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华民国外交史
中华民国外交史

中华民国外交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源华著
  • 出 版 社: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8018006
  • 页数:74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水上飞机下一篇:鄂尔多斯西部民歌
《中华民国外交史》目录
标签:外交史 外交

绪言 1

第一章 民国初创 维持晚清外交格局 16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 16

1.湖北、上海军政府的对外交涉 16

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活动 19

第二节 北京政府初期的外交 22

1.列强扶植袁世凯主政 22

2.恢复与各国外交关系 25

3.外交制度的改革 29

第三节 中俄外蒙交涉 34

1.一筹莫展的对蒙方针 34

2.《俄蒙协约》和《中俄声明文件》 41

3.中俄蒙恰克图会议 44

4.中俄在北部边疆的其他交涉 47

1.“先剿后抚”的对藏方针 54

第四节 中英西藏交涉 54

2.拒签《西姆拉条约》 61

第五节 中日满蒙交涉 66

1.步步退让的对满蒙方针 66

2.二次革命和对日关系 72

第六节 善后大借款交涉 76

第二章 欧战爆发 对日外交地位上升 86

第一节 日本侵占山东交涉 86

1.欧战与中国中立政策 86

2.山东交战区的划定 90

3.胶济铁路争执 93

4.取消交战区交涉 97

第二节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99

1.日本大隈内阁的对华政策 99

2.“二十一条”交涉 101

3.“中日民四条约” 106

4.袁氏称帝与中外交涉 109

第三节 日本与列强对华密约 116

1.日俄第四次密约 116

2.五国山东问题密约 118

3.《蓝辛—石井协定》 120

第四节 中国参战与列强 122

1.美日影响与对德绝交 122

2.对德宣战之争 126

3.对德、奥的战时处置 131

第五节 皖系政府的媚日外交 135

1.日本寺内内阁的对华政策 135

2.西原借款 138

3.山东问题换文 142

4.“中日军事协定” 144

5.南北和议和中日关系 147

第三章 列强集会 重定各国在华“均势” 151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151

1.中国参加和会的方针 151

2.山东问题争执 154

3.《废除民四条约说帖》 157

4.《中国希望条件说帖》 159

5.结束德奥在华特权交涉 162

6.拒签《对德和约》 165

第二节 战后北京政府的外交 168

1.实施对无约国新政策 168

2.“修约”运动的起步 171

3.反对英日同盟续约 173

4.中德邦交正常化 176

5.拒绝与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 179

1.中国参加会议的方针 182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外交 182

2.《九国公约》 184

3.废除列强在华特权诸案交涉 188

4.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 194

第四节 华盛顿会议后的中外交涉 197

1.接收山东权益 197

2.索还旅大交涉 200

3.收回威海卫交涉 202

4.临城劫车案交涉 204

5.金法郎案的屈辱结案 207

第五节 中苏邦交的恢复 211

1.十月革命后的中俄关系 211

2.苏俄对华宣言及外交活动 220

3.《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225

4.无果而终的中苏会议 229

第一节 五卅惨案与中外交涉 234

第四章 五卅震荡 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 234

第二节 “修约”外交的出台 243

1.中奥、中芬平等条约 243

2.修订届期条约交涉 245

3.关税会议:半途而废 250

4.法权调查:一无所获 254

第三节 北京政府垮台前夕的外交 258

1.国民外交与段政府垮台 258

2.反苏政策逐步升级 262

3.罢免安格联交涉 265

4.皇姑屯:北京外交的终曲 269

第五章 国共合作 广州、武汉政府的革命外交 274

第一节 国民党改组后的外交方针 274

1.以俄为师的历史性选择 274

2.国民党对外新政纲 280

第二节 广州革命政府的外交 284

1.首战“关余”问题 284

2.抗议英国策动商团事件 287

3.沙基惨案交涉 289

4.“废约”与“修约”之争 295

第三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 298

1.挫败“共同干涉”阴谋 298

2.批评英国对华新政策 301

3.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305

4.南京惨案交涉 311

5.实施“退却外交” 314

第六章 南京奠基 国民政府初期的外交 318

第一节 外交体制与外交机构 318

1.外交体制的“党国化” 318

2.外交部机构的强化 320

3.驻外使领馆的调整 324

第二节 外交急务的处理 327

1.列强与四一二政变 327

2.蒋介石田中会谈 331

3.南京惨案再交涉 334

4.抗议日本三次出兵山东 337

第三节 “改订新约”运动 343

1.从“废约”到“改订新约” 343

2.关税自主交涉 346

3.撤废领事裁判权交涉 350

4.改组上海两租界法院 353

6.收回租界及租借地交涉 355

第四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358

1.撤销承认苏俄领事 358

2.中东路战争:无故挑衅,无故投降 361

3.中苏莫斯科会议 366

第五节 加入《巴黎非战公约》 368

第七章 东北战火 对日外交地位再次上升 371

第一节 依赖国联外交 371

1.九一八事变与不抵抗政策 371

2.特种外交委员会 376

3.中日国联初次交锋 380

4.“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384

第二节 恢复中日直接交涉 389

1.伪满洲国的建立 389

2.国联调查团及报告书 392

3.城下之盟:《塘沽停战协定》 398

4.接收华北战区交涉 403

5.关内外通车、通邮及设卡 406

1.宋子文欧美之行 409

第三节 改善国际关系的努力 409

2.中德关系平稳发展 416

3.中意使节首先升格 420

4.中苏邦交恢复 423

第四节 拉美国家排华风潮交涉 426

1.拉美国家的中国劳工问题 426

2.抗议墨西哥排华风潮 428

3.中秘改订新约交涉 430

4.中古华工问题交涉 433

第八章 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变换对日方针 437

第一节 日本与英美在华竞争 437

1.《天羽声明》与远东国际关系 437

2.币制改革与列强争夺 441

3.《中美白银协定》 448

第二节 步步退让的华北交涉 452

1.察东、河北、张北事件交涉 452

2.“内蒙自治运动”:鞭长莫及 462

3.“华北自治”与冀察政务委员会 464

4.中日华北经济“提携” 469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变化 474

1.昙花一现的中日“亲善” 474

2.临战前夕的“调整国交”谈判 478

3.对日抗战方针的确立 485

第九章 中日大战 “南联英美,北结苏联” 489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方针 489

1.七七事变与“庐山谈话” 489

2.八一三事变与自卫抗战宣言 494

3.太平洋战争前的战时外交政策 496

第二节 争取和平的外交努力 500

1.求助英、美调停战争 500

2.国联讨论中日冲突 503

3.布鲁塞尔会议:对日绥靖 508

4.陶德曼、狄克逊调停 514

第三节 联苏外交 519

1.《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519

2.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524

3.《日苏中立条约》 527

第四节 对欧美外交 531

1.反对英国对日绥靖 531

2.中法越南过境运输交涉 536

3.争取德、意中立 541

4.积极谋求美国援华 544

第五节 日本诱降与中国抗战营垒分化 552

1.日本侵华新方针 552

2.汪精卫集团投敌 556

3.日蒋间的“和谈” 560

1.向日、德、意宣战 567

第十章 加盟盟国 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567

第一节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567

2.中国战区的成立 570

3.争取美、英加强援华 574

第二节 跻身“四强”行列 581

1.中美、中英新约 581

2.《普遍安全宣言》:奠定“四强”地位 587

3.开罗会议:民国外交的顶峰 590

4.《联合国宪章》第一签字国 595

第三节 与同盟国的冲突与交涉 599

1.史迪威事件 599

2.中英关系的波折 606

3.中苏关系的恶化 612

第四节 雅尔塔密约与中美苏关系 614

1.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 614

2.大国阴谋:雅尔塔密约 618

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623

第十一章 抗战胜利 国民政府的善后外交 629

第一节 接受日本投降 629

1.战后国民政府的外交方针 629

2.美蒋联合抢夺抗战果实 633

3.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 636

第二节 中苏东北问题交涉 641

1.苏军从东北撤军交涉 641

2.苏军拆迁东北工业设备交涉 644

3.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 647

第三节 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649

1.支持法国重返越南 649

2.中法货币争执 651

3.中法协定及换文 653

4.越北撤军交涉 656

1.远东委员会与中国 657

第四节 对日管制问题交涉 657

2.对日和约的初步讨论 661

3.战争赔偿与索还劫物 665

4.遣返日俘日侨 671

第十二章 国共内战 对美外交上升主要地位 674

第一节 马歇尔使华 674

1.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674

2.马歇尔与国共内争 680

3.马歇尔调处的失败 686

第二节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 690

1.乞求美援的外交活动 690

2.中美商约:对美全面“开放” 693

3.魏德迈使华 697

1.中印关系 701

第三节 对周边国家的外交 701

2.中朝关系 705

3.中缅关系 710

4.中菲关系 711

5.中蒙关系 714

6.中泰关系 717

7.中尼关系 719

8.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 720

第四节 民国外交的终结 722

1.美国势力退出中国 722

2.英国在华保持“立足点” 728

3.中苏关系的“转轨” 733

4.覆灭前的外交奔波 736

5.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 741

附录:中华民国历届政府外交部部长、次长年表 7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