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刁田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3604387
  • 页数:5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叙述和介绍了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地方国家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目录

前言页 1

总论 3

第一章 行政区域、行政建制和地方国家机构 3

第一节 行政区域 3

一、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3

二、划分行政区域对地方国家机构的作用和意义 5

第二节 地方行政建制的历史发展 6

一、古代行政建制的演变 6

二、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建制 9

三、革命根据地的行政建制 9

四、地方行政建制演变的规律性 11

一、地方行政建制的基本层次 1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建制和地方国家机构 12

二、地方国家机构的基本类型 15

第二章 地方国家机构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和组织机构的基本特征 20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和组织机构的理论基础 20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和组织机构的主要特点 22

第二节 地方国家机构建设的基本要求 24

一、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 24

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的基本要求 27

三、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建设的基本要求 28

第三节 新时期地方国家机构的改革 30

一、地方国家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30

二、地方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途径 31

三、精简机构的历史经验 34

第一节 国家机构设置的总政策和总依据 39

第三章 地方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39

第二节 地方国家机构设置的具体原则 42

一、机构设置要严格依据国家职能的科学分工 42

二、机构设置要同行政层次和管理幅度相适应 46

三、机构设置要正确处理上下对应的关系 47

四、机构设置要适应党政领导体制的变化 50

第三节 科学设置地方国家机构的几个有关问题 54

第四章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关系 58

第一节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 58

一、中国共产党对地方国家机构的统一领导 58

二、中央国家机构对地方国家机构的统一领导 60

一、有利于发挥两个积极性 61

第二节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基本原则 61

二、正确认识和实行中央集权 63

三、正确认识和实行地方分权 65

四、职责、权力、利益和义务的统一与结合 67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关系的改善问题 68

一、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 68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集权、分权的辩证关系 71

三、注意研究外国的有关经验 73

第一篇 省 79

第五章 省制 79

第一节 省制的起源与发展 79

一、元代以来省建制的设置 79

二、元代以来省的政府机构 81

一、建国后的省建制设置 8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省制 83

二、省建制设置的批准权限和程序 85

三、省人民代表机关和省人民政府机关的历史发展 86

第三节 省制的行政地位和建制的研究 89

一、省建制的主要特点和行政地位 89

二、省建制设置的历史经验 91

第六章 省人民代表大会 94

第一节 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4

一、省人大代表的产生 94

二、省人大代表职权的行使 95

第二节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议 98

一、省人大的组成 98

二、省人大的职权 98

三、省人大会议 100

第三节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2

一、设置省人大常委会的重大意义 102

二、省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 102

三、省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 104

四、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程序 106

五、省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代表的联系 107

第四节 省人大常委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下一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关系 108

第七章 省人民政府 110

第一节 省人民政府的组成与职权 110

一、省人民政府的行政地位 110

二、省人民政府的产生和组成 111

三、省人民政府的职权 112

一、省长 113

第二节 省人民的政府的领导机关 113

二、秘书长和办公厅 114

三、领导体制 116

第三节 省人民政府的组织机构 117

一、机构设置、分类与归口 117

二、常设机构 117

三、双管机构和非常设机构 122

第四节 省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123

一、地方国家行政管理 123

二、编制管理 124

三、人事管理 126

四、财政管理 127

一、省人民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 129

第五节 省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 129

二、计划管理 130

三、基本建设管理 131

四、物资管理和物价管理 132

五、国民经济的部门管理 133

第八章 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 135

第一节 地区行政公署的行政地位 135

一、四个不同时期的组织状况 135

二、三个不同阶段的行政地位 137

第二节 地区行政公署的职权和机构 138

一、行署的任务与职权 138

二、行署及其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 140

三、行署所属的其他部门和机构 141

二、行署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 142

一、行署的行政领导体制 142

第三节 地区行政公署的行政管理体制 142

三、行署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 144

第四节 地区行政公署的发展趋势 145

一、建国前行省派出机关的历史趋向 145

二、建国后地区行政公署行政职能的变化和原因 149

三、地市合并的发展趋势 151

第二篇 市 155

第九章 市制 155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和市建制的形成 155

一、城市的产生 155

二、市建制的形成 156

一、清末民初的市建制 157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市建制 157

二、广州军政府和北京政府时期的市建制 159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市建制 161

四、革命根据地的市建制 162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市建制 164

一、设市标准的重新确立 164

二、市政权机构的演变 166

三、市管县体制的形成 168

第四节 市建制的行政地位 170

一、近代城市的行政地位 170

二、当代城市及市建制的行政地位 172

第一节 直辖市建制 174

一、直辖制的出现 174

第十章 直辖市 174

二、直辖市建制的形成 175

三、直辖市的行政地位和设置问题 176

第二节 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78

一、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8

二、直辖市人民政府 180

第三节 直辖市的城市管理 184

一、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 184

二、城市规划管理 185

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186

四、城市环境管理 187

五、城市市场管理 188

六、城市社会管理 190

七、城市经济管理 192

第十一章 省辖市 194

第一节 省辖市的类型 194

一、省辖市的概念 194

二、省辖市的分类 194

三、省辖市的行政地位 196

第二节 省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97

一、省辖市人大的组成 197

二、省辖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 198

三、省辖市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199

第三节 省辖市人民政府 201

一、省辖市人民政府的产生和组成 201

二、省辖市人民政府的职权权范围及其发展变化 202

三、省辖市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203

一、 市管县 的两种含意和三种形式 204

第四节 省辖管县市的行政体制 204

二、管县市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206

三、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07

第五节 计划单列市的行政体制 209

一、计划单列市的出现及其意义 209

二、计划单列市的条件及单列的内容 210

三、计划单列市的行政体制及特点 212

第六节 省辖市的城市行政管理 213

一、省辖市在城市行政管理上的重要地位 213

二、省辖市城市行政管理的特殊内容 213

一、县级市的概念 215

二、县级市的形成与分类 215

第一节 县级市的类型 215

第十二章 县级市 215

三、县级市的行政地位 218

第二节 县级市人民代表大会 219

一、县级市人大的组成与召开 219

二、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职权和机构 220

第三节 县级市人民政府的组成、职权与机构 221

第四节 县级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224

一、行政机构归口上的复杂性 224

二、综合部门管理的城乡不同特点 224

三、单立的农村行政管理系统 225

四、特别需要注重的城乡、工农关系 225

第五节 县级市的城市行政管理 226

一、加强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定向 226

二、抓紧基础设施、改善市容面貌 227

三、搞好集镇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 228

第十三章 市辖区 230

第一节 市辖区建制 230

一、市辖区建制设置的必要性 230

二、市辖区设置现况 232

三、市、区职能分工 235

第二节 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35

一、区人民代表大会 235

二、区人民政府 237

三、街道办事处 238

四、居民委员会 240

第三节 市辖区建制发展趋势的展望 241

一、问题的提出 241

二、部分市辖区可否改置县级市 242

三、郊区建制可否缩小或撤销 243

四、城区规模是否不宜过大 244

第三篇 县 249

第十四章 县制 249

第一节 古代的县制 249

一、县制的起源 249

二、县的建制及其等级制度 250

三、县的长官及机构设置 251

第二节 近代的县制 253

一、清末民初的县制 253

二、国民政府的县制 254

三、革命根据地的县制 256

第三节 建国以来县制的新发展 259

一、建国初期的创建阶段 259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的发展阶段 260

三、 文革 时期的非常状态 261

四、粉碎 四人帮 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262

第四节 县制的行政地位 263

一、县在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63

二、县在经济管理上的地位 264

三、县在财政管理上的地位 265

第十五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267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与职权 267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 267

二、县人民代表的结构与素质 269

三、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70

四、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71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与机构 272

一、县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与职权 272

二、县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及职责范围 275

三、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委员会及其基本任务 277

四、县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体制及工作制度 278

第三节 县人大代表的活动形式 280

一、县人大代表的地位、职权和义务 280

二、县人大代表同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途径 281

三、县人大代表小组 282

四、县人大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充 283

一、县人民政府的产生和组成 284

二、县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 284

第十六章 县人民政府 284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的组织机构 284

三、县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285

四、县人民政府的领导班子 28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的行政体制 288

一、县人民政府的行政领导体制 288

二、县人民政府职能机构的分口管理体制 288

三、县人民政府的决策施政体制 289

四、县长负责制及工作责任制 291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的一般行政管理 292

一、综合行政管理 292

二、计划行政管理 292

三、工交行政管理 293

五、教育行政管理 294

四、科技行政管理 294

六、财税行政管理 295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的农村行政管理 296

一、土地行政管理 296

二、水电行政管理 297

三、农机行政管理 298

四、乡镇企业行政管理 299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区公所 300

一、区制的历史和现状 300

二、区公所的职权范围 302

三、区公所的组织机构及领导体制 302

四、区制的行政地位和发展趋势 303

二、古代的乡建制 307

第一节 乡建制的历史发展 307

一、乡建制的起源 307

第四篇 乡、民族乡、镇 307

第十七章 乡制 307

三、近代的乡建制 309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乡建制 313

一、第一阶段 313

二、第二阶段 313

三、第三阶段 314

四、第四阶段 315

第三节 乡建制的行政地位 316

一、基层行政建制的地位与作用 316

二、农村基层行政建制的地位与作用 316

第一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 318

一、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 318

第十八章 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 318

二、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320

三、乡人大代表的活动形式与方法 322

第二节 乡人民政府 324

一、乡人民政府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324

二、乡人民政府的工作制度 326

三、乡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 329

四、乡人民政府的财政管理 330

五、乡人民政府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331

第三节 民族乡 333

一、建立民族乡的意义 333

二、民族乡的设置条件 334

三、民族乡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的特点 335

二、关于乡人民政府的组织结构问题 336

一、关于乡人大的经常工作问题 336

第四节 乡政权机构建设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36

三、关于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 338

第十九章 镇制 340

第一节 镇建制的历史发展 340

一、近代中国的镇建制 340

二、革命根据地和建国后的镇建制 342

第二节 镇建制的标准和类型 343

一、镇建制的设置标准 343

二、镇建制的类型划分 346

第三节 镇建制的行政地位和重要意义 347

第二十章 镇人民代表大会和镇人民政府 349

第一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特点 349

一、镇人民政府的组成和机构 350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 350

二、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和工作重点 351

三、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制度 352

四、镇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和经济管理 353

第三节 镇政机构建设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56

一、建制镇的等级划分问题 356

二、建制镇的政权机构设置问题 358

三、县人民政府和城关镇政府的职权关系问题 359

第五篇 民族自治地方 363

第二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的由来和实现 363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状况 363

第二节 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367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70

一、民族问题的实质 376

第二十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的根本任务与设置原则 376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根本任务 376

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78

三、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81

第二节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和组织自治机关的基本原则 387

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原则 387

二、组织自治机关的基本原则 390

第三节 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 392

一、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根本任务的基本保证 392

二、上级国家机关领导和帮助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394

第二十三章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和自治权 396

第一节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396

一、自治机关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401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401

二、自治机关自治权的正确行使 403

第三节 民族自治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区别 409

第二十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413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413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地位 417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 418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组成和职权 418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工作程序 419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和机构 420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 420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 422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民族立法工作--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23

一、民族立法权的行使 423

二、制定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的作用与意义 424

三、制定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5

四、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的实施 428

第二十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43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430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历史演变 430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性质和特点 431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和职权 432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433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发展变化 433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当前状况 434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一种重要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 438

一、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性质与特点 438

二、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439

第六篇 地方司法机关 445

第二十六章 地方司法机关的历史发展 445

第一节 地方司法机关的概念 445

第二节 历代地方司法机关概况 447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司法机关 452

第四节 建国以来的地方司法机关 456

第二十七章 地方审判机关 462

第一节 地方审判机关的司法地位 462

一、地方审判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462

二、地方审判机关的基本任务 463

第二节 地方人民法院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464

一、地方人民法院的组织机构 464

二、地方人民法院的职权范围 468

三、专门人民法院的组织与职权 469

第三节 地方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70

一、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原则 470

二、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制度 474

第四节 地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程序 476

一、第一审程序 476

二、第二审程序 477

三、死刑复核程序 478

四、审判监督程序 478

五、执行程序 479

第二十八章 地方检察机关 480

第一节 地方检察机关的司法地位 480

一、地方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480

二、地方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481

第二节 地方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 486

一、地方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 486

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基本特点 487

三、地方人民检察院的人员任免 488

四、地方检察机关活动的原则和制度 489

第三节 地方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基本程序 490

一、立案侦查 490

二、审查批捕 491

三、提起公诉 492

四、出庭支持公诉 494

五、抗诉 495

六、执行程序中的检察工作 495

一、地方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497

第一节 地方公安机关的司法地位和职权 497

第二十九章 地方司法机关的职权关系 497

二、地方公安机关的职权 498

第二节 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司法地位和职权 501

一、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501

二、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职权 501

第三节 地方审判、检察机关与地方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的职权关系 504

一、公、检、法、司四机关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 504

二、地方司法机关职权关系的改善问题 510

第七篇 地方特别行政建制 517

第三十章 地方特别行政建制的历史发展 517

第一节 古代地方特别行政建制 517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特别行政建制 520

第三节 建国以来地方特别行政建制的重要发展 522

第三十一章 地方特别行政建制的行政体制 528

第一节 行政特区的行政体制 528

一、企政合一的行政体制及其组织形式 528

二、行政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529

第二节 从海南行政区发展到海南省的行政体制 532

一、海南行政区的建置 532

二、海南行政区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533

三、海南省的建立及其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533

第三节 经济特区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534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536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 536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 538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国家机构建设大事记(1949-1987) 5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