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上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上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少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0920070
  • 页数:687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上》目录
标签:主编

总序 1

凡例 1

序言 陈光毅 1

绪论 1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1

目录 1

二、经济开发和海外交通历史悠久 7

三、全国著名的侨乡 15

四、闽台关系的历史渊源 22

五、反侵略反压迫的光荣传统 27

(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 41

一、南下大军入闽前夕全省的局势 41

第一节 福建全境的解放 41

第一章 建立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生产 41

第一编 福建三十六年建设历程 41

二、福、厦战役胜利,主要城市相继解放 44

三、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展城市接管工作 47

第二节 清除反动势力,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49

一、剿灭土匪,肃清残敌 49

二、镇压反革命分子 52

三、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54

第三节 上地改革完成,农村面貌一新 55

第四节 边生产建设,边巩固海防 61

一、在对敌斗争中加强民兵建设 61

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63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64

一、建立国营经济,加强财经工作 64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 66

三、多方扶持奖励生产,恢复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6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实现 72

(一九五三——一九五六年) 72

第一节 全面实现农业合作化 72

一、广泛组织互助组 73

二、逐级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5

三、农业合作化高潮和高级社的迅猛发展 78

四、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建立 80

第二节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82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5

第四节 继续巩固海防,坚持对敌斗争 88

一、加强海防和空防建设 88

二、东山岛战斗 89

三、军民联防的加强 91

第五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92

一、福建“一五”计划的任务 92

二、努力增产粮食,发展多种经营 93

三、修建铁路,建设电站 94

四、开始发展地方轻工业 95

五、提前超额实现“一五”计划 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98

(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 98

第一节 全面经济建设的设想和初步实施 98

第二节 “左”的指导思想抬头和“大跃进”的发动 102

一、政治上反右,民主法制遭到损害 102

二、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抬头 103

一、席卷全省的“大跃进”浪潮 105

第三节 “大跃进”和公社化带来的严重恶果 105

二、一哄而起的农村人民公社化 110

三、从初步纠“左”到“反右倾” 112

四、经济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二五”计划遭受挫折 114

第四节 纠正“左”的错误,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17

一、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集中力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117

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 120

三、实事求是的作风有所恢复 121

四、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122

第五节 加强战备,保卫海防 123

一、万炮轰金门 123

二、对台湾国民党军队妄图窜犯大陆的反击 125

三、适应战备的“小三线”建设 126

一、农业生产得到复苏,农田基本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127

第六节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 127

二、工业生产能力提高,工业产量增加 128

三、加速铁路、公路建设,交通落后面貌有了较大改变 129

四、城乡市场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30

五、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130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 132

(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13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和社会出现大动乱 132

一、“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全省形势 132

二、十年动乱的发展过程 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破坏 140

一、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损失 140

二、科学、教育事业备遭摧残 145

三、民主、法制被践踏,良好的社会风气遭破坏 146

第三节 经济建设在折腾中进行 147

一、国民经济一些方面有缓慢的发展 147

二、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多方面抵制 148

第五章 开放改革和振兴福建的时期 151

(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 151

第一节 拨乱反正,开始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51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着手拨乱反正 151

二、平反冤假错案,初步落实人的政策 153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调整 154

第二节 解放思想,探索福建振兴之路 157

第三节 迈出对外开放的坚实步子 162

一、开始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162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164

三、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66

第四节 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70

一、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170

二、专业户和新经济联合体的出现 173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崛起 174

第五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78

一、“松绑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178

二、让“包”字进城,进一步搞活企业 180

三、初步进行价格改革,促进商品流通 182

第六节 闽台经济贸易和交往的新发展 184

第七节 “六五”计划胜利完成,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187

一、“六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187

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88

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逐步向外向型转变 189

五、城乡人民得到实惠,生活逐步改善 192

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后续能力得到加强 192

六、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 194

七、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进展,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196

第二编 经济建设 201

第六章 农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201

第一节 福建农业发展的历程 202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06

一、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206

二、农村水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9

三、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增长 212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213

五、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215

第三节 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217

一、专业户的涌现 219

二、专业村的诞生 221

三、专业商品基地的建设 222

四、专业商品市场的形成 223

第四节 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作用得到加强 223

一、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 223

二、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 224

三、为国家积累大量的建设资金 224

四、为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 224

五、为社会再生产提供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 225

六、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25

第七章 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227

第一节 发展中的粮食生产 227

一、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 228

二、高产引路,提高中、低产田产量 231

三、向着粮食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的目标迈进 233

第二节 经济作物全面发展 235

一、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 236

二、调动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239

三、发展名、优、特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42

第三节 方兴未艾的畜牧业 244

一、畜牧业发展的历程 245

二、积极推行禽畜良种化 246

三、饲料工业的发展和草山草坡的开发 247

四、畜禽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 248

第八章 林业资源的开发 250

第一节 福建林业的历史和现状 251

一、福建林业经历的三个时期 251

二、林业生产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256

第二节 以集体林业为主的营林生产 258

一、林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集体林业的发展 258

二、国营林场的发展壮大 261

三、速生丰产商品材基地的建设 263

四、防护林建设和“五江”绿化工程的开展 264

第三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 265

一、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强 266

二、坚持以法治林,制止乱砍滥伐 268

三、自然保护区的逐步建立 269

第四节 森林工业的兴起 272

一、木材采伐、集运企业的发展 272

二、林产工业在前进 274

三、主要林副特产的现状 276

第九章 振兴中的渔业 277

第一节 渔业发展的历程 278

第二节 渔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282

第三节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 285

第四节 水产科技的进展 287

第五节 水产保鲜加工业的兴起 290

第十章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294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演变 294

第二节 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道路 298

一、多种经济形式的乡镇企业普遍涌现 298

二、外向型乡镇企业开始在沿海发展 299

三、山区乡镇企业走资源系列开发的路子 301

四、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 302

一、面向市场,疏通供销渠道 303

第三节 在市场竞争中搞活经营 303

二、端正经营作风,提高产品质量 305

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 306

第四节 乡镇企业战略地位的确立 307

第十一章 以轻型结构为主的福建工业 311

第一节 工业发展的历程 311

第二节 工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316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316

二、产品结构的调整 319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321

第三节 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322

一、向外引进 323

二、自力更新 324

三、横向联合 325

一、整顿企业,健全科学管理 327

第四节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 327

二、学习和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 328

三、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329

第十二章 五大主要工业 331

第一节 发挥资源优势的食品工业 331

一、重点扶持,蓬勃发展 332

二、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333

三、发展传统食品,努力创新 335

四、提高质量,加强卫生管理 336

第二节 门类较全的机械工业 338

一、从机器修配发展为多门类的机械制造部门 338

二、重质量,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41

三、发展专业化协作和横向联合,扩大产品出口 343

第三节 以支农为重点的化学工业 344

一、大力发展化肥工业 345

二、利用本省资源,发展基本化学工业 347

三、努力发展医药工业 349

四、蓬勃兴起的日用化学制品工业 350

第四节 方兴未艾的纺织工业 352

一、在上海支援下艰苦创业,奠定基础 354

二、就地取材,开发纺织原料工业 355

三、在对外开放中开创新局面 356

第五节 在对外开放中崛起的电子工业 358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59

二、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360

三、开发智力,加速电子计算机工业发展 364

第十三章 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367

第一节 优先开发水电,因地制宜地发展电力工业 367

一、优先开发水电 370

二、重视发展火电 374

三、发展中的福建电网 377

第二节 加强矿井建设,扶持小煤矿发展 379

一、集中力量,搞好重点矿井建设 380

二、积极扶助,加强管理,发展小煤矿 383

三、采取有力措施,稳定职工队伍 384

第三节 初具规模的原材料工业 386

一、冶金工业 386

二、建筑材料工业 391

第十四章 发展迅速的建筑业 395

第一节 建筑业的发展历程 395

一、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39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带来新的局面 399

二、推行承包经营,开展创全优工程活动 400

三、加快经济特区建设,创出“湖里速度 401

四、开放建筑市场,实行工程招标、投标 402

第三节 集体建筑业的活力 403

第四节 建筑技术的进步 406

一、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406

二、施工技术显著进步 407

三、重视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 409

第十五章 大为改观的运输邮电事业 410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411

第二节 铁路运输 413

第三节 公路运输 416

第四节 水上运输 419

二、海上运输 420

一、内河运输 420

第五节 民用航空运输 423

第六节 邮电通信 425

一、独特的发展道路 425

二、建设三大类通信骨干 427

三、加强农村邮电通信建设 431

第十六章 测绘、气象、地质和地震工作 434

第一节 测绘工作的全面展开 434

一、发展概况和主要成就 434

二、为四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436

三、基本测绘工程的完成 437

四、积极开发新项目、新技术 438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气象事业 442

一、建设覆盖全省的气象台站网 442

二、广泛开展各种气象服务 444

三、更新技术装备,加强科学研究 446

第三节 地质矿产事业的成就 448

一、勘探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 449

二、探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非金属矿产 452

三、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454

四、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应用先进勘探技术 456

第四节 做好地震预报和防震、抗震工作 457

一、历史和现状 457

二、加强地震的监测预报与研究 459

三、及时分析震情,普及地震知识 460

四、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461

第十七章 城乡商业的发展变化 463

第一节 城乡商品市场的变迁 463

一、“三多一少”流通体制的建立 468

第二节 商品流通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468

二、改革城市商业批发体制,建立贸易中心 469

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试办新型的商业企业 470

四、改革物资流通体制,发展生产资料市场 470

五、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 472

六、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商业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473

第三节 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 475

一、国营商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475

二、在促进生产发展、安排市场供应中的主导作用 475

三、发展外向型商业 478

四、发扬社会主义商业的优良传统 4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中的农村供销合作社 480

一、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480

二、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484

一、集市贸易进入繁荣时期 487

第五节 走向繁荣的集市贸易和个体商业 487

二、个体商业空前活跃 489

第十八章 保证军需民食的粮食工作 492

第一节 福建粮食工作特点 493

一、粮食调运任务繁重 493

二、初步形成粮食购销、贮存、经营体系 495

三、认真做好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作 496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的发展和历史作用 497

一、从粮食自由贸易到计划购销 497

二、粮食征购中的失误和合理调整 497

三、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499

第三节 调整粮食政策,改革流通体制 501

一、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501

二、逐步实行粮食多渠道经营的流通体制 502

三、粮食管理体制由高度集中转向分级管理、包干责任制 503

第四节 粮油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新发展 504

一、粮油食品工业的发展 504

二、饲料工业的兴起 506

第十九章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511

第一节 各个时期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512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515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 515

二、出口商品基地的建立和出口商品的开发 517

三、进口商品的发展与变化 519

第三节 国际市场的开拓 520

一、外引内联,以质取胜 521

四、在重点市场设立办事机构,努力扩大贸易 522

三、加强运输力量,及时供货 522

二、改进包装,提高出口商品竞争能力 522

五、利用民间渠道进行民间对外贸易 523

第四节 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初步改革 524

一、政企分开,加强对外贸易的协调管理 524

二、简政放权,调动部门和企业积极性 525

三、改革计划体制,简化计划内容 525

四、改革财务体制,加强调节手段 525

五、建立国际信息中心和信息网络,加强市场调查研究 526

第二十章 兴办外商投资企业 527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的兴办和发展 527

一、外商投资企业概况 527

二、从缓慢起步到蓬勃发展 529

一、投资形式逐步多样化 532

第二节 发展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 532

二、外商投资企业从沿海向山区扩展 533

三、举办开发山海资源的外商投资企业 533

四、吸收外资与技术引进、外贸出口相结合 534

第三节 兴办外商投资企业的成效 534

一、扩大资金来源,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534

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535

三、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现代化 535

四、一批老企业得到改造,增强了活力 536

五、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536

第二十一章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538

第一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历史演变 538

一、农业技术援外 540

第二节 开展国际间的相互援助 540

二、援外成套工程项目 541

三、接受国际援助 544

第三节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545

第四节 在港澳地区和国外举办合营企业 547

第二十二章 旅游业的兴起 550

第一节 福建旅游资源分布及特点 550

一、厦、泉、漳闽南旅游区 550

二、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山地旅游区 551

三、以福州为中心的联接“一区”、“一山”的旅游线 553

第二节 旅游事业的萌发和起步 555

一、风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556

二、接待设施出现新面貌 557

四、旅行社增多,旅游项目日益丰富 558

三、旅游交通条件有所改善 558

第三节 旅游教育、宣传和外联工作的开展 559

一、旅游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走上轨道 559

二、旅游宣传工作逐渐加强 559

三、外联组团工作 560

第四节 多渠道、多层次地开拓旅游事业 561

一、动员各部门支持旅游业 561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控制和管理 562

第二十三章 改革中的财政、税收工作 565

第一节 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 566

第二节 由供给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转变 576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中开创财政税收工作新局面 579

一、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579

二、改革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 581

三、改革企业折旧基金提取办法 583

四、改革税收制度 585

五、改革农村财政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86

六、改变旧的习惯做法,增强财政功能 587

第二十四章 趋向活跃的金融业 590

第一节 聚集社会资金,增强融资能力 591

一、大力发展城乡储蓄事业 592

二、组织侨汇收入 593

三、举办信托存款业务 594

四、发行金融债券 594

第二节 搞活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595

一、千方百计支持粮食的稳定增产 596

二、支持沿海、山区发展经济 596

四、支持发展创汇农业和合资企业 597

三、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597

五、支持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598

第三节 用好工商贷款,支持生产流通 598

一、调整贷款政策,促进生产,增加供应 598

二、坚持改革开放,开拓信贷业务领域 600

三、开展横向资金融通,促进经济联合 601

第四节 开展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 602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借款 602

二、为外商直接投资穿针引线 603

三、密切与国际金融界的联系 604

第五节 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地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 604

一、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 604

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605

三、发放商品房贷款,支持城市住房建设 607

第六节 开展保险业务,发挥经济补偿作用 607

一、全省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607

二、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 608

三、涉外保险业务的发展 609

第七节 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宏观管理 610

一、银行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611

二、金融宏观管理的加强 611

三、金融市场的初步开拓 612

第二十五章 经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614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615

一、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616

三、管理经济合同 618

四、加强对个体经济的管理 618

二、全面开展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618

五、监督检查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等单位的 619

经济违法活动 619

六、加强商标和广告管理 620

七、打击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 621

第二节 物价管理和价格改革 622

一、物价管理工作发展概况 622

二、价格调整和物价改革 624

三、价格体系的发展 627

四、三十五年的各种物价指数 630

第三节 海关工作 632

一、对进出境的货运、行李物品和国际间的邮递 633

物品进行监督 633

二、反走私斗争 636

三、厦门经济特区的海关监管工作 637

第四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 638

一、组织建设和法制建设 639

二、出口商品检验和监督管理 639

三、进口商品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641

四、检验联合体的发展 642

第五节 标准化和计量管理 643

一、标准化、计量工作的全面开展 643

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646

第六节 审计工作 647

一、从内部的财政监察到独立的审计监督 647

二、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 648

三、为经济发展和宏观决策服务 649

人名索引 651

英文目录 6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