实践发展转化为科学的过程 530
三、自然科学随实践发展的历史逻辑 531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随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535
一、在科学发展中孕育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535
二、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结晶 537
三、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自然辩证法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539
第十八章 自然界的主人 543
第一节 科学的目的 544
一、科学是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必然产物 544
二、科学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主要手段 545
三、科学目的实现的社会条件 547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551
一、自然辩证法应用的必要性 551
二、自然辩证法应用的基本内容 553
三、自然辩证法应用的方向与途径 555
第三节 科学化的人 561
一、科学化的人的含义 561
二、科学化的人的产生与形成 562
三、科学化的人的历史使命 564
- 《自然拼读背单词 高考英语3500词》宋德伟 2019
- 《《原节子》日本国民女演员传记 比电影还传奇的一生 折射时代变迁》徐辰 2018
- 《自然拼读背单词 小学英语1000词》宋德伟 2019
- 《自然地理基础》张蕾蕾编著 2018
- 《博物之美 畅游在自然与艺术之间》(中国)薛晓源 2019
-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 散原精舍诗别集》陈三立著 2018
- 《贵州普安龙吟阔叶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杨卫诚,冉景丞 2019
- 《岁月如歌 黑龙江大学原中文系教师校友诗集》吴国忠等主编 2001
-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林明进著 2015
- 《同石斋札记 自然的诗性》田中禾著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