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罪名疑难问题精析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选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2174900
- 页数:1606 页
卷二 805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续) 805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续) 805
九、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罪 805
(一)条文释义 805
(二)定罪标准 806
(三)量刑标准 806
(四)司法疑难问题 806
1.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罪与非罪的界限 806
2.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的区别 80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07
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808
(一)条文释义 808
(二)定罪标准 809
(三)量刑标准 809
(四)司法疑难问题 809
1.何谓“非法吸收” 809
2.何谓“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810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 811
4.“公众”范围的界定 811
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812
6.金融机构能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813
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813
8.如何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 81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17
十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818
(一)条文释义 818
(二)定罪标准 818
(三)量刑标准 819
(四)司法疑难问题 819
1.如何把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819
2.如何认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停止形态 820
3.如何确认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罪数形态 820
4.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区别 821
5.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区别 82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22
十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825
(一)条文释义 825
(二)定罪标准 826
(三)量刑标准 827
(四)司法疑难问题 827
1.如何理解该罪中的“信用卡” 827
2.如何理解“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的行为方式 828
3.如何理解“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的行为 829
4.如何理解“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 829
5.如何理解“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 831
6.如何区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非罪的界限 831
7.如何区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界限 83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32
十三、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 833
(一)条文释义 833
(二)定罪标准 834
(三)量刑标准 835
(四)司法疑难问题 835
1.何谓“信用卡信息资料” 835
2.如何理解“窃取”、“收买”、“非法提供”的行为方式 835
3.如何区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与非罪界限 836
4.如何区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与伪造金融凭证(信用卡)罪的界限 836
5.如何区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息资料罪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界限 83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37
十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837
(一)条文释义 838
(二)定罪标准 838
(三)量刑标准 838
(四)司法疑难问题 839
1.如何区分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与非罪的界限 839
2.如何认定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罪数形态 839
3.如何区分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839
4.如何区分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与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区别 84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40
十五、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840
(一)条文释义 841
(二)定罪标准 841
(三)量刑标准 841
(四)司法疑难问题 842
1.“虚构”出来并不存在的公司、企业的股票、债券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842
2.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842
3.如何区分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842
4.如何区分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界限 842
5.如何区分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限 84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43
十六、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844
(一)条文释义 844
(二)定罪标准 844
(三)量刑标准 844
(四)司法疑难问题 845
1.何谓“擅自发行” 845
2.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非罪的界限 848
3.何谓“后果严重”或“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84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49
十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851
(一)条文释义 851
(二)定罪标准 852
(三)量刑标准 853
(四)司法疑难问题 853
1.何谓“内幕信息” 853
2.如何理解“内幕交易”的含义 855
3.何谓“泄露内幕信息” 856
4.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范围如何确定 857
5.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与非罪的界限 858
6.是否处罚第二次以上的内幕信息非法获得者 858
7.行为人获悉了内幕信息,但由于行为人自己的原因而把信息弄错了,不但自己买卖了该证券、期货合约而且还建议他人买卖了该证券、期货合约,那么,在此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是否还成立内幕交易行为 859
8.泄漏内幕信息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关系 859
9.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85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60
十八、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862
(一)条文释义 863
(二)定罪标准 863
(三)量刑标准 863
(四)司法疑难问题 863
1.构成本罪是否需要特殊目的 863
2.何谓“编造”、“传播” 864
3.如何界定“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 864
4.何谓“造成严重后果” 864
5.如何区分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非罪的界限 86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66
十九、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867
(一)条文释义 868
(二)定罪标准 868
(三)量刑标准 868
(四)司法疑难问题 869
1.本罪主体具体包括的范围有哪些 869
2.如何界定“提供虚假信患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的行为 871
3.虚假信息是否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推测、评价或者假想 872
4.何谓“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的行为 873
5.何谓“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的行为 873
6.如何区分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非罪的界限 874
7.如何区分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 874
8.如何区分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泄漏内幕信息罪的界限 87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75
二十、操纵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罪 876
(一)条文释义 877
(二)定罪标准 878
(三)量刑标准 879
(四)司法疑难问题 879
1.如何理解“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行为 879
2.如何理解“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和证券、期货交易量”的行为 880
3.如何理解“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行为 880
4.如何理解“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 881
5.如何区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 881
6.如何区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界限 88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82
二十一、擅自运用客户财产罪 884
(一)条文释义 884
(二)定罪标准 885
(三)量刑标准 885
(四)司法疑难问题 885
1.何谓“违背受托义务” 885
2.如何理解“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的行为 887
3.如何把握擅自运用客户财产罪与非罪的界限 887
4.如何区分擅自运用客户财产罪与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界限 88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89
二十二、违规运用资金罪 890
(一)条文释义 890
(二)定罪标准 891
(三)量刑标准 891
(四)司法疑难问题 891
1.如何把握本罪所谓的“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的”的行为 891
2.如何区分违规运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限 893
3.何谓“情节严重” 893
4.如何区分违规运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 894
5.如何区分违规运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89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894
二十三、违法发放贷款罪 899
(一)条文释义 900
(二)定罪标准 901
(三)量刑标准 901
(四)司法疑难问题 902
1.如何把握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902
2.何谓“关系人” 902
3.如何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904
4.如何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90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05
二十四、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907
(一)条文释义 908
(二)定罪标准 908
(三)量刑标准 909
(四)司法疑难问题 909
1.“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范围如何界定 909
2.何谓“不入账行为” 910
3.如何区分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与非罪的界限 910
4.行为人吸收客户资金,开具假存单或其他凭证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911
5.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9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12
二十五、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912
(一)条文释义 913
(二)定罪标准 913
(三)量刑标准 914
(四)司法疑难问题 914
1.如何区分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914
2.无身份者能否成为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主体 914
3.如何区分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916
4.如何认定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涉及的一罪与数罪 91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16
二十六、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917
(一)条文释义 917
(二)定罪标准 917
(三)量刑标准 918
(四)司法疑难问题 918
1.何谓“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 918
2.何谓“承兑”行为 919
3.何谓“保证”行为 919
4.何谓“付款”行为 919
5.如何区分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与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920
6.如何区分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以及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妨害诉讼行为的界限 92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22
二十七、逃汇罪 922
(一)条文释义 923
(二)定罪标准 923
(三)量刑标准 923
(四)司法疑难问题 924
1.如何理解“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行为” 924
2.如何掌握逃汇罪与非罪的界限 926
3.如何掌握逃汇罪与骗购外汇罪的界限 926
4.如何区分逃汇罪与非法经营罪的界限 927
5.如何区分逃汇罪与走私犯罪的界限 927
6.如何把握逃汇罪的共同犯罪 92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27
二十八、骗购外汇罪 931
(一)条文释义 932
(二)定罪标准 932
(三)量刑标准 932
(四)司法疑难问题 933
1.何谓“外汇” 933
2.如何理解“使用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的欺骗方法骗购外汇的行为” 933
3.何谓“以其他方式骗购外汇的”行为 934
4.何谓“有其他严重情节”及“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934
5.如何区分骗购外汇罪与套汇行为 935
6.如何区分骗购外汇罪与非法经营罪 935
7.如何区分骗购外汇罪与诈骗罪 935
8.如何认定骗购外汇罪的共同犯罪 936
9.如何区分骗购外汇罪的一罪与数罪 93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38
二十九、洗钱罪 941
(一)条文释义 942
(二)定罪标准 943
(三)量刑标准 943
(四)司法疑难问题 944
1.何谓“提供资金账户” 944
2.何谓“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有价证券” 944
3.何谓“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将资金转移” 944
4.何谓“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 944
5.何谓“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行为 945
6.洗钱罪的主体,是否包括上游犯罪的行为人 945
7.洗钱罪的其他行为方式是否包括不作为 946
8.洗钱罪主观方面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946
9.洗钱罪主观上“明知”的理解 947
10.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具体包括的犯罪 948
11.如何区分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界限 949
12.如何区分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的界限 950
13.如何区分洗钱罪与“上游犯罪”共同犯罪的界限 950
14.“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中的“没收”如何理解 95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51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953
一、集资诈骗罪 953
(一)条文释义 953
(二)定罪标准 953
(三)量刑标准 954
(四)司法疑难问题 954
1.非法集资与合法集资的界限 954
2.集资诈骗罪与集资借贷部分的界限 955
3.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955
4.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956
5.集资诈骗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区别 960
6.集资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962
7.集资诈骗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96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63
二、贷款诈骗罪 964
(一)条文释义 964
(二)定罪标准 965
(三)量刑标准 965
(四)司法疑难问题 965
1.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965
2.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贷款行为的认定 967
3.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行为的认定 968
4.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贷款行为的认定 969
5.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而诈骗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的认定 970
6.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行为的认定 971
7.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定性 972
8.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的界限 972
9.贷款诈骗罪与转贷牟利罪的界限 97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73
三、票据诈骗罪 974
(一)条文释义 975
(二)定罪标准 975
(三)量刑标准 976
(四)司法疑难问题 976
1.合同诈骗中使用非法无效票据的定性 976
2.盗窃并冒用他人票据进行承兑行为的定性 977
3.关于伪造与变造的认定 977
4.关于“明知”的认定 978
5.关于“使用”问题 979
6.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签不符的支票进行诈骗的认定 981
7.冒用他人票据行为的认定 984
8.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进行诈骗的认定 988
9.票据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990
10.票据诈骗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992
11.票据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993
12.票据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994
13.票据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994
14.票据犯罪又涉嫌他罪的处理 99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995
四、金融凭证诈骗罪 997
(一)条文释义 997
(二)定罪标准 998
(三)量刑标准 998
(四)司法疑难问题 999
1.拨款凭证、银行进账单等是否属于银行结算凭证 999
2.金融凭证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1000
3.金融凭证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的区别 1000
4.如何处理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的情形 100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04
五、信用证诈骗罪 1005
(一)条文释义 1006
(二)定罪标准 1006
(三)量刑标准 100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07
1.信用证诈骗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1007
2.信用证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1008
3.同时使用合同和信用证诈骗行为的定性 1009
4.信用证诈骗罪一罪与数罪的关系 1010
5.信用证诈骗罪的管辖权问题 10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11
六、信用卡诈骗罪 1012
(一)条文释义 1013
(二)定罪标准 1013
(三)量刑标准 1014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14
1.如何理解“信用卡” 1014
2.虚拟信用卡能否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对象 1016
3.如何理解“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1017
4.变造卡能否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 1018
5.涂改卡能否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工具 1019
6.猜配捡拾的信用卡密码并到自动柜员机上非法提取现金的行为如何定性 1019
7.拾得信用卡和密码后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能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1023
8.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限于合法持卡人 1024
9.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 1025
10.如何理解“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 1026
11.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 1026
12.盗划信用卡的定性 1028
13.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信用卡侵吞财产行为的定性 1029
14.信用卡协议透支行为的定性 103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31
七、有价证券诈骗罪 1032
(一)条文释义 1032
(二)定罪标准 1032
(三)量刑标准 103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33
1.如何理解伪造、变造的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 1033
2.构成本罪是否以行为人的“明知”为要件 1035
3.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等国家有价证券兑换现金的,应当如何处理 1036
4.行为人甲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乙相勾结,由甲使用伪造的国家有价券到乙工作的金融机构兑付,乙佯装不知而兑付的应当如何处理 103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38
八、保险诈骗罪 1039
(一)条文释义 1039
(二)定罪标准 1040
(三)量刑标准 104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41
1.如何理解虚构保险利益 1041
2.以保险责任期限外的事故谎作保险责任期限内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如何定性 1041
3.恶意重复保险和隐瞒保险危险行为的定性 1042
4.保险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1044
5.保险诈骗罪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 1045
6.保险诈骗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104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46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1048
一、偷税罪 1048
(一)条文释义 1048
(二)定罪标准 1049
(三)量刑标准 105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50
1.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者能否成为偷税罪的主体 1050
2.如何认定“应纳税额” 1053
3.“累计数额”如何计算 1055
4.“又偷税”如何理解 1056
5.“二次行政处罚”是否有期限限制 1058
6.纳税人主体变更的,如何适用“次数”标准 1058
7.“次数”标准是否适用于扣缴义务人 1059
8.什么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1059
9.如何理解、认定“在账簿上多列支出” 1059
10.如何理解、认定“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 1064
11.如何理解、认定“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 1067
12.如何理解、认定“虚假纳税申报” 1069
13.如何理解偷税与漏税的联系与区别 1071
14.偷税与不申报纳税的界限,如何划定 1073
15.偷税与不进行税务登记,如何区分 1075
16.什么是避税,其与偷税如何区别 1075
17.增值税纳税人的认定 1078
18.营业税纳税人的认定 1079
19.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 1080
20.如何理解、认定扣缴义务人 1081
21.偷税罪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如何区别 1083
2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税务代理人共同偷税如何认定处理 1085
23.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共同偷税的如何认定 1088
24.行为人出于偷税目的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如何处理 1088
25.行为人非法购买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作进项抵扣凭证偷逃应纳增值税款的如何处理 1090
26.行为人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自行填开,偷逃应纳增值税款的如何处理 1091
27.行为人为了偷税而行贿的,如何处理 109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092
二、抗税罪 1095
(一)条文释义 1095
(二)定罪标准 1096
(三)量刑标准 109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096
1.如何认定本罪的“暴力、威胁”行为 1096
2.如何理解拒不缴纳应缴税款 1099
3.扣缴义务人能否成为抗税罪的主体 1100
4.单位能否成为抗税罪主体 1100
5.如何区分抗税罪与税收争议的界限 1102
6.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界限如何划定 1103
7.抗税罪与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如何区别 1109
8.抗税罪既遂的标志是什么 1109
9.如何认定抗税罪的未遂 1110
10.抗税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情况的如何定罪 1110
11.先偷税后抗税行为,如何定罪 111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13
三、逃避追缴欠税罪 1114
(一)条文释义 1114
(二)定罪标准 1115
(三)量刑标准 111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16
1.扣缴义务人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1116
2.何谓欠税 1116
3.如何认定纳税人为逃避追缴欠款而转移或者隐匿财产行为 1118
4.如何理解“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 1118
5.如何界定逃避追缴欠税罪罪与非罪界限 1119
6.先偷税后逃税行为如何定罪 1120
7.先逃税后抗税行为如何定性 1121
(五)相关法规、司法解释 1122
四、骗取出口退税罪 1123
(一)条文释义 1123
(二)定罪标准 1125
(三)量刑标准 112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26
1.如何理解、认定“假报出口” 1126
2.如何理解“其他欺骗手段” 1127
3.骗取出口退税罪与诈骗罪如何区别 1128
4.骗取出口退税款罪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界限,如何划定 1129
5.已纳税,又以出口退税为名骗回税款的如何处理本罪与偷税罪的界限如何区分 1132
6.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 1135
7.如何理解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标准与犯罪成立问题 113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37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1139
(一)条文释义 1139
(二)定罪标准 1140
(三)量刑标准 1141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41
1.什么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 1141
2.如何理解、认定“虚开”行为 1142
3.如何认定虚开数额 114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46
六、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1146
(一)条文释义 1147
(二)定罪标准 1148
(三)量刑标准 114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48
1.如何理解、认定“伪造” 1148
2.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出售的如何处理 1151
3.伪造税务局发票监制章的行为如何定性 1152
4.在境外伪造而走私进入境内出售的如何处理 1152
5.盗窃或骗取的伪造增值税发票又出售的如何处理 1153
6.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又出售的或同时自用虚开的如何处理 1153
7.以伪造的增值税发票作为真实的发票出售欺骗他人的如何定性 1153
8.伪造增值税发票并虚开的,如何处理 1153
七、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1154
(一)条文释义 1154
(二)定罪标准 1155
(三)量刑标准 115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55
1.如何理解“非法出售” 1155
2.明知他人为虚开发票而出售的,如何处理 1156
3.盗窃、骗取增值税发票又出售的,如何处理 1156
4.非法出售真、伪两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如何定罪 115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58
八、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1159
(一)条文释义 1159
(二)定罪标准 1160
(三)量刑标准 116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60
1.套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如何处理 1160
2.如何界定本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1161
3.如何理解刑法第208条第2款的规定 1162
4.行为人购买后,既出售又虚开的,如何处理 116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63
九、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1163
(一)条文释义 1163
(二)定罪标准 1164
(三)量刑标准 1164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65
1.如何界定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165
2.已纳税款后,又用伪造、擅自制造的发票骗回所缴税款的,如何处理 1165
3.行为人伪造后又出售的,如何处理 1166
4.盗取或诈骗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又虚开或出售的如何处理 1166
5.非法制造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又虚开的如何处理 116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67
十、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1167
(一)条文释义 1167
(二)定罪标准 1168
(三)量刑标准 116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69
1.如何理解“非法制造” 1169
2.涂改普通发票的如何处理 1170
3.行为人明知是假发票而作为真发票出售给别人用以骗钱的如何处理 1170
4.行为人出售多种发票或既有真又有假的发票如何处理 1170
5.行为人伪造或擅自制造多种发票的如何处理 117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71
十一、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1171
(一)条文释义 1172
(二)定罪标准 1172
(三)量刑标准 1172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73
1.盗窃、诈骗、抢劫来的发票而出售的如何处理,本罪与销售赃物罪,如何区别 1173
2.本罪与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罪,如何区别 1173
3.既出售又虚开的,如何处理 1173
4.购买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空白发票但又出售、虚开、骗取出口退税的,如何处理 117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74
十二、非法出售发票罪 1174
(一)条文释义 1175
(二)定罪标准 1175
(三)量刑标准 117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76
1.非法购买不能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普通发票的行为如何处理 1176
2.将伪造发票误认为是真实发票而出售的如何处理 1176
3.明知特定人购买发票系用于偷税贪污等而出售的如何处理 1176
4.向他人提供普通发票的能否构成本罪 1176
5.将犯罪所得的发票出售的如何处理 1176
6.购买者利用所购发票实施犯罪的如何处理 1177
7.行为人出售真假发票,如何处理 1177
8.税务人员违法发售普通发票并收取钱款的如何处理 117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79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1179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1179
(一)条文释义 1179
(二)定罪标准 1180
(三)量刑标准 118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81
1.假冒注册商标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181
2.假冒商标罪与违反使用许可合同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181
3.假冒装潢行为如何定性 1181
4.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如何定性 1181
5.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如何定性 1182
6.影射商标行为如何定性 1182
7.假冒注册商标并予以销售的行为如何定性 1182
8.如何明确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1183
9.假冒注册商标罪与诈骗罪如何区分 118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84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1186
(一)条文释义 1186
(二)定罪标准 1186
(三)量刑标准 1187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87
1.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1187
2.如何理解本罪主观要件中的“明知” 1187
3.商品促销中搭送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是否属于销售行为 1188
4.用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支付债务的行为是否属于销售行为 1188
5.“销售”的着手和完成如何认定 1188
6.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有无未遂形态 1189
7.如何区别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 1190
8.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是什么 119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92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1193
(一)条文释义 1193
(二)定罪标准 1194
(三)量刑标准 119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195
1.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195
2.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两个独立的罪名还是一个选择式罪名 1196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是什么 1196
4.如何区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119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197
四、假冒专利罪 1198
(一)条文释义 1199
(二)定罪标准 1199
(三)量刑标准 120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00
1.假冒专利罪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如何确定 1200
2.假冒专利罪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如何界分 1200
3.如何区分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 1201
4.如何区分假冒专利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1202
5.假冒外国专利如何如何定性 1202
6.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203
7.假冒专利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120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03
五、侵犯著作权罪 1204
(一)条文释义 1205
(二)定罪标准 1206
(三)量刑标准 1207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07
1.侵犯著作权罪与一般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界限如何确定 1207
2.如何理解“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 1207
3.如何理解侵犯著作权罪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1208
4.如何理解“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1208
5.如何理解“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1209
6.如何理解“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1209
7.侵犯著作权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1209
8.如何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的界限 1209
9.侵犯著作权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209
10.侵犯著作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210
11.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经营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210
12.侵犯著作权罪的一罪与数罪如何认定 12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11
六、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1215
(一)条文释义 1215
(二)定罪标准 1215
(三)量刑标准 121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16
1.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如何界定 1216
2.如何认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中的“明知” 1216
3.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侵犯著作权罪的界限是什么 1217
4.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行为如何定性 1218
5.如何认定发行、销售与出版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1218
6.如何认定销售自己侵权复制品的行为 1219
7.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区别如何认定 1219
8.销售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的作品,是否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121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20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 1221
(一)条文释义 1221
(二)定罪标准 1222
(三)量刑标准 1222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22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不为公众知悉” 1222
2.如何理解权利人所采取的“保密措施” 1223
3.如何理解“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1223
4.如何理解“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行为” 1224
5.如何理解“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1225
6.如何理解“明知或应知前述三种行为违法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 1225
7.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危害结果 1226
8.侵犯商业秘密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1226
9.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是什么 1227
10.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假冒专利罪的界限是什么 1227
11.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122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28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1228
一、损害商信誉商品声誉罪 1228
(一)条文释义 1229
(二)定罪标准 1229
(三)量刑标准 1229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30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230
2.如何认定本罪的犯罪目的 1230
3.如何理解“他人” 1231
4.如何理解“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232
5.如何理解“重大损失” 1234
6.如何计算损失 1236
7.如何认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与危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1237
8.如何理解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与诽谤罪联系和区别 1237
9.通过使用假冒他人标识的手段,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如何处理 123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39
二、虚假广告罪 1240
(一)条文释义 1240
(二)定罪标准 1241
(三)量刑标准 1241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41
1.如何认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1241
2.如何认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主观上具有“明知” 1243
3.如何理解虚假宣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1245
4.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1247
5.如何区别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 1249
6.虚假广告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的联系与区别如何理解 1251
7.如何理解虚假广告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联系和认定 1252
8.利用虚假广告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的如何认定 125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55
三、串通投标罪 1255
(一)条文释义 1256
(二)定罪标准 1256
(三)量刑标准 1257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57
1.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 1257
2.何谓投标人、招标人 1260
3.如何理解“串通投标” 1261
4.串通投标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1262
5.如何认定和计算损失 1265
6.具备投标资格的投标人串通不具备资格的投标人共同投标的问题 1266
7.投标人与招投标第三人串通投标的问题 1267
8.投标人联合抗制非法招标问题的认定 1267
9.招标人私拆他人标书,向投标人提供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等信息或标底价的如何处理 126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268
四、合同诈骗罪 1270
(一)条文释义 1270
(二)定罪标准 1271
(三)量刑标准 1271
(四)司法疑难问题 1272
1.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目的” 1272
2.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1273
3.如何认定“财物”的范围 1276
4.如何理解和认定“其他方法” 1280
5.如何认定合同诈骗数额 1283
6.如何理解合同 1285
7.如何认定“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1287
8.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1289
9.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1290
10.如何理解合同的履行,对于恶意逃债的如何认定 1291
11.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 1292
12.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如何区分 1293
13.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如何区分 1294
14.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的联系与区别 1294
15.冒用他人名义以合同骗取财物,而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的如何处理 1295
16.收受对方给付的财物后,因情势变更,合同无法履行,而逃匿的如何处理 1295
17.合同诈骗罪是否存在未遂状态 1296
18.如何确定合同诈骗罪既、未遂的判断标准 1297
19.合同诈骗罪与其他罪发生牵连如何处理 1298
20.合同诈骗罪与其他犯罪的法条竞合关系如何认定 1298
21.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如何认定 129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00
五、非法经营罪 1300
(一)条文释义 1301
(二)定罪标准 1301
(三)量刑标准 130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03
1.如何认定“专营”、“专卖”和“其他限制买卖物品” 1303
2.如何认定“其他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1306
3.非法经营罪与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如何区分 1311
4.如何理解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的联系与认定 1312
5.非法经营罪与骗购外汇罪的界限如何划定 1313
6.非法经营罪与侵犯著作权罪如何区别 1314
7.非法经营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如何区别 1314
8.以非法传销方式实施的非法经营罪与诈骗犯罪如何区别 1315
9.经营者进行不正当竞争情节严重的如何定性 1316
10.非法经营罪与其他犯罪构成想象竞合犯如何处理 131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17
六、强迫交易罪 1328
(一)条文释义 1328
(二)定罪标准 1328
(三)量刑标准 1329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29
1.如何理解“暴力、威胁手段” 1329
2.如何理解“商品”、“服务”的范围 1331
3.如何确定“情节严重”的标准 1333
4.如何区分本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 1335
5.如何区分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 1336
6.强迫交易罪与寻衅滋事罪如何区分 1338
7.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如何区分 1338
8.本罪所涉商品、服务属于刑法禁止的对象,触犯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 1340
9.强迫交易罪与他罪发生法规竞合如何处理 1341
10.强迫交易罪与他罪发生牵连关系如何认定 134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43
七、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1344
(一)条文释义 1344
(二)定罪标准 1345
(三)量刑标准 134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46
1.变造有价票证的,能否按照伪造有价票证罪处理 1346
2.如何理解、认定“数额较大” 1346
3.如何理解有价票证以及有价票证与国家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的区别 1348
4.如何区分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与诈骗罪 1350
5.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135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51
八、倒买车票、船票罪 1352
(一)条文释义 1352
(二)定罪标准 1352
(三)量刑标准 135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53
1.如何理解“倒卖” 1353
2.如何区分本罪与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1354
3.本罪的既遂与未遂如何认定 135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56
九、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1356
(一)条文释义 1356
(二)定罪标准 1357
(三)量刑标准 135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58
1.如何认定“以牟利为目的” 1358
2.如何理解“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 1359
3.“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1360
4.如何认定并计算“价额” 1361
5.如何区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与非法占有农用地罪 136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62
十、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1364
(一)条文释义 1364
(二)定罪标准 1365
(三)量刑标准 136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66
1.如何界定“中介组织”和“中介组织人员” 1366
2.如何理解“虚假证明文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1369
3.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与伪证罪如何区别 1369
4.明知他人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而为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触及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 1370
5.中介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而收受他人财物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如何处理 1371
6.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与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如何区别 137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73
十一、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1375
(一)条文释义 1375
(二)定罪标准 1376
(三)量刑标准 137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76
1.如何认定“重大失实” 1376
2.如何认定“严重不负责”的具体表现形式 1377
3.如何认定本罪的单位过失犯罪 137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81
十二、逃避商检罪 1383
(一)条文释义 1383
(二)定罪标准 1384
(三)量刑标准 1384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85
1.如何理解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相关规定 1385
2.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1386
3.逃避商检罪与非法经营罪如何区别 1386
4.逃避商检罪与走私罪如何区别 1387
5.逃避商检罪与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失职罪如何区别 1388
6.逃避商检罪与妨害国(边)境卫生检疫罪、逃避动植物检疫罪如何区分 138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90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391
一、故意杀人罪 1391
(一)条文释义 1391
(二)定罪标准 1392
(三)量刑标准 1392
(四)司法疑难问题 1392
1.故意杀人行为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吗 1392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绑架并杀害他人行为应如何定性 1393
3.误把动物当人杀害如何定性 1393
4.误杀人如何定性 1394
5.大义灭亲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1394
6.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有哪些 1395
7.教唆、帮助自杀如何定性 1395
8.受嘱托或者承诺杀害他人如何定性 1395
9.“相约自杀”如何定性 1396
10.逼迫他人自杀如何定性 1396
11.先行行为致使他人自杀如何处理 1396
12.如何区分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迷信杀人与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1397
13.如何对利用正当防卫杀害他人的行为定性 1397
14.如何对杀害他人的偶然防卫定性 1397
15.停止重复性杀人行为如何定性 1397
16.如何认定共同故意杀人犯罪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139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399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1402
(一)条文释义 1402
(二)定罪标准 1402
(三)量刑标准 140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03
1.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罪与非罪 1403
2.误把人当动物杀害如何定性 1403
3.误认为他人死亡而拖至水沟致他人死亡如何定性 1404
4.偶然致人死亡如何定性 1404
5.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致人死亡的意外事件 1405
6.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 1405
7.如何认定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1406
8.以失火等危险方法致人死亡应如何定性 1406
9.如何理解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中的“刑法另有规定” 140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07
三、故意伤害罪 1407
(一)条文释义 1408
(二)定罪标准 1408
(三)量刑标准 140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08
1.如何理解“伤害” 1408
2.如何理解“轻伤” 1409
3.如何理解“重伤” 1409
4.如何理解伤害之“特别残忍手段” 1409
5.如何理解“严重残疾” 1409
6.造成他人严重精神伤害应如何定罪量刑 1410
7.明知妻子自杀不予救助致妻子病危如何定性 1410
8.如何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 1411
9.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1412
10.故意伤害罪有犯罪未遂吗 1413
11.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中危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414
12.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141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16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1427
(一)条文释义 1427
(二)定罪标准 1427
(三)量刑标准 142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28
1.如何区分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故意伤害(重伤)罪 1428
2.误致女友重伤如何定性 1429
3.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 1430
4.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 1430
5.假想防卫致人重伤如何定性 143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31
五、强奸罪 1432
(一)条文释义 1432
(二)定罪标准 1432
(三)量刑标准 143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33
1.如何区分强奸罪与非罪的界限 1433
2.如何认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强奸行为 1434
3.丈夫可以成为强奸罪的主体吗 1435
4.妇女可以构成强奸罪的主体吗 1437
5.冒充警察骗奸妇女是否“违背妇女意志” 1437
6.妇女主动提出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 1438
7.如何理解强奸行为的“其他手段” 1438
8.放春药的行为是否为强奸行为的着手 1439
9.与女精神病人性交如何定性 1440
10.成年人与幼女性交如何定性 1440
11.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与幼女性交如何定性 1441
12.利用职权与妇女发生性关系如何定性 1441
13.如何认定强奸罪的犯罪未遂 1441
14.如何认定强奸罪的犯罪中止 1442
15.如何认定强奸罪的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1443
16.如何区分轮奸行为 144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45
六、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1449
(一)条文释义 1449
(二)定罪标准 1450
(三)量刑标准 1450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50
1.如何区分本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1450
2.如何理解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本质特征 1450
3.如何理解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猥亵”与“侮辱” 1451
4.妇女可以成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吗 1452
5.丈夫可以成为强制猥亵、侮辱妻子的主体吗 1453
6.精神病女性同意猥亵还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吗 1454
7.如何理解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其他方法” 1454
8.如何认定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实施的强制猥亵妇女罪 1454
9.如何区分本罪与强奸罪(未遂)的界限 1455
10.如何区分强制猥亵妇女与性骚扰妇女 1456
七、猥亵儿童罪 1457
(一)条文释义 1457
(二)定罪标准 1457
(三)量刑标准 145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58
1.猥亵儿童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1458
2.如何区别猥亵儿童与体罚教育儿童 1458
3.猥亵男儿童构成猥亵儿童罪吗 1459
4.猥亵儿童罪是否以违背儿童意志为必要 1459
5.猥亵儿童与奸淫幼女的界限 1459
八、非法拘禁罪 1460
(一)条文释义 1460
(二)定罪标准 1461
(三)量刑标准 1461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61
1.如何区分非法拘禁罪与一般非法拘禁行为的界限 1461
2.非法拘禁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吗 1462
3.非法拘禁罪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吗 1462
4.非法拘禁罪是否要求行为具有时间持续性 1463
5.司法(执法)人员错拘错捕如何定性 1463
6.司法(执法)人员违法拘禁他人如何定性 1463
7.如何区分群众合法扭送、拘捕他人与非法拘禁他人 1464
8.非法拘禁婴儿等无人身自由的人是否构成犯罪 1465
9.为索取违约被合法归属他人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如何定性 1465
10.索取超出合法债务范围的财物应当如何定性 1466
11.非法拘禁罪有未遂吗 1467
12.如何理解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之规定 146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69
九、绑架罪 1470
(一)条文释义 1470
(二)定罪标准 1470
(三)量刑标准 1471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71
1.如何认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构成绑架罪的情形 1471
2.如何认定绑架罪中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1471
3.如何理解“绑架他人作为人质” 1472
4.绑架女儿逼迫其父母同意其恋爱如何定性 1473
5.绑架必须使用暴力、威胁、麻醉等强迫手段吗 1474
6.伙同他人绑架自己勒索家人财物如何定性 1475
7.绑架被害人并勒索被害人构成绑架罪吗 1476
8.绑架亲人勒索自己亲人或者家属构成绑架罪吗 1477
9.如何理解“偷盗婴幼儿” 1478
10.“偷盗婴幼儿”作为人质应如何定性 1479
11.如何认定绑架罪的既遂与未遂 1480
12.以逼迫他人打欠条为目的绑架他人如何定性 1481
13.如何区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 1482
14.如何理解“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148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84
十、拐卖妇女、儿童罪 1485
(一)条文释义 1485
(二)定罪标准 1485
(三)量刑标准 148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486
1.如何理解“以出卖为目的” 1486
2.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否以违背被拐卖人意志为前提 1487
3.被拐卖人的亲属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1488
4.拐卖“两性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 1489
5.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拐卖并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如何定性 1489
6.何谓“拐骗” 1490
7.如何理解“绑架” 1490
8.何谓“收买” 1490
9.如何理解“贩卖” 1491
10.何谓“接送” 1491
11.如何理解“中转” 1491
12.如何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 1491
13.如何区分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借婚姻介绍、收养介绍索取钱物 1492
14.如何区分拐卖妇女罪与买卖婚姻 1493
15.如何区分拐卖妇女、儿童罪与绑架罪 1494
16.如何理解“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149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495
十一、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 1504
(一)条文释义 1505
(二)定罪标准 1505
(三)量刑标准 150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06
1.如何认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罪与非罪 1506
2.如何区分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因婚姻介绍、收养介绍给付钱物 1506
3.如何区分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与买卖婚姻 1506
4.将他人妻子当作债务抵押予以收留应如何定性 1507
5.如何区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的既遂与未遂 1507
6.以强行发生性关系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应如何定性 1508
7.不以强行发生性关系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应如何定性 1508
8.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行为应如何定性 1509
9.如何区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150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09
十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1512
(一)条文释义 1513
(二)定罪标准 1513
(三)量刑标准 1513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13
1.如何区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罪与非罪 1513
2.如何理解“聚众” 1514
3.如何理解“阻碍” 1514
4.如何理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畴 1514
5.是否要求行为人明知阻碍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515
6.收买妇女、儿童者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应如何定性 151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15
十三、诬告陷害罪 1516
(一)条文释义 1516
(二)定罪标准 1516
(三)量刑标准 1516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17
1.如何界定诬告陷害罪的罪与非罪 1517
2.如何区分诬告陷害罪与检举失实的界限 1517
3.错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转化成诬告陷害罪 1518
4.如何理解“捏造犯罪事实” 1519
5.如何把握诬告的告发对象 1520
6.如何理解“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1520
7.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侵害对象 1521
8.诬告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是否构成本罪 1522
9.如何划分诬告陷害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1523
十四、强迫职工劳动罪 1524
(一)条文释义 1524
(二)定罪标准 1524
(三)量刑标准 1525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25
1.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1525
2.如何理解“用人单位” 1526
3.如何理解“直接责任人员” 1526
4.如何区分强迫职工劳动罪与非法拘禁罪 1527
5.强迫职工劳动致人重伤、死亡应如何定性 152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28
十五、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1531
(一)条文释义 1532
(二)定罪标准 1532
(三)量刑标准 1532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32
1.如何认定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罪与非罪 1532
2.如何认定本罪的主体 1533
3.如何理解“危重劳动” 1533
4.如何区分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与强迫职工劳动罪 1534
5.如何区分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1534
6.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致童工重伤、死亡应如何定性 153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35
十六、非法搜查罪 1542
(一)条文释义 1542
(二)定罪标准 1542
(三)量刑标准 1542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43
1.如何理解“非法搜查”与“合法搜查”的界限 1543
2.如何认定非法搜查罪与一般非法搜查行为的界限 1544
3.如何理解“住宅” 1544
4.经过被害人同意的非法搜查如何定性 1544
5.非侦查人员搜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构成非法搜查罪吗 1545
6.联防人员搜查他人住宅构成非法搜查罪吗 1545
7.如何区分非法搜查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1546
8.如何区分非法搜查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界限 154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47
十七、非法侵入住宅罪 1547
(一)条文释义 1548
(二)定罪标准 1548
(三)量刑标准 1548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48
1.如何认定非法侵入住宅罪与一般非法侵入住宅行为 1548
2.如何把握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定罪标准 1548
3.如何区分非法侵入住宅与合法进入住宅的界限 1549
4.侵入亲属住宅是否构成犯罪 1550
5.如何划分非法侵入住宅罪与非法搜查罪的界限 1550
6.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受过治安处罚并赔偿损失后还能构成犯罪吗 1550
7.如何划分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1552
8.如何区分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155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552
十八、侮辱罪 1553
(一)条文释义 1553
(二)定罪标准 1553
(三)量刑标准 1554
(四)司法疑难问题 1554
1.如何区分侮辱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1554
2.如何理解“公然” 1554
3.如何区分正常舆论评价、考核、举报等与侮辱 1555
4.如何理解暴力以外的侮辱行为 1555
5.老师或者家长打骂学生或者孩子构成侮辱罪吗 1556
6.如何区分侮辱(妇女)罪与强制侮辱妇女罪 1556
7.如何区分侮辱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1557
8.如何认定侮辱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强制执行前沿与热点问题》陈兴责编;乔宇 2020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文化转向视角下的英汉翻译问题再审视》王燕著 2020
-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规制政策问题研究》冯卓著 2019
- 《苏联文艺问题》华北大学第三部辑 194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