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献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40245196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高教学会组织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推荐教学用书,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在中观层面上探讨高校问题的图书,内容包括院校发展战略规划、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教师事务研究、学生事务研究、院校财务研究、院校服务研究、院校评估等。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以面向学校层面的行动研究、咨询研究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深度,又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本书不仅可以用做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咨询人员的参考读物。
《院校研究》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院校研究的基本特征 2

一、自我研究 3

二、管理研究 5

三、咨询研究 6

四、应用研究 8

第二节 院校研究的主要职能 8

一、院校研究的基本职能 9

二、院校研究的高级职能 10

第三节 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一、院校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报告 11

二、院校年度报告的撰写与研究 12

三、院校日常管理中的专题研究 13

四、院校管理中遇到的新的重大问题研究 13

五、院校战略管理研究 14

第四节 院校研究的意义 18

一、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 18

二、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19

三、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20

四、有利于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法治建设 22

第二章 美国院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5

第一节 美国院校研究的历史发展 26

一、个人自发研究阶段(1636—1900) 26

二、科学管理运动和院校调查阶段(1900—1945) 28

三、有组织的全国性院校研究形成阶段(1945—1980) 35

四、院校研究的专业化与国际化阶段(1980—2000) 43

第二节 美国院校研究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47

一、美国院校研究的主要任务 47

二、不同类型高校院校研究内容的差异性 53

三、不同历史时期院校研究内容的差异性 56

第三节 美国院校研究机构 58

一、院校研究在大学组织中的定位 58

二、美国院校研究机构的工作职责 61

三、美国院校研究机构的设置 63

第三章 创造性地开展中国院校研究 69

第一节 中国大学为什么需要院校研究 70

一、社会变革给高等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70

二、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77

三、现代大学需要科学管理 81

第二节 中国开展院校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87

一、高等学校外部存在的制约因素 88

二、高等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 91

三、借鉴美国经验,进行本土化创新 93

第三节 创造性地开展中国院校研究 95

一、建构良好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 97

二、建立有效的院校研究机构 98

三、建立院校研究人员培养制度 100

四、坚持从实践出发,重点研究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101

第四章 定量研究方法 107

第一节 定量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08

一、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 108

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110

三、院校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111

第二节 院校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适用度和使用程序 115

一、院校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适用度 115

二、定量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 118

第三节 案例分析:大学中青年教师稳定性研究 123

一、文献研究 123

二、研究假设 124

三、数据收集 126

四、量表编制 126

五、统计分析 130

六、主要结论及分析 131

七、建议 133

第五章 质的研究方法 135

第一节 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138

一、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质的研究 138

二、质的研究的技术手段 143

三、质的研究的策略 148

第二节 质的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其范围 150

一、质的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150

二、质的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155

第三节 案例分析:运用质的方法研究院校管理问题 159

一、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混乱与内部冲突——管理咨询 159

二、合并院校的发展——校史(生活史)研究 161

三、学校内部治理变革的后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 163

四、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要素与结构——案例研究 166

五、学校内部对校园枪击案的反应——案例研究 168

第六章 政策分析方法 171

第一节 政策分析的基本范式 172

一、渐进主义范式 173

二、理性主义范式 175

三、战略规划范式 178

第二节 院校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181

一、院校政策分析的经济学方法 181

二、院校政策分析的价值分析方法 184

第三节 院校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阶段启发法 188

第四节 案例分析:得克萨斯大学奖学金政策的变迁 197

一、背景 197

二、政策发展的价值定位与政策分析的主要步骤 199

三、小结 206

第七章 管理咨询与院校研究 209

第一节 管理咨询与院校研究概述 210

一、管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210

二、院校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咨询 212

第二节 管理咨询的模式与方法 217

一、管理咨询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 217

二、作为内部咨询的院校研究的几个特殊问题 222

第八章 院校管理信息系统与院校研究数据库 227

第一节 信息与院校信息 228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228

二、院校信息的基本概念 231

三、院校信息的作用 235

第二节 院校信息的采集 237

一、院校信息的采集途径 237

二、院校信息的采集方法 237

第三节 院校管理信息系统 240

一、管理信息系统 240

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 245

第四节 院校研究数据库 251

一、院校信息数据库 252

二、院校研究数据库 253

三、怎样建立院校研究数据库 255

第九章 高校战略管理研究 261

第一节 高校战略管理的特征 262

一、战略管理的内涵 262

二、高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266

三、我国高校战略管理中要十分重视的几个问题 270

四、高校战略领导的任务与要求 276

第二节 院校研究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279

一、环境分析 280

二、院校内部资源分析 283

三、进行专题研究,撰写战略规划的初步方案 286

四、战略评估 288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两所大学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291

一、清华大学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292

二、北京大学的改革方针与策略 294

第十章 高校治理研究 297

第一节 高校治理的含义及研究的基本内容 298

一、高校治理的含义 298

二、高校治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302

第二节 成功治理的五个维度 305

一、效率 306

二、有效性 307

三、参与 308

四、领导 309

五、环境适应性 310

第三节 高校治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10

一、结构主义理论 311

二、文化理论 313

三、开放系统理论 315

第四节 案例分析:荷兰两所高校治理结构的变革 318

一、背景:与高校治理相关的政策变迁 318

二、1997年大学治理法案出台后A大学和B大学的反应 320

三、小结 323

第十一章 教师管理研究 325

第一节 教师管理的主要特点 326

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326

二、教师的职业特点 329

三、教师管理的特点 332

第二节 教师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334

一、教师结构分析 334

二、教师任用制度研究 337

三、教师工作量、绩效评估与薪酬制度研究 339

第三节 教师管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43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343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和方法 346

三、科学的人才观 349

第四节 案例分析:H大学实施教师聘任制研究 351

一、背景 351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352

三、研究过程 352

四、研究结论 353

五、决策与反馈 357

第十二章 学生事务研究 361

第一节 学生发展与学生事务管理 362

一、学生事务的概念界定 362

二、美国学生事务及其研究的历史发展 363

三、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及其研究的历史发展 369

第二节 我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372

一、教育提升学生发展研究 372

二、管理推动学生发展研究 375

三、指导引领学生发展研究 376

四、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研究 379

第三节 学生事务研究的理论 380

一、“学生发展”的内涵 381

二、学生发展的内容及其性质 382

三、学生发展的方式及过程 383

四、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384

第四节 案例分析:S大学学生的校区意识研究 386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387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89

三、数据分析 390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391

第十三章 交流与报告 395

第一节 交流与读者意识 396

一、院校研究报告的读者特点 396

二、院校研究报告应体现读者意识 398

第二节 院校研究报告的撰写 401

一、校情报告写作 401

二、专题咨询报告写作 407

三、口头报告 411

第三节 案例分析:A学院商科学分情况调查报告 414

一、报告 414

二、表格 416

三、二维柱图 417

四、三维柱图 418

后记 4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