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英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6033282
  • 页数:5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韩国儒学思想的专著,分为三篇。上篇论述儒学思想的本质,深入分析儒学的“仁”、“中”、“孝”、“道”、“善”、“性”、“神”等儒学的思想理论基础;中篇论述朝鲜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分析儒学思想的本质在朝鲜时代的历史大环境下如何发展并重新构成为韩国思想;下篇论述现代韩国社会的儒教认识,分析了现代韩国学者是如何认识儒教以及儒教规范在韩国社会是如何起作用的问题。
上一篇:杨仁山全集下一篇:与公司共成长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目录

总序 1

译者序 1

序 1

自序 1

上篇 儒学思想的本质 2

第一章 儒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2

第一节 儒学的真理观:以道、则为中心 2

一、真理的根据 4

二、真理的体得 7

三、真理的实现 9

第二节 仁的美学解释:以“侧隐之心”为中心 13

一、无目的性与恻隐之心 16

二、与他者的合一:物我一体 19

三、情感的普遍性与作为“求仁工夫”的絜矩之道 22

第三节 “中”的逻辑 25

一、“中”的概念及其原始意义 26

二、阴阳对待的逻辑与“中” 30

三、“时中”和权道 32

第四节 孝:身的形而上学 39

一、孝思想的前提:吾身是父母之遗体 43

二、身:性命的具有者 47

三、孝的扩充和天下一家 48

第二章 《周易》中体现的儒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51

第一节 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52

一、《周易》的成立和阴阳 53

二、道的文字学意义以及《周易》的两个方向 54

三、结构和运行 59

第二节 善:继之者善 62

一、善的文字学意义以及与性的关系 62

二、原始儒家价值论的展开方向 64

三、从道向善 69

第三节 性:成之者性 77

一、性的原始意义与变化 78

二、道和性 80

三、性和命 83

第四节 神:阴阳不测之谓神 85

一、神的文字学意义与道、神 87

二、神和易 92

三、卜笠和神 94

中篇 朝鲜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02

第三章 朝鲜时期儒学思想史的分类及其特征 102

第一节 朝鲜时期儒学思想史的分类方式及问题点—以主理、主气问题为中心 102

一、主理、主气分类方式的提出 102

二、主理、主气分类方式的问题点 105

三、从朝鲜时期儒学的发展来看思想史的分类 110

四、新的分类方式的探讨 116

第二节 朝鲜时期儒学思想发展史 118

一、古代、中世:韩国原始思维与儒家制度、规范的吸收 119

二、近世:朱熹学的吸收与朝鲜性理学的成立 122

三、近代黎明期:朝鲜性理学的发展与实学思想 134

四、近代:西方文明的挑战与韩国儒教的对应姿态 145

五、韩国儒学思想的特征 149

第四章 朝鲜前期的儒学思想 154

第一节 丽末鲜初士大夫的现实对应姿态以及思想性转换 154

一、道德性与实用性 156

二、从“无”到“有”的思维方式 159

三、“实”的哲学与政治意识 162

第二节 李滉的理气论与现实意识 168

一、体用论的结构与李滉体用论的问题 170

二、朱熹理气论的问题点与李滉“理”概念的特征 179

三、四端七情论与理动说、理到说 186

四、现实意识与修己治人 197

第三节 李滉的易学思想与政治意识 201

一、道器论 201

二、对“元亨利贞”的解释 202

三、《乾卦上九讲义》中的政治意识 206

第四节 李珥理气之妙的思维方式与改革思想 209

一、李珥是否是主气论者? 209

二、理气说与理气之妙的思维构造 210

三、理气之妙的思维构造在心性论中的展开 215

四、改革思想与内外的统一 218

第五节 李珥《圣学辑要》中体现的女性观——以《内训》为中心 223

一、儒教女性观的原型:坤卦 225

二、女性的两面性 228

三、女德与女性的主体化 230

第五章 朝鲜后期的儒学思想 234

第一节 对韩元震、李柬未发论辫的再探讨 234

一、气:未发状态下的气是湛然纯善?还是清浊善恶? 237

二、理与气的关系:理规定气?还是气规定理? 242

三、心:心是一?还是二? 247

四、与李滉、奇大升四端七情沦争的比较 265

第二节 李基敬的人物性论 271

一、人物性同异论的典据 272

二、李基敬人物性论的基本观点 274

三、对《辨南塘同异考中语》的分析 276

第三节 奇正镇理气论的根本问题 281

一、理与气的关联性 282

二、“理一”的形而上学之意义与“分”的本然性 288

三、理与分的结构相涵性 295

第四节 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系谱 299

第五节 丁若镛的人物性论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以湖洛论争中的“人物性同异论”为中心展开 308

一、思想史:批判与继承的二重奏 308

二、湖洛论争的人物性同异论以及丁若镛对“人物性同”的批判 311

三、丁若镛人物性异论的观点:与韩元震的比较 315

四、人与自然的分离:与洪大容的比较 324

五、分别的逻辑及其在儒学思想史上的意义 329

第六节 崔汉绮理气论中理的地位——以《气测体义》为中心 332

一、实理与虚理 334

二、性:在我之天理 337

三、理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含义 338

四、勿论不能验证的存在 341

下篇 现代韩国社会的儒教认识 346

第六章 东亚论与儒教的现代化问题 346

第一节 20世纪儒教的衰落、复兴与挫折 346

第二节 东亚论、亚洲的价值与儒教 348

第三节 儒教资本主义、儒教民主主义、儒教社会学 354

第四节 新实学与儒教的生态学解释 360

第五节 儒教可否成为第三种对策? 364

第七章 亚洲价值的哲学反思 368

第一节 亚洲价值的没落 368

第二节 亚洲的价值 369

第三节 亚洲价值存在吗? 373

第四节 寻找亚洲的价值 377

第八章 对韩国社会儒教认识的分析 379

第一节 儒教认识的年代和主题 380

第二节 儒教:光辉与阴影 389

第三节 亚洲价值与儒教民主主义 391

第四节 儒教与家族主义 394

第九章 韩国社会的儒教传统与家族主义 400

第一节 儒教家族主义的本质 402

第二节 孝的现在性 406

第三节 韩国的产业化与家族主义的强化 410

第四节 断绝与延续 413

第十章 脱近代文明与儒教的宗教性 416

第一节 作为宗教的儒教 416

第二节 脱近代与宗教多元主义 418

第三节 儒教的超越性与神观 421

第四节 儒教的生死观与祭礼 424

附录一 韩国哲学界儒教思想研究成果分析—以1950-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 428

附录二 最近韩国儒教研究的现状和展望(2003-2005年) 458

附录三 《周易》的自然生命观 505

附录四 东亚近世儒学对天、性、道的认识—以王夫之、伊藤仁斋和丁若墉的《中庸》注释为中心 5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