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纳西族文化大观
纳西族文化大观

纳西族文化大观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大烈主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671839X
  • 页数:805 页
图书介绍:
《纳西族文化大观》目录

总序 1

第一章 渊源历史 1

第一节 概况 1

一、纳西族人口和分布 1

二、族称 2

三、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类型地区 2

四、纳西族文化特点 3

第二节 历史的演进与发展 7

一、族源和民族的形成 7

二、秦汉时期白狼夷与摩沙夷 9

三、唐宋时期“磨些蛮”的活动和发展 12

四、大理国与“摩挲诏大酋长” 17

五、元代纳西族土司的诞生 19

六、明代丽江木氏土司 22

七、清代丽江木氏土司的衰落和“改土归流” 27

八、杨馝和管学宣的改革措施 29

九、近现代纳西族历史的发展 32

第三节 纳西族地区的考古发现 33

一、“丽江人”的发现 33

二、丽江木家桥发现的旧石器 36

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39

四、青铜时代的考古发现 42

五、南诏大理时期的考古发现 51

第二章 语言文字 54

第一节 语言系属 54

一、语音 54

二、词汇 55

三、语法 56

第二节 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56

一、语音 57

二、词汇 59

三、语法 60

第三节 语言结构 62

一、语音结构 63

二、词汇结构 67

三、语法结构 73

第四节 方言 98

一、语音比较 99

二、词汇比较 102

三、语法比较 102

第五节 文字 104

一、东巴文 104

二、哥巴文 107

三、纳西新文字的创制 110

第三章 宗教信仰 114

第一节 东巴教 115

一、东巴教的产生、性质和内容 115

二、东巴教与原始巫教、钵教、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122

三、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 129

第二节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 136

一、藏传佛教的传人和发展 136

二、纳西族地区藏传佛教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137

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发展及其特点 139

四、佛教、道教传人后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 141

第三节 摩梭人的宗教信仰 144

一、达巴教 144

二、哈巴教 147

三、藏传佛教 148

第四章 风俗习惯 150

第一节 饮食习俗 150

一、丽江、维西地区 150

二、宁蒗、盐源地区 150

第二节 服饰 157

一、丽江、维西地区 157

二、宁蒗、盐源地区 161

第三节 起居习俗 162

一、丽江、维西地区 162

二、宁蒗、盐源地区 167

第四节 婚恋习俗 168

一、丽江、维西地区 168

二、永宁、盐源地区 182

第五节 娱乐习俗 186

一、丽江、维西地区 186

二、宁蒗、盐源地区 189

第六节 丧葬习俗 192

一、丽江纳西族丧葬习俗 193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丧葬习俗 195

三、维西玛莎人丧葬习俗 197

四、宁蒗、盐源摩梭人丧葬习俗 200

第七节 时令与节日习俗 202

一、丽江纳西族的时令与节日习俗 202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的时令与节日习俗 206

三、维西玛莎人节庆活动 207

四、永宁摩梭人节令习俗 210

第八节 生产习俗 212

一、丽江地区生产习俗 212

二、永宁地区生产习俗 217

第九节 生育习俗 218

一、纳西族生育观念的发展演变 219

二、生育习俗、礼仪和禁忌 220

三、生育中的宗教意识 223

四、玛莎人生育习俗 224

五、摩梭人的生育习俗 226

第十节 祭祀习俗 227

一、祭祀习俗的产生与发展 227

二、祭祀习俗的种类、形式与特点 228

第十一节 占卜和巫术 253

一、纳西族占卜的基本情况 253

二、纳西族占卜种类及其一般方法 255

三、流传于纳西族民间的咒语、巫术 262

四、永宁摩梭人与的巫术习俗 263

第五章 伦理道德 267

第一节 家庭的产生、构成与特点 267

一、丽江纳西族家庭结构及称谓 268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的家庭 271

三、木里俄亚纳西族的家庭 272

第二节 家庭伦理道德 274

一、不同家庭形态的伦理道德特点 274

二、全民族共同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275

第三节 社会伦理道德 276

一、社会公德 276

二、职业道德 279

三、宗教伦理道德 280

四、政治伦理道德 281

第四节 伦理道德教育 282

一、日常的伦理道德教育 282

二、节日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283

三、祭祀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284

四、人生礼仪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286

第五节 摩梭人的伦理道德 288

一、家庭的构成与特点 288

二、亲属关系与称谓 289

三、伦理道德 293

第六章 天文历法 297

第一节 对星空的认识 298

第二节 东巴古籍中的二十八宿 301

第三节 纳西族的二十八宿与印度、彝族的二十八宿 308

第七章 文学艺术 314

第一节 文学艺术概况 314

一、幻想和传奇—纳西族民间文学的魅力 316

二、诙谐风趣、寓教于乐—纳西族民间文学的特色 317

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拟人化的艺术技巧 318

四、“增琚”—借字谐音与比兴手法的巧妙结合 320

五、吟咏和歌舞—纳西族民歌的主要表达方式 322

第二节 文学 325

一、民间文学 325

二、作家文学 356

三、摩梭人文学 388

第三节 艺术 399

一、音乐 399

二、舞蹈 451

三、戏剧影视 471

四、绘画 479

五、雕塑 497

六、民间工艺美术 502

七、著名艺术家及作品 506

八、摩梭人艺术 509

第八章 科技、教育与体育 516

第一节 科学技术 516

第二节 丽江教育情况 517

一、解放前教育发展状况 517

二、建国后教育成就 522

三、著名教育世家 523

第三节 永宁教育情况 536

一、家庭和社会教育 536

二、学校教育 538

第四节 体育 539

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539

二、体育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540

三、著名的体育工作者 549

第九章 哲学思想 552

第一节 纳西族哲学思想的产生 552

第二节 纳西族哲学认识的若干观念 554

一、原始阴阳观念 554

二、原始对立统一观念 555

三、真假与虚实观 556

四、表示事物化育、变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观念—“奔巴憋” 556

五、“精威”五行 557

六、天圆地方和五柱撑天说 558

第三节 纳西族的重要哲学思想 560

一、纳西族先民的宇宙起源说 560

二、纳西族先民的人类起源说 563

第十章 政治和军事 569

第一节 政治 569

一、阶级的产生与分化 569

二、历史上的民族政权、政治制度与官职制度 572

三、成文法与习惯法 577

四、民族关系 579

第二节 军事 593

一、“拇瓜”—土军制度 593

二、永宁土司武装 598

第十一章 新闻出版 600

第一节 新闻出版概况 600

第二节 纳西族地区主要出版著作和刊物 601

一、明末丽江刻印的大藏经《甘珠尔》 601

二、清末的《丽江白话报》 603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丽江周报》 605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地下党报刊 608

五、建国后的丽江报刊 608

六、纳西族图书出版及其著作 610

七、对外宣传新闻出版工作 614

第十二章 医药卫生 615

第一节 医药卫生的产生与发展 615

第二节 传统医药理论、技术及特点 618

第三节 中医世家 622

一、杨氏世医 622

二、和氏世医 622

三、习氏世医 622

四、和介山及其后人 623

五、张氏世医 623

第四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624

第十三章 建筑名胜 626

第一节 纳西族建筑的发展 626

一、远古时期 626

二、隋唐时期 628

三、宋元以后时期 630

第二节 民居建筑类别与特点 631

一、民居建筑类型 632

二、房屋构造特点 634

三、民居的功用特点 638

四、民居与环境 641

五、民居与民俗 641

第三节 丽江古城与土司府署 643

一、丽江古城的形成与发展 643

二、木氏土司府署沧桑及其恢复重建 651

三、永宁土司衙署 654

四、蒗蕖土司衙署 655

第四节 寺庙建筑 655

一、地方神祠和道教寺观 655

二、汉传佛教寺宇 661

三、藏传佛教寺庙 664

第五节 名胜园林 671

一、玉龙雪山风景区 671

二、长江第一湾—石鼓 673

三、虎跳峡 674

四、宝山石头城 674

五、中甸白水台 675

六、宁蒗泸沽湖 676

七、万朵山茶树 676

八、黑龙潭 677

九、玉龙花园 680

第十四章 商业贸易 681

第一节 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681

第二节 商业贸易的形式种类及特点 685

一、商业贸易的形式 686

二、商业贸易的种类 690

三、历史上纳西族商业的特点 691

第三节 货币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693

第四节 民族特需商品的种类和特点 695

一、生产用品 696

二、生活用品 696

三、家具器皿 696

第十五章 交通通讯 698

第一节 交通 698

一、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698

二、交通设施 701

第二节 通讯 706

一、通讯的产生和发展 706

二、邮政通讯的种类与手段 707

三、电信通讯种类与手段 709

第十六章 经济生产 712

第一节 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712

一、历史上地主经济地区 712

二、历史上封建领主经济地区 714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生产 717

一、农业 717

二、畜牧业 722

三、林业 723

四、渔业 726

第三节 手工业 727

一、纺织业 728

二、皮毛皮革业 730

三、铜器加工业 732

四、铁器制造业 733

五、银器制造业 734

六、木工行业 734

七、竹器生产 735

八、造纸业 735

第四节 工业 736

第五节 旅游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 741

第六节 个体经济的发展 742

第七节 摩梭人地区经济 743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 743

二、手工业生产 747

第十七章 纳西族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和交流 750

第一节 在欧美国家的影响和交流 750

第二节 在日本的影响和交流 765

附录 769

一、纳西族文化大事记 769

二、纳西族文化重要典籍和著作 784

后记 8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