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图鉴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7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延玲,隆仁主编
- 出 版 社:海口市:南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600159
- 页数:3486 页
第一编 世界上古史 1
第一章 史前文明 1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1
一、地质年代和生物的演化 1
二、从猿到人 2
三、最初的人类 5
四、人类进入美洲、澳大利亚及三大人种的形成 11
第二节 石器时代 13
一、旧石器时代 13
三、新石器时代 18
二、中石器时代 18
第三节 母系氏族公社 22
一、血缘家族 22
二、母系氏族公社 22
第四节 父系氏族公社 25
一、金属器时代 25
二、三次社会大分工 25
三、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起源 26
四、父系氏族公社 27
第五节 国家的产生 29
一、一夫一妻制家庭 29
二、农村公社 29
三、军事民主制 31
四、国家的产生 33
第六节 原始文化 34
一、科学知识的萌芽 34
二、文字的发明 35
三、装饰术和文身术 37
四、壁画和岩画 38
五、雕刻 55
六、巨石建筑 61
七、音乐和舞蹈 65
八、原始宗教 66
一、尼罗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73
第一节 早王朝时期 73
第二章 古代埃及 73
二、统一国家的形成 74
第二节 古王国时期 77
一、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77
二、古王国时期的阶级关系 78
三、法老的专制统治与建造金字塔 79
四、古王国的衰落 81
第三节 第一中间期 84
一、社会经济状况 84
二、奴隶、贫民大起义 84
一、底比斯的统一 87
第四节 中王国时期 87
二、灌溉网的扩大和生产工具的进步 88
三、城市的出现与州的自主地位 88
四、对外政策 89
五、奴隶制的发展和农民的处境 90
六、中王国的衰落 92
第五节 第二中间期 93
一、奴隶、贫民大起义 93
二、异族的入侵 94
三、喜克索斯人的统治 95
二、新王国的对外征服 96
一、阿赫摩斯的新帝国 96
第六节 新王国时期 96
三、社会经济状况 98
四、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 99
五、与赫梯的争霸斗争 104
六、新王国的衰落 104
第七节 后期埃及 107
一、利比亚舍易斯时期 107
二、波斯统治时期 108
三、希腊人统治时期 110
四、罗马统治时期 112
一、象形文字 114
第八节 古代埃及的文化 114
二、文学 115
三、建筑和艺术 119
四、科学知识 122
五、宗教信仰和墓葬习俗 126
第三章 古代西亚诸国 135
第一节 两河流域南部的奴隶制城邦 135
一、两河流域 135
二、苏美尔城邦的形成 136
三、城邦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138
四、城邦争霸和乌鲁卡吉那改革 140
五、阿卡德王国 142
六、乌尔第三王朝 143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 145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145
二、汉谟拉比的统治 145
三、《汉谟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147
四、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 151
第三节 亚述帝国 153
一、亚述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153
二、亚述帝国的建立和统治 154
三、亚述帝国的强制移民政策 157
四、亚述帝国的全盛和灭亡 160
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扩张 161
二、新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情况 161
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 161
三、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164
第五节 赫梯、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165
一、赫梯 165
二、腓尼基 166
三、巴勒斯坦 172
一、早期的伊朗高原 175
二、波斯帝国的建立 175
第六节 波斯帝国 175
三、大流士一世改革 177
四、对外征服 181
五、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181
六、波斯帝国的衰落 182
第七节 安息帝国、萨姗波斯帝国与塞琉古王国 183
一、安息帝国 183
二、萨珊波斯帝国 184
三、塞琉古王国 185
第八节 古代西亚的文化 187
一、文字 187
二、文学 189
三、天文学和数学 191
四、建筑和雕刻 192
第四章 古代中国 199
第一节 夏商周时代 199
一、传说中的远古中国 199
二、夏王朝梗概 206
三、商朝的统治 212
四、商朝的经济和文化 217
五、周朝的建立和发展 221
六、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31
二、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大夫兼并 241
一、春秋战国概述 241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 241
三、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48
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 250
五、七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统一六国 252
六、士的兴起和百家争鸣 256
七、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271
八、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273
第三节 秦汉帝国 279
一、秦始皇的创造性贡献 279
二、秦朝的文化遗产 287
三、秦的灭亡和汉的建立 292
四、汉初盛世 293
五、对匈奴的战争 297
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303
七、西汉的衰落和王莽改制 306
八、东汉皇朝的建立和黄巾军大起义 308
第四节 汉朝文化 311
一、哲学和经学 311
二、史学 319
三、文学 320
四、艺术 322
五、科技 324
一、自然环境和早期居民 329
第五章 古代印度 329
第一节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329
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330
三、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336
第二节 邦国时代的印度 338
一、《吠陀》与吠陀时代 338
二、雅利安人的入侵 338
三、部落和部落战争 338
四、瓦尔那制度 339
五、《吠陀》和吠陀诗歌 340
六、婆罗门教 342
七、《摩奴法论》 345
第三节 列国时代的印度 347
一、列国时代 347
二、摩揭陀的称霸 347
三、社会经济状况 349
四、沙门思潮及顺世论派、耆那教 350
五、早期佛教 353
第四节 孔雀帝国时代 359
一、旃陀罗笈多统一印度 359
二、阿育王时代的印度 359
三、社会经济状况 361
五、种姓制度的复杂化 363
四、奴隶制的发展及特点 363
第五节 帝国衰亡后的印度 367
一、孔雀帝国的灭亡 367
二、次大陆的分裂 367
三、贵霜帝国的建立 370
四、迦腻色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370
第六节 古代印度的文化 372
一、文字 372
二、文学 372
三、自然科学 374
四、造型艺术 375
第一节 古代朝鲜 381
一、环境与居民 381
第六章 古代朝鲜和日本 381
二、古朝鲜 382
三、高句丽 382
四、百济 383
五、新罗 385
六、古代朝鲜的文化 387
第二节 古代日本 391
一、自然条件与居民 391
二、绳纹式文化时代 391
四、邪马台国 393
三、弥生式文化时代 393
五、大和国家的统一 395
六、古代日本的文化 396
第七章 古代希腊 399
第一节 古代希腊概况 399
第二节 爱琴文明 402
一、爱琴海区域的地理概况和居民 402
二、爱琴文明的发现 402
三、克里特文明 404
四、迈锡尼文明 407
一、荷马史诗 416
第三节 荷马时代 416
二、荷马时代的贵族社会 420
三、荷马时代的妇女和家庭 424
四、荷马时代的文化与艺术 425
第四节 城邦的形成 428
一、由村落到城邦 428
二、城邦形成的原因 429
三、殖民运动和殖民城市 431
第五节 雅典 435
一、提修斯改革和雅典国家的萌芽 435
二、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 435
三、棱伦改革 437
四、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440
五、克里斯提尼改革 442
第六节 斯巴达 445
一、来库古的改革 445
二、斯巴达的军事制度和社会风俗 447
三、伯罗奔尼撒同盟 450
第七节 古典时代 452
一、希波战争 452
二、雅典海上同盟 458
三、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459
四、伯里克利时代 462
一、伯罗奔尼撒战争 467
第八节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城邦的衰落 467
二、希腊城邦的危机 469
三、希腊各城邦的混战 471
第九节 早期和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 473
一、概述 473
二、宗教活动和节日 473
三、竞技和酒会 482
四、文学和艺术 487
五、哲学 492
六、史学 500
一、马其顿的兴起 507
第十节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时代 507
二、亚历山大的东侵 511
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515
四、马其顿时期的希腊 520
第十一节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523
一、文学 523
二、雕塑和建筑 524
三、哲学 531
四、自然科学 537
第八章 古代罗马 543
第一节 上古意大利 543
一、意大利的自然条件 543
二、意大利上古文化 544
三、意大利上古居民 545
四、伊达拉里亚文化 548
第二节 罗马的“王政时代” 553
一、罗马起源 553
二、关于罗马起源的传说 553
三、“王政时代”的社会 556
四、塞尔维乌斯改革 559
五、高傲者塔克文和王政时代的结束 562
第三节 早期罗马共和国 564
一、元老陀、贵族、平民 564
二、平民保民官 566
三、十二铜表法 567
四、李锡尼--绥克斯都法案 568
五、平民的胜利和“新贵”的产生 568
六、萨姆尼特战争和罗马统一意大利 570
七、罗马的军事组织及其统一政策 577
第四节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580
一、罗马与迦太基的争衡 第一次布匿战争 580
二、第二次布匿战争 582
三、第三次布匿战争和罗马在西班牙的扩张 590
四、罗马对东地中海的征服 591
五、罗马的行省 593
六、罗马人的生活和家内奴隶 595
一、西西里奴隶大起义 598
第五节 罗马共和国的危机 598
二、格拉古兄弟改革 599
三、朱古达战争和马略军事改革 601
四、意大利同盟战争 605
五、米特里达梯战争和苏拉独裁 607
六、斯巴达克起义 609
第六节 共和制向帝制的过渡 614
一、前三头同盟和恺撒独裁 614
二、后三头同盟和共和国的倾覆 618
第七节 早期罗马帝国 622
一、奥古斯都时代的辉煌 622
二、元老院、骑士、平民 625
三、军队和行省 628
四、“罗马的和平” 631
五、阴谋与政变中的朱利亚·克劳狄王朝诸帝 631
六、弗拉维王朝的政治 632
七、安敦尼王朝的“太平盛世” 638
第八节 后期罗马帝国 644
一、三世纪危机 644
二、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 647
三、帝国的分裂 649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651
一、基督教的起源 653
第九节 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653
二、基督教的传播和演变 654
三、基督教合法化 656
第十节 古代罗马的文化 659
一、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659
二、早期的多神教 659
三、文学、史学和哲学 663
四、罗马法 679
五、古罗马的美术 683
六、罗马时期的自然科学 700
七、古典文化的衰落 702
第一节 欧亚大陆的民族迁徙 707
一、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 707
第二编 世界中世纪史 707
第一章 欧亚的早期国家 707
二、匈奴人的西迁 708
三、古日耳曼人涌入罗马 710
四、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714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 717
一、奠基人克洛维 717
二、“懒王”和宫相 720
三、查理·马特的改革 722
四、“丕平献土”和教皇国 723
五、查理曼帝国 728
六、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733
第三节 欧洲早期的封建制度 736
一、封建制的形成和确立 736
二、封建庄园和农奴 737
三、领主和附庸 738
四、基督教会 739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743
第一节 西欧城市的兴起 743
一、新城的出现和旧城的复苏 743
二、城市自治运动 743
三、行会组织和同业公会 745
四、城市的意义 746
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 748
一、“解放圣地” 748
二、第一至三次十字军东侵 748
三、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和拉丁帝国 754
四、第五至八次十字军东侵 756
第三章 11至15世纪的西欧诸国 759
第一节 英国 759
一、11世纪前的英国 759
二、诺曼底王朝的统治 759
三、亨利二世的改革 760
四、“自由大宪章” 761
五、议会登上政治舞台 763
六、瓦特·泰勒起义 765
七、红白玫瑰战争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766
第二节 法国 768
一、卡佩王朝的建立 768
二、王权的加强和腓力二世的统治 769
三、三级会议的开始 772
四、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 773
五、巴黎市民起义 774
六、贞德抗英和百年战争的结束 778
七、法兰西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780
二、奥托一世远征意大利 782
一、德意志历史的开端 782
第三节 德意志 782
三、亨利四世和主教叙任权之争 784
四、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侵略 785
五、大空位时代和政治分裂 790
六、汉萨同盟 790
第四节 意大利 795
一、分裂的意大利 795
二、威尼斯城市共和国 798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 798
第五节 西班牙 804
一、哥特时期的西班牙 804
二、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 807
三、统一国家开始形成 808
第六节 罗马教廷 809
一、发动十字军运动 809
二、教权极盛时期 809
三、教权的衰落 811
第四章 5至15世纪西欧的文化 813
第一节 基督教文化 813
一、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教阶制度 813
二、异端和宗教裁判所 816
三、哲学--神学的奴婢 818
一、基督教教育和教会学校 829
第二节 文化教育 829
二、大学的兴起 830
第三节 文学 831
一、教会文学 831
二、英雄史诗 831
三、骑士文学 832
四、城市文学 834
第四节 艺术 836
一、中世纪的艺术特色 836
二、教学建筑 838
三、雕塑和绘画 844
二、查士丁尼大帝和《查士丁尼法典》 851
一、拜占廷帝国概述 851
第五章 东欧诸国 851
第一节 拜占廷帝国 851
三、7世纪危机和希拉克略改革 855
四、圣像破坏运动和教会大分裂 857
五、马其顿王朝和拉丁帝国 859
六、拜占廷的衰落 860
七、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860
八、拜占廷的哲学和自然科学 861
九、拜占廷的文学和史学 863
十、拜占廷的艺术遗产 865
二、古罗斯时期的文化 870
一、基辅罗斯 870
第二节 俄罗斯 870
三、蒙古人的统治和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874
四、伊凡三世的对外政策 875
五、伊凡四世的改革 876
六、沙皇俄国的领土扩张 877
第三节 捷克 880
一、捷克国家的形成 880
二、德国的殖民统治 880
三、胡司战争 881
一、波兰国家的形成 885
第四节 波兰 885
二、波兰立陶宛合国 886
第五节 东南欧诸国 888
一、阿尔巴尼亚 888
二、保加利亚 888
三、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889
四、匈牙利 890
第六章 西亚诸国 893
第一节 阿拉伯帝国 893
一、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 893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895
三、麦地那神权国家的形成 897
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897
五、阿拉伯帝国的全盛和瓦解 900
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902
七、阿拉伯文学艺术 904
八、阿拉伯的历史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 909
第二节 伊儿汗国和帖木儿帝国 911
一、蒙古西征 911
二、伊儿汗国 913
三、帖木儿帝国 913
一、帝国的兴起 917
第三节 土耳其帝国 917
二、帝国的衰落 919
三、土耳其的文化 920
第七章 南亚和东南亚诸国 923
第一节 印度 923
一、4至7世纪的印度 923
二、种姓制度和印度教 924
三、伊斯兰教国家在印度的统治 928
四、莫卧儿帝国 929
五、中古印度文化 934
二、独立后的越南 942
一、10世纪以前的越南 942
第二节 越南 942
第三节 柬埔寨 945
一、扶南和真腊 945
二、吴哥王朝和吴哥文化 945
第四节 朝鲜 947
一、古朝鲜与三国时代 947
二、朝鲜半岛的统一 947
三、高丽王朝的统治 948
四、李氏朝鲜和壬辰卫国战争 948
五、中古朝鲜的文化 952
一、大化改新和天皇制的确立 958
二、奈良和平安时代的日本 958
第五节 日本 958
三、镰仓和室町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960
四、丰臣秀吉和日本的统一 963
五、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964
六、中古日本的文化 967
第八章 中国 973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 973
一、三国鼎立 973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 981
四、南北朝的更替 986
三、东晋偏安江南 986
五、佛教和石窟艺术 996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 1001
一、隋朝统一后的中国 1001
二、唐太宗和开元盛世 1004
三、女皇武则天 1009
四、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012
五、安史之乱和唐的灭亡 1013
六、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015
七、唐朝和朝鲜、日本、印度的关系 1017
八、唐朝的文化成就 1021
九、唐朝的科学技术 1027
十、五代十国 1029
第三节 宋辽夏金元时期 1035
一、北宋的建立 1035
二、北宋和辽、夏、金的对峙 1037
三、南宋的兴亡 1044
四、宋朝的文化成就 1049
五、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兴亡 1063
六、元朝的对外关系 1068
第四节 明朝 1072
一、明朝的建立 1072
二、明代的文字狱和厂卫制度 1072
三、明中叶资本主义的萌芽 1072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1075
五、欧洲对中国的早期侵略 1078
六、宋明理学 1079
七、明代科技文化 1085
第五节 清朝前期 1093
一、满族的兴起和明朝的灭亡 1093
二、清前期的统治 1094
三、清朝的对外关系 1095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101
五、清前期的文化 1102
六、元明清的都城北京 1108
一、印第安人 1111
第一节 美洲 1111
第九章 中古时期的美洲和非洲 1111
二、易洛魁部落 1113
三、玛雅文化 1116
四、阿兹特克文化 1125
五、印加文化 1129
第二节 非洲 1136
一、古代居民 1136
二、埃及 1136
三、马格里布的新兴国家 1142
一、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 1187
二、人文主义精神 1191
三、早期文艺复兴 1192
四、后期文艺复兴 1214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1247
一、德国的文艺复兴 1247
二、法国的文艺复兴 1251
三、英国的文艺复兴 1253
四、西班牙的文艺复兴 1257
五、文艺复兴的意义 1257
第三节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1260
一、天文学的发展 1260
二、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1266
三、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 1266
四、哲学的发展 1269
第十二章 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1275
第一节 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1275
一、宗教改革条件的成熟 1275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277
三、托马斯·闵采尔的宗教改革 1279
四、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 1281
第二节 宗教改革的发展 1283
一、路德教的确立和传播 1283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284
三、加尔文教的流传 1285
五、宗教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1286
四、天主教对宗教改革的反扑 1286
第三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1290
一、革命前夕的尼德兰 1290
二、圣象破坏运动 1291
三、1572年北方起义和革命运动的扩大 1293
四、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 1294
五、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殖民掠夺 1295
第十三章 中古后期的英国和法国 1299
第一节 英国 1299
一、都铎王朝前期王权的加强 1299
二、宗教改革 1300
三、圈地运动和血腥立法 1300
四、英西战争 1301
第二节 法国 1305
一、16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 1305
二、对意大利的战争 1307
三、宗教改革与胡格诺战争 1307
四、亨利四世的统治 1309
五、黎世留时期的法国 1310
第三编 世界近代史 1315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15
第一节 革命的背景 1315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1315
二、阶级关系的变化 1316
三、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新教运动 1317
四、专制制度的危机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1318
第二节 1640至1649年革命 1324
一、长期国会与内战的爆发 1324
二、第一次内战 1324
三、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的斗争 1327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 1328
第三节 从共和国到1688年政变 1332
一、平等派、掘地派与独立派的斗争 1332
二、远征爱尔兰 1334
三、共和国的覆灭 1335
五、1660年的复辟 1336
四、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336
六、1688年政变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337
七、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理论 1340
第二章 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 1349
第一节 法国 1349
一、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 1349
二、路易十四时期的侵略战争 1351
三、路易十五时代 1355
四、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1355
五、启蒙运动 1359
一、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分裂和三十年战争 1381
第二节 德意志 1381
二、奥地利帝国 1386
三、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和军国主义的形成 1389
第三节 俄国 1394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1394
二、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及其对外侵略 1396
第四节 欧洲局部战争 1401
一、英荷战争 1401
二、俄瑞北方战争 1401
三、英法战争 1403
四、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1404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概况 1407
第三章 北美独立战争与美利坚合众的建立 1407
第一节 独立战争的背景 1407
二、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的政治思想 1410
三、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尖锐化 1413
第二节 独立战争的过程 1415
一、“列克星敦的枪声” 1415
二、《独立宣言》 1417
三、萨拉托加大捷 1421
四、最后的胜利 1422
第三节 独立战争后的人民斗争 1427
一、谢司起义 1427
二、1787年宪法 1429
第四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433
第一节 1789年大革命和君主立宪派的专政 1433
一、三级会议 1433
二、攻占巴士底狱 1440
三、八月法令 1440
四、《人权宣言》 1442
五、政治俱乐部 1445
六、1791年宪法 1447
七、立法议会 1449
八、对外战争 1450
二、吉伦特派上台 1451
一、1792年8月10日革命 1451
第二节 1792年的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451
三、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1452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453
五、忿激派的革命活动 1454
第三节 雅各宾派的专政 1459
一、雅各宾派上台 1459
二、1793年宪法 1459
三、雅各宾派的统治与对外战争的胜利 1461
四、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 1462
五、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1464
一、热月党人的统治 1469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1469
第一节 大革命后的法国 1469
二、督政府的统治和巴贝夫密谋 1472
三、“雾月政变”和拿破仑上台 1473
四、执政府的统治和《共和八年宪法》 1477
第二节 法兰西第一帝国 1480
一、帝国的建立和《法国民法典》 1480
二、拿破仑战争 1484
三、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1490
第三节 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1503
一、维也纳会议 1503
二、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1505
第一节 英国 1509
一、工业革命 1509
第六章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主要国家 1509
二、1832年的国会改革 1526
三、宪章运动 1527
第二节 法国 1530
一、1830年7月革命 1530
二、工业革命 1535
三、里昂工人起义 1537
一、维也纳会议后政治上的分裂 1538
二、关税同盟 1538
第三节 德国 1538
三、工业革命 1539
四、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539
第七章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541
第一节 独立前夕的拉丁美洲 1541
一、殖民制度 1541
二、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加深 1542
第二节 独立战争 1547
一、海地革命 1547
二、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 1549
三、巴西的独立 1558
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 1561
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561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5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561
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1563
第二节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 157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1570
二、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剩余价值思想的萌生 1571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 1573
四、《共产党宣言》 1573
第九章 1848年欧洲革命 1575
第一节 1848年法国革命 1575
一、巴黎二月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1575
二、六月起义 1578
三、路易·波拿巴政变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580
第二节 德意志革命 1585
一、三月柏林革命 1585
二、法兰克福议会 1586
三、反动势力的反攻 1588
四、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 1589
第三节 意大利革命 1592
第十章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 1595
第一节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1595
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595
二、1867年议会改革 1596
三、文官制度的改革 1600
四、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 1601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二帝国 1602
一、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1602
二、帝国危机 1603
三、普法战争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606
第三节 德意志的统一 1610
一、1848年革命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与统一问题 1610
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德国的统一 1613
一、意大利的统一问题 1618
第四节 意大利的统一 1618
二、1859年反奥战争 1622
三、西西里起义 1622
四、统一的完成 1624
第五节 俄国1861年改革 1626
一、十二月党人起义 1626
二、俄国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家 1628
三、克里米亚战争 1631
四、1861年改革 1632
第十一章 美国南北战争 1635
第一节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 1635
一、领土扩张和西部的开发 1635
二、两种制度的矛盾 1637
三、约翰·布朗起义 1639
第二节 南北战争 1641
一、内战的爆发 1641
二、内战的进程 1643
三、战后南方的重建 1651
第十二章 日本明治维新 1655
第一节 幕府统治的危机 1655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655
二、民族危机的加深 1657
三、倒幕运动 1659
二、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1663
一、明治政府的确立 1663
第二节 明治维新 1663
三、发展资本主义的三大政策 1665
第十三章 近代中国 1669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669
一、禁烟运动 1669
二、鸦片战争 1675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84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动 1684
二、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686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691
四、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1693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697
第三节 洋务运动 1697
二、兴办军事工业 1698
三、新式陆海军的创建 1700
四、创办民用工业 1701
五、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堂 1702
六、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1702
第四节 中法、中日战争 1706
一、中国边疆危机 1706
二、中法战争 1707
三、中日战争 1709
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713
第五节 戊戌变法运动 1717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717
二、维新变法运动 1718
第六节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730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730
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731
四、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和《辛丑条约》的订立 1738
第十四章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743
第一节 第一国际 1743
一、第一国际创立的历史条件 1743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1744
三、第一国际的前期活动 1746
四、第一国际的解散 1748
第二节 巴黎公社 1751
一、国防政府的投降政策 1751
二、巴黎公社的诞生 1753
三、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1753
四、巴黎公社的失败 1755
第十五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75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757
一、第二次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 1757
二、垄断资本统治的确立 1758
一、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 1760
第二节 英国 1760
二、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 1762
三、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强 1764
第三节 法国 1766
一、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形成 1766
二、共产党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1767
第四节 德国 1770
一、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形成 1770
二、容克资产阶级的内外政策 1771
第五节 美国 1774
一、托拉斯帝国主义的形成 1774
二、两党政治和对内对外政策 1775
三、黑人运动 1777
第六节 俄国 1778
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 1778
二、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强 1779
第七节 日本 1781
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 1781
二、自由民权运动 1782
三、帝国宪法 1784
四、日本的对外侵略 1784
一、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政党的建立 1787
第十六章 第二国际 1787
第一节 第二国际的建立 1787
二、巴黎代表大会与第二国际的建立 1789
第二节 第二国际的活动 1791
一、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1791
二、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1792
三、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 1794
四、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 1794
五、第二国际的破产 1795
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97
二、近代化学的成就 1797
第十七章 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797
第一节 科学技术 1797
三、光学的成就 1804
四、天文学的成就 1805
五、地质学的成就 1806
六、生物学的成就 1807
七、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809
第二节 社会政治思想 1814
一、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1814
二、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 1817
三、功利主义政治观 1827
四、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新流派 1836
一、古典文学 1842
第三节 文学 1842
二、启蒙主义文学 1844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854
四、浪漫主义文学 1867
五、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1876
第四节 近代音乐和绘画 1878
一、近代音乐 1878
二、近代绘画 1898
第四编 世界现代史 1959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局势 1959
第一节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959
一、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1959
二、欧洲的经济优势 1960
三、欧洲的军事优势 1961
第二节 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1962
一、美国的兴起 1962
二、日本的兴起 1967
第三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 1972
一、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972
二、帝国主义掀起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1976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与1905年革命 1979
一、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1979
二、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1979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1981
四、1905年革命 1982
第五节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986
一、中国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86
二、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996
三、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高潮 1996
四、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2001
五、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2002
六、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 2003
七、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2004
八、古巴的解放战争 2004
九、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2008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011
第一节 大战的前奏 2011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1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012
三、和平裁军和扩军备战 2020
四、战争危机的增长 2022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6
一、战争的爆发 2026
二、战争的性质 2032
三、1914年的战况 2034
四、1915年的战况 2044
五、1916年的战况 2048
六、1917年的战争进程与美国参战 2057
七、战争的结束 2059
第三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三十年代的苏联 2063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 2063
一、俄国二月革命 2063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068
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2072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075
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075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2077
三、国内战争的开始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2079
四、粉碎白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2081
一、内战结束后的国内形势 2085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建立 2085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86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 2089
四、列宁的逝世和恢复时期的终结 20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95
一、联共(布)中央内部斗争 2095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 2097
三、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2100
四、五年计划的实施 2103
第五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2106
一、1936年宪法 2106
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肃反运动 2109
三、对外政策 2114
第四章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2117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2117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 2117
二、德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柏林工人的一月起义 2122
三、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2123
四、魏玛共和国 2124
第二节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2127
一、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2127
二、匈牙利共产党的诞生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2127
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 2129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 2131
第一节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2135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135
第五章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 2135
二、阿富汗的独立和改革运动 2142
三、伊朗的民族解放斗争 2144
四、沙特阿拉伯的建立 2146
五、印度独立运动的高涨 2147
六、朝鲜“三·一”起义 2154
七、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 2155
八、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 2155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157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2157
二、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 2160
三、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 2163
四、新文化运动 2164
五、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69
六、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 2174
七、北伐战争 2179
八、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182
九、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183
第三节 非洲的政治经济状况 2187
一、列强对非洲的掠夺及非洲的社会变迁 2187
二、埃及独立运动的胜利 2193
三、摩洛哥里夫起义 2198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革命活动 2202
一、独立后拉丁美洲政治经济状况 2202
二、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2203
三、阿根廷的工农运动 2209
四、20世纪上半叶的巴西 2210
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213
第一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2213
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计划 2213
二、巴黎和会和列强之间的矛盾 2218
三、《凡尔赛条约》和凡尔赛体系的确立 2222
四、国际联盟的建立 2225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2228
一、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区域的矛盾 2228
二、海军军备竞赛 2229
三、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231
四、《四国条约》 2233
五、《五国海军条约》 2234
六、中国问题和《九国公约》 2236
第一节 苏俄国际地位的提高 2241
一、热那亚会议 2241
第七章 20年代的国际关系 2241
二、《拉巴洛条约》 2242
第二节 德国赔款问题 2244
一、德国的赔款问题 2244
二、道威斯计划 2245
三、杨格计划 2247
第三节 欧洲集体安全问题 2249
一、战后欧洲集体安全问题 2249
二、《洛迦诺公约》 2250
三、《非战公约》 2252
四、国联裁军会议 2254
一、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2257
第四节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257
二、法国的相对稳定发展 2260
三、英国的衰落 2262
四、德国经济的复兴 2267
五、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 2268
六、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党内阁的建立 2271
第八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279
第一节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279
一、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 2279
二、经济危机的后果 2281
三、危机的根源 2282
一、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283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 2283
二、罗斯福新政 2285
第三节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英国和法国 2295
一、英国的反危机措施 2296
二、危机年代的法国政局 2296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299
一、经济危机和纳粹党的兴起 2299
二、啤酒店暴动 2302
三、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 2306
四、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 2309
一、经济危机和扩军备战活动 2322
第五节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322
二、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侵略战争的斗争 2323
第六节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325
一、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猖獗 2325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2325
三、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327
第七节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332
一、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2332
二、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2335
第九章 走过世界大战 2339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2339
第二节 日本侵略中国和国际联盟的妥协 2344
第三节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苏日关系 2347
第四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与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 2349
第五节 德、意颠覆西班牙战争与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2355
第六节 德日意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2364
第七节 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 2368
第八节 《慕尼黑协定》 2371
第九节 德国侵吞捷克和波兰危机 2374
第十节 美国奉行的孤立政策 2378
第十一节 苏联争取集体安全的外交政策 2382
第十二节 苏、英、法三国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协定 2384
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和德国称霸欧洲 2387
一、德国入侵波兰--大战爆发 2387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2387
二、英法隔岸观火与苏联趁火打劫 2394
三、德国进攻丹、挪、荷、比、卢、法与法国战败投降 2399
四、德、英不列颠空战 2409
五、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2417
六、德、意入侵非洲东部和北部 2420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426
一、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2426
二、苏德战争爆发 2429
三、莫斯科会战 2434
四、日本偷袭珍珠港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436
五、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与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444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库尔斯克战役 2447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和意大利的败降 2447
二、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的投降 2457
三、美、日中途岛与瓜岛海战 2460
第四节 同盟国的战略反攻和德国的败降 2474
一、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2474
二、苏军战略反攻与美英开辟第二战场 2477
三、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486
四、攻克柏林战役 2493
一、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2497
一、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华北危机 2502
第五节 中国的抗日战争 2502
二、全面抗战的爆发 2505
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506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2508
五、敌后战场的开辟 2512
六、国民党各战区的冬季攻势 2514
七、国民党入缅远征军 2516
八、敌后游击战争和百团大战 2519
九、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和豫湘桂战役 2521
十、苏联对日宣战和苏联红军出击东北 2522
十一、中国军民大反攻 2523
第六节 日本的败降和战争的胜利结束 2526
一、苏联对日宣战 2526
二、美国用原子弹袭击日本广岛、长崎 2528
三、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 2534
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539
一、战后盟国对世界和平的设想 2541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的确定 2541
第一章 雅尔塔体系的确定和对战败国的处置 2541
第五编 世界当代史 2541
二、美、英、苏三国首脑确定“雅尔塔体系” 2543
三、巴黎和会举行 2545
第二节 两个德国的形成及美对日独占 2546
一、两个德国的形成 2546
二、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旧金山片面对日和约 2548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建立 2551
一、联合国正式成立 2551
二、联合国的组织机构 2553
三、布雷顿森林会议和关贸总协定 2555
四、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举行 2557
五、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 2558
第二章 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和战后初期的西欧、日本 2561
第一节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561
一、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2561
二、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563
三、美国世界战略的调整 2565
一、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2567
第二节 西欧各国政局 2567
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 2570
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2571
四、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和民主化改造 2572
第三节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日本的民主改革 2574
一、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574
二、日本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2576
第三章 战后苏联以及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579
第一节 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 2579
一、苏联成为世界军事政治强国 2579
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2580
四、苏联“医生谋杀案” 2581
三、列宁格勒案件 2581
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出版 2583
六、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2584
七、斯大林逝世 2584
第二节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588
一、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588
二、东欧各国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 2591
三、东欧各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2592
四、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2594
五、苏南冲突 259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597
二、中国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598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2600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00
五、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602
第四节 其他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604
一、南北朝鲜分立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2604
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2606
三、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2607
第五节 古巴革命 2609
一、巴蒂斯塔实行暴政 2609
二、“七二六”运动 2610
一、美苏关系的变化 2613
第一节 冷战的兴起 2613
第四章 冷战的兴起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2613
二、伊朗与土耳其问题 2615
三、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616
四、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 2617
五、杜鲁门主义 2619
六、马歇尔计划 2621
七、“柏林危机”与德国的分裂 2623
第二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2626
一、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建立 2626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627
三、杜鲁门第四点计划 2629
四、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 2632
五、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 2633
六、“经互会”的建立 2634
七、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637
第三节 两极核竞赛 2638
一、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2638
二、美国试爆第一颗氢弹成功 2639
三、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640
四、苏联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641
二、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立 2643
一、二战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影响 2643
第一节 亚洲民族国家的普遍独立 2643
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亚洲 2643
三、印度尼西亚独立 2649
四、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独立 2653
五、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的独立 2655
六、以色列国成立 2657
七、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 2658
八、亚太地区诸小国的独立 2662
九、朝鲜战争 2665
第二节 亚洲国家登上世界舞台 2669
一、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2669
二、东南亚国家联盟 2671
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 2672
第六章 战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发展 2679
第一节 战后非洲概况 2679
第二节 北非的民族独立运动 2681
一、埃及“七月革命” 2681
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2684
三、苏丹的独立 2686
四、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独立 2686
第三节 西非的民族独立 2687
一、西非非殖民化的特点 2687
二、加纳 2688
三、尼日利亚 2690
四、利比里亚 2692
五、几内亚独立 2692
第四节 中非和东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2694
一、刚果 2694
二、乌干达 2695
三、中非共和国 2696
四、卢旺达和布隆迪 2696
五、坦桑尼亚 2698
六、肯尼亚 2699
第五节 非洲之角的战争与饥饿 2701
一、埃塞俄比亚 2701
三、索马里 2702
二、苏丹 2702
四、吉布提 2703
五、利比亚 2703
第六节 南部非洲 2706
一、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2706
二、南非 2709
三、安哥拉 2715
四、纳米比亚 2717
五、莫桑比克 2718
第七节 战后拉丁美洲的独立与发展 2720
一、“7·26运动”与古巴的革命战争 2721
二、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和危地马拉民主政府的建立 2725
三、玻利维亚人民起义 2727
四、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胜利 2727
五、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 2728
六、加勒比地区诸国的独立 2730
第七章 第三次技术革命 2731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 273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军备竞赛的刺激 2731
二、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 2732
三、国际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创造的条件 2732
第二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2734
一、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2734
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2736
三、空间技术的发展 2739
四、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743
五、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 2744
第三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2746
第八章 5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2751
第一节 概述 2751
第二节 从杜鲁门到约翰逊 2758
一、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与“就业法” 2758
二、麦卡锡主义 2760
三、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 2762
四、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2766
一、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和水门事件 2778
第三节 从尼克松到布什 2778
二、福特和卡特政府时期的美国 2781
三、里根革命 2786
四、布什入主白宫 2795
第九章 50年代到80年代的西欧和日本 2797
第一节 联邦德国 2797
一、联邦德国的兴起 2797
二、阿登纳与联邦德国的奇迹 2799
三、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2802
四、斯密特、科尔时期的联邦德国 2804
一、戴高乐时期的法国 2807
第二节 法国 2807
二、五月风暴与戴高乐的引退 2811
三、蓬皮杜时期的法国 2813
四、德斯坦时期的法国 2815
五、密特朗时期的法国 2816
第三节 英国 2821
一、从艾德礼到威尔逊时期的英国 2821
二、从希思到撒切尔时期的英国 2825
第四节 意大利 2834
一、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 2834
二、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意大利 2835
一、西欧一体化的初创时期 2838
第五节 西欧一体化进程 2838
二、西欧一体化的目标与进程 2841
三、西欧一体化对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影响 2844
第六节 战后日本 2846
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2846
二、自民党政府及其政策 2849
三、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859
第十章 50年代到80年代的苏联 2861
第一节 马林科夫执政 2861
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领导班子的建立 2861
二、贝利亚事件 2864
三、马林科夫政府的内外政策 2865
四、马林科夫辞职 2871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 2874
一、赫鲁晓夫上台 2874
二、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2876
三、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改革 2883
四、赫鲁晓夫下台 2890
五、思想文化政策的调整和“解冻”思潮的兴起 2893
六、赫鲁晓夫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2897
第三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治事件 2901
一、苏南关系恢复 2901
二、波兰波兹南事件 2904
三、匈牙利悲剧 2906
四、中苏裂痕显现 2912
五、中苏大论战 2915
第四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2921
一、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的改革和调整 2921
二、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停滞和后退 2928
三、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理论 2930
第五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扩张 2933
一、“布拉格之春”的夭折 2933
二、珍宝岛事件 2937
三、援越侵柬反华 2938
四、在东欧推行“勃列日涅夫主义” 2940
六、入侵阿富汗 2941
五、支持印度入侵巴基斯坦 2941
七、对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渗透 2944
第六节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的苏联 2946
一、安德罗波夫时期的调整和改革 2946
二、契尔年科的短暂执政 2948
第七节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 2950
一、戈尔巴夭夫其人 2950
二、戈尔巴夭夫执政初期的决策和措施 2951
第一节 东欧政局的剧变 2957
一、东欧剧变的原因 2957
第十一章 苏东政局的突变 2957
二、波兰的政局变迁 2960
三、匈牙利政局的变化 2962
四、捷克斯洛伐克政局的变化 2965
五、保加利亚 2968
六、罗马尼亚 2969
七、南斯拉夫的分裂 2972
八、阿尔巴尼亚 2974
第二节 德国的再度统一 2978
一、民主德国的政治危机 2978
二、两德的统一 2981
一、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高层领导的分化 2983
第三节 苏联的解体 2983
二、政治改革和社会动荡 2984
三、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2987
四、八·一九事变和苏联的解体 2990
五、独联体的成立和戈尔巴乔夫下台 2992
第四节 冷战的终结 2997
一、经互会的活动及其终结 2997
二、华约的瓦解 2998
三、北约的战略调整 3000
第一节 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3005
一、“一超多强”格局 3005
第十二章 雅尔塔体系终结后的世界形势 3005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3007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3008
第二节 世界仍然存在冲突与危险 3011
一、“北约东扩” 3011
二、地区冲突 3012
第三节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3015
一、难民问题 3015
二、环境与发展问题 3016
三、反毒问题 3024
四、艾滋病问题 3027
五、人口问题 3031
六、腐败问题 3032
第十三章 战后绵延不断的中东战争 3035
第一节 中东的战略地位 3035
第二节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3039
第三节 第一次中东战争 3047
第四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 3053
一、苏伊士运河事件 3053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 3056
第五节 第三次中东战争 3060
第六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 3065
第七节 第五次中东战争 3069
一、《埃以和平条约》 3069
二、黎巴嫩战争 3071
三、中东和谈 3073
第八节 两伊战争 3081
一、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3081
二、伊拉克 3083
三、两伊战争 3085
第九节 海湾战争 3089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3089
二、海湾战争 3090
第十节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 3095
一、农业部大楼核查风波 3095
二、“禁飞区”冲突 3096
三、1996年的武器核查危机 3097
四、1998年的战争危机 3098
第十四章 当代加拿大 3103
第一节 战后加拿大经济的繁荣 3103
第二节 战后加拿大的外交 3106
一、冷战时的加拿大外交 3106
二、特鲁多时期加拿大外交 3107
第三节 加拿大的政治 3113
一、加拿大的政党 3113
二、加拿大联邦制危机 3114
第十五章 亚太地区的繁荣 3119
第一节 亚太地区的崛起 3119
一、中国台湾 3122
第二节 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 3122
二、中国香港 3124
三、新加坡 3126
四、韩国 3129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联盟 3134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建立 3134
二、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 3138
第四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142
一、澳大利亚 3142
二、新西兰 3145
一、尼赫鲁时期 3148
第五节 印度共和国 3148
二、英·甘地与拉·甘地执政时期 3150
第十六章 90年代的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 3155
第一节 美国 3155
一、布什时期的社会危机 3155
二、克林顿时期美国的重振 3156
三、强调美国“继续在世界发挥领导作用” 3161
四、美国和欧盟、俄国 3162
五、美国与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国 3165
第二节 俄罗斯 3171
一、俄罗斯经济改革 3171
二、俄罗斯政坛 3175
三、俄罗斯与车臣问题 3179
四、俄罗斯与中国、欧盟和日本 3183
第三节 西欧各国 3187
一、德国东部地区的经济转轨 3187
二、英国后撒切尔时代 3188
三、法国希拉克总统的政策调整 3193
四、意大利的政治风暴 3195
第四节 欧洲联盟 3198
第五节 日本 3201
一、日本经济的衰退 3201
二、日本的政党纷争 3202
三、走向政治大国 3205
四、日本与美国、中国、俄国 3207
第十七章 当代中国 3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全国的胜利 3213
一、和平解放西藏 3213
二、抗美援朝战争 3213
三、1954年宪法 3216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3220
五、粉碎高、饶反党联盟 3222
六、新中国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 3225
一、中共八大和八大路线 3231
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231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231
三、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 3233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233
第三节 十年文化大革命 3237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3237
二、全国大动乱 3239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241
四、艰难中的外交工作 3245
五、动乱中的经济和文化 32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260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3260
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3261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展开 3261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3263
五、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65
六、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3267
七、1989年的政治风波 3269
八、9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3272
九、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3275
十、“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3278
第十八章 波黑战争 3283
第一节 独立狂潮引发“内战” 3283
一、波黑战火燃起 3286
第二节 波黑战争 3286
二、西方大国干涉波黑内战 3287
三、万斯-欧文计划 3287
四、和平来之不易 3288
第十九章 科索沃战争 3291
第一节 科索沃危机 3291
一、巴尔干新的火药库--科索沃 3291
二、国际社会插手科索沃 3294
三、朗布依埃和谈流产 3295
第二节 科索沃战争 3297
一、北约发动空袭 3297
二、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北约轰炸南联盟 3299
三、科索沃和平计划开始实施 3300
四、科索沃战争遗留问题 3301
第二十章 现代欧美文化 3303
第一节 现代西方哲学 3303
一、实用主义哲学 3304
二、分析哲学 3306
三、存在主义哲学 3308
四、新托马斯主义哲学 3310
五、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3313
六、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批判理论 3316
七、精神分析学 3318
一、凯恩斯学派 3321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小手画出大世界 恐龙世界》登亚编绘 200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365奇趣英语乐园 世界民间故事》爱思得图书国际企业 2018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2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
- 《乐队伴奏长笛世界名曲集 4》芭芭拉·哈斯勒-哈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