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坤著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1709576
  • 页数:1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的有关问题,包括民生思想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新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意义 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3

一、国外学者的民生思想相关研究综述 3

二、国内学者的民生思想相关研究综述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创新点 13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生成 1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4

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15

二、社会体制的转型 16

三、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生产关系 18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 20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抑神扬人”的思想 20

二、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22

三、资本主义法权思想 23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6

五、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28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演进过程 29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萌发 30

二、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初步形成 31

三、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发展 34

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相对成熟 37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41

第一节 对“民生”概念的一般认识 41

一、多重语境下的民生思想 42

二、民生的基本内涵 43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内核 44

一、关于对民众生存生活需要关注的民生思想 45

二、关于民众应该公平公正享有基本权益的民生思想 48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民生思想 50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实现的探讨 52

一、论证民生实现的先决条件: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视 53

二、揭露民生实现的最大障碍:资本主义民生“异化” 55

三、阐释民生实现的根本途径:实践活动 57

四、建构民生实现的有力保障:共产主义制度 59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特点 61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辩证性 61

二、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批判性 63

三、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实践性 64

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历史性 65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探讨 67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研究 68

一、批判经济决定论和资本主义社会事实 68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的局限性 70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解析 71

一、对“现实人”的肯定和对“异化”理论的新解读 71

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偏离辩证性 74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的特点解析 74

第三节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论证 75

一、批判反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和对“异化”的新解释 76

二、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的局限性 78

三、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的特点分析 79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背离 80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继承发展 80

二、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背离 82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新发展 84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本土传承 84

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85

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87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系统建构 88

一、民生实现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 89

二、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发展生产力 91

三、民生实现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体制 96

四、民生实现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99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特征 100

一、民生概念的特色性 101

二、民生影响的深远性 102

三、民生内容的全面性 102

四、民生实行的可行性 103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指导下的民生实践 105

一、当前中国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105

二、当前我国民生建设的推进方略 108

第六章 结论 115

第一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解读 115

第二节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理论分析 117

参考文献 119

后 记 1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