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新编本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家祥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1018541
- 页数:581 页
前言 1
概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2
一 人类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2
二 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 7
三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9
第二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
二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 17
三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及其长期存在的根源 23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6
一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26
二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 29
三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 38
四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40
第一编 人·自然·社会 44
第一章 人和自然 44
第一节 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44
一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4
二 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46
三 自然概念的层次性及自然对社会的影响 49
第二节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54
一 人掌握自然的实践方式 54
二 人掌握自然的理论认识方式 55
三 人掌握自然的实践精神方式 56
四 人掌握自然的价值方式 57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共同进化 58
一 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 58
二 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征 62
一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67
第一节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统一 67
第二章 人和社会 67
二 人与社会的统一 69
第二节 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71
一 历史过程的主体 71
二 历史过程的客体 74
第三节 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 77
一 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77
二 人与环境的双向运动 79
三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80
一 实践概念的规定 84
第一节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84
第三章 实践—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基础 84
二 实践的基本特征 86
三 实践的基本形式 89
四 实践的运行机制 91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和实践基础 94
一 人与自然关系社会性的基本涵义和内容 94
二 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社会性 95
三 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 97
第四章 社会的物质生产 102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 102
第二编 社会生产 102
一 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103
二 生产力系统的结构 107
第二节 生产关系体系 112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13
二 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17
三 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118
第三节 社会生产方式 122
一 生产方式概念的多义性 122
二 从多义到一义的转变 125
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27
第四节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7
二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33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35
第五章 社会的人口生产 138
第一节 人口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138
一 人口生产的本质 139
二 人口生产的特点 142
第二节 人口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3
一 人口状况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影响 143
二 人口生产作用的性质 144
第三节 人口生产的发展规律 146
一 人口生产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7
二 我国人口问题的迫切性 148
第六章 社会的精神生产 151
第一节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51
一 精神生产的涵义 151
二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 152
三 精神生产的社会作用 154
第二节 精神生产的结构、活动机制和发展规律 155
一 精神生产的要素 156
二 精神生产的社会条件 160
三 精神生产的活动机制 163
四 精神生产的发展规律 164
五 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 1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 167
一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性质和目的 168
二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原则 169
三 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意义 171
第七章 社会生产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172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整体结构 172
一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172
二 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关系 175
三 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关系 176
第二节 三种生产统一的基础和整体功能 178
一 三种生产统一的基础 178
二 三种生产的整体功能 179
第三编 社会结构 186
第八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86
第一节 经济基础 186
一 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 187
二 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89
第二节 上层建筑 191
一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91
二 上层建筑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93
第三节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95
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5
二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97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200
第九章 人群共同体的历史形式 202
第一节 家庭 202
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02
二 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204
第二节 氏族与部落 210
一 氏族和部落的性质与特征 210
二 氏族和部落的发展与消亡 211
第三节 民族 213
一 民族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213
二 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215
第十章 阶级和国家 218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18
一 阶级的起源 218
二 阶级的实质 220
三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2
四 阶级分析方法 226
一 国家的起源 228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228
二 国家的特征 230
三 国家的职能 232
四 国体和政体 234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36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的必由之路 236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239
三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43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4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246
一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247
二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50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253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53
二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56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62
一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63
二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264
三 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266
四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68
五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69
第四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诸种形式 270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71
二 道德 272
三 艺术 274
四 宗教 275
五 哲学 276
第五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 278
一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 278
二 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79
第一节 需要的实质和发展机制 284
一 需要是人的“内在必然性” 284
第十二章 需要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4
第四编 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发展动力 284
二 需要的实质及特征 285
三 需要的种类和发展机制 289
第二节 利益的实质和实现过程 293
一 利益的构成及实质 293
二 利益的种类 295
三 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302
第三节 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5
一 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06
二 需要和利益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307
第十三章 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10
第一节 分工的本质和结构 310
一 分工的本质 310
二 分工的结构 312
第二节 分工的起源和历史形态 314
一 分工的起源 314
二 分工的历史形态 317
第三节 分工的社会作用 319
一 分工与生产力 320
二 分工与生产关系 321
三 分工与阶级划分 323
四 分工与上层建筑 324
五 分工与人自身的发展 325
六 分工与社会发展动力 326
第四节 分工发展的未来趋势 328
一 消灭自发分工的社会条件 328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半自觉分工 330
三 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觉分工 332
第一节 社会革命 334
一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 334
第十四章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34
二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 337
三 革命的形式和道路 338
第二节 社会改革 342
一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342
二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44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346
第十五章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1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51
一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351
二 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354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356
一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57
二 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358
三 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59
四 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361
第三节 科学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途径 362
一 自然科学物化为生产工具 362
二 科学变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 363
三 自然科学物化为劳动对象 365
四 科学可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367
一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标志 368
第四节 新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 368
二 世界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70
三 新技术革命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372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 37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6
一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上的两种历史观 376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7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85
一 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385
二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86
三 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 391
第三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93
一 群众观点 393
二 群众路线 394
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 397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98
一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孕育和提出 398
二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400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03
第二节 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406
一 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 407
二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一致性 411
三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特殊性 412
四 社会的运筹性因素和自我调节功能 415
第五编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过程 420
第十八章 社会形态的划分 420
第一节 经济社会形态 420
一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421
二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423
三 三形态划分法与五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424
第二节 技术社会形态和信息社会 426
一 技术社会形态的涵义 426
二 提出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意义 428
三 对国外学者信息社会理论的评价 431
第十九章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34
第一节 自然历史过程的涵义 434
一 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434
二 社会规律是人类活动的规律 436
第二节 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437
一 克服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两种倾向 437
二 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 439
三 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 440
四 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论” 444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449
第二十章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49
一 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 450
二 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 451
第二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454
一 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特点 455
二 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典型性 456
三 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的多样性 459
四 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社会形态的复杂性 461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462
一 历史时代的划分及其意义 463
二 历史发展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465
三 要防止两种片面性 467
第六编 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 470
第二十一章 人与人道主义 470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470
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兴起 470
二 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理论的形成 473
三 德国古典哲学对人道主义的发展 476
四 中国人道思想的特殊性 480
一 人的本质 481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481
二 人的现实性 484
三 人的社会性 486
第三节 人的异化 490
一 异化概念的含义 490
二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 492
三 异化劳动理论和唯物史观 494
四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 495
第一节 人的价值 497
一 价值的一般本质 497
第二十二章 人的价值和人生观 497
二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498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01
一 人生观的含义 501
二 人生观的阶级性 502
三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504
第二十三章 社会进步及人的解放 507
第一节 社会进步 507
一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507
二 社会进步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508
三 社会进步的标准 509
一 人的自由和意志自由的实质 510
第二节 人的自由 510
二 自由与必然、意志自由和历史必然的辩证统一 512
三 阶级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 515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517
一 共产主义是个历史过程 517
二 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518
第七编 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 522
第二十四章 历史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522
第一节 西方历史哲学的渊源 522
二 道德史观 523
一 英雄史观 523
三 神学史观 524
四 理性史观 525
第二节 历史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 527
一 历史哲学的兴起 527
二 历史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 529
第三节 实证主义历史观与史学观 533
一 孔德的实证主义历史哲学 533
二 兰克的实证主义史学观 535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近代历史哲学 53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历史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537
二 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史学观的本质区别 545
第二十五章 文明形态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551
第一节 汤因比文明形态历史观述略 551
一 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文明社会 552
二 一切文明社会在哲学上都是同时代的和同等价值的 553
三 文明社会经历的阶段 553
四 文明兴衰的动因是“挑战—应战”机制 554
五 文明社会解体的类型 555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历史观问题 557
一 社会结构的基础问题 557
二 社会结构的历史性问题 559
三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561
四 文明社会与社会个体 564
第二十六章 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567
第一节 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述略 567
一 历史是什么 568
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569
三 历史是过去思想的重演 571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历史理论问题 574
一 历史有无规律 574
二 理论与史实 577
三 有益的启示:历史认识论 57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新编高中物理竞赛教程习题全解》钟小平主编;钟小平,倪国富,曹海奇编写 2019
- 《新编中草药全图鉴 2》林余霖,李葆莉主编 2020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中国历史讲话》熊十力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