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
《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

《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豹荣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06005454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
《《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目录
标签:科学 经济

前言页 1

第一章 导言:《周易》哲理精华录 1

第一节 说《易》 1

第二节《易》哲理 5

第三节《易》理之应用 9

一、《易》与天文 9

二、《易》与数学 11

三、《易》与物理 13

四、《易》与生物学 15

五、《易》与医理 17

六、《易》与文学 19

七、《易》与历史 27

八、《易》与美术 31

九、《易》与音律 34

十、《易》与兵略 35

十一、《易》与经济 37

第四节《易》源再探 40

一、“宗教起源说” 40

二、“数字起源说” 41

三、“象征起源说” 45

四、“梦幻起源说” 48

第二章 经济“有无相生”辨(易图) 56

第一节 《太极图》发微 56

一、《太极图》渊源 58

三、《太极图》浅释 70

(一)释“圆” 70

(二)释“墨、白”阴阳鱼 71

(三)释“S”型曲线 73

一、从“无极”说起 76

第二节 “有无相生”义征 76

二、“有无相生”说 77

三、“亡”、“无”、“无”辨异 80

(一)亡——有而后无 80

(二)无——似无实有 83

(三)无——无而纯无 85

(四)辨异 87

四、黑格尔批判 87

五、《寻因论》例证 90

(一)“虚数”之神秘性质 90

(二)《寻因论》论点摘要 93

(三)小结 108

1.“虚数”不虚 108

2.“虚”“实”共“复” 109

3.“虚”数“实”用 110

4.“寻因”之因 111

第三节 “无形价值”经济律 111

一、“知识具有价值”说 112

(一)知识之学术价值 112

(二)知识这使用价值 114

(三)知识之交换价值 115

二、“无形价值本质”说 121

(一)价值理论之重大发展 121

(二)智力劳动之价值创造 122

(三)无形价值之若干特征 125

(四)无形价值向物质产品价值之转化 126

(五)补叙 127

1.无形劳动及其有形凝结 127

2.无形产品及其价值决定 129

3.无形财富和闲暇时间 132

4.无形价值与人之“复归” 136

三、“信息商品流通”说 137

(一)信息市场 137

(二)信息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之地位 141

(三)信息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之作用 141

(四)大力发展我国信息市场 143

四、“无形价值人格”说 144

(一)人格化之无形价值 144

(二)知识分子之贡献 145

(三)知识分子之品性 148

(四)知识分子之阶级归属 150

(五)知识分子之历史地位 152

第三章 经济“阴阳时位”析(卦义) 155

第一节 总纲 155

一、重卦举要——“乾”“坤”、“恒”“ 遯”与“既济”“未济” 155

(一)“象数”与“义理” 155

(二)“卦”与“爻” 157

(三)举要之一:“乾”与“坤”卦〔包含“协同性”哲理〕 159

(四)举要之二:“恒”与“遯”卦〔包含“非平衡”哲理〕 164

(五)举要之三:“既济”与“未济”卦〔包含“超循环”哲理〕 168

1.“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态热力学) 175

(一)非平衡系统理论简介 175

二、经济诠义——非平衡系统经济学之提出 175

2.“协同学”理论 184

3.“超循环”理论 189

(二)非平衡系统经济学简介 192

1.“耗散结构”经济论 192

2.“协同发展” 经济论 193

3.“开放循环” 经济论 195

(一)来历 198

一、《卦序》缀言 198

第二节 《卦序》与“耗散结构”经济律 198

(二)应用 200

二、“耗散结构”经济律 205

(一)历史发展之分支图 205

(二)社会发展之进化树 206

(三)社会经济演变之典型形态 212

(四)社会经济演变与“负熵流” 218

(一)来历 246

(二)应用 246

一、《卦方》缀言 246

第三节 《卦方》与“协同发展”经济律 246

二、“协同发展”经济律 251

(一)产业关联模型及其消耗系数 251

(二)投资偏好模型及其转移概率 260

(三)若干补充说明 273

1.关于消耗系数 273

2.关于转移概率 274

3.“无形价值”之作用 275

(一)来历 277

一、《卦气》缀言 277

第四节 《卦气》与“开放循环”经济律 277

(二)应用 281

1.《卦气》图、“超循环”模型及其他 281

2.《运动论》之“时空质能大循环”新说 284

二、“开放循环”经济律 288

(一)经济循环运动与经济动力学 288

(二)无形价值最重要之经济动力学因素 288

(三)经济动力学方程 289

(四)经济发展总模型 291

(五)经济层次之超越与“δ函数” 292

(六)“突变”模型 298

(七)“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301

第四章 经济“大衍之数”解(筮法) 304

第一节 筮法述略 304

第二节 “大衍之数”解谜 313

第三节 “无形损耗”经济律 320

一、“损耗”缘由 320

二、“创新”周期 321

三、“频率”预测 325

四、“仿真”模型(中国) 328

(一)理论说明 328

(二)模型设计 333

(三)数据分析 334

五、展望未来 339

(一)科学文化之特长周期涨落现象 340

(二)社会主义东方大陆之希望 342

第五章 余论:“中国文化热”大观 346

第一节 “中国文化热”寻根 346

第二节 中国文化之“热”点 350

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系统科学 351

二、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思维方式 359

2.《易传》之“精义入神” 360

(一)中国传统直觉理论举例 360

1.老子之“玄览” 360

3.程赜、朱熹之“格物致知” 361

4.禅与顿悟 362

(二)直觉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发现 363

三、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管理科学 370

(一)东西方管理思想之汇流 370

(二)《周易》与现代管理 385

(三)《孙子兵法》之经营学 392

(四)荀况诸家之行为说 395

(五)《红楼梦》中之管理术 397

四、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医学 399

(一)《周易》与《黄帝内经》 399

(二)中医学说与现代医学之走向 416

(三)中医在国外 429

第三节 “中国文化热”寻因 459

一、世界第三次浪潮之冲击 459

二、环太平洋经济国之兴起 463

三、东方古文明魅力之吸引 469

参考文献 4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