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史  第2册  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中国哲学史  第2册  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中国哲学史 第2册 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继愈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3
  • ISBN:2001·115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第2册 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目录

第三篇 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秦一汉)的哲学思想(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 3

第一章 秦汉时代的社会经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与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3

第一节 社会经济状况与阶级斗争 3

第五节 积极意义的“无为”政治理想 6

第二节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7

第三节 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9

第二章 秦和汉初地主阶级建立封建专制统一王朝的哲学思想和反映小农利益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16

第一节 秦王朝统一前夕地主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王朝的思想 16

第二节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唯心主义体系 18

第三节 《中庸》的神秘主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2

第四节 《孝经》——封建伦理化的神秘主义世界观 25

第五节 《礼运》中反映小农利益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28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0

第—节 《内经》的唯物主义思想 30

第二节 《内经》的辩证法思想和它在哲学上的意义 33

第四章 汉初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7

第一节 汉初提倡黄老思想的政治作用 37

第二节 陆贾的唯物主义思想及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38

第三节 贾谊的唯物主义思想 43

第五章 《淮南鸿烈》中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48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气一元论学说的系统化 48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形神关系论 53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5

第四节 因时而变的社会历史观 58

第一节 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尊君、一统的政治理论 64

第六章 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哲学体系 64

第二节 天人威应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67

第三节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72

第四节 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74

第五节 建立四大绳索的道德观 76

第六节 “三统”、“三正”的循环论的唯心史观 79

第七章 司马迁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83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所代表的阶级 83

第二节 唯物主义自然观 84

第三节 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89

第八章 谶纬和《白虎通》的宗教神学——对董仲舒宗教神学的发展 95

第一节 谶纬迷信的流行 95

第二节 《白虎通》的神学世界观 98

第一节 扬雄的唯物主义倾向及其反对谶纬、神仙迷信的斗争 102

第九章 扬雄、桓谭反对谶纬、神仙迷信的无神论思想 102

第二节 扬雄《太玄》的形而上学体系 105

第三节 桓谭对谶纬迷信思想的批判 108

第四节 桓谭的唯物主义形神论 110

第十章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 113

第一节 王充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的产生 113

第二节 反对目的论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15

第三节 无神论思想 121

第四节 注重效验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25

第五节 对崇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批判 129

第六节 命定论和人性论 133

第七节 王充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138

第—节 汉末封建王朝的危机和阶级斗争的激化 141

第十一章 仲长统的唯物主义思想 141

第二节 唯物主义思想 142

第三节 注重人事的历史治乱观 145

第四篇 中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门阀地主阶级统治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哲学思想(公元220午—公元589午) 15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 15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151

第二节 科学的发展 154

第三节 魏晋玄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和南北朝佛教与反佛教思想的斗争 155

第二章 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161

第一节 唯心主义的贵无论的产生 162

第二节 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166

第三节 “言不尽意”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 174

第四节 “名教”出于“自然” 177

第一节 嵇康的生平、社会活动和唯物主义思想 182

第三章 嵇康的唯的主义思想和阮籍对名教自然的折衷主庣 182

第二节 嵇康思想中名敦与自然的矛盾 186

第三节 阮籍对名教与自然的折衷主义 189

第四章 杨泉、裴颢、欧阳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 193

第一节 杨泉《物理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193

第二节 裴顦的《崇有论》反对以无为本的思想 196

第三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200

第四节 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202

第五章 郭象“玄冥”“独化”的神秘主义世界观 210

第一节 郭象对《庄子》唯心主义的发展 210

第二节 “玄冥”“独化”学说 212

第三节 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219

第四节 从诡辩论到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 220

第五节 “名敌”即“自然” 224

第六章 《列子》书中的享乐主义和宿命论思想 226

第—节 《列子》书的时代及其复杂内容 226

第二节 《杨朱》篇中反映的门阀士族腐朽享乐思想 226

第三节 《力命》篇的宿命论思想 228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思想 231

第一节 原始道歉 231

第二节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232

第三节 道教与佛教宗教思想的相互影响 238

第四节 佛道两教斗争的实质 240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 243

第一节 东汉时期佛教与神仙方术思想的结合 243

第二节 道安与慧远的般若学——魏晋玄学化的佛教学说 244

第三节 僧肇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 251

第四节 竺道生的涅盘佛性学说和顿悟说 259

第五节 梁武帝萧衍的神不灭论 264

第九章 范缜反佛教思想的先驱 268

第一节 戴达的反因果报应思想 269

第二节 何承天反对佛教思想的斗争 271

第三节 刘峻的无神论思想 274

第十章 范缜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277

第一节 范缜神灭论思想的产生 277

第二节 对因果报应的驳斥 281

第三节 形种关系的唯物主义论证 283

第四节 《神灭论》的历史意义 2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