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大学法律教程  上
大学法律教程  上

大学法律教程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先林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2009091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大学法律教程 上》目录

前言 1

导论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3

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8

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13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21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 21

一、法的概念和本质 21

二、法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法的历史类型 24

三、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系 2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28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28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职能和作用 30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34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34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35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38

一、社会主义法创制的概念、特点和阶段 38

二、社会主义法创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8

三、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和分类 40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41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42

六、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43

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43

一、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43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点 44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45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效力 46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解释 47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遵守和违法 48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51

第一节 宪法概述 51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51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52

三、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3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55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7

三、选举制度 58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59

五、经济制度 61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3

一、公民 63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63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67

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68

五、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69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71

一、国家机构概述 71

二、国家机构体系 71

三、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74

第五节 树立宪法权威 保障宪法实施 76

一、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 76

二、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76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78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78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 78

二、行政法律关系 79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2

第二节 行政机关和行政责任 83

一、行政机关 83

二、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 85

三、国家公务员 87

四、行政责任 88

第三节 行政行为和行政法制监督 91

一、行政行为概述 91

二、行政许可 92

三、行政处罚 95

四、行政法制监督 98

第四节 行政救济 99

一、行政救济概述 99

二、行政复议 100

三、行政赔偿 103

第五节 相关法律制度选介 105

一、教育法 105

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07

三、国家安全法 108

第四章 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11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11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11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112

第二节 民事主体 113

一、自然人 113

二、法人 115

三、其他民事主体 117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118

一、民事法律行为 118

二、代理 120

第四节 民事权利 123

一、物权 123

二、债权 125

三、人身权 126

四、知识产权 127

第五节 合同法 128

一、合同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128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29

三、合同的订立 129

四、合同的效力 131

五、合同的履行 133

六、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135

七、合同责任 137

第六节 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 139

一、民事责任 139

二、诉讼时效 142

第五章 婚姻法和继承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45

第一节 婚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45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45

二、结婚 147

三、家庭关系 150

四、离婚 153

五、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155

第二节 继承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57

一、继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57

二、法定继承 158

三、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161

四、遗产的处理 164

五、继承权的接受、放弃和丧失 166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68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概述 168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168

二、知识产权机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70

三、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 172

第二节 著作权法律制度 173

一、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173

二、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74

三、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期 176

四、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177

五、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若干特殊问题 178

第三节 专利法律制度 180

一、专利、专利制度与专利法 180

二、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181

三、专利权的获得 182

四、专利权的内容及其限制 184

五、专利权的保护 185

第四节 商标法律制度 186

一、商标与商标法 186

二、商标权 187

三、商标注册 189

四、对商标使用的管理 190

五、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191

第七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194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194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194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 196

第二节 企业公司法律制度 197

一、企业法概述 197

二、公司法 200

三、合伙企业法 206

四、个人独资企业法 210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211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211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15

第四节 税收法律制度 218

一、税收与税法概述 218

二、现行税法所确定的主要税种 219

三、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 224

第五节 劳动法律制度 226

一、劳动法概述 226

二、劳动合同制度 229

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232

第六节 环境法律制度 234

一、环境与环境法概述 234

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34

三、环境法律责任 235

第八章 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237

第一节 刑法概述 237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237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238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239

第二节 犯罪 242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42

二、犯罪构成 243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50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252

五、共同犯罪 254

第三节 刑罚 257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258

二、刑罚的种类 258

三、刑罚的具体应用 262

第四节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 269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269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270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71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72

五、侵犯财产罪 273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74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275

八、贪污贿赂罪 276

九、渎职罪 277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278

第九章 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280

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 280

一、诉讼法的概念 280

二、诉讼法的作用 280

三、诉讼法的分类 281

四、诉讼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81

五、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82

六、诉讼证据 283

七、司法体制改革 285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286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286

二、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288

三、民事诉讼参加人 291

四、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财产保全 293

五、民事诉讼程序 295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302

一、行政诉讼法概述 302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04

三、行政诉讼参加人 306

四、行政诉讼程序 309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313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313

二、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314

三、刑事诉讼参与人 316

四、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318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321

六、刑事诉讼程序 321

第十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329

第一节 国际法概述 329

第二节 国际公法 329

一、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 329

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330

三、国际法上的国家 331

四、国际法上的个人 333

五、联合国 334

六、外交和领事关系 335

七、国际争端的解决 337

第三节 国际私法 338

一、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 338

二、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339

三、适用冲突规范的一般制度 340

四、几种主要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342

五、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法律解决方法 344

第四节 国际经济法 347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347

二、国际经济法的体系 348

三、世界贸易组织及其规则 349

后记 3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