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交叉科学概论
交叉科学概论

交叉科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解恩泽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2813029
  • 页数:546 页
图书介绍:
《交叉科学概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交叉科学的特征和类型 1

第一节 交叉科学的基本特征 1

一、交叉科学形成的跨学科性 1

二、交叉科学体系的独立性 5

三、交叉科学属性的偏序性 8

第二节 交叉科学的类型 11

一、按交叉学科的表现形态分类 11

二、按交叉学科的生成领域分类 18

三、交叉科学的整体结构 23

第二章 交叉科学的形成机制 26

第一节 单向移植 26

一、一学科向另一学科移植 27

二、一学科向某实际部门移植 30

第二节 双科交融 35

一、同学科内各分支的交融 36

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 36

第三节 多元综合 39

一、为研究客观现象而实现的多元综合 40

二、为探讨重大理论问题而导致的多元综合 42

三、为指导实际部门而完成的多元综合 45

第四节 侧面断析 46

一、系统论的形成 47

二、控制论的产生 50

第三章 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 52

第一节 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的方式 52

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原理向社会科学的移植 52

二、自然科学的方法向社会科学的推广应用 56

三、自然科学通过技术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 58

四、自然科学通过综合性学科向社会科学渗透 60

五、自然科学通过系统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 60

第二节 数学向社会科学的推广应用 64

一、数学向社会科学推广应用的方式 65

二、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模型 70

三、数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81

第四章 自然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88

第一节 数学哲学 88

一、数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88

二、数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91

第二节 物理学哲学 96

一、物理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96

二、物理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99

第三节 化学哲学 103

一、化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103

二、化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105

第四节 天文学哲学 109

一、天文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110

二、天文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113

第五节 地学哲学 115

一、地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116

二、地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118

第六节 生物学哲学 120

一、生物学哲学的历史沿革 120

二、生物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124

一、什么是系统科学 126

第五章 系统科学与交叉科学 126

第一节 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26

二、系统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29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134

一、从“实物中心论”向“系统中心论”的转 134

变 134

二、从“严格决定性”向“概率统计性”的转 138

变 138

三、从“退化演化观”向“进化历史观”的转 141

变 141

第三节 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 144

一、系统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总体结构中的地 145

位和作用 145

体系结构 147

二、从现代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看系统科学的 147

三、系统科学在交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50

第四节 系统科学的跨学科特征 152

一、一般系统论关于“系统存在”的一般性 153

二、广义信息论关于“信息联系”的广泛性 157

三、理论控制论关于“反馈控制”的跨界性 162

四、自组织理论关于“自组织与进化”的普遍 165

性 165

第六章 软科学与交叉科学 172

第一节 什么是软科学 172

一、“软件”与“软科学” 172

二、软科学定义的异与同 174

三、软科学的基本特征 175

四、软科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177

第二节 软科学的体系结构 180

一、软科学在人类知识大厦中的地位 180

二、软科学自身的知识结构 182

三、软科学研究主体的结构与功能 183

四、软科学对交叉科学发展的影响 186

第三节 软科学的思维方法 191

一、软科学思维方法的整体性原则 191

二、软科学思维方法的多维性原则 193

三、软科学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原则 195

四、软科学思维方法的程序性原则 197

第七章 思维科学与交叉科学 206

第一节 思维科学的由来和发展 206

一、思维科学的由来 206

二、思维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08

三、思维科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11

第二节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215

一、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 215

二、思维科学的技术科学 217

三、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 219

第三节 思维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 221

一、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渗透 222

二、思维科学与语言学的交叉渗透 223

三、思维科学与脑科学的交叉渗透 224

四、思维科学与医学的交叉渗透 226

第八章 潜科学学与交叉科学 229

第一节 潜科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历程 229

一、潜科学的含义 229

二、潜科学的研究历程 230

第二节 潜科学的基本形态 234

一、科学问题 234

二、科学幻想 237

三、科学猜测 240

四、科学经验 244

五、科学悖论 247

六、科学蒙难 249

第三节 潜科学的主要特征 252

一、创造性 252

二、待定性 254

三、隐变性 255

四、高难性 256

五、趋显性 258

第四节 潜科学的产生、演进及其向显科学的 259

转化 259

一、潜科学产生的主要途径 259

二、潜科学的演进模式 262

三、潜科学向显科学转化的机制 264

第五节 潜科学学及其交叉科学属性 265

一、潜科学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66

二、潜科学学的研究方法 267

三、潜科学学的交叉科学属性 269

四、潜科学学对交叉科学研究的意义 271

第九章 新技术革命与交叉科学 275

第一节 交叉科学是新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 275

一、交叉科学是新技术革命兴起的重要前提 276

二、交叉科学是新技术革命发展的必要条件 278

武器 281

三、交叉科学是解决新技术革命中矛盾的有力 281

四、交叉科学是制订新技术革命策略的主要 284

依据 284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是交叉科学发展的动力 286

一、新技术革命为交叉科学研究提出新课题 287

二、新技术革命为交叉科学研究创造技术条件 290

三、新技术革命为交叉科学研究培养新型人才 292

第三节 交叉科学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 294

一、交叉科学与新技术融合共进 294

二、交叉科学与新技术反馈式加速发展 297

第一节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02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基础 302

第十章 交叉科学的社会功能 302

二、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06

三、通过教育的现代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13

第二节 变革伦理观念 319

一、交叉科学变革伦理观念的理论基础 320

二、科学活动的伦理规范 326

三、现时代的新伦理观 333

第三节 促进全球问题的研究 341

一、全球问题是交叉科学的研究对象 341

二、系统方法是全球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345

三、全球模拟是研究全球问题的有效方法 348

第十一章 交叉科学研究的管理 355

第一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特点 355

一、跨学科性 355

二、综合创造性 357

三、自组织协作性 359

第二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 361

一、转移型研究 361

二、互补型研究 364

三、聚焦型研究 368

第三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课题管理 370

一、制定鼓励交叉科学研究的政策 371

二、交叉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374

第四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 381

一、建立交叉科学研究的学术梯队 381

二、组织跨学科课题组 385

三、加强各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388

第五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成果管理 391

一、科学评价交叉科学成果 392

二、辨识和扶植新兴交叉科学 395

第十二章 交叉科学人才的培养 397

第一节 交叉科学人才的基本类型 397

一、科学人才的基本类型 397

二、交叉科学人才的基本类型 399

第二节 软科学人才 402

一、软科学人才的历史沿革 402

二、软科学人才群体 408

三、世界著名软科学人才群体剖析 414

第三节 交叉科学人才的素质结构 425

一、科学人才的一般素质结构 425

二、交叉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428

三、交叉科学人才的智能结构 431

一、软科学人才个体的素质结构 438

第四节 软科学人才的素质结构 438

二、软科学人才群体的素质结构 448

第五节 交叉科学人才的培养途径 456

一、进行早期综合性知识教育 456

二、设置交叉科学课程 459

三、重视培养双学位人才 463

四、开展多科性继续工程教育 465

五、组织交叉科学研究群体 467

第六节 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 471

一、交叉科学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471

二、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474

第一节 现代交叉科学兴起的背景 478

一、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产生 478

第十三章 现代交叉科学的发展趋势 478

二、现代科学思想的形成 480

三、重大综合性问题的出现 484

第二节 现代交叉科学的发展趋势 489

一、由缓慢增长转向加速发展 489

二、由线性交叉转向立体网络交叉 491

三、由理论的综合转向综合理论 493

四、由自然萌发转向组织研究 495

第三节 交叉科学研究的意义 497

一、有利于开拓新的科学领域 497

二、有利于树立新的科学观念 500

三、有助于解决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 503

主要参考文献 507

附录:交叉科学历史年表 513

返回顶部