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以西方教育伦理为参照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以西方教育伦理为参照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以西方教育伦理为参照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耿有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66734
  • 页数:4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儒家教育伦理研究专著。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以西方教育伦理为参照》目录

导论 1

1.理想国的文化设计与教育原理的选择 1

(1)儒家构想的理想国与西方文化中的理想国 3

(2)中西理想国的教育理念及其基本原理 13

2.基本概念的界定 21

(1)孔子与儒家 21

(2)儒家教育伦理 37

(3)“成德之教” 40

3.儒家教育伦理逻辑结构 47

理念篇 55

一 人性理念与性善教育 55

1.人性预设与思维模式 56

(1)人性的源流 56

(2)善恶的理据 69

(3)人性的理念 79

2.性善论与成德论 83

(1)性善的信仰 84

(2)善性与成德 89

(3)成德的金律 93

3.性善教育的文化设计 99

(1)人性终善教育 99

(2)德性涵养教育 106

(3)性善主体教育 110

(4)西方德性教育 112

二 人伦理念与人道教育 118

1.人伦设计与世俗情怀 119

(1)人伦的诠释 119

(2)五伦的含蕴 126

(3)人伦的理念 134

2.明人伦与成德论 140

(1)成德真谛:明人伦 141

(2)成德人格:伦理人 145

(3)人格范型:圣人君子 149

(4)西方哲学王人格 155

3.人道教育的文化设计 158

(1)“五伦”即“五教” 158

(2)人伦教化与文化传统 164

(3)尊王明伦与政治秩序 170

三 至善理念与崇善教育 175

1.至善构想与民族精神 177

(1)“至善”与“幸福” 177

(2)“至善”与“圆善” 183

(3)至善的原理 185

2.至善论与成德论 188

(1)“中庸”与“中道” 189

(2)仁、义、礼、诚 195

(3)成德的条目 199

3.崇善教育的文化设计 204

(1)主体明德教育 204

(2)新民育人教育 208

(3)崇德实践教育 213

(4)上帝与真善美教育 216

实践篇 227

四 修身之道与生命教育 227

1.伦理文化中的生命设计 227

(1)“身”与“心” 228

(2)“灵”与“肉” 231

(3)“心”“灵”与伦理判断 234

2.性善本位的修身之道 239

(1)“正心”之道 240

(2)修“身”养“性” 243

(3)正义与和谐 247

3.生命教育的文化设计 249

(1)性命观教育 249

(2)人道观教育 252

(3)道德自律教育 255

五 齐家之道与家庭教育 258

1.儒家伦理文化中的家庭 259

(1)儒“家”的结构关系 259

(2)人性修养与家庭 262

(3)人伦教育与家庭 264

2.人伦本位的齐家之道 268

(1)“情”本位的家庭 269

(2)“情”文化的影响 273

(3)孝悌的原理 276

3.家庭教育的文化设计 282

(1)差爱教育 283

(2)感恩教育 287

(3)和合教育 290

六 教化之道与社会教育 296

1.以“伦理”组织社会 297

(1)“偶性化”个人 297

(2)以道德代宗教 301

(3)伦理理念的变迁 306

(4)西方契约型社会 308

2.政教合一的教化之道 310

(1)“五伦”—“三纲五常” 311

(2)伦理推进政治教化 314

(3)伦理—政治教化原理 318

(4)西方公民教育 321

3.社会教育的文化设计 326

(1)忠信教育 326

(2)义利教育 330

(3)礼乐教育 332

(4)人格教育 334

七 普世之道与理想教育 337

1.“家天下”的世界文化 338

(1)道德四级:身—家—国—天下 339

(2)四级结构的伦理意蕴 345

2.至善本位的普世之道 347

(1)个体至善的“修道” 348

(2)社会至善的“齐治之道” 349

(3)天下至善的“平道” 351

3.普世教育的文化设计 353

(1)恕德教育 353

(2)和谐教育 355

(3)大同教育 359

师道篇 365

八 施教纲领与教育宗旨 365

1.“志道”与教育主旨 367

(1)仁道与正义之道 367

(2)谁掌握道统 369

(3)学道与传道 372

2.“据德依仁”与教育德性 374

(1)“基德论” 374

(2)“仁”核与正义之核 376

(3)道德“仁”格 377

3.“游艺”与教育内涵 378

(1)“六艺”与“七艺” 379

(2)“六艺”的结构 383

(3)“游艺”的原理 386

九 为师之责与教育义务 389

1.“传道”与传授知识 390

(1)“道”与“知识” 390

(2)“传道”与“辩论” 394

(3)“尊德性”与“爱真理” 396

2.“授业”与“授知” 399

(1)“道德之业”与“知识之业” 399

(2)“体验之知”与“辩论之知” 401

(3)“尊师重道”与“尤爱真理” 404

3.“解惑”与“辩术” 406

(1)“德之惑”与“知之惑” 406

(2)“现世之惑”与“来世之惑” 410

(3)“圣人之教”与“上帝之教” 412

十 施教德目与教育范畴 418

1.智慧与教育之智 419

2.勇敢与教育之勇 425

3.教育之礼义与节制 428

4.教育之仁德与正义 432

十一 为师之法与教育品性 436

1.人性理念与教育方法 437

(1)人性平等与有教无类 437

(2)尊重个性与因材施教 440

(3)心性教育 442

2.人伦理念与教育方法 445

(1)以身作则与不言之教 445

(2)学而不厌与教师素质 448

(3)人格感化与教育人格 450

3.至善理念与教育方法 451

(1)主善为师与教育崇善 451

(2)启发诱导与真知追求 452

(3)诲人不倦与教育美德 454

结语 儒家教育伦理与中国人的道德教育 456

1.儒家教育伦理的基本精神及其文化理路 457

2.中国人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及其现实合理性 461

3.儒家师道精神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465

参考文献 469

后记 4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