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B.康斯坦丁诺夫主编;袁任达,伊尔哲译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76
  • ISBN:2002·224
  • 页数:621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目录

导论 6

第一章 哲学,哲学的对象和哲学在各门科学中的地位 6

一、哲学的对象这一概念的发展 8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1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9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对象,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21

五、哲学的党性 28

第二章 马克国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34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和政治前提 34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 3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十九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 40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中的革命 42

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50

辩证唯物主义 58

第三章 物质及其存在的基本形式 58

一、哲学的物质观 58

二、运动及其基本形式 67

三、空间和时间 72

四、世界的统一性 82

第四章 意识是具有高度组织的物质的特性 88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8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92

三、反映形式的进化 101

四、意识和语言,它们的起源和相互联系 103

五、关于思维的模拟 108

第五章 普遍的辩证发展规律 111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11

二、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规律 117

三、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 126

四、否定的否定规律 137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146

一、辩证法范畴概述 146

二、单一、特殊和一般 149

三、原因和结果 154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162

五、可能性和现实 167

六、内容和形式 171

七、本质和现象 175

第七章 人的认识的性质 179

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 179

二、主体和客体 183

三、实践。认识的社会历史性 186

四、知识是精神对现实的把握。反映原则 189

五、语言是知识存在的形式。记号和意义 192

六、客观真理 196

七、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201

第八章 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206

一、认识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206

二、知识的水平:经验的和理论的,抽象的和具体的。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211

三、历史的和逻辑的。思维再现客体的形式 217

四、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224

五、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直觉 226

六、知识在实践中的实现 231

七、知识和价值 235

第九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和方式 238

一、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38

二、取得经验知识的方法 241

三、发展知识的方法 244

历史唯物主义 252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 252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252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256

三、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客观性质 260

四、人们的自觉活动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自由和必然性 267

第十一章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73

一、社会和自然界,它们的相互作用 273

二、社会生产力。生产力体系中的人 287

三、生产关系 296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 300

第十二章 社会经济形态,世界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10

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 310

二、社会经济形态的结构。基础和上层建筑 314

三、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20

第十三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 330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330

二、社会结构及其变化 337

三、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形式和阶级组织的形式 345

四、阶级消灭的历史必然性 357

第十四章 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部落、部族、民族 366

一、氏族和部落是阶级出现以前的社会中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 366

二、阶级的产生和人们共同体形式的发展。部族。民族 368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关系 372

四、共产主义和民族的未来 379

第十五章 社会的政治组织 382

一、从社会的非政治组织(公社组织)向政治组织的过渡 382

二、政治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89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组织 396

四、现今历史时代和社会的政治组织 401

第十六章 社会革命 405

一、社会革命是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性 406

二、革命的历史类型 414

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 420

四、现代世界革命过程的性质 426

第十七章 社会意识的结构和形式 437

一、精神文化的概念 437

二、心理和意识形态 440

三、社会意识的形式及其社会职能和特点 447

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64

五、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 469

六、当代各种思想的斗争 471

第十八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75

一、科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475

二、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480

三、科学技术革命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抗 489

第十九章 社会和个人 499

一、什么是个人? 499

二、社会、社会集团和个人的利益 503

三、集体和个人 508

第二十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17

一、关于人民和个人的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17

二、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科学观点 523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28

四、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袖的历史作用 532

第二十一章 历史进步 538

一、历史进步的实质 538

二、历史进步的标准 545

三、阶级剥削社会中社会进步的对抗性质 548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历史进步的特征 550

五、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中的历史进步问题 553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批判 560

第二十二章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560

一、资本主义总危机和现代唯心主义的特点 560

二、新实证主义——唯心主义的“科学的哲学” 565

三、现代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 573

四、二十世纪的宗教哲学。新托马斯主义 584

第二十三章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 595

一、资产阶级历史哲学 596

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 603

三、资产阶级经验社会学 612

结束语 6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