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训诂学原理
训诂学原理

训诂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7813789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训诂学原理》目录
标签:训诂 原理

【训诂学总论】 1

试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旧质的终结 1

0·前言 1

1·训诂学重返当代的原因 2

2·训诂学必须接受当代的考验 5

3·训诂学必须进行理论建设 7

4·训诂学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 9

5·训诂学必须在当代科学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2

再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 15

1·训诂学断裂的主客观原因 15

2·旧训诂学改造工作的进展 17

谈训诂学术语的定称与定义 20

1·术语的确定是训诂学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20

2·传统训诂学在术语问题上的得失 21

3·对训诂学术语定称与定义原则的设想 24

4·训诂原理的科学化与训诂学术语的系统性 29

【训诂原理概说】 32

训诂原理概说 32

0·引言:训诂与训诂学 32

0·1 训诂 32

0·2 训诂学 33

0·3 训诂原理 34

1·训诂材料中的词与词义 35

1·1 词 35

1·2 字 35

1·3 字与词的区别 35

1·4 词的储存状态与使用状态 37

1·5 储存义与使用义 37

1·6 义和训 38

2·形义关系 39

2·1 汉字形义统一论 39

2·2 本字与借字 40

2·3 笔意与笔势 41

2·4 溯本与复形 41

2·5 本义——造意与实义 43

2·6 异字同词 44

2·7 以形索义 45

3·音义关系 46

3·1 “约定俗成”说与“音近义通”说 46

3·2 音义关系群 48

3·3 推源与系源 49

3·4 孳乳与变易 50

3·5 同源字 51

3·6 通假 52

3·7 因声求义 53

4·词义引申 54

4·1 引申定义 54

4·2 本义与词义特点 54

4·3 引申规律 55

4·4 引申义列 58

5·训释论 59

5·1 词义训释的分类 59

5·2 义训和声训 60

5·3 直训 61

5·4 义界 62

6·纂集论 64

6·1 纂集综述 64

6·2 编则与纂例 65

6·3 纂集的类型 68

6·4 类聚与场 70

6·5 纂集的发展方向 73

7·考证论 73

7·1 考释与证明综述 73

7·2 考证的两大类型 74

7·3 考证材料的结构 75

7·4 考音与考义 80

【训释原理】 88

论词义训释 88

1·训释是对词义的表述 88

2·训释的目的是贮存与沟通 89

3·词义训释的两大方式——直训和义界 95

论形训与声训 100

1·形训——本义的造意训释 100

2·声训——用同源词来显示词源意义 105

3·义训、形训、声训的分类层次 108

论“反训” 110

1·“反训”的定称与原始依据 110

2·“反训”问题的发展 113

3·运用训释材料来观察反义同词现象必须明确的训释原理 118

4·反义同词存在的原因和条件 122

【词源原理】 126

浅论传统字源学 126

1·“字源”定称的辨正 126

2·同根词的派生与同源字的孳乳及“音近义通”说辨正 128

3·同源字的形体关系和“右文说”辨正 130

4·历史的推源、平面的系源和声训、“语根”的辨正 134

5·音转义通的规律和传统系源方法的辨正 139

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 144

1·从中国的传统字源学到科学的汉语词源学 144

2·汉语词汇发生与积累的三个阶段 146

3·单音节派生词造词理据的探求 148

4·双音节合成词造词理据的探求 152

5·文化历史背景对词源阐释的作用 154

6·余论:关于文化语言学 158

【训诂学史】 161

《尔雅》及其性质辨正 161

1·《尔雅》不是经,只是经书训诂的汇编 161

2·《尔雅》的训诂材料是积蕴而得,不可截然断代 163

3·《尔雅》不按义类分篇,而按物类分篇 165

4·《尔雅》前三篇不宜称作“同义词典”,而宜称作“同训纂集” 169

李善的《昭明文选注》与征引的训诂体式 172

1·《昭明文选》的传播与关于李善注价值的论争 172

2·李善《文选注》所创建的征引训诂体式及其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 176

3·征引训诂体式的特点和作用 180

4·征引训诂体式由李善《文选注》完善的原因 184

5·小议李善注与五臣注的优劣 191

谈《历代刑法考》的训诂成就——兼论晚清实学派考据对训诘学的贡献 192

1·实学派考据的代表作《历代刑法考》 192

2·实学派考据的三大特点 194

3·名实并重的考辨方法 195

4·着眼历史的发展眼光 197

5·重现活语言的应用特色 199

6·注意继承实学派考据的经验与方法 201

【训诂学与语言学】 203

训诂学与语义学——谈理论训诂学在八十、九十年代的发展 203

0·前言 203

1·废除“字本位”的观察语义的方法,对字、词、义的单位进行层次区分 205

2·穷尽的一分为二的义素分析法和不同义素质的差别 208

3·系联、类聚与语义场测查 211

谈古代汉语虚词类别的两分法——训诂学与语法学之一 215

1·虚词中的语气词概念训诂书中早已存在 215

2·介词与连词在先秦文献中尚未彻底虚化 215

3·语气词与关系词——虚词的两分法 217

先秦汉语实词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分类——训诘学与语法学之二 220

0·导言 220

1.讨论词义与词类的对当关系必须以词项为单位 222

2·关于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一致性的测查 228

3·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的相互制约 233

4·重新考虑本类、兼类与活用的问题 237

5·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的一致性在汉语合成构词中的体现 240

【训诂学的普及和应用】 244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研究 244

1·今注与古注 244

2·谈语义注释与文意注释 249

3·谈诗词的注释 254

4·谈文言文注释中的音注 259

5·词义答问两则 264

辞书与辞书学散论 266

1·辞书学的性质与学科归属 266

2·辞书编纂的目的与评价标准 267

3·辞书编纂主体设计的科学性 269

4·专科辞书收词范围确立的科学性 272

5·辞书的立目、设项原则与词汇、词义系统 273

6·辞书编纂与语言理论研究 279

中国古代烹饪饮食用语名实考 284

0.前言 284

1·饮与食 286

2·说烹 289

3·说饪 290

4·说羊 291

5·说鸡 292

6·说鸭 294

7·说鹅 295

8·说蟹 297

9·说蚌 299

10·说白菜 300

11·说葱 301

12·说姜 303

13·说蒜 304

14·说甘甜 306

15·说豉 308

16·精与粝 309

17·说发酵 310

18·割与烹 311

19·说油脂 312

20·说炙 314

21·说炒 315

22·说蒸馏 316

23·说鲜 317

24·说脍 318

25·说鼎 320

26·碗和盘 322

27·说饮器 323

28·粮糗饭 326

29·粥与羹 327

30·说汤饼 329

31·说点心 330

32·说脯腊 331

33·说醍醐 332

34·说醉 334

35·谈中国古代烹饪饮食文化的传统 336

【其它】 341

汉语的模糊量词及其意义容量 341

宏观舞蹈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346

【附录】 354

本书所收论文写作、修改、发表情况简介 3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