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理论处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19002785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革命变革 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8

第八章 真理 20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 22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2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8

第一节 物质 28

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28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33

第二节 运动 37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7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39

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42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44

一、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离的 44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7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9

四、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3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53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3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6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59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9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2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65

一、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68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68

二、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70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 7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76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76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77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80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论 82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 86

一、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7

二、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9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92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 92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4

三、学习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96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99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9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9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7

三、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12

一、质、量、度 11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15

二、量变和质变 119

三、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127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30

一、肯定和否定 130

二、否定之否定 134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39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3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43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14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44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46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48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48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49

三、注重内容,讲究形式 151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53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53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多样性 154

三、把握因果关系,争取好的结果 15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5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5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58

三、通过偶然揭示必然,提高自觉性 162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63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6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65

三、从实际出发,把好的可能变成现实 166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168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 16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68

二、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哲学认识论的界限 17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74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 174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7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183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83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88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90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 193

一、归纳和演绎 193

二、分析和综合 195

三、抽象和具体 197

一、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200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00

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错误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01

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02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04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04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06

三、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08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 209

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209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12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5

第四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 215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17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19

第九章 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222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22

二、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25

一、实事求是 225

二、矛盾分析法 228

三、群众路线 230

第三节 工作过程的主要阶段和主要方法 233

一、调查研究和预测 233

二、决策和规划 236

三、贯彻实施 238

四、工作总结 240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42

第一节 历史唯物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42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42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244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45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45

二、历史唯物心主义的错误及其根源 247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及其意义 249

第三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2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5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5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260

第十一章 社会基本矛盾 260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0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4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6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69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6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72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76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77

一、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 277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79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280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87

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实质 287

第十二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287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1

三、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 295

第二节 国家 298

一、国家的实质和职能 298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01

三、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 302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0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条件和作用 305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10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311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14

第一节 社会意识 314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31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17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19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 320

第二节 社会精神文明 325

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325

二、精神文明与社会意识 327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29

第十四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33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作用 333

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333

二、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33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相对独立性 340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340

二、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4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347

第三节 科学和社会主义社会 347

二、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349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351

一、对待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两种历史观 351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1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53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357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59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59

二、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61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63

第三节 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365

一、树立群众观点 365

二、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367

三、承认领袖权威与反对个人崇拜 369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71

一、人的社会本质 371

第十六章 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 371

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74

三、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关系 376

第二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379

一、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种状态 379

二、社会实践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根本途径 382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 384

附录 387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387

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概况 387

(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产生及其流传情况 387

(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388

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几个主要流派简介 391

(一)实用主义 391

(二)新托马斯主义 396

(三)逻辑实证主义 401

(四)存在主义 404

(五)批判理性主义 409

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几个主要派别的一些特征 415

(一)本体论的特征 415

(二)认识论的特征 416

(三)社会政治观的特征 4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