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资治通鉴
新资治通鉴

新资治通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为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919420
  • 页数:934 页
图书介绍:新资治通鉴,ISBN:9787800919428,作者:王为国主编
《新资治通鉴》目录

新资治通鉴 3

第二卷 目录 3

第四篇 用人鉴 3

●故闻轶事 3

随才任使 3

奴仆中的良相 3

武丁演梦用傅说 3

吕尚垂钓待文王 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

周公旦以九职任万民 4

庭燎之礼成匡合之功 5

齐景公拜将放权 5

楚王大度得猛士 6

秦穆公用人以一霸西戎 7

斩王妃孙武拜将 7

秦孝公任用商鞅强国 8

秦惠王兼听善择 9

孟尝君用人取人之长 10

楚材晋用 10

魏文侯尊贤崛起 11

魏文侯用人不疑灭中山 12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13

信陵君屈贤救赵 14

秦武王与“息壤之盟” 15

秦昭王至诚感范睢 16

赵王知人委大任 17

甘罗十二拜上卿 18

羸政轻爵重士 19

赵高乱秦,二世而亡 20

刘邦尊儒胜项羽 21

书生建奇功 22

刘邦破格封四将 22

高歌《大风》求猛士 23

汉文帝纳谏赦魏尚 24

汉文帝下诏举贤良 24

汉文帝不恕直言 25

贾谊不善自用 26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27

霍去病受重用忘家为国 28

汉武帝两召公孙弘 28

汉宣帝知人善任用冯嫽 29

武帝用人,张弛有度 30

一岁四迁主父偃 30

羁虏汉庭的托孤 31

汉武帝善托身后事 32

汉宣帝任贤求治 32

弘、石乱政 33

光武帝知人善任 34

薛宣因材换职 34

刘秀不杀“强项令” 35

曹操三令求贤 35

曹操用人不疑 37

曹操任将得宜战合肥 37

曹操不责谏阻人 38

孙策不疑用仇敌 38

三顾茅庐 39

刘备不屈千里马 40

宽以待人 用其所长 40

诸葛亮注重携后贤 41

刘备勇破门户之见 41

诸葛亮不拘一格擢王平 42

马不必骐骥贤不必圣人 43

孙权长少并举兴东吴 44

孙权教将读兵 44

孙权以庄御下 45

孙权放手任权破曹操 45

书生拜大将 46

君臣同心退诸葛 47

张重华破格高谢艾 47

隽贤效足,杞梓呈才 48

王猛一岁五迁 49

孝武帝大胆用良将 50

王猛收人所长成大功 50

赵黑不负知遇之恩 51

宋文帝自毁长城 52

隋炀帝用佞亡国 53

李渊行奖一视同仁 53

唐太宗因材选任 54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54

唐太宗推诚待贤 55

李世民信人救己 56

何力感恩不叛唐 56

武则天倚重狄仁杰 57

卢俌论将 58

唐玄宗群集众贤创盛世 59

姚崇不因私去贤 60

宋缊力除裙带风 60

小人启导,从骄而逸 61

丰财忠良,晏道为长 62

李愬推诚待士 62

李泌力护功臣 63

寝宫记政,贤能效用 64

士用为虎,不用为鼠 64

仁而无武,明不照奸 65

北宋滥官之失 66

宋太祖爱才护短 66

宋太祖雪夜问计 66

曹彬御将有恩 67

宋太宗、宋真宗两用寇准 68

出身低微的枢密使 69

吕蒙正用人不偏私 70

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 70

范仲淹用人略细故 71

秦桧擅权黜陆游 71

辽太祖不疑用叛臣 72

金世宗使良驹奋蹄 72

可用之才宜早用 73

成吉思汗选将不拘一格 74

完颜缊重用孝才 74

安童十八任丞相 76

元世祖辨诬用贤良 77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77

朱元璋不漏遗贤 77

朱元璋礼待朱升得良策 78

明太祖任贤老少相参 79

马皇后以才为国宝 79

谭纶知将善任 80

朱瞻基力取真才 81

黄孔昭荐才唯贤 81

明穆宗用良将不改初衷 82

努尔哈赤器重读书人 82

左公解貂砥砺后生 82

崇祯用人之失至死不误 83

皇太极大胆用汉人 84

皇太极重奖勇士 85

皇太极善待降将 86

康熙帝善用河臣 87

康熙重用科技人才 88

雍正帝用人重才技 89

林则徐用人不拘一格 90

察贤尊能 91

商汤起伊尹于奴隶之间 91

文王渭水聘太公 92

齐桓公不因仇弃管仲 93

齐桓公举火拜贤 94

晋文公雅量定人心 95

五张羊皮致群贤 96

识才农野得良相 97

寿梦有度用晋使 98

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98

死千里致活干里 99

淳于髡以贤荐贤 100

孟尝君尊贤得义报 101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102

相马与相贤 102

吕公慧眼识刘邦 103

刘邦不以过黜贤 104

成败一萧何 105

刘邦下士,酒徒骋才 105

赦敌封仇得众心 106

田叔正言护长者 106

汉文帝识将细柳营 107

诏举贤良论国是 108

从奴隶到将军的卫青 108

用材莫待际遇迟 109

辨材须待七年期 109

刘秀感仇收朱鲔 110

光武不疑用冯异 111

马援择木而栖 111

随才任良将,寇恂登云台 112

举逸民天下归心 113

去浊扬清,砥砺为贤 113

魏武重才,不念旧恶 114

曹操唯才是举定天下 115

君臣神交,忠信相知 115

诸葛亮智收姜维 116

李恢自揆定南中 117

明识荐良将,功业见遗碑 117

陈武帝用敌成霸业 118

杨坚重贤安海内 118

谢安举亲破前秦 118

长孙后大义尚贤 119

李渊忘咎用李靖 120

张嘉贞逢时得超擢 120

娄公盛德荐仁杰 121

一曲菱歌敌万金 121

韩愈“推敲”识贾岛 122

张齐贤拦驾显良才 122

赵普刚直不废贤 123

郭进豪直亦宽容 123

宋太宗不拘小节用吕端 123

毕士安举贤护贤 124

王化基用人扬抑得法 124

欧阳修与《朋党论》 125

阿骨打擢将于少年 126

宗泽慧眼识岳飞 126

人才为宝起张俭 127

不以官爵报私恩 127

余玠招贤固巴蜀 128

成吉思汗宽弘广用人 129

忽必烈重用宋金士人 129

元世祖不拘一格用安童 130

不忽木让贤奉完译 130

许衡的用人论 131

阿鲁浑萨里纳贤集贤院 131

朱元璋请刘基出山 132

朱元璋不计前过 132

刘基知人自知论相才 133

杨士奇雅善荐奇贤 133

杨溥推贤无私心 134

左光斗为国护英才 134

顾学政扬抑砺后进 135

李自成用人不计前嫌 136

清太祖化敌为友建帝基 136

以贤荐贤成盛世 137

康熙善才用施琅 138

鲁亮侪义保贤才 139

雍正以私怨知人 140

雍正用人用长 141

奸失庸误 142

桓公宠佞身终亡 142

潘崇教诡计弑君王 142

伯嚭误国三救敌 143

嫪毒淫佚乱秦廷 143

赵宠郭开,自毁长城 144

大奸似忠,赵高专权 144

赵高惑主行苛政 145

赵高构陷杀李斯 146

江充“巫蛊”杀太子 147

汉元帝易欺难悟死忠良 148

石显善以诡计欺下罔上 150

陈万年谄媚保身 151

张放导帝恣游乐 152

张禹持碌取容 152

王莽伪饰篡西汉 153

陈崇谀主,“材能”绝世 154

天下中庸有胡公 155

跋扈将军梁冀 156

宦官专权,党锢害贤 157

张让、赵忠卖官敛财 157

董卓诡行窃权乱世 158

“轻于去就”的“汉末一绝” 159

荀勖循私,倾国害时 160

尸位禄宠,清谈误国 161

恣信奸谋,骨肉相图 162

恃谄求容,小人道长 162

“戏狎得宠”的徐之才 163

三贵当权,北齐败亡 164

引狼入室,侯景乱梁 165

和士开向帝宣淫败北齐 165

“交无义合,行必利动”的江谧 166

因公谋私,玩火自焚 166

千年遗臭后庭花 167

杨素弑君立杨广 168

郭衍劝君逞无厌之欲 169

“国危不安,主昏不谏”的虞世基 170

巧于附会,助纣为虐 170

“人猫”李义府 171

萧至忠钻营用遗骨 171

“苏模棱”模棱混世 172

杨再思佞贵保身 172

武三思凶妄杀五王 173

“皇后阿谀,公主邑丞”窦怀贞 173

“剥下获宠”的王鉷 174

李林甫“口蜜腹剑” 174

李林甫蔽上有术 176

安禄山狡伪起大乱 177

杨国忠欺君误己 177

一奴四主的酷吏吉温 179

柔佞立世的陈希烈 179

李辅国专权去玄宗 180

“忠清强介”的巨奸 181

“聚敛媚上,刻削希恩”皇甫镈 182

“钱谷进奉,奸邪进取”的王播 182

无德无才长乐老 183

桑维翰附主媚契丹 183

孔循一礼待两主 184

王钦若离间贬寇准 184

蔡京倡奢倾国乱政 185

朱勔“养殃”花石纲 186

蔡攸家学胜蔡京 186

“隐相”、“媪相”,以假乱真 187

萧革“矫情媚上,席宠擅权” 188

耶律乙辛构害耶律浚 189

萧裕一箭三雕 190

黄潜善、汪伯彦贪利逐李纲 190

张邦昌卖国降金 191

屈节和议,遗臭万年 192

千古奇冤“莫须有” 194

贾似道冒功擅权 195

桑哥利己害民 196

王佑谄媚,认宦为父 197

哈麻邀帝宣淫 197

王振乱政丧身辱国 198

“两钺”助奸,汪直专权 199

“纸糊阁老”万安 200

明廷“刘皇帝” 201

刘瑾篡政摧忠良 201

江彬以声色惑武宗 202

焦芳逢迎发迹 203

赵文华为虎作伥 204

严嵩媚上有术窃权罔利 205

生祠遍天下的魏忠贤 206

崔呈秀认贼作父 207

臭名昭著,魏家阁老 208

王绍徽造《东林点将录》 208

反噬保身的阉党爪牙 209

温体仁“惟与善类为仇” 210

马士英引邪去正 211

鳌拜专权戮无辜 212

清朝第一贪官 212

琦善丧权辱国 214

李鸿章挪用军费媚上误国 215

古论今评 216

韩非“法、术、势”的用人术 216

秦国的逐客风波 217

盗嫂受金何足疑 217

汉文帝不以口辨用人 218

董仲舒论养士以求贤 219

东方朔论得士 220

王褒论君主求贤 220

桓谭论人才乃国之大宝 220

开科取士,选用贤才 221

唐太宗论选拔官吏 222

王安石论举贤任能 226

叶适论“养士”、“取士”与“任官” 226

刘基著书论人才 227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228

沈文奎论用人之道 229

三国人材资源分配及管理比较 230

干部体系建设史鉴 233

史海纵谈 239

●人物春秋 242

短命昏君——秦二世胡亥 242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 247

扶不起的阿斗——蜀汉后主刘禅 257

游乐中焚身的胜利者——唐庄宗 261

艺术和皇权的错位——北宋 266

徽宗赵佶 266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270

——明崇祯帝朱由检 270

秋风祭——袁崇焕 275

王霸 荀况 281

●传世经典 281

谏逐客书 李斯 295

孤愤 韩非 299

求贤诏 汉高祖 303

唯才是举三令 曹操 304

荐举贤能诏 唐太宗 307

举贤篇 傅玄 309

论御臣之术 魏徵 311

朋党论 欧阳修 312

兴贤 王安石 315

吏品 吕坤 316

张之洞、刘坤一 319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 319

●隽语箴言 336

第五篇 执法鉴 393

●故闻轶事 393

清心直道 393

李离失刑自杀 393

法之不行自上犯主 393

张释之守法不阿上意 394

隽不疑临事不惑 395

诸葛丰刚直执法 396

孙宝瑕不掩瑜 397

“国之司直”盖宽饶 398

何并不负王法惩皇亲 399

董宣奉职不遗余力 400

贵戚敛手避二鲍 401

虞延立威洛阳 402

虞诩刚正,终老不屈 402

张纲直道纠违 403

天下楷模李元礼 404

阳球除恶务尽 405

盖勋“终然允刚” 406

鲍勖清白高节 407

高柔不以至尊喜怒毁法 408

刘毅介然不群 408

傅咸劾按惊人 410

程卫不顾皇权收羊琇 410

刘暾“允协物情” 411

王弘勇劾谢灵运 412

孔琳之明宪直法 412

陆杲纠绳不避权幸 412

郦道元严猛执法 413

宋游道嫉恶如仇 413

高道穆棒破公主车 414

宋元饶无亏公道 415

苏威挡驾止滥杀 415

“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416

柳彧正色立名 417

梁毗凛然抗杨素 418

敬肃官微敢犯权贵 419

戴胄用心存法 419

张亮沉勇屈太宗 421

自强不息,刚毅近仁 421

王义方舍官取义 422

李朝隐铁石之心 423

“北斗以南,一人而己” 424

马子可爱 425

宋璟力持天下正 426

持宪无以易存诚 427

剧可久风骨铮铮 428

牛僧孺束缚奸雄 428

钱若水守法救三使 429

阎罗气象,菩萨心肠 430

陋干希世,尚友干古 431

王吉甫用法廉介不同 431

高德基法无二门 432

“冯刽”无私 433

“硬汉”高斯 433

赵璧浑身是胆 434

申屠致远耻事权贵 434

刘宣义不受辱 435

“虎臣”不畏强悍 435

守法尊神拜住 436

刘正惟法是从 436

杨朵儿只一身正气 437

张雄飞守法不易其节 438

尚文廷善察奸恶 438

曹伯启义不挠法 439

星吉独持风裁 439

吕思诚不为势力所屈 440

周新执法胜包公 440

“正人”何乔新 441

林俊不“随俗浮湛” 442

熊浃不改初哀 443

海瑞铁面惩权贵 444

守法循吏舒化 444

“健令”满朝荐 446

何栋如狱不负人 447

张克嶷激流勇进 447

风骨峭峻陶元淳 448

蓝鼎元三抗按察使 449

张伯行“持躬清介” 450

盛安不畏帝威 452

立品必自慎独始 453

窦光鼐特立独行 454

曹锡宝“不愧铮臣之体” 456

咸龄不曲颜媚外 457

薛允升抗命斩太监 458

宽仁折狱 460

叔向不徇己私 460

文景简法轻刑 460

汉武帝诛赏严明 461

赵广汉钩距察案如神 462

法不溯及既往 463

阳翟“仁恕”称二郭 463

寒朗廷争冤狱 464

牧民良干 465

桥玄舍子诛贼 465

高柔问钱察奸慝 466

国渊勘书折狱 466

满宠执法,宽严有节 467

顾公在座,使人不乐 467

晋代良能,曹摅为最 468

王坦之高明有行 468

郑鲜之言无所隐 469

何承天断案舍状探情 469

谢?不饰己过 470

犬啮行路,览噬家人 470

柳庆“获申于千载” 470

苏琼断狱贵释冤 471

隋文帝惩子不亏法 472

元褒平冤引咎自诬 473

薛胄断狱以情 473

唐太宗守法以身作则 474

崔仁师恕无冤滥 475

形如死灰,心若铁石 475

徐有功独存平恕 476

李尚隐越次平冤狱 478

仁者必有勇 479

钱若水器识过人 480

尽心矜谨平冤狱 480

刘敞严明察冤伪 481

惟察惟法,其审克之 482

元绛善察奸非 482

以恕己心恕人 483

石公弼明察秋毫 484

宽不纵恶,猛不伤惠 484

王衣明刑善断 485

金世宗慎行议“亲”“贤” 486

永功智断腐尸案 487

李德辉洞烛隐微 487

“廉孟子”布鲁海牙 488

不忽木明允笃诚 488

邓文原断案如神 489

刘肃以辨析冤狱为职守 489

王约务达国体 490

董文忠严刑不惧天威 490

答里麻奋身不顾利害 491

手可断,案不可署 491

李好文治法本于道 492

观音奴剖案立决 492

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贪 493

王都中以政事名闻天下 494

黄溍痛绳刁民 494

王思诚智断疑狱 494

心细如发的周新 495

严本立身方严 495

刘季篪缓狱得真 496

“独座”顾佐 497

“薛瑄夫子”倔强平冤狱 498

意主宽恕,不为深文 498

叶新罢职无疚于心 499

蓝鼎元听讼如神 500

朱休度断狱“囹圄为空” 502

邓廷桢查证雪冤 503

佞酷滥刑 503

秦始皇立法“密于凝脂” 503

周亚夫绝食冤死 504

田蚡冤陷窦婴 505

张汤冤人亦被冤 506

张汤始兴“腹诽之法” 506

遭巫蛊之祸 507

杜周用法苛刻 508

汉宣帝首创“文字狱” 509

淳于长行骗诱贿 509

东汉党锢之祸 510

乱汉十常侍 512

吕壹深文巧诋以成威福 512

孙皓滥杀失人和 513

“琐伯”羊聃 514

苻生滥刑 514

崔亮外清内谄 515

甄琛俯眉畏势 516

和士开卖官鬻狱 517

綦?多诈佞巧 517

宇文构陷杀李浑 518

裴蕴曲法顺旨自取其祸 519

武则天诬杀长孙无忌 520

武则天“罗织”言祸 521

来俊臣酷法陷无辜 522

“罗钳吉网” 524

敬羽酷法锻大狱 525

李林甫残杀异己 526

元载贪冒秽政 527

马希声矫诏杀高郁 528

朱温暴虐坏法 529

苏逢吉视刑律为空文 530

张雍偏听偏信铸冤狱 530

蔡确残害天下 531

秦桧专权害忠良 532

千古奇冤“莫须有” 534

阿合马内通货贿,外示威刑 536

明太祖善恶不辨造血案 537

“壬午之难” 538

刘观贪赃乱朝风 538

嘉靖帝翻云覆雨酿冤狱 539

严嵩无情打击异己 540

“万历朋之千万历” 541

明世宗变诏狱为地狱 544

许显纯为虎作伥锻酷狱 544

“逃人法”恶政害民 545

清初的哭庙冤案 546

汤若望“洋历法”案 547

清初迭兴文字狱 549

雍正篡位诸冤 551

麻城奇冤 552

乾隆文祸 554

杨乃武与小白菜 555

“国本位的成文法”时代的开创 557

沧桑法家 557

世异备变——法家与法治的孕育 558

群雄逐鹿——法家理论的成熟(上) 573

群雄逐鹿——法家理论的成熟(下) 586

以法为本——法家理论走向实践 597

礼法合治,“外儒内法”确立 607

以法治国——法家理论指导下 614

的法制 614

滥刑轻罪——法家理论下的 629

酷吏政治 629

法治与人治 634

●人物春秋 637

钩距断狱,发奸如神——赵广汉 637

治国良吏——张敞 639

决断无疑——苏琼 641

笑比黄河清——包拯 643

平狱如神——观音奴 645

●传世经典 646

王制 荀况 646

君道 荀况 659

强国 荀况 671

任法 管仲 679

主威 韩非 680

明法 管仲 682

韩非子 韩非 683

听法 韩非 686

必罚 韩非 686

有度 韩非 688

申鉴 荀悦 691

谏用刑书 陈子昂 692

读管子(之二) 马其昶 696

●隽语箴言 699

第六篇 纳言鉴 751

故闻轶事 751

曲言讽谏 751

晏婴讽齐景公踊贵刑残 751

优孟正话反说谏楚王 751

庄辛设喻励楚王 752

邹忌讽齐王纳谏 753

齐威王长夜之饮 754

苏代辩才不让其兄 754

孟子借喻明理 755

孟子因势利导说宣王 756

触龙说赵太后 757

优旃巧止“漆墙御敌” 757

优旃讽谏秦始皇 758

司马相如作赋讽汉武 759

扬雄以赋讽汉成帝 759

桓伊抚筝歌《怨诗》 760

诸葛亮智激周瑜 760

诸葛亮反客为主说孙权 761

甘夫人借古动夫 762

苏威“微言”讽炀帝 763

长孙后“循礼”规太宗 763

张九龄与《千秋金镜录》 764

李嗣源智激高思继 764

指桑骂槐巧救县令 765

萧文妃作歌讽谏辽帝 765

萧韩家奴巧谏辽兴宗 766

杨伯雄讽谏海陵王 766

廉希宪讽元世祖 767

阿丑戏谏明宪宗 767

魏象枢借天变言事 768

博尔奔察嬉谑达意 769

娄德纳巧言进谏 769

乾隆帝作诗和二相 770

纪昀哑谜传意 770

抗颜直谏 771

叔向谏晋平公广开言路 771

史尸谏卫灵公 772

鲍叔牙知人敢谏 772

茅焦冒死谏秦王 773

贾山至言以秦为鉴 773

冯唐面辱汉文帝 774

申屠刚冒死谏光武 775

朱云折槛直谏 775

郅恽直言得赏 776

“后之良史,岂有所私” 776

不畏强御陈仲举 777

高堂隆因变陈戒 778

辛毗引裾力谏 779

陈元达锁腰入谏 779

“笔头公”忠正敢谏 780

高允面论皇帝过失 781

乐运抬棺入谏 781

郭祖深死谏梁武帝 782

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783

苏世长“正色于庭” 783

刘行本有不可夺之志 783

前代诤臣,一人而已 784

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 784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 785

褚遂良谏诤抓苗头 785

宋璟宁死不奉诏 785

朱敬则“谏诤果决” 786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786

柳浑之舌“不可禁” 787

陆贽忠言救失 787

裴度进谏不虑身计 788

刘栖楚触地直谏 788

田锡“天下之正人” 789

何泽拦马谏畋猎 789

孙奭力谏宋真宗奉迎天书符瑞 790

包挺廷诤宠私外戚 790

蔡襄建言宋仁宗信任谏官 791

苏洵与《谏论》 791

陈禾冒死极谏 792

黄裳论谏诤 793

耶律楚材谏元太宗 793

杨云翼力谏金帝伐宋 794

晏敦复极谏不为利诱 795

彻里切言劾桑哥 795

李时勉廷辱明仁宗 796

陈祖仁极谏不惧死 796

王恕侃侃论列无少避 797

张御史舍身拦驾 798

海瑞骂皇帝 799

田大益论君德缺失 799

李裀痛陈逃人法之弊 800

魏琯直谏获罪 801

徐元文遇事敢言 802

蒋伊绘图谏康熙 802

孙嘉淦以直谏有声 803

李元直抗言无所避 804

李慎修“身伛偻而敢言” 804

吴熊光直言谏巡幸 805

黄爵滋谏请禁鸦 806

寇连才冒死谏太后 807

虚心纳谏 808

刘邦纳谏安定天下 808

汉文帝纳谏从善 808

诸葛亮行纳言之政 809

张寔立赏求谏 810

唐高祖“冀闻谠言” 810

唐太宗虚己求谏 811

武则天广开言路 811

宋太宗奖赏直言 812

唐文宗“增直臣之气” 812

周世宗““求苦口之药” 812

宋仁宗纳谏遣女 813

金世宗孜孜求谏 813

元英宗询众求谏 814

明仁宗引过求言 814

明孝宗经筵纳谏 815

康熙帝允许风闻言事 815

饰非拒谏 816

夏桀囚杀关龙逄 816

正谤莫如自修 817

商纣王杀忠谏之臣 817

虞君贪利拒忠言 818

夫差无颜见子胥 818

秦始皇拒谏立威 819

项羽刚愎自用失天下 820

汉哀帝拒谏宠董贤 821

汉桓帝拒谏杀谏 821

袁绍惭败杀田丰 822

梁武帝护己之短 823

陈后主愎谏杀直臣 823

隋炀帝憎谏讳亡 824

唐玄宗拒谏遗长恨 825

唐懿宗“以谀佞为爱己” 826

唐宪宗“以药弃天下” 826

马希范逞欲愎谏 827

宋高宗拒谏屈辱求和 827

完颜亮“专任独见” 828

元英宗拒谏杀直臣 829

明太祖讳弊杀谏 829

明世宗令忠臣结舌 830

乾隆帝拒谏南巡 831

同治帝拒谏重修圆明园 832

●人物春秋 833

最早忠谏被害的冤臣——关龙逄 833

和比干 833

立身正直,憨而不愚——汲黯 835

折槛直臣——朱云 837

刚烈终生——郅恽 838

抬棺宣帝过的谏臣——乐运 840

执法一心,不敢惜死——赵绰 842

帝王楷模——唐太宗李世民 842

为善最乐——王珪 850

末代直臣——韩偓 852

刚直寡合,以谏冤死 853

——杨朵儿只 853

太学领袖,忠谏被戮——陈东 855

南宋直臣——胡铨 858

江南才子,陷狱而亡——解缙 862

无欲则刚——海瑞 865

●传世经典 869

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 86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869

里革论君之过 《国语》 871

大鱼失水则蝼蚁得意 871

《战国策》 871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872

《战国策》 872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873

《晏子春秋》 875

君臣的相“和”与相“同” 875

汉高祖纳谏迁都 司马迁 876

毒药苦口利于病 司马迁 877

陈胜信谗斩故人 司马迁 877

优旃讽谏 司马迁 878

优孟讽谏楚庄王 司马迁 879

淳于髡讽谏齐威王 司马迁 881

赵简子思周舍 刘向 882

师旷论墨墨 刘向 883

翟黄指责魏文侯 刘向 884

吴起讽谏魏武侯 刘向 884

叶公好龙 刘向 885

亡国而不悟 刘向 886

宋昭公亡而复兴 刘向 886

常思困隘则不骄 刘向 887

齐桓公不背要盟 刘向 888

梁君打猎得善言 刘向 889

楚人献鱼谕楚王 刘向 889

虞卿论合纵 刘向 890

齐宣王为大室 刘向 891

赵襄子饮酒 刘向 892

卫灵公论宛春 刘向 892

泄冶谏陈灵公 刘向 893

贤士受五阻 刘向 894

孟简子相梁 刘向 895

忠臣不死君难 刘向 895

知足可以治国 刘向 896

君子慎所从 刘向 897

魏文侯认罚酒 刘向 897

田差讽谏晋平公 刘向 898

批答晁错上言兵事书 汉文帝 898

令官民各上便宜诏 魏孝文帝 899

自鉴录 唐太宗 900

令群臣直言诏 唐太宗 901

请斩秦桧书 胡铨 902

立政议 郝经 907

请臣下尽言疏 海瑞 910

●隽语箴言 9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